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同步练习+试卷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 。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 。 (4)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 【交流讨论】 “尘土飞扬”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分子与原子(1)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易错点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其还可以再分。(2)联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 ,而原子不可再分。 【探究主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有关概念结合下列图示中的两个变化过程进行有关探究:【基础探究】任务一: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质的构成微粒上述物质中,水、氧化汞、氧气均由 构成,汞由 构成。 2.微粒的变化情况项目微粒种类分子种类是否变化变化类型变化前变化后变化一 变化变化二 、 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归纳:(1)物理变化中, 不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此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 3.“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任务二: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分析:下列微观图是某些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 构成;混合物由 构成。 A层 基础练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2022·泰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锌 B.氮气C.石墨 D.氯化钾2.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 )A.小麦可以磨成粉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C.食盐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3.(2022·福州期中)下列现象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是 ( )A.打开醋瓶盖闻到醋味B.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更容易变干C.饭菜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馊D.可以将大量石油气压入钢瓶中4. 传统文化(2022·山西中考)“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5.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液化体积变小,因为 。 (2)敞口杯中的水不断减少,因为 。 (3)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4)热胀冷缩现象 。 知识点2分子分成原子6.(2022·海南模拟)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C.碳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大,原子小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8.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氢原子,白球代表氯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 )9.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易错点 对分子和原子的错误认识10.(多选)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D.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E.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易错点拨】 分子、原子关系的易错点:(1)分子与原子不能比较大小;(2)物质不管处于何种状态,构成它的微粒始终不停地在做运动;(3)脱离化学变化的范畴,原子仍然可以再分。B层 能力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可分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12.(2022·湘潭中考)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6 000 L氧气加压可装入40 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3. 科技前沿 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甲)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1)根据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2)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蒸发腔中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微粒分布的是 图(可多选)。 14.(2022·龙岩期中)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医疗上用于消毒杀菌的75%酒精溶液(75份体积的酒精溶于25份水中)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 (2)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让树木纤维素和氨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氮气。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C层 拓展练15.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 (2022·黔南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按图Ⅰ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从微观角度解释)。 (2)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 (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 ③对比图Ⅰ的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 (3)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发生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Ⅲ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 (填“大”或“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提示: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