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第1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第2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判断题,小阅读-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实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舍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人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等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
    C.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
    D.《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文章在论证语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
    D.文章第2—5段论述了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但“三寸舌胜过百万兵”等则夸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B.中国文化注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却向来不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
    C.拥有共同语言身份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
    D.语言越丰富,生活就越精彩,但语言也只能记录社会生活、概念推理或人的喜怒哀乐。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这种怜悯心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
    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曼德维尔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在剧院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被剧中的不幸者的苦难遭遇感动得伤心流泪的观众,尽管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个人身为暴君,屡屡对敌人滥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苏拉,对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伤感的;又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的确,在旁边观看的动物愈是对受难的动物的痛苦感同身受,它的同情心便念是强烈。很显然,这种感同身受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得多。理智使人产生自爱心:而加强自爱心的,是头脑的思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摘编自卢梭《怜悯心是人的天性》)
    材料二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人见到孩童将掉入井中,都会心生怵惕恻隐。怵惕即惊惧、惊恐,遇到紧急事件尤其是灾祸时,人会自然感到惊恐。恻隐一般解释为同情和怜阀,即见到他人遭遇苦难时生发出的一种情感。怵惕作为应激性情感,伴随事件发生而出现,随事件完成或消失而逐渐平息。在目睹孺子入井的情境中,恻隐与惊恐虽然同时在心中涌现,同样都是不经过利益计算和理性考量,但二者本质不同,若将惊恐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的话,恻隐显然是一种具有内容和指向性的情感。恻隐作为一种哀痛的情感,应进一步限定为对他人的哀痛,恻隐不是自己受伤、遭遇苦难时所感受到的痛苦,而是作为旁观者目睹他人苦难时内心感受到的痛苦。两者区别在于,自己被割伤感到痛苦,是生理性的;自己遭遇苦难而感受到痛苦,虽不完全是生理性的,但也是一种生物本能。然而作为旁观者目睹他人苦难时,这苦难本质上与旁观者是隔绝的,它不会导致旁观者本人也遭受苦难,如孺子入井完全不会导致旁现者入井。此时旁观者面对他人苦难切实感受到哀痛,既不出于利益算计,也不出于生理本能,“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此哀痛情感才具有道德价值。
    (摘编自李春颖《孟子恻隐之心中的情感与德性》)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怜悯心产生于自尊心和自爱心之前,所以能克制它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的幸福而损害他人。
    B.怜悯心会让每个人无法拒绝温柔的声音,因而在自然状态下,它有助于整个人类的相互保存。
    C.“人们怎么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是理性的自爱;“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是源于天性的怜悯,卢梭更认同后者。
    D.卢梭认为,除了具有苏格拉底那种素养的人外,大多数人无法通过理性来获得美德,相反,过于理性会使人丧失怜悯心。
    7.依照材料二的解读标准,材料一中“动物”的行为不属于“恻隐”的一项是( )
    A.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
    B.马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
    C.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
    D.有些动物会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
    8.假如你是卢梭的论敌,运用他所列举的“暴君”事例,可以反驳他的什么观点?如何反驳?
    9.卢梭的“怜悯心”与孟子的“恻隐心”共同特点是什么?
    三、选择题
    10.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1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证法 辩解 分辨 滥用职权
    B.摒弃 撕开 赋予 明目张胆
    C.禀性 依附 汲汲 名实一致
    D.邪恶 撕拼 丛生 一往无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他体会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心灵的颤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⑥面对公交车上正在抢劫的歹徒,春节回家探亲的军人小礼明目张胆,挺身而出,制伏了凶悍的歹徒。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________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________,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________)。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________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________,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必须 对举 或 换言之B.必须 并存 和 浅言之
    C.仍应 并存 和 换言之D.仍应 对举 或 浅言之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B.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表里一致,三是言行一致
    D.一是表里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名实一致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B.文学不仅仅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C.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D.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也必须对于本质的事物现象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它能使每一个矫若惊龙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赋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耍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虽然苏格拉底和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可能也许早就灭亡了。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A.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置之不理。
    B.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
    C.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熟视无睹。
    D.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置之度外。
    17.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准确请找出并加以改正,说明理由。
    ①它能使每一个矫若惊龙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
    把 改成
    理由:
    ②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赋予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
    把 改成
    理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它改成一个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六、语言表达
    19.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简述中国传统儒学的演变历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字。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他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①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②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③ 。
    22.采用下列句子中“当XXX说……,我真正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重塑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当列夫•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当卢梭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大名医”,我真正懂得了人类的弱点; , ; , 。也就是说,每读完一本书,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七、判断题
    23.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
    ②吴冠中晚年思谋画风变革,用大量色块堆叠的画面来表现生活。繁杂的世界,经他的眼便能着手成春,呈现缤纷色彩。( )
    ③三年来,我跟四中耳鬓厮磨,每一棵树,每一片落叶,每一间教室都凝聚着感情,都能引发我的情思。( )
    ④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避免出现绠短汲深的局面,我们必须稳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队伍建设。( )
    ⑤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预计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将登峰造极,达到约4亿人,占比27.2%左右。( )
    ⑥铃声响过后,同学们仍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奋笔疾书,对外面的喧闹声充耳不闻,完全不把下课当一回事。( )
    八、小阅读-课外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话人: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普若第库斯(以下简称“普”)
    苏 此外还有一种痛感和快感的混合。
    普 是哪种呢?
    苏 这一种就是心灵所常感受到的。
    普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苏 像愤怒、恐惧、忧郁、哀伤、恋爱、妒忌、心怀恶意之类情感,你是否把它们看作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我是这样看。
    苏 我们不是也觉得这些情感充满着极大的快感么?是否需要提醒你这样描写愤怒的诗句“愤怒惹得聪慧者也会狂暴,它比滴下的蜂蜜还更香甜”,以及我们在哀悼和悲伤里所感到的那种夹杂痛感的快感呢?
    普 不用你提醒,事实确实如此。
    苏 你想到人们在看悲剧时也是又痛哭又欣喜么?
    普 当然。
    苏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在看喜剧时心情也是痛感夹杂着快感呢?
    普 我还不大懂得。
    苏 我们刚才提到的心怀恶意,你是否认为它是一种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
    苏 但是心怀恶意的人显然在旁人的灾祸中感到快感。
    普 的确如此。
    ……
    苏 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推理线索:我们耻笑朋友们的滑稽可笑的品质时,既然夹杂着恶意,快感之中就夹杂着痛感;因为我们一直都认为心怀恶意是心灵所特有的一种痛感,而笑是一种快感,可是这两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存在。
    普 不错。
    苏 所以我们的论证所达到的结论就是这样:在哀悼里,在悲剧和喜剧里,不仅是在剧场里而且在人生中一切悲剧和喜剧里,还有在无数其他场合里,痛感都是和快感混合在一起的。
    普 不同意这个结论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尽管一个人很想持相反的意见。
    (朱光潜译)
    读了以上文字,你想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哪种教育原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6.C 7.A 8.可以反驳他的观点“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
    暴君的举动,虽然证明了他们也具有怜悯心,但作为具有怜悯心的他们不但没有怜悯、温和地对待其统治下的敌人和公民,反而嗜血成性,滥杀无辜,这不是恰恰证明了这种怜悯心并不能派生出美德吗? 9.①是每个人都具有的。②是人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③都是脱离特殊性关系和自利的功利动机。④都有助于促使人们对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帮助的行动。
    10.D
    11.D
    12.B
    13.D 14.B 15.C
    16.B 17. ①矫若惊龙 身强力壮 理由:“矫若惊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从下文“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可以看出此处应写“野蛮人”身体强壮有力。 ②赋予 富于 理由:“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与“理性”显然不搭配。 18.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19.春秋战国是儒学创立发展期,孔子创立儒学,荀孟进一步发展;西汉时期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明清之际儒学发生新的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李贽的“异端”思想和顾黄王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表明儒学又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20.登高而招,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攻玉,这是正确做事借力的精神。
    锲而不舍,定点打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正确做事坚持的精神。
    逆水行舟,绝不气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正确做事进取的精神。
    21. 也(又)要有物的条件; 还要有加工改造的工具(媒介); 也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统一
    22. 当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我真正懂得了困境中应该做些什么 当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真正懂得了应怎样去读书
    23. √ × × √ × ×
    24.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选文中,苏格拉底巧妙地启发与引导对方,让对方对悲剧与喜剧的认知由无知到有所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比较多,最终使对方豁然开朗,欣然折服。

    相关试卷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选择题组,小阅读-课内,小阅读-课外,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当堂检测题,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