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3.4 方差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二次备课
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了解极差、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2.掌握极差、方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重难点】:方差的计算
一、情境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抽取了A厂生产的10只乒乓球,对其直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39.9,40.0,40.1,40.2, 39.8,40.0,39.9,40.0,40.1;
上述数据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上述数据中 “A厂中”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我们把这样的差叫做极差。
极差= 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新知探究
质检部门又抽取了B厂生产的10只乒乓球,对其直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40.0 , 40.2 , 39.8 , 40.1 , 39.9 ,
40.1 , 39.9 , 40.2 , 39.8 , 40.0
问:1、这组数据的极差是多少?
2、怎样比较这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
用一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1n[(x1−x)2+(x2−x)2+…+(xn−x)2]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 .
三、新知巩固
1.(2021秋•徐州期末)抽查甲、乙两种消毒用品的净含量,若其方差分别为S甲2=1.5ml2,S乙2=1.1ml2,则净含量较为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2.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2=14[(6−x)2+(6−x)2+(7−x)2+(9−x)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7 B.中位数是6.5 C.众数是6 D.方差是1
3.将数据a、b、e、d、e、f的每一个数据都增加5,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均数增加5 B.中位数增加5C.有众数则增加5 D.方差增加5
例题讲评
例1(2022秋•徐州期末)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表(单位:环):二次备课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极差、方差各有怎样的统计意义?
举例说明极差、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当堂检测:
1.在数据1,2,3,6,2,2,4中,极差是 .
2.(2023•眉山)已知一组数据为2,3,4,5,6,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多少?
3.(2023•广西)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参加立定跳远训练,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如下:S甲2=2.1,S乙2=3.5,S丙2=9,S丁2=0.7,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4.(2023•凉山州)若一组数据x1,x2,x3,…,xn的方差为2,则数据x1+3,x2+3,x3+3,…,xn+3的方差是( )
A.2 B.5 C.6D.11
六、作业布置:第116页: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六、作业布置:第87页:第1题,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10
8
9
8
10
9
乙
10
7
10
10
9
8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3.4 方差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上册3.4 方差学案,文件包含第16讲方差教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第16讲方差学生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3.1 平均数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3.1 平均数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4 圆周角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4 圆周角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