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 进阶1 情境导入——在兴趣中学习(课件+练习)
展开文本对应练(十五)
阅读《节日与文化》,完成1~6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产生与被继承时,必然存在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B.节日文化有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往往能使传统节日中的不合理、过时内容改动为合理化。
C.节日文化有复合性特点,许多节日包括多种活动,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
D.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沿用,不过,应随时代变化作相应修改,才能合理,也是必要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节日文化带有幻想和迷信等消极因素,表明人类或民族文化曾经历过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B.正因为节日文化有着自然调节、改进功能,所以节日文化呈现出复合性特点。
C.传统节日文化曾发挥过各种社会功能,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旧生活、旧文化模式否定它们。
D.一些传统节日加入新内容,是适应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新变化的表现,它体现了节日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要求。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结构思维导图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了哪种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二、三两段列举了一些事例,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⑤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
A.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寒食节 ⑤重阳节
B.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春节 ④寒食节 ⑤端午节
C.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春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
D.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唯一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8.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10.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B.现在春节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才能留住乡土情怀。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11.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第一段“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重视”“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中,将“传统节日淡出人们的视野”和一些人“喜欢过西方节日”进行对比,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第三段列举“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增强了说服力。
1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微点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曾和亲人一起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曾和朋友一起过劳动节、国庆节……还有和我们敬爱的老师一同过教师节……可以说,节日伴随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激起了我们不少深深的思索,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
请你以“节日”为话题,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