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双涧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B. 汽油挥发C. 湿衣晾干D. 木柴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湿衣晾干只水分蒸发,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 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B. 鼓励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
C. 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 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乘坐公交车出行,可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此项正确。B.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可产生大量的烟等颗粒物,造成PM2.5升高。此项不正确。C.用水力、风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此项正确。D.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此项正确。所以在选B项。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A. 实验归纳法B. 实验验证法
C. 理想实验法D. 观察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故A正确;B、提出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故B正确;C、理想实验法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方法,故C正确;D、观察法是一种常规的分析事物的方法,不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故D错误。故选D。
4.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则“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A。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氧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B.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作电光源
C.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占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充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所以该选项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是作电光源的依据,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虽然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氮气与氢气在特殊条件下生成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取用固体药品B. 闻药品味道
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A正确;
B、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要用手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液体,故D错误。
故选:A。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因为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被用于潜水、医疗急救,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隔绝氧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充入灯泡中增加其耐用性,正确。
故选B。
8.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净化后的空气、二氧化碳
B. 氧化铁、啤酒
C. 生锈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
D. 冰水混合物、液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啤酒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液氧中只含有氧气,均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 大于10 mLB. 小于10 mLC. 等于10 mL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15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开始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5mL,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选B。
11. 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B. 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未能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C. 实验前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如果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就说明操作太慢,致使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等。
【详解】A、没有冷却就读数,气体体积膨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故选项正确;
B、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有剩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故选项正确;
C、装置漏气,内外的压强差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故选项正确;
D、如果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就说明操作太慢,致使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2. 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 出现的情况是
A.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生成氧气的量会增多,又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
答案:D。
二、填空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化学符号为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比氧气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根据上文的叙述,臭氧的化学性质是_____(写一点即可)。
(2)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的是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_____的现象。
(4)为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一条措施是_____。
【答案】(1) ①. 纯净物 ②. 不稳定性 (2)化学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4)使用无氟冰箱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臭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图可知,臭氧的化学性质有不稳定性、受热易转化成氧气等。
【小问2详解】
臭氧转化成氧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3详解】
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小问4详解】
由于“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则为保护臭氧层,我们应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如使用无氟冰箱。
14. 为了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
(1)首先,从导管口B缓缓吹气,澄清石灰水从长导管口流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然后,由导管口_____(填A、B)吸气约3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填“变浑浊”、“不变浑浊”),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填“高”、“低”)。
(2)再从导管口_____(填A、B)呼气约3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填“变浑浊”、“不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填“高”、“低”)。
小结: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
【答案】(1)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 B ③. 不变浑浊 ④. 低
(2) ①. A ②. 变浑浊 ③. 高
(3)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导管口B缓缓吹气,澄清石灰水可从长导管口流出,是因为装置气密性良好,吹气使装置中压强增大,导致液体被压出去,这样做的目的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若想探究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则应由导管口B吸气,则由于装置中气体减少,空气会从A口进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小问2详解】
若想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则应由A中呼气,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小问3详解】
对比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15. 有关化学基本实验问题探究
(1)上述仪器能作为热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要放在陶土网上加热的是___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块状石灰石、③金属锌颗粒:④试剂瓶中的稀盐酸溶液。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
(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_____
【答案】(1) ①. E ②. B
(2) ①. ① ②. ②③ ③. ④ (3)盖满试管底部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仪器的认知和简单的基本操作的掌握。
【小问1详解】
上述仪器能提供热源的是酒精灯;要放在陶土网上加热的是烧杯 ;
【小问2详解】
用药匙取用的药品是粉末类,题中只有氧化铜粉末;用镊子取用的药品是块状药品,题中是石灰石和金属锌颗粒;用滴管取用的是试剂瓶中的液体,题中应为稀盐酸溶液;
【小问3详解】
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为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填:盖满试管底部。
16.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①_____
(2)甲同学选择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3)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_____,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
(4)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5)乙同学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他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由于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容器内的反应就停止了,若想集满这瓶气体,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一种方法: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①. AD##AE ②.
(3) ①. 试管口没有棉花
②.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4)BD
(5) ①. 过氧化氢溶液 ②. 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棉花,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小问4详解】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错误;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会导致氧气不纯;正确;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是氧气没有收集满,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错误;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开始的气泡是空气,会导致氧气不纯;正确;
故选BD;
【小问5详解】
用B装置制取氧气,是固液不加热型,则他应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要继续收满氧气,则需要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装置的优点就是能添加药品。
17. 小明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图1连接好装置:
第二步:_________;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第四步:取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瓶塞塞紧;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实验完毕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答1点)。
(5)上面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性质是_______(答1点)。
(6)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2所示,你认为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答1点)。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不溶于水)
(6)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连接好装置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否则若装置漏气,则无法完成实验,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小问2详解】
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由于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则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装置内外产生气压差,由于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小问3详解】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是:;
【小问4详解】
实验完毕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无气压差或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消耗全部的氧气使气压差不足等原因,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由于消耗完氧气后,红磷就熄灭了,而且水面也没有继续再上升说明了剩余的氮气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不溶于水)的性质;
【小问6详解】
由于燃烧匙在向集气瓶内伸入时会使部分空气逸出造成数据不准确,因此改进后利用发大镜聚光加热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改进后的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合理即可)。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45g,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下列是合成氨工业的微观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0,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30,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