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01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02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共2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阅读专项训练
    第一单元
    (答案与解释)
    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片段选自课文《 》,全文作者是按 ﹑ 、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这段话从 和 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读到选段,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 的画面。
    3.片段中把浪潮比作 ﹑ ﹑ 。请用“——”画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
    【答案】
    1.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2. 样子 声音 潮来时雄伟壮观
    3.白线  水墙  战马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解析】
    1.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语段选自《观潮》。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作者是按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描写了潮来时的样子,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是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通过选段,我们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潮来时雄伟壮观的画面。
    3.从文段中,“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句话把“浪潮”比作“白线”;“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把“浪潮”比作“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浪潮”比作“战马”。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节选片段按照 的顺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用“○”圈出能体现这一顺序的两个词语。
    5.品读赏析,边读边想象画面。
    (1)这个段落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2)根据选段写出江面的变化。
    风平浪静→ →白线向我们移来→ →白浪翻滚,形成水墙
    (3)读到“齐头并进”,我仿佛看到了 ,读到“山崩地裂”,我仿佛听到了 ,从整个画面中,我能体会到大潮 的特点。
    6.下列诗句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是(    )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B.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4. 时间
    5. 声音 样子 白线 横贯江面 万马奔腾 隆隆的声音 汹涌澎湃
    6.A
    【解析】
    4.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段话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形。表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午后一点左右”和“过了一会儿”。
    5.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1)这段话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结合“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和“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主要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来叙述。
    (2)结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大潮来时,江面发生的变化是:首先是风平浪静,接着是一条白线,然后是白线拉长,变粗,再到横贯江面,然后到白浪翻滚,形成水墙。
    (3)读到“齐头并进”,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读到“山崩地裂”,我仿佛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从整个画面中,我能体会到大潮汹涌澎湃的特点。
    齐头并进,意思是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山崩地裂,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6.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B.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句意: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C.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句意: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故选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了解,10月6日当天前往海宁 盐官观潮景区的游客达到11.5 万人次,游客车辆8500多辆。只因为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材料二: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材料三:因为太阳和月亮引力,潮汐的存在是普遍的,但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而且时间基本致农历八月十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材料四: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7.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 。
    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 。
    8.请根据材料二在图表里标注出“杭州湾”“钱塘江”的位置以及“东”“西”方位。

    9.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壮观的原因有哪些?

    10.材料三中“大致”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这个词语说明了 。
    11.材料二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12.材料四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将画“ ”的部分与《观潮》中的句子对应起来。
    ①——( )          ②——( )           ③——( )
    A.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C.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13.我看到了这两篇关于观潮的材料,想起来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答案】
    7.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潮势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的原因
    8.
    9.①杭州湾外宽内窄,地形特殊。
    ②因为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10.太阳、地球和月亮大约上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条线上。
    11.B 12. C A B
    1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解析】
    7.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同学们根据材料里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材料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8.本题考查图标标注。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二在图表里做标注。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自己了解到的地理常识来进行标注。
    材料二提到“杭州湾”的内容: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材料二提到“钱塘江”的内容: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同学们在地图标注“杭州湾”“钱塘江”时可以沿着地图上的边界画。
    同学们在图表里标注“东”“西”方位,可以先在地图空白处画一个双向箭头(左右方向)或十字双向箭头,再标注“东”“西”方位。向着“东海”的方向为“东”。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材料二从地形这个方面解释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原因;材料三从时间点解释了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原因。同学们可以引用材料内容来分点回答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原因。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大致:大概;大约。
    句子里的“大致”一词表明:太阳、地球和月亮大约上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条线上。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A.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B.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
    C.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从句子中的“一百千米”和“三千米”可以确定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子搭配。
    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描写了浪潮刚从海面升起,像一条白线;与《观潮》中的“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相对应。
    句子“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描写了浪潮接近岸边,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与《观潮》中的“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相对应。
    句子“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描写了潮水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气势极其雄伟豪壮;与《观潮》中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相对应。
    13.本题考查古诗识记。
    从题目中提到的“观潮”“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可以联想到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同学们在横线上默写古诗即可。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参考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课外美文欣赏
    巫峡赏雾(节选)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里的人家,云雾的路……”此情此景,真是活画出了。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叉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4.半山雾的特点是 ,轻纱雾的特点是 。
    15.用“ ”画出第二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
    16.下面与文末形成呼应的句子是(     )
    A.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B.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
    C.巫峡赏雾,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正面、侧面)描写,突出了 。由画线句能联想到诗句 。
    【答案】
    14. 浓厚、遮挡 轻盈、飘逸
    15. 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16. C
    17. 侧面 雾很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分析】
    14.本题考查从文章提取关键信息,仔细读原文作答。
    从第1段“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可知,半山雾的特点是浓厚、遮挡。
    从第2段“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可知,轻纱雾的特点是轻盈、飘逸。
    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仔细读原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第2段的“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运用了联想,把“轻纱雾”景象想象成好心的“神女”。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文章句末提到了“巫峡的雾,迷人的雾”让自己迷惑、痴迷。因此“巫峡赏雾,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与之相呼应,故选C。 相呼应指彼此声气相通,互相照应。
    17.本题考查文章句子赏析,仔细读句子分析。
    文章画线句子并没有直接写半山雾雾浓的特点,而是通过描写放牛人连连吆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去体现半山雾的雾很浓以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特点,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

    主题阅读训练。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
    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的“哗哗”声有如“ ① ”,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 ② ”了。
    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缥缈,若有若无。
    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18.短文的①②处,依次应填人的诗句是( )、(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小弦切切如私语 C.疑是银河落九天 D.大弦嘈嘈如急雨
    19.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
    20.用“ ”画出文中一处拟人句。
    21.读句子,回答问题。
    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1)“横”字可以改为“飘”吗?为什么?

    (2)用几个句子写一写你想象中长江的样子。

    22.在下面的横线上摘抄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23.请你用一段话介绍庐山云雾。

    【答案】
    18. B D 19.过渡
    20.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
    21. 不可以。横字与苍茫一词搭配,写出了长江的宽阔与气势磅礴,也写出了雾散后的天高气爽,作者可以看到很远外的长江。 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站在望江亭上,极目远眺,无尽头的长江苍苍茫茫,泛着深青,闪着亮光,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它滚滚东流,不知疲倦……
    22.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23.它不仅四季可见,而且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又深深沉醉在它的独特魅力之中。
    【解析】
    18.本题考查古诗词歌赋理解。根据答题空前后的“声音”可以直接排除AC,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哗哗声”与“隆隆声”可选出第一空是“小弦切切如私语”,第二空是“大弦嘈嘈如急雨”。
    19.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短文的前面部分写了庐山的扑朔迷离,后面部分写了庐山的瞬息万变,关联词“不仅……更……”把两部分内容串联一起,置于文段的中间,属于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以及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此题要求划出拟人句,“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一句中把雾赋予了人的动作“抚摸”,故拟人句是这一句。
    2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分析重点字在句子的作用。回答这一类可否替换字词的题目,通常的回答都是不可以,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必须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分析原因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的词语搭配来解答,也可以结合字词在整个句子中的意义来解答。比如这个“横”,结合“苍茫水色”“长江”分析可知,替换成“飘”,没有长江的那种气势磅礴,也没有突出远眺的感觉。
    22.这是一个开放性题型,摘抄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书写端正无误即可。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此题要求用一段话介绍庐山云雾,可以自由概括,也可以摘抄原文适合的句子使用。例如文章的过渡句,既囊括了前文,又引出了下文,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主旨。

    阅读。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国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4.我从“呦”字感受到 ;从“抱着”一词感受到 。
    25.“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 ”字用得好,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 的心情。
    26.想象补充,我能行。
    细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 ,闻到了 ……
    27. “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 、 、 、 闻到了
    ,看到了 、稻穗和 。
    28.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主要从 (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 (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
    【答案】
    24. 作者的惊讶 小水塘的可爱 25. 抱 拟人 愉悦
    26. 月光下夜鸟被惊醒、鱼儿跃出水面 秋虫鸣叫、鸟拍翅膀 花草、瓜果的香味 27. 秋虫唱歌 夜鸟拍翅 鱼儿跳跃 沟水汩汩 果子的香味 稻谷 稻田 28. 听觉 嗅觉
    【解析】
    24.本题考查体会字词的作用。根据字词的意思,再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呦:叹词。表示惊异。在本句表示作者惊讶卵石间有很多可爱的小水塘;“抱”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水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塘中月影的和谐美。
    25.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抱”字用得好,“抱”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水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塘中月影的和谐美,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
    26.本题考查根据句子想象画面。
    仔细阅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这句话,“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是作者听到的,“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是看到的,结合全文,想象作者闻到了什么。
    示例:仿佛看到了鱼儿竞相跃出水面,激起一阵涟漪;仿佛听到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闻到了熟透了的水果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27.很痛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阅读选文内容可知,作者的观察方式是通过对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景物描写,由此产生联想,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景物的观察中,作者先写听到的,主要有秋虫唱歌、鸟儿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很满意地响着;其次是对闻到的味道的描写,主要写了甜香的果子挂满枝头;再次是对看到的景物的描写,主要写了稻田里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描写出一副丰收的景象;最后写作者想到的,作者由眼前的稻田想到春天油菜开花了,自己在田地里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8.本题考查描写角度。
    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描写角度。
    嗅觉:用鼻子辨别气味时所产生的感觉。
    听觉: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
    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第二句“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主要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课外真题拓展阅读。
    童年的小月亮农作物
        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记得那时白天我们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把玉米捡拾到地排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地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儿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的是豆地,农村人种它主要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成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我们停了车,来到豆地里,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地用镰刀把它割下,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29.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兴奋——( )                调皮——( )    
    迅速——( )                干脆——( )
    30.写出两个带“月”的四字词语。
             
    31.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2.“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3.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 ,这里的“小月亮”寄托了作者对 。
    【答案】
    29. 忧伤 乖巧 缓慢 迟疑
    30. 披星戴月 猴年马月
    31.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
    32.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33. 豆子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
    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反义词的理解与识记。
    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反义词可以是:恼恨、惆怅、疲劳、萎靡、消沉、惊慌等。
    调皮:意思是指爱玩爱闹,不听劝导;狡猾 。反义词可以是:文静、听话、驯服、老实、驯顺。
    迅速:速度非常快。反义词可以是:迟缓、缓慢、迟慢、磨叽。
    干脆:爽快;直截了当。反义词可以是:犹豫、罗唆、罗嗦、拖拉。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与分类。
    带“月”的四字词语有:长年累月、日积月累、星月交辉、吴牛喘月、披星戴月、寒冬腊月、众星拱月等。
    31.本题考查学生查找比喻句的能力。
    本题答案不唯一,例如: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这是本文最后一句,将豆子比作了小月亮。
    3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本句在文章的第一段,通过查找这个句子能找到下文的“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再结合第一段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知道“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33.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最后两句“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知道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豆子,这里的“小月亮”通过“豆子”联系到“过中秋时母亲弄一些好吃的”的事情,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快乐阅读轻松答。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呵,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传说( )    闪闪烁烁( )
    35.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6.请用“有时……有时……”说一句话。

    37.请回忆课文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

    【答案】
    34. chuán shuò 35.C
    36.小鸟们有时在天空中展翅高飞,有时停在树枝上婉转啼叫。
    37.明月高照的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漫步田间小道,感受着自然的美妙,还有妈妈那温暖的手和她那些动听的故事,“我”被自然之美和温馨的亲情所包围,心中充满了奇妙的感觉。
    【解析】
    34.本题考查字音。
    传说—— shuō ;字义:用话来表达意思。(“shuì”的字义:用言语劝说别人,使其听从或采纳。“yuè”的字义:喜悦。通“悦”。)
    闪闪烁烁——shuò;字义: 光亮的样子。
    3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里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动,形象生动,写出了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故答案选B。
    36.本题考查造句。造句指用词语组织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题干要求用“有时……有时……”造句。此句式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例如:天上的月亮,有时像一把镰刀,静静地挂在那里,懒得动一下;有时像一个大圆盘,饱满的银色点缀夜空。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主要是因为“走月亮”。
    第一:夜晚的月亮明亮、月光柔和。走在月光下,可以看见很多美好的景物,如“洒满月光”的小路、“抱着一个月亮”的小水塘、“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的稻田、“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
    第二:“我”走过了溪边、田埂,看到了小溪、稻田、果园,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这样的夜晚,美在乡情、亲情。
    第三:“我”看到了人们劳动的成果,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还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样一路走去,怎能不觉得“多么奇妙”啊!

    课外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 署)热散去了,星星出来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 既)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摇):“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 漂)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38.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3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的夏夜    ( )的月色 ( )的嗓音    ( )的音韵
    40.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分别比作(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1.短文主要写的是 ,表达了 的感情。
    42.月光如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请写出两句带有“月”字的古诗句。

    【答案】
    38. 署  既  摇  漂
    39. 美妙 柔和 甜甜 芳香
    40. 比喻 嗓音 和风 流水 写出了母亲声音的温柔深情
    41. 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 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42. 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析】
    38.考查选字填空的能力。
    暑热:盛夏时炎热的气候暑热难耐。
    立即:(副)马上;立刻。
    歌谣:(名)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飘满:空气中充满某种气味。
    39.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结合“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来看可以填写美妙的夏夜;
    结合“柔和的月色”来看可以填写柔和的月色;
    结合“她用甜甜的嗓音”来看可以填写甜甜的噪音;
    结合“她那芳香的音韵”来看可以填写方向的音韵。
    4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噪音比作和风和溪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声音的甜美表现了母亲的柔情。
    4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可以看出主要写了在月下母亲用歌谣对“我”进行启蒙教育。
    结合“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可以看出对母亲“教育我”这件事的美好。
    42.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和“月”有关的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迹(节选)
    贾平凹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43.“我们看到,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把月亮写得 。
    44.细读短文,找出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影?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
    ( )→( )→( )
    45.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6.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理解。

    47.月亮象征了什么?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3. 拟人 形象逼真
    44. 杯中月 水中月 眼中月
    45. 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46. 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47.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够得到,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
    【解析】
    43.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作用。通过“溜进来”等词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月亮拟人化描写,让月亮更生动逼真。
    44.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找出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影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45.此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作用的掌握。过渡句,承接上文,启示下文。
    46.考查学生对短文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学生应结合文章上往下文做出全面判断,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47.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结合关键句子完成。作者用“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形象)
    玛丽的微笑
    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在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她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
    男人渐渐腼腆起来。
    他有点儿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
    最后,玛丽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真的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48.这个持刀的男人准备(  )。
    A.推销菜刀 B.抢劫财物
    49.第1题的答案可以从文中描写男人神态的短语“ ”看出来。
    50.用“____”画出玛丽对持刀男人说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玛丽对他很____ ____。
    51.对“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玛丽让男人决定不再做推销菜刀的工作了。
    B.玛丽让男人改变了想法,决定以后不再做坏事了。
    C.玛丽让男人决定以后要做一个好心的邻居。
    52.你认为玛丽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48.B 49.恶狠狠地看着
    50.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 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 友好
    51.B 52.玛丽是一个聪明勇敢、心地善良的人。

    课内阅读。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5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和——( )        沉睡——( ) 静寂——( )        模糊——( )
    5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摇摇欲坠: 。
    55.“昧”字的意思有: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半明半昧”中“昧”字应解释为 。(填序号)半明半昧的意思是 。
    56.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

    【答案】
    【解析】
    53. 温柔 熟睡 寂静 含糊
    54. 摇摇欲坠:这里形容星星快要掉下来了。
    55. ③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56.因为满天的繁星让作者忘记一切烦恼,心情很舒适放松,像个孩子一样。
    【解析】
    53.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近义词:温柔、柔软、轻柔等。
    沉睡:睡得很熟。近义词:熟睡、酣睡、甜睡等。
    静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近义词:寂静、安静、幽静、宁静等。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近义词:含混、隐约、朦胧、含糊等。
    5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由文中“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可知,“摇摇欲坠”形容星星快要掉下来了。所以摇摇欲坠的意思是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就要垮台。
    55.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含义。
    由文中“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可知,“半明半昧”形容的是星星,所以半明半昧是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昧”的意思是昏暗。
    5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取文章片段可知,因为在深蓝的天空下,天上繁星密布,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感到自己十分渺小,像一个小孩,而无数的星星像一位母亲,此时作者感到很安心,就像睡在母亲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真题拓展阅读
    星星多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亮闪闪的,活像(玩 顽)童的眼睛,蕴藏(zàng  cáng)着深奥莫测的秘密。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被波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又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闪耀着,跳动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夜空中飘荡。星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向我问好,大的星星则侧着耳朵听我唱歌,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昨夜和月亮姑姑嬉戏的情景,暗的星星哭泣着向我诉说孤独和寂寞(mù mò)。星星多神奇呀!银闪闪的,像一颗颗钻石。我总是梦想着把它们摘下来,穿成一串亮的项链,(戴 带)在自己的脖子上,那该有多美丽呀!
                                                            
    57.选出文中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画”“√。
    58.用“ ”画出文中一处比喻句,这里是把 比作 。
    59.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星星的?请你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60.你看到过怎样的星星?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答案】
    57. 顽   cáng  mò  戴
    58. 示例:星星多神奇呀!银闪闪的,像一颗颗钻石。  星星比钻石
    59. 星星的美 星星的有趣 星星的可爱 星星的神奇
    60. 示例:夏天的夜晚。吃过晚饭后,我在阳台上看星星。天空中镶满了小星星,像一粒粒的珍珠,闪着柔和的光亮,那样安静、美好。
    【解析】
    57.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蕴藏:拼音yùn cáng,蓄积,深藏未露。
    [ cáng ] 1.隐避起来。2.收存起来。[ zàng ] 1.储放东西的地方。2.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3.中国少数民族,藏族。4.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寂寞:孤单冷清。
    顽童:顽皮的儿童。
    带用于附属、携带。戴多用于在穿戴,在身上穿什么东西。
    5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比喻句是将什么比作什么,“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亮闪闪的,活像顽童的眼睛”“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这些句子也是比喻句。
    5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可将短文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前面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句子,如“星星多美呀”“星星多有趣呀”“星星多可爱呀”“星星多神奇呀”。这几个句子就是每个层次的总起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星星,所以可以从中提取关键词。
    60. 本题考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能力。
    我们在描写星星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一下所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以及当时的感受。描写时注意调动多种感官,既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想象到的,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句更优美,更有画面感。

    课外阅读。
    我沐浴在这片银白的月辉之中,漫步在故乡的田野,眼里的一切,不觉变得格外生动而浪漫起来。(    ),自浩渺的银河(    )地流泻而下,漫过大地,奏起了迷人的旋律:小河微波荡漾,闪烁着点点银光,辉映着星光的灿烂与夜空的深邃;山岭、房屋、树木显现的轮廓似逆光中的剪影,在浮动的月光中(    );广阔的田野上蒸腾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缠绕着茁壮的庄稼,流溢起伏,似乎跳着一支缠绵的生命舞蹈。我默默地欣赏着,倾听着,强烈地感受到了大自然那(    )的生命律动,一时间,不禁觉得自身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令我难忘的是乡村雪后望月的情景。脚底是茫茫的雪野伸向那遥远的天边,头顶是一轮满满的圆月泼洒着银白的光辉。天空大地,除了纯净的白色外,便是白色的纯净。而站在田野之上的我,从头到脚,也是一片银白,我仿佛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白色晶体,心底则充满了永恒的圣洁的光芒……
    6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 )     闪耀——( ) 聆听——( )     纯洁——( )
    6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只填序号。
    ①源源不断    ②摇曳多姿    ③蓬勃顽强    ④月光似水
    6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辉     ( )的旋律     ( )的庄稼
    ( )的雪野     ( )的薄雾     ( )的圆月
    64.写出四个含“月”字的成语。

    65.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66.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情景?从中他获得了怎样独特的体验?

    【答案】
    61. 格外 闪烁 倾听 纯净
    62.④  ①  ②  ③
    63. 银白 迷人 茁壮 茫茫 淡淡 满满
    64.众星拱月、嫦娥奔月、日月如梭、峥嵘岁月
    65.田野、小河、山岭、房屋、树木、庄稼 66.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乡村雪后望月的情景;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白色晶体,心底则充满了永恒的圣洁的光芒。
    【解析】
    6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近义词:格外。
    闪耀:光彩耀眼;亮光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近义词:闪烁。
    聆听:(动)听。近义词:倾听。
    纯洁:(形)纯净洁白。近义词:纯净。
    62.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①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结合语境,自浩渺的银河接连不断地流泻而下,可知,选“源源不断”。
    ②摇曳多姿 :形容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结合语境,浮动的月光中摆动的姿态变化多,可知,选“摇曳多姿”。
    ③蓬勃顽强: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结合语境,强烈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可知,选“蓬勃顽强”。
    ④月光似水: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结合语境,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自浩渺的银河泻下来,可知,选“月光似水”。
    63.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
    从“我沐浴在这片银白的月辉之中、漫过大地,奏起了迷人的旋律、广阔的田野上蒸腾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缠绕着茁壮的庄稼、脚底是茫茫的雪野伸向那遥远的天边,头顶是一轮满满的圆月泼洒着银白的光辉、头顶是一轮满满的圆月泼洒着银白的光辉。”可知答案。
    64.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积累。
    含“月”字成语:七月流火、猴年马月、日新月异、晓风残月、吴牛喘月、十冬腊月、日月经天、风云月露。
    6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山岭、房屋、树木显现的轮廓似逆光中的剪影”“广阔的田野上蒸腾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缠绕着茁壮的庄稼,流溢起伏,似乎跳着一支缠绵的生命舞蹈。”可知,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田野、小河、山岭、房屋、树木、庄稼这些景物。
    6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最令我难忘的是乡村雪后望月的情景。”和“而站在田野之上的我,从头到脚,也是一片银白,我仿佛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白色晶体,心底则充满了永恒的圣洁的光芒……”可知,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乡村雪后望月的情景。从美景中,作者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白色晶体,心底则充满了永恒的圣洁的光芒。

    阅读理解。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67.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     朦胧——( )    温柔——( )
    68.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69.这篇文章是巴金为寻找人生理想和探索生命真理,漂洋过海赴法留学时所写。文章线索清晰,为我们描绘了三幅“望星空”的画面。这三个场面分别为 、 、 。
    70.“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运用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
    71.短文通过对繁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67. 静寂 模糊 柔和
    68.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69. 家乡庭院里望星 三年前南京菜园里望星 如今在海上望星
    70. 比喻 繁星 萤火虫
    71. 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远离祖国,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分析】
    6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安静,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通读文章,可知是:静寂。
    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这一含义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读文章,可知是:模糊。
    温柔,指一个人的性情温和柔软。通读文章,可知是:柔和。
    6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通读文章,主要表达了对星空的喜爱,可知是: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6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可概括:家乡庭院里望星。
    结合“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可知是:三年前南京菜园里望星
    结合“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可知是:如今在海上望星。
    7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繁星比作萤火虫。
    7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情感的把控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文中描写了海轮上看星空的情形,并联系到过去看星空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此文虽然集中描写了自然景色,但是作者并不是为描写而描写,在这里,写景是一种抒情的手段。巴金当时很年轻,离开了祖国和亲人,到遥远的法国去。通过写景抒发了那淡淡的离情。

    阅读短文《黄山云海》,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山云海
    到黄山游览,要看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洁白。如同寒冬中的瑞雪,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登上莲花峰,初看时还以为是从天际中飘来的一片片云彩。待到举目四望时,那山腰间一团团、一簇簇的云海,慢慢地升腾起来,与四周的崇山峻岭、奇松怪石融为一体,成为黄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令游人看了回味无穷。
    黄山云海为什么会如此洁白?据介绍,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黄山有非常洁净的空气,154平方公里的景区,竹林、树木郁郁葱葱,漫山遍野,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其次是黄山诸峰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极少受到污染,所以黄山云海的洁白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山云海极善变化,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觉。站在海拔1620米的“排云亭”上看云,那云海就像冬天浴室里的水蒸气,烟雾弥漫,微风吹来,那雾气慢慢地移动,从山涧飘向山腰,渐渐地绿树看不见了,怪石也变得模模糊糊。登上“行知亭”边上的飞来石往下看云海,那云海就是浓雾一般的感觉了,把手伸向雾中,竟然看不见自己的五指,半山腰的青松、高高耸立的怪石,那更是雾里看花,连影子也无法目及;而站在1860米高的“光明顶”上观看云海,就更加叫人捉摸不透了。
    黄山云海,自古以来就与奇松、怪石、温泉一样,被称为黄山的“四绝”而名扬天下。黄山有云海点缀,整个景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人仿佛置身在一幅硕大无比、重彩浓墨的山水画中。
    7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变化莫测:
    回味无穷:
    73.这篇短文描写了黄山云海 和 两个突出的特点,给人留下了一种 的感觉。
    74.第3自然段中,作者分别站在 、 、 欣赏云海。
    75.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把 比作了 。读着这个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76.请模仿画线的这个句子,写一个情景或一句话。

    77.黄山的云海这么善于变化,你能用上下面的一两个词语具体描述一下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答案】
    72. 形容变化很多,让人捉摸不透。 指美好的体会无限延伸。
    73. 洁白 极善变化 洁白、飘浮不定、如入仙境
    74. 排云亭 行知亭 光明顶
    75. 黄山景区 山水画 硕大无比、重彩浓墨的山水画
    76.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77.黄山的云海真调皮,变来变去的,一阵风吹来,顿时变成一只只可爱的绵羊,过了一会儿又成了又香又甜的棉花糖,一会儿功夫又变成了草原上奔腾的马。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写到天堂的信
    英国一座小城有位叫弗雷德的邮局职员,是个送死信的高手,凡是地址不详或字迹不清的信,经他之手投送无一不中,死信就变成活信。弗雷德每天下班回到家,总是喜形于色地把一些新发现告诉妻子。吃过晚饭,他总是点了烟斗,牵着小儿子、小女儿的手到院子里讲故事,他像一个成功的侦探那样快活。
    可就在一个不幸的日子里,他的小儿子病了,送到医院抢救,竟然死了。
    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梦游者似的上班,默默地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地吃饭,然后早早上床。只有他妻子知道,他是整夜整夜地望着天花板,但是家人所有的安慰和劝说都无济于事。
    圣诞节将近,周围的欢乐气氛也不能冲淡这一家的悲痛,弗雷德的小女儿玛丽安本来是和弟弟一起从年初就盼着节日的,但现在她不了,她不想过节了,因为爸爸会在节日更加想念弟弟,也会更加悲痛。
    这天弗雷德在办公桌前分发信件,他捡起一个深蓝色的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寄交天堂——奶奶收”几个大字,,他想这真不是凡人所能把它投寄到的,即使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先生来也会一筹莫展的。弗雷德摇摇头,正想把它放到一边,又想何妨打开看看呢,也许我能帮上忙。他拆开信,里面写道——
    “亲爱的奶奶:弟弟死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很难过。妈妈说,好人死了会到天堂,弟弟跟奶奶在一起,弟弟有玩具吧?弟弟的木马我也不骑了,积木也不玩了,怕爸爸看了伤心。爸爸烟也不抽了,话也不说了,我爱听故事也不要爸爸讲了。有一次妈妈劝爸爸别太难过了,爸爸说只有主才能救他。奶奶,主在哪里呢?我一定要找到他,请他来解救爸爸的痛苦,叫爸爸重新抽烟斗,重新说话讲故事。孙:玛丽安写。”
    这天下班后,街灯已亮了。弗雷德快步回家,他没有再注意到自己在地上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因为他已把头抬起来向前看了。他路上家门前的台阶,没有立刻推门,他站着,摸出烟斗,装上一袋,点燃了,这才推门进去。他向迎上前来的妻子和女儿像以前那样笑着,徐徐吐出一口烟,那种久违了的温暖气息又回来了。
    78.看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wèi    ( )             圣诞( )节 一筹( )莫展          久wéi( )
    7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形于色——( ) 默默无闻——( )
    80.文章开始为什么要写弗雷德是个送死信的高手?

    81.请用“_____”画出表现弗雷德心情很坏的句子。
    82.弗雷德读了女儿的信后,为什么会重新振作起来?

    【答案】
    78. 慰 dàn chóu 违
    79. 愁眉不展 远近闻名
    80. 为下文写他解读寄给天堂的信埋下伏笔。
    81. 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梦游者似的上班,默默地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地吃饭,然后早早上床,只有他妻子知道,他是整夜整夜地望着天花板,但是家人所有的安慰和劝说都无济于事。
    82.因为他发现女儿已经长大了,会体谅大人了,女儿说的话让他觉得应该重新振作。
    【解析】
    78.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考查。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9.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8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第一自然段中有解释:凡是地址不详或字迹不清的信,经他之手投送无一不中。并且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铺垫。
    8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掌握。心情的好坏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等来体现出来,“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梦游者似的上班,默默地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地吃饭,然后早早上床,只有他妻子知道,他是整夜整夜地望着天花板,但是家人所有的安慰和劝说都无济于事。”
    8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女儿给他写了信,让他感到了女儿已经长大,并且非常懂事,为了女儿也要振作。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③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83.“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A.色彩,色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
    84.“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
    85.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 、 、 并没有 ,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
    8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答案】
    83.C 84.A
    85. 行步 颜色 言语 变化 86.AC
    【分析】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②颠仆。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  ②辟易:避开  ③湛(zhàn)然:安详沉静的样子
    8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纵百姓观之( )   了无恐色( )
    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89.从当时的情景看,为什么王戎听到虎吼并不害怕?

    【答案】
    87. 观看 恐惧;害怕
    88.王戎却安然不动,全无恐惧的神情。
    89.因为他知道老虎被头在笼子里,而且它又失去了爪牙,根本伤害不到自己,所以他并不害怕。
    【分析】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王戎也前往观看。老虎在笼子里爬在笼杆上吼叫,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没有不害怕躲避的,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脸上没有恐惧的样子。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