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B.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C.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D.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生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答案】C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A.生活在陆地上的节肢动物利用口器获取食物,虾也属于节肢动物,但不生活在陆地上,错误。
B.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不能主动捕食,靠入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错误。
C.腔肠动物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称为刺细胞,帮助捕捉食物,正确。
D.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在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寄生,不一定是寄主体内的养料,错误。
2. 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 蛔虫体表包裹这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乌龟的鳃比较发达,适于水中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据此解答。
【详解】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包裹这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故A正确;蚯蚓没有专门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故B正确;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故C正确;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靠肺吸收陆地上的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D。
3. 下面对部分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且具花纹
C.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详解】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A正确;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的身体外面有贝壳且具花纹,如河蚌;但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B错误;腔肠动物的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C正确;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动物的特征。
4.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 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 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
D. 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形态结构和功能”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形态结构和功能,先从动物的分类确定动物类型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使用肺呼吸,但是肺不发达,而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所以皮肤可以辅助肺呼吸,故A正确。
B、蜥蜴是爬行动物,靠肺呼吸,可终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
C、鸟类是脊椎动物,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故C错误;
D、兔是哺乳动物,牙齿有分化,分为适于切断食物的门齿和适于磨碎食物的臼齿,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与其植食性相适应,故D正确。
【点睛】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关键。
5. 下列关于肌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骼肌必定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B. 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的两端
D. 任何一块活的肌肉受到刺激后都能够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详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据上分析,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C。
【点睛】明确骨骼肌的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6.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伸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C. 越低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行为越复杂
D. 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伸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A错误;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故B正确;越低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弱,行为越简单,故C错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名师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7. “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 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它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老鼠打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8. 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 取食行为B. 社会行为C. 攻击行为D. 繁殖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
【详解】A、取食行为动植物获取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B、社会行为: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C、为了争取食物、生存空间而发生争斗的行为,不符合题意。D、繁殖行为是进行地一系列与繁殖有关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社会行为的特征。
9. 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
A.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B. 工蜂跳“8”字舞
C. 蟑螂昼伏夜出D. 鸟类鸣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目的是为了告诉同伴危险;工蜂跳圆形舞,是为了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方向;鸟类鸣叫,是为了告诉异性自己有嘹亮的歌喉,吸引异性鸟类。螳螂昼伏夜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不属于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一种节律行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即动物的通讯,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10. 下列各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 帮助植物传粉
C.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例如: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牵挂在动物的表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从而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故A正确。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例如: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蜜时,身上沾满的花蜜会掉落下来,从而帮助植物顺利传粉,故B正确。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正确。
D.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A. 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B. 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 细菌由肉汤原有细菌产生D.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详解】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肉汤未腐败,说明没有微生物进入。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
12. 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 )
A. 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繁殖B. 利用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发酵
C. 防止灰尘污染D. 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思考答题。
【详解】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故选B。
【点睛】真正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即可解答此题。
13. 探究“葡萄糖或食盐对酵母菌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变大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释放的二氧化碳能使气球发生膨胀。
【详解】A.只有酵母菌,没有葡萄糖,因此不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球不会发生膨胀,A错误。
B.有酵母菌和盐水,也无葡萄糖,也不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球不会发生膨胀,B错误。
C.有酵母菌和葡萄糖,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球会发生膨胀,C正确。
D.没有酵母菌,虽然有葡萄糖,但不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球不会发生膨胀,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B. 所有细菌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 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D.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成两个细菌,A正确。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的细菌是自养细菌,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B错误。
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C正确。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15. 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 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 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 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A正确;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中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危害,故B错误;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C正确;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食品的腐败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名师点睛】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16. 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 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 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C. 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 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自然界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利用,细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详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
(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例如: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b.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c.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d.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④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
故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超级细菌”是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合理 利用抗生素的关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细菌都能变异成超级细菌
B. 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C. 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可以遗传
D. 抗生素对细菌的杀死或者抑制是有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
【详解】A.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可见并不是普通细菌都能变异成超级细菌,A错误。
B.据分析可见,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原有耐药性的细菌得以积累,就出现了耐药性细菌,B正确。
C.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18. 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
①不能独立生活
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③有细胞结构
④无细胞结构
⑤进行分裂生殖.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
【详解】病毒①不能独立生活、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④无细胞结构,以及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而不是分裂生殖。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繁殖方式。
19. 我们的生活与细菌和真菌密不可分。下列食品与细菌和真菌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酸奶一乳酸菌B. 馒头—醋酸菌C. 醋—霉菌D. 酱—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
B.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B错误。
C.制醋要用到醋酸菌,C错误。
D.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A. 新冠肺炎B. 扁桃体炎C. 水稻稻瘟病D. 足癣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详解】A.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故A符合题意。
B.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咽部扁桃体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症。常见于青少年。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致病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故C不符合题意。
D.足癣是传染性皮肤病,表现为奇痒难忍、水疱、糜烂等症状,这是感染了真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常见的传染病种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总分60分,“[]”内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21. 如图所示,图一、二依次屈肘动作、肘关节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起牢固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的结构是[ ]_________。
(2)“脱臼”是指 。
A. ①从②中滑脱出来
B. ①从③中滑脱出来
C ③从①中滑脱出来
D. ①从⑤中滑脱出来
(3)屈伸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
A. 关节B. 骨C. 骨骼肌D. 骨骼
(4)龙舟比赛中队员屈肘把桨划向胸前时,B处于 _______状态。
(5)人体的各种运动大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________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
【答案】(1) ①. ④关节囊 ②. ②关节软骨 (2)B (3)A
(4)舒张 (5)骨骼肌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关节囊、⑤关节腔,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
【小问1详解】
④关节囊及周围有韧带,能够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②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小问2详解】
脱臼是指①关节头从③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故选B。
【小问3详解】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起到支点作用的是关节,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小问4详解】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屈肘动作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B肱三头肌收缩,A肱二头肌舒张。
【小问5详解】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22. 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________参加物质循环。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_______(“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___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5)我市某精准扶贫对象割草养羊,自力更生。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看_______。
【答案】(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分解者 (3)促进
(4)生态平衡 (5)共生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等,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
(2)图中①为呼吸作用;②为光合作用,③为分解作用,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小问3详解】
羊作为消费者,直接以草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释放能量、尿液等物质,而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4详解】
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草原鼠数量大增、羊争草。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
【小问5详解】
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共生,有些种类的细菌,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
23. 如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是图中的_____(填字母)。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A与C比较,细胞结构上A没有成形的_____。A与C的细胞里都没有_____,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图中D的生殖方式是_____。
(3)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_____(填字母);制作泡菜时要利用乳酸菌,它需要生活在_____(有氧/无氧)的杯境中;城市的污水处理是利用A能分解污水中的_____;在夏天受潮的衣物或食物常常发霉长毛,这应该是图中_____(填字母)的生长繁殖的结果,我们常常把食品放入冰箱是利用低温_____。
【答案】 ①. B ②. 寄生 ③. 细胞核 ④. 叶绿体 ⑤. 无性生殖 ⑥. C ⑦. 无氧 ⑧. 有机物 ⑨. D ⑩. 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解析】
【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2)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A是细菌,B是病毒,C是酵母菌,D是霉菌。
【详解】(1)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A与C比较,细胞结构上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与C的细胞里都没有叶绿体,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图中D的生殖方式是D是霉菌,主要用孢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3)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时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原理进行酿酒、蒸馒头;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城市的污水处理是利用A细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霉菌属于真菌。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说明这些粮食、衣物和皮鞋上有霉菌滋生,“长毛”是霉菌在粮食、衣物和皮鞋上面的利用营养物质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我们常常把食品放入冰箱是利用低温能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点睛】掌握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24. 某同学的弟弟饭前总不爱洗手。为让弟弟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这位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和弟弟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找两个相同的馒头,一起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待冷却后起盖。让弟弟尽快用手指在甲馒头上按一下,再用肥皂把手认真洗干净后在乙馒头上按一下,用无菌工具迅速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相同的洁净塑料袋并密封好,一起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馒头的变化。
(1)几天后会形成较多菌落的是______馒头。
(2)将“两个馒头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
(3)用“两个馒头和两个的塑料袋”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___实验。
(4)选用相同馒头和塑料袋用同一手指的目的是______。
(5)“用手指在馒头上按一下“的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步骤。
(6)在观察现象时,发现馒头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初步判断这是______(选“细菌”或“真菌”)菌落。
(7)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了解到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______及______,有些细菌还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答案】 ①. 甲 ②. 杀死馒头里的杂菌 ③. 对照 ④. 控制单一变量 ⑤. 接种 ⑥. 细菌 ⑦. 适宜的温度 ⑧. 有机物
【解析】
【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详解】(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表明培养基上的细菌真菌个数多;菌落数量少,表明培养基上的细菌真菌个数少。如果让弟弟尽快用手在甲馒头上按一下,再用肥皂把手认真洗干净后,在乙馒头上按一下,因此几天后形成较多、较大菌落的是甲馒头。
(2)细菌在高温下会被杀死,小明将“两个馒头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的目的是杀死馒头里的杂菌,防止原有杂菌对实验的影响。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用“两个馒头和两个的塑料袋”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多少不同。
(4)选用相同馒头和塑料袋用同一手指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在培养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将细菌植入培养基的过程叫接种;小明让弟弟“用手在馒头上按一下”的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甲馒头接种了细菌,是实验组;乙馒头没有接种细菌,为对照组。
(6)有的菌落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是细菌菌落。
(7)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了解到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及有机物,有些细菌还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瓶子
内溶物
A
只有酵母粉
B
酵母粉和15毫升盐水
C
酵母粉和15毫升糖水
D
没有酵母粉,只有15毫升糖水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