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图文课件ppt
展开【教学帮】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填图过关练
1.人们通常把人类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
【答案】聚落
【详解】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
【答案】①水源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⑤地形平坦
【详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聚落一般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所以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
3.(2022秋·七年级单元测试)聚落特征:
分布地区 | 聚落特征 |
平原地区 | 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 |
山地、丘陵地区 | 山谷地带,呈 状 |
河湖附件 | 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周围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
沙漠地区 | 绿洲上,呈 状或带状 |
【答案】 团块 条带 点
【详解】平原地区村落密集,聚落一般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的圆形分布;山谷中村落受地形影响,多呈条带状分布;漠地区地表水很少,农业难以发展,只有河流沿岸地区和地下水露头的地方才可能有水资源,因此绿洲呈带状分布于河流沿岸,或者呈点状分布于地下水露头的地方。
4.(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型民居 | 当地气候特点 | 民居建筑特点 |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 气候寒冷 |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利于保温 |
黄土高原窑洞 |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 门窗小,土层厚,利于保温隔热 |
竹楼(干栏式建筑)、东南亚高脚屋 | 气候湿热 | 墙体单薄,利于通风散热、防潮 |
西亚村庄 | 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 | 窗小墙厚,利于保暖隔热,防风沙 |
江南地区的民居 | 雨热同期,夏季降水丰富 | 墙体高,房屋尖顶,方便排水 |
北方地区房屋 | 冬季寒冷且降雪多 | 墙厚窗小或双层窗户,屋顶高耸 |
冰屋 西亚村庄 |
窑洞 江南地区的民居 |
高脚屋 北京四合院 |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山西省 ,云南省 ,安徽省 ,澳门 等
【答案】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皖南古村落 历史城区
【详解】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山西省有平遥古城、云南省有丽江古城、安徽省有皖南古村落、澳门有历史城区。
基础检测练
(2023·辽宁沈阳·沈阳市第七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土耳其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土塔民居——蜂巢屋。当地黄土广布,春秋多风沙。下图示意蜂巢屋景观、分布地区及附近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塔以泥土为主混合一些木碎、麦穗而成,与此无关的有( )
A.当地气候较为干旱 B.当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C.当地泥土资源丰富 D.当地植被稀少
2.土塔每年都要修缮,修缮时间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一天之内两度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由两大板块运动造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D.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1.B 2.B 3.C
【解析】1.由题目可知,土塔以泥土为主混合一些木碎、麦穗而成,这是由于当地气候较为干旱、森林资源少、植被稀少,泥土资源较为丰富,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土塔每年都要修缮,因为其所在区域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所以修缮的时间主要是在少雨的夏季,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3.读图可知,此次地震位于地中海北部,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因此形成地震。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3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是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聚落 B.b聚落 C.c聚落 D.d聚落
5.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
A.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C.水路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
6.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居民点集中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大 D.环境优美
【答案】4.C 5.A 6.D
【解析】4.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据图可知,c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C正确,a聚落和b聚落位于河流上游,d聚落交通不便,地形较平坦,ABD错误,故选C。
5.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都利于聚落的形成: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A正确。
6.乡村聚落:人口密度小;人们主要从事种植、放牧、养殖、林业及家庭副业生产;经济比较落后;房屋比较低矮、建筑物密度小;交通线路少,路面等级低。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生产;经济比较发达;房屋比较高大,高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多成网状,路面等级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炎热干燥,黄土广布 B.②—气候严寒,冰雪广布
C.③—温和湿润,稀树高草 D.④—气候湿热,草原广阔
【答案】B
【详解】①为中东地区碉堡房 ,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当地不是黄土,A错误。②是北极地区气温寒冷修建的冰屋,两极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广布,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正确。③是热带草原地区的茅草屋,当地终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草类茂盛,故修建了茅草屋,C错误。④图所示民居为蒙古包,位于我国内蒙古牧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适合发展畜牧业,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错误。故选B。
(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可见的大洲有( )
A.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欧洲、美洲
9.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变化规律是( )
A.厚度越来越薄 B.厚度越来越厚 C.材料越来越轻 D.材料越来越重
10.造成民居墙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风俗习惯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答案】8.A 9.B 10.C
【解析】8.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是欧洲,可见与欧洲相连的亚洲,故A正确;图示区域没有非洲和美洲,故BCD错误。故选A。
9.由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变化规律是厚度越来越厚,故B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表现出墙壁材料的轻或重,故CD错误。故选B。
10.由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变化规律是厚度越来越厚,造成民居墙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大西洋沿岸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内陆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故C正确;图示几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地形都是平原,不是造成居民墙壁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D错误;墙壁厚度与当地的气温有关,风俗习惯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
真题点兵练
(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1.D 2.C
【解析】1.读图分析,①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②为蒙古族的蒙古包,位于西北地区。选D。
2.③体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体现了当地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的环境特点,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相对应,C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特点,A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B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的是黄河,D错误。故选C。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地坑院是建造在土源之上,即在地面向下挖一个深达6~10米的巨形四方大坑,再于地坑中四壁开凿窑洞,构成布局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地下窑洞式住宅,堪称因地制宜的建筑典范。河南有三门峡市庙上村是我国地坑院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因此该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庙上村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坑中四壁可以开凿窑洞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湖泊较多 B.黄土直立性强 C.地势起伏较大 D.气候温暖湿润
4.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地坑院( )
A.冬暖夏凉 B.出行方便 C.采光充足 D.通风透气
5.庙上村地坑院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力修建新地坑院 B.填平地坑修建新楼
C.外迁全部原住村民 D.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答案】3.B 4.A 5.D
【解析】3.该窑洞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位于黄土高原区为主,可以开凿窑洞的有利条件是利于黄土的直立性强,B正确。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不利于开凿窑洞,AD错误。读题干可知,地坑院是建造在较为平坦的黄土源之上,C错误。故选B。
4.地坑院墙体厚,地势较低,冬暖夏凉,A正确;地坑院位于地下,出入靠门洞,从门洞弯道进入地坑院,出行不便,排除B;地坑院位于地下,采光和通风较差,有时白天也需要开灯,不如四合院,故选A。
5.庙上村地坑院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是对遗存的地坑院进行加固和修缮,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D正确,现在当地居民已经很少居住地坑院,不适合继续开挖,A错误。填平地坑修建新楼不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B错误。外迁全部原住村民不现实,C错误。
(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居民景观图。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林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该传统民居出现在( )
A.蒙古 B.沙特阿拉伯 C.加拿大 D.印度尼西亚
7.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答案】6.D 7.A
【分析】6.由民居的特点可知,该地竹林资源丰富,船是主要的出行工具,由此可推断,该地热量充足,适合竹林生长,河流众多。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D正确;蒙古、沙特阿拉伯均气候干旱,河流稀少,AB错误;加拿大气候寒冷,不适宜竹林生长,C错误。故选D。
7.结合上题分析,当地热量充足、降水多,河流众多,可推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正确;冬暖夏凉,降水稀少或全年寒冷干燥,均不适宜竹林生长,BC错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竹林适宜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生长,对水热条件要求高,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沙暴 B.稳固墙体 C.防风避寒 D.防止雨水
9.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答案】8.C 9.D
【分析】8.根据材料“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可以推测,当地风力较大,气温较低,进而得知,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有利于防风避寒,C正确。藏族人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北部山脉的阻挡,沙暴对青藏地区的影响较小,A错误。墙体厚、窗口小有利于稳固墙体,防止雨水,但是这些都不是其主要目的,B、D错误。故选C。
9.材料指出,碉房大多依山坡而建,可知当地地形不平坦,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与水源、气温、降水等因素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资中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及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资中县主要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1.距离罗泉古镇最近的地点是( )
A.(104.5°E,29.8°N) B.(104.5°E,29.8°S)
C.(104.5°W,29.8°N) D.(104.5°W,29.8°S)
12.罗泉古镇位于资中县海拔最高处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13.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屋项坡度较陡的原因是( )
A.通风防潮 B.减弱沙尘 C.节约建材 D.利于排水
【答案】10.D 11.A 12.C 13.D
【解析】10.由图可知,资中县所处的位置海拔多在200米至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属于丘陵地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距离罗泉古镇最近的地点是104.5°E,29.8°N,A符合题意。故选A。
1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罗泉古镇位于资中县海拔最高处的西北方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罗泉古镇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其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陡的原因是降水多,有利于排水。坡度陡与通风、减弱沙尘和节约建材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2021·湖南湘西·统考中考真题)“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由19世纪传入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我国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的功能突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
15.目前,广东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骑楼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A.便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 B.保护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
C.节省当地的土地资源 D.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
【答案】14.A 15.B
【分析】14.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反映当地气温高,降水多,A正确、BC错误;骑楼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区,D错误。故选A。
15.骑楼具有一定的历史,是广东的特色建筑,应该保护,B正确;保护骑楼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是否方便关系不大,A错误;保护骑楼不能节省土地资源,C错误;与其他高层建筑相比,骑楼居住功能弱,保护骑楼不能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D错误。故选B。
(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读某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乡村,这里有河流
C.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 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17.该聚落地处( )
A.雪峰连绵的高原 B.地表崎岖的山区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一望无际的平原
【答案】16.D 17.B
【分析】16.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聚落房屋矮小且分散,交通不便利,面积宽广,说明这是乡村堕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故选D。
17.由图中图片可知,该聚落所示的地区地形不平坦,应该是在山区,房屋依山而建,不能看出是雪峰连绵,该地区植被茂盛,也不是平原,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分类以及聚落的形成条件,理解分析即可。
(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吉林省集安高句丽古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在地图中找到高句丽古城的位置,最适合查阅( )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C.吉林省政区图 D.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
19.下列关于高句丽古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承民族文化 B.彻底改变古城风貌
C.禁止游客参观 D.加大商业开发力度
【答案】18.D 19.A
【解析】18.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要在地图上查找高句丽古城的位置,因该遗产位于吉林省,最适合查阅的是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中国地形图适合查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图适合查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吉林省政区图适合查找吉林省各区域位置,都不适合查找古城遗址,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9.高句丽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学会合理地保护,要传承民族文化;彻底改变古城风貌和加大商业开发都会破坏遗产原有价值,禁止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传统民族文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民居与环境主题】“A”形茅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图(a)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气候资料图,(b)为“A”形茅屋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温和湿润
21.“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 )
A.保暖 B.防风 C.防潮 D.排水
【答案】20.B 21.D
【解析】20.依据图示信息,全年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高温,依据降水柱状图,全年降水多,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CD错误;故选B。
21.“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是排水,因为当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保暖、防风,尖顶防潮作用不明显,故A、B、C错误。故选D。
(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山西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景点代表平遥古城的是( )
A. B.
C. D.
23.为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做法是( )
A.按照原貌修复 B.整体搬迁重建 C.打造现代风格 D.原址拆除新建
【答案】22.D 23.A
【解析】22.由图可知,图中A所示的是五台山,B所示的是云冈石窟,C所示的是应县木塔,D所示的是平遥古城,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23.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合理、科学地保护,按照原貌修复,故A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体现,整体搬迁、打造现代风格和原址拆除新建都会使文化遗产失去原有价值,故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4.(2021·重庆垫江·统考中考真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答案】B
【详解】抓住题中诗句的关键字“板桥斜”说明地形崎岖,是山地地形;“鸡鸣”“村路”都是农村的景物和活动,因此这个地方是乡村聚落,但最主要的判断理由还是因为当地的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养蚕等,B对,ACD错。故选B。
初中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ppt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品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导航,聚落的分类,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聚落的分布特点,聚落的形态,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草原地区,因纽特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探秘聚落,河流中下游平原,沿海地区,团块状,条带状,落地为家,它们会出现在哪里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