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4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4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4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5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51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53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54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74706/0-169655570555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文言知识归纳,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lún)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②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⑫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学1.结合注释,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2.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诵读课文,说说每一章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谈的。
①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品德修养。②品德修养。③品德修养。④学习方法。⑤学习方法。⑥品德修养。
⑦学习态度。⑧品德修养。⑨学习态度。⑩珍惜时间。⑪品德修养。⑫品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复习)②传不习乎? (及时复习)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反省)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守信)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
作为《论语》的首章,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反问和排比。 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1)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2)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
在第六章孔子为什么对颜回的做法大加赞赏?
因为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这与孔子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孔子指出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三个层次:知、好、乐。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以学习为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比喻,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第九章告诉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别人的短处为戒,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虚心好学,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第十章“逝者如斯夫”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宝贵。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弟子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应当坚守志向、矢志不渝。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改变一个人坚定的志向很难,告诉人们要坚定志向,越是危急时候,越是要捍卫人格,坚守气节。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道理。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曲肱而枕之
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三十而立……温故而知新。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顺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表并列。“而且”、“并且”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温故而知新(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饭疏食,饮水( )语气词①传不习乎( )②可以为师矣(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分析文义,同“悦”,志同道合的人,课文探究,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论语》十二章示范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展示,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品读鉴赏合作探究,《学而》,精讲归纳课堂总结,《八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