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八上语文9月月考卷及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6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①“科幻教育”是借助科幻作品开展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科幻教育的内含就是借科幻作品促使学生深入挖掘(jué)自身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其学习成长。
②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________地开展研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而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________。________说科研是“创造知识”,那么科幻则是在现实的________上“造梦”,那些奇幻瑰(guī)丽的梦,让人叹为观止。
③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幻作品能够促使青少年关注科学,这种关注引发的讨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如果能抓住讨论中迸(bìng)发的科学兴趣火花,因势利导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就能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从科幻作品到科幻教育再到科学探索创新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从种下到开花再到结果的过程。科幻教育能够释放封闭在学科中的知识,对学科进行广义融合,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游弋(yì),从而全面提升国民自主创新能力。
1.语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掘(jué)B.瑰(guī)丽C.迸(bìng)发D.游弋(yì)
2.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内含B.叹为观止C.因势利导D.融合
3.语段②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谨小慎微 信马由缰 如果 根本
B.一丝不苟 勇往直前 即使 基础
C.谨小慎微 勇往直前 即使 根本
D.一丝不苟 信马由缰 如果 基础
4.对语段③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B.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C.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D.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 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A. ①④⑤②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⑤②③④ D. ④⑤②①③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字。(曹植《梁甫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钱塘湖春行》中,表现早春动物热闹繁忙景象的句子: , 。
(6)《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 , 。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某校一年一度的“园艺节”又开始了,这次的主题是“亲近自然,增长智慧”,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观察昆虫做记录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7.小张观察了一段时间蟋蟀的住宅,发现了它的住宅与《昆虫记》里描述的相近,于是摘取了《昆虫记》里以上的段落,借此来介绍蟋蟀的住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分)
探究奥秘增智慧
8.小张同学阅读了昆虫记以后,将书中写到的“勤劳”昆虫作了梳理和归类,下列昆虫的表现不属于“勤劳”的一项是_________(2分)
A.蜣螂不停地从土面收集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
B.舍腰蜂在筑巢时可以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工作下去。
C.被管虫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
D.母松毛虫会把自己身上的毛给她的孩子做一件温暖的外套。
(二)名著阅读(4分)
9.下列说法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A.红军精神之一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B.斯诺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
C.“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他是贺龙。
D.“一切行动听指挥”是红军“八条纪律”中的一条。(是“三大纪律”中的一条)
10.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语段,回答问题。(2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于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语段中的A是谁?斯诺对他有何评价,请列举两点。(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对下列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2) (3) (4)
A.第(1)幅是行书字体,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们以身报国,建功立业万丈豪气。
B.第(2)幅作品是草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连绵回绕,飘逸刚劲的笔画使人联想到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铠甲磨穿,但壮志不灭的勇气。
C. 第(3)幅作品为楷书(行楷)字体,形体方正、刚健坚劲,传达出了诗人溢于言表的爱国激情。
D. 第(4)幅作品为隶书字体,体态宽扁,方劲古拙,很好地表现出英雄掷地有声的浩然正气。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 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 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 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14.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D. 实是欲界之仙都/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7、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 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 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 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8.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8分)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的,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其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文有删改)
1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题目交代了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题跋的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
C.文章从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等四个方面来说明题跋的。
D.如果一幅画作没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一定是宋代之前的作品。
20.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2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0分)
桐花如常
不喜欢桐花多年。
觉得它肥俗,香气浓烈到撞人。落花时,样子邋遢。
在我们江北,谷雨之后,桐花最盛。
少年时居住的老宅西边,有一棵桐树,是白桐,也叫泡桐,粗壮,高大,枝叶覆满头顶天空,指手画脚。我放学回家,穿过开着无边无际紫云英的田野,老远看见我家屋西的桐花,白发苍苍地开上云天。桐花下,炊烟升起,猜想母亲一定正手忙脚乱地做饭。桐花粉紫色,浅浅的粉紫,隔着春暮的天光烟霭看去,竟像是颜料在水里化掉了,化成一团不干不净的灰白色。这样的灰白色,是薄凉的,像日子,不过节也不做喜事的乡下日子,寻常的日子。
想起从前我家的那棵桐树,春暮的雨愁愁长长地下,屋外的墙角处,腐烂的树根边,都生了一簇簇的野蘑菇,肥厚的桐花花瓣铿然坠落,砸在滑腻的湿地上,混进潮腥的野蘑菇丛里,然后一起腐烂。空气里,桐花的味道又湿又重,缠绕不散,像玄奥难解的命运。夏天,算命先生坐在村口的桐树荫下,一卦一卦地算。他说人在命运里走,总也逃不掉。命运如网,缠绕不散。
母亲喜欢请人算命,给家里每个人都算。一回抽牌,母亲让我抽,展开看,是一个女子,骑一匹白马,又矫健又威风。图边说的什么已不记得,只记得,我是喜欢那匹马的。其实我是想骑上那匹马,逃。逃离乡村,逃离我妈妈我奶奶那样的生活和命运。我不想像一朵桐花开得那样粗陋,那样没有花的样子。花的样子应该是轻盈的,鲜丽的,香气袅袅像细细的柳丝,或者像下下停停的春暮的细雨。
如果做花,我不想做一朵桐花。
像逃离一场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一样,我试图以自己的不甘和倔强来逃离古旧乡村,逃离古旧的生活方式。我追随理想,试图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出门读书,风花雪月地写席慕容体的情诗……我以为我成功逃离。
暮春的一个黄昏,散步,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前,竟久久流连不愿离去。那是极普通的一户农家,两层半旧的小楼,门前用竹篱笆围出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瓜种豆。房子东边,立一株高大桐树,紫色的桐花累累簇簇盛开,远看去,花开灼灼,如蒸如煮,花气熏天。房内无人,静悄悄锁了门,只有那一树桐花火辣辣地开,繁花照眼明,也庇护着小楼和院子。
一块园,一树花,一户人家。静谧,安稳,寻常。寻常中透着人间烟火的亲切,和盈盈的美意。
桐花到底还是美的!
回想年少时:偌大的桐花荫下,坐着三小间覆有青灰瓦片的房子,我踩着满地的潮湿桐花去上学。那画面,隔着二三十年的光阴,现在回头看去,才看出了一种人间的简静与清美。
寻常朴素的物事中所包含的美,要过完小半生,才能懂得。就像过完小半生,才懂得,平常心的可贵。
如今,说起油菜花,说起三四月的秧田,内心会止不住地觉得亲切;看见庄稼,总感觉如遇故人。回头看人生,还是认同挖一口塘种几亩地生养两个孩子的日子,那是庄严安稳的。
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
原来一直不曾逃离:对抗了小半生,最后,还是喜欢桐花。逃了小半生,最后,还是愿意俯身低眉,做一个母亲和妻子,做得不需要名字。
如果是花,自己还是一树桐花。在尘世之间,一花,一园,一人家。
桐花如常。一切如常。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2.少年的“我”不喜欢桐花:“觉得它肥俗,香气浓烈到撞人。落花时,样子邋遢”,而通读全文后,说说作者不喜欢桐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23.文章结尾说“如果是花,自己还是一树桐花”,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想?(3分)
24.从全文看,作者运用大篇幅描述了少年时家乡桐花之“俗”、之“陋”,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2分)
25. 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四、作文(40分)
27、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公园里,群花争妍。爸爸与女儿漫步其间,女儿忽然指着前方一朵花说:“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语,只是抬手示意她离那朵花近一点儿。她虽不情愿,但还是驻足花前。正有轻风拂过,淡淡花香入鼻,浸润心田,她愣然。爸爸细细打量女儿,又笑着说:“其实,每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美,独特的价值。人与花一样,既不要看轻别人,也不要看轻自己。”她若有所思,点点头,好像明白了……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缘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成长中遇到引路的人,生活中遇到感动的事,旅行中见到美丽的风景……这些相遇都是“缘分”。
请以“缘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八上语文11月月考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八上语文11月月考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七上11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七上11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七上9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七上9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