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培优卷(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 (共46分)
1.读拼音,写词语。 (8分)
jiāng yìng à mì gǎi shàn chóng dié
kòng xì bēn pǎ mà shèng zī rùn
2.选字填空。 (5分)
者 绪 堵 赌 暑
放( )假了,这天, 张涛和王强约好一起去游玩。来到郊外,他们看到有一( )低矮的土墙, 于是打( )看谁先从土墙上跳过去。王强说:“让我先跳!”话音刚落, 他倒退几步,猛地往前跑去,跑到墙根处,一跃而起,一下子越过了土墙。张涛看此情景, 心情顿时低落起来,但随后他调整好情( ),也准备越过土墙,可刚倒退了两步,就被一位老( )劝阻住了。老爷爷说: “孩子们,这样的做法很危险, 不能再跳了。”张涛和王强听后,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3.根据语境,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 (4分)
【临】①来到,到达。②照着字画模仿。③靠近,对着。④临近,临到。
(1)这张画临摹得很像。 ( )
(2)临行的前一天, 他俩一起照了相。 ( )
(3)3D眼镜,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
(4)这是一座临街的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热闹。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张老师对待教学工作一向严肃认真
B.同学们都要严重要求自己
C.科学家对待科研实验要求十分严格
D.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
5.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6分)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 。
少女: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 。
真珠: 。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逊: 。
输: 。
6.句子小练习。 (10分)
(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
①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 )
②烈日下,柏油马路都快融化了。 ( )
③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 )
(2)下列各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例:那时没有电灯、 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仿写句子) (2分)
(4)用“顿时” “过了一会儿”写一段话。 (3分)
7.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 “夏雨少,秋霜早”是说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 )
(2) “开天辟地、火眼金睛、刀枪不入、风吹雨淋”都是表现人物本领高强的词语。( )
(3) 《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 )
(4) 《蟋蟀的住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巢穴称作“住宅”。( )
8.综合实践。 (7分)
【材料一】 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五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 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以上材料是从 、 、 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分)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4分)
①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
②端午节这天,小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
③小鲁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 )
④小萱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 )
二、阅读与理解。 (共29分)
(一)题西林壁(11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分)
2.根据古诗填空。 (3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题西林壁”中 “题”的意思是 。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2分)
4.你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示是( )。 (2分)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进行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D.要想认清事物的真相与面貌,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
5.这首诗的后两句蕴含的哲理,适合以下哪种情况? ( ) (2分)
A.林东读书非常认真专注,无论别人怎样打扰,都不为所动。
B.欢欢遇到难题毫不退缩,耐心思考,终于在最后一刻解开了难题。
C.雏鹰小队的同学们热心公益,利用假期卖报筹款,捐给贫困山区的学校。
D.小波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与同学有了矛盾,直到老师给他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小波才恍然大悟。
(二)石油(18分)
①石油是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生活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和部分电力的供应都离不开石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久的可达到5亿年。在地球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物。这样的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最后形成沉积盆地。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会转化生成石油,分散在岩层中。
③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因为有了储集岩,所以石油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1.下面关于选文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生活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和部分电力的供应都离不开石油
B.橡胶、塑料、合成纤维都是石油产品
C.现今已发现的油藏,距今都有5亿年
D.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能让石油安静地在地下定居。
2.文中“□”处填入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 , 。 B. , , 。 C. , 、 。 D. 、 , 。
3.选文第①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3分)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打比方 D.列数字、举例子
4.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3分)
A.承上启下 B.总领全文 C.总结全文 D.点明中心
5.选文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 )。 (3分)
A.石油的开采过程 B.石油的生成过程 C.石油的利用过程 D.石油的聚集过程
6.选文第②自然段“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这句话中, “至少”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三、表达与交流。 (共25分)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未来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吧! 350字左右。
期末检测卷(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期末检测卷(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口语交际,阅读理解,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重难点检测卷(一)(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期中重难点检测卷(一)(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面整洁,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同音字组词,比一比,再组词,选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课文欢乐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培优卷-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培优卷-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