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1-16966611764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1-16966611764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1-16966611764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0-1696661175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0-16966611751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76985/0-16966611752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小 , 难溶 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时火焰呈 蓝色 ,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2)还原性:
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 红色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3)毒性:
极易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使人体因缺少 氧气 而中毒。
【交流讨论】 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可采用什么方法?
一氧化碳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且气体有毒,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由于其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二、一氧化碳的用途
1.CO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 燃料 。
2.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冶金 工业。
【情境思考】 小明怀疑煤气发生泄漏于是想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点火进行检验。他的做法对吗?
提示:不对。一氧化碳一旦泄漏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是非常危险的。可用肥皂水进行检验,并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探究主题】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基础探究】
任务一:基础类探究
1.现象及原理
(1)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CO2+Cu ;
(2)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2.操作注意事项
进行上述实验时,应该 a (填“a”或“b”,a.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b.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3.尾气处理
图甲中设计第②个酒精灯的目的是 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 ② 个酒精灯。
4.性质体现: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的 可燃 性和 还原 性。
【深度探究】
任务二:创新改进类
1.如图乙装置为对图甲实验的改进。
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节约能源
2.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该装置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操作简单、节约药品 。
【知识归纳】 关键字巧记CO还原CuO操作顺序
一通:先通CO排空气;
二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三撤:反应结束撤去左边的酒精灯;
四停:冷却后停通CO;
五处理:右边的酒精灯全程燃着,处理尾气。
A层 基础练
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C.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略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3.已知CO+CuOCu+CO2,该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的物质是 (A)
A.CO B.CuO C.Cu D.CO2
4.有关下列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丙两处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相同的
B.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通入CO反应
C.丁处酒精灯在通入CO前应先点燃,防止CO污染
D.乙处固体几乎全变红后,继续通入CO只是为了防止倒吸
知识点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5.(2022·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B)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易错点不能正确区分CO2与CO的性质
6.(多选)下列有关CO2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ABC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CO中混有少量CO2,可用水除去
C.两者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易错点拨】 1.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2.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强,不能用水除杂。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B层 能力练
7.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两个实验结束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均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两个实验中氧化铜均体现了还原性
C.两个实验都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8.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C)
A.X是 CO,Y是CO2
B.X是O2 ,Y是CO
C.X是CO2,Y是CO
D.X是O2,Y是CO2
9.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10.(2023·广州荔湾区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检验硬水和软水 | B.除去CO2中的CO | C.比较呼吸过程中CO2含量的变化 | D.收集二氧化碳 |
C层 拓展练
11.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 变浑浊 ;
⑤点燃B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 颜色改变 现象时,说明CO具有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和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 D中石灰水进入C中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否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2CO、CO+CuO Cu + 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