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字词清单,①古今异义,今义隔开不连接,今义粗俗低下,今义监狱,今义忠诚,②一词多义,介词把,介词根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前秦出兵伐东晋,于淝水交战,东晋最终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曹操与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曹操火烧袁军粮仓,使得袁军全军溃败。
曹操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以火攻使得曹操兵败北回。
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重点)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难点) 3.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战强的精神。(素养)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于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双方战于长勺。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 )遂逐齐师( ) 望其旗靡( )
默读课文,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必以情( )
故克之( )
公问其故( )
民弗从也( )
战则请从( )
小信未孚( )
必以信( )
小大之狱( )
公与之乘( )
又何间焉( )
惧有伏焉( )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兼词,于之、于此,在那里
神弗福也( )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士气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事。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写曹刿论述这次战争取胜的原因。
精神: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原因: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被迫迎战,曹刿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不足以赢得战争。民心向背、取信于民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在士气“彼竭我盈”的时候,发起进攻,一举溃敌。
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既克”而不知“其故”,突出了鲁庄公的“鄙”、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表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并不急着追击,而是在眺望敌军,发现其“辙乱旗靡”后才下令追击。这些均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有远见卓识,充分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而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机敏持重,知“士气盈竭”,善于把握战机,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寄希望于施行的“小惠”和神灵的保佑
接见曹刿,回答“三问”
曹刿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论战”来选材组材,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此文虽然写战争,但对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文章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
❷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1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二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3段的前因,还是第2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2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3段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紧相连,三个段落浑然一体。第1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2、3段“公将驰之”(不到“鼓”的时候就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就要“驰”)和“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相照应。第3段“夫大国,难测也”照应第2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前后照应,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❸运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曹刿与庄公的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大胆。
公将战—请见(表现主动关心)
乡人劝—何间(衬托爱国热情)
衣食分人—小惠—民弗从
祭品弗加—小信—神弗福
断案以情—忠之属—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鼓—未可—齐人三鼓—可—齐师败绩
驰—未可—下视登望—可—遂逐齐师
一鼓作气(士气)彼竭我盈—故克(抓住战机)
大国难测(惧伏)辙乱旗靡—故逐(谨慎果断)
战前:“民心”的重要性
战后:注重蓄养士气冷静判断战机
文言词语“以”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堂教学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背景链接,第二课时,研习第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勺之战作战背景,●作战地点长勺,指鲁庄公,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凭借什么作战,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古代祭祀用的祭品,赐福保佑,指诉讼事件,诚诚实这里指诫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小知识春秋三传,毂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作者公羊高,作者毂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掌握下列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