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课内课外阅读训练(原卷+答案与解释)
1、第一单元阅读训练(原卷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1、第一单元阅读训练(原卷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训练
(原 卷)
阅读理解。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请在选文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恰到好处 B.适可而止 C.过犹不及
4.选文是赞美白鹭的,但选文第二自然段插入了对白鹅、朱鹭、苍鹭的描述,这是运用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白鹭是一首 的诗。
色素的 , 的大小,一切都很 。
太大而 ,( )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 )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了。
( )白鹭却( )它的常见,( )被人wàng què了它的美。
那 ,那 ,那 ,那 , 则 ,
则 , 则 , 则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在bō li kuàng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jìng xiá。
晴天的qīng chén,每每看见它gū dú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 yōu rán。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wàng shào吗?
huáng hūn 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ēn huì。那是 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
或许有人会感到 ,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5.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适宜yí yí 长喙 yuán huì 玻璃框kuāng kuàng
黛之dài hēi 镶嵌qiàn qì 镜匣jiá xiá
嗜sì shì好 清澄chéng dèng 铿锵kēng jiān qiāngjiàng
按要求填一填。
7.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 ) 嗜好——( ) 或许——( ) 悠然——( )
8.在文段“ ”上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关联词语。
9.“嗜好”的意思是“ ”,白鹭的“嗜好”是 。
10.“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这幅画的“镜匣”就是 。
11.作者认为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来回答)
12.“美中不足”的意思是 。选文中的“不足”指的是 。
1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 。
14.上面文段描绘了三幅关于白鹭的优美的图画,画名分别为 、 、 。
15.你从 ,体会到“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阅读。
白鹭(节选)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6.这几段话的作者是( )
A.徐志摩 B.郭沫若 C.闻一多
17.这三幅画面里的白鹭各是什么样子的?分别具有什么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填写在表格里)
时间或地点
白鹭的样子
白鹭的特点
清水田里
晴天的清晨
黄昏的空中
18.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悠然。
C.“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句话说明村民对白鹭有恩。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9.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20.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21.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22.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23.“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外阅读
海鸥
①沙滩上,一群海鸥在用橘黄色的小嘴啄脖子上的羽毛,尖嘴在身上蹭蹭,再啄啄再蹭蹭,走到有海水的地方,抖一抖,嘴往水里轻轻一点,回头再啄蹭一番。相互对看一下,让对方当自己的参谋,迎着太阳望望远方的海,抖擞抖擞精神;迎风吹吹稍有凌乱的羽毛,理顺。②面朝大海梳洗打扮,如对镜梳妆。黄黄的嘴巴,白白细羽的脖颈,灰白的身体,尾巴尖上恰当的一抹黑,多么典雅的装束。小小的桔红色爪子,轻轻点跳、弹跳,把沙滩当成了大舞台,自由跳出轻盈又有节奏的舞蹈,跳一曲海之恋,鸥之情。
海面上,成群的海鸥星罗棋布,一会扎个猛子,一会潜一下水,有一对远离了鸥群,潜水嬉戏,双宿双飞很甜蜜。多数海鸥安静地漂在那儿,享受阳光海风,小小的头偶尔抖动一下。忽而又展翅高飞,一只飞起来,两只开始扇动翅膀,紧接着一群开始起飞,盘旋、鸣叫!张开的翅膀让人看到了它更优美的舞姿。白白的肚皮,一会儿翻转过来,灰白的翅膀又迎面而来,待你抬头看时,它已展翅回旋到海的上空。
多美啊!这海上的精灵,与海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常叫人留恋海边。
远望,阳光的道道光束始终对着起飞的海鸥,像追光灯一样照耀它们。③海风一下下轻抚,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在闪闪的光芒里,海鸥展翅高飞!
2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星罗棋布:
25. 句①抓住了海鸥的 进行描写,让人感受到这些小家伙们的 和 。句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鸥 时的样子。
26.对句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海风一吹,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描写了海鸥在金片上飞舞。
B.“轻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风的温柔;“金片”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鸥的羽毛比作金片,写出了海鸥在阳光下美丽的样子。
C.读这句话,眼前浮现的是阳光下海鸥展翅高飞的优美画面。
27.想象画面。
读第一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沙滩上 ;读第二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海面上 。
白鹭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8.这几段话的作者是( )。
A.徐志摩 B.郭沫若 C.闻一多
29.用小标题分别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
、 、 。
30.这三幅画面白鹭各是什么样子的?分别表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简单词语概括,填写在表格里。)
清水田里
晴天的清晨
黄昏的空中
31.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几段话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优秀。
C.“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句话说明村民对白鹭的一种恩惠。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课外阅读。
鸽子
这是一只(非常 特别)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披着 穿着)灰褐色的羽毛,嘴尖尖的,嫩黄嫩黄的,上面还有一撮灰褐色的绒毛。它眼睛虽然很小,但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特别有神。鸽子翅膀上的羽毛有点特别,灰褐色上罩着一层绿莹莹的(色泽 光泽),在太阳光的(反射 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这时鸽子张开了翅膀,呼扇了几下,看上去真像两把五颜六色的扇子,美丽极了。鸽子的脚是红色的,爪子尖尖的,脚踝上还套着一个塑料圈。听老师介绍说,那是脚套,是信鸽的(标志 象征)。
32.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用“___”画出来。
33.作者是按照 、 、 、 和 的顺序来介绍鸽子的。
34.请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35.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6.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7.“慕”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想念;②向往,敬仰。“爱慕”中的意思是 。
38.用“要……不要”写一句话。
39.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40.画横线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 )的精神。
41.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42.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爱慕——( ) 分辨——( ) 可贵——( )
44.“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
45.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46.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雨那样挟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47.文中的“它”是指 。
48.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49.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50.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51. 这篇短文主要赞扬了露珠 、 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
的思想感情。
52.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请列举至少两种人物)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5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爱慕—( ) 分辨—( )
54.“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 。
55.选文第一段话写出了( )。
A.花生果实的特点 B.花生的好处 C.花生的可贵之处
56.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57.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58.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 文章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 和 ,借花生的特点来写 的道理。
59.“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60.这段话写出了( )。
A.花生果实的特点 B.花生的好处 C.花生的可贵之处
61.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通过“ ”“挂”和“ ” “高高地”这两组反义词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6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
_______________
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 放的桂花。
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它枝繁叶茂,青绿色的叶片中间,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 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 ]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 ]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 ]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 ]让我们都很喜欢。有时,桂花还好像在用香味告诉我们:“秋天到,秋天到,天气变冷,要多加衣服哦!”桂花就是秋天的预报者!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桂花。每当秋天来临,[ ]周六或周日有空 ,我[ ]会来到桂花树下。我有时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 的香味;有时会围着桂花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还有时,我会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桂花,桂花甚至成了我的好朋友。
啊!可爱的桂花,我太喜欢你了,谢谢你用你的香味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63.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题目。
64.在文中的横线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65.在文中的[]处选择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因为……所以……;只有……才……;虽然……但是……
66.现学现卖。
①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冬去春来,春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 ,带来了 ,还带来了 。
②注意第三段文字的结构方法,用上划线的词语写几句话:有时……有时……还有时,我会……
6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二自然段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我”的 、 和 三个动作细节的刻画,表达出“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68.语言积累。
①摘录两个四字词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
:
②摘录文中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佳句摘录:
喜欢原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温暖的雪
噢,好大的雪呀!梅花瓣大小的雪花儿漫天飞舞着。
天是阴的,但一点儿也不暗,远山朦朦胧胧的,天地一色,是柔和的雪白。树儿在飘飘的雪花儿中舒展着她的身姿,枝干上挂满了雪,似乎太寂寞了,她等不得绿叶出来,就只好先用这雪花儿打扮一下自己了。早起觅食的牛踏出的几行脚印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有两只大黑狗,在雪地里戏耍,煞是显眼;草垛边的篱笆里安静地吃着草的羊儿如雪团一般,要不是那几只黑色的山羊跳来跳去,你还一下很难觉到这儿竟有一群羊儿。篱笆是用很粗的茅柳编的,带了厚厚的雪,平添了无限的韵味。篱笆、羊群、草垛、土屋和炊烟,这是怎样的一幅水墨画?
这里的雪天很温暖,农家的篱笆院很大,满院是雪,随意地堆积着,这场大雪是布尔津人真正进入冬季的标志。各家各户的冬宰也大都在这一天开始了。
牧民的冬宰是很隆重的事,要请来有威望的长者和亲朋好友,聚餐庆贺。
大家盘腿坐在绣花毡上喝着茶,吃着奶酪、水果、各种油炸的小食品,非常具体地互致问候,天南地北地拉着家常,也不时地开着玩笑,引起阵阵笑声。有时是几代人团坐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啊!洗好手,主人用一个可以盛下半只羊的大盘,端上满满一大盘肉,那上面一定要有一个羊头,在坐的最有威望的长者做个"祷告",主人从羊头的脸上割下一块肉给尊贵的客人,再割下耳朵给年纪最小的,羊头就端下去了,女主人切碎了洋葱用滚汤的肉汤浇成汁浇在这大盘肉上,这抓肉也就正式开吃了。
炉火很旺,肉香酒酣,老人弹起了冬不拉,大家唱起歌,跳起舞。夜已很深,有时竟不觉东方将白。雪或许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但布尔津牧民的家里是全世界最温暖的地方。
这温暖的布尔津的雪啊!
69.请将短文中“AA”式、“AABB”式词语摘录下来。
70.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并把自己的体会批在旁边。
71.羊儿也像雪团一样,人们能从雪地里找到羊群是因为 。
72.牧民们冬宰宴请亲朋时的规矩是:把羊脸上的一块肉先割给 ,割下耳朵送给 。
73.作者说布尔津的雪是“温暖”的,是因为 ( )
A.布尔津下雪的时候天气是温暖的,所以感觉雪也是温暖的。
B.布尔津下雪时,人们会在帐篷里点上炉火喝酒,感觉很温暖。
C.布尔津的雪天很温暖,牧民的家里也很温暖,这里人们更是热情好客,所以感觉这里的雪也是温暖的。
课外阅读。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松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挟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上红白的馅儿,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cuō)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最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棕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yīn yūn)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着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晾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作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棕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74.本文围绕“粽子”这个线索,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
75.短文画线的句子中,奶奶的话表现了她对“我”的 ,“我”的想法表现了对奶奶包的粽子的 。
76.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77.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
A.总结全文。 B.首尾照应。 C.设置悬念。
78.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按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79.选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童年时 的情景。
80.联系上下文,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桂花的香气浓郁,持久飘浮在空中,让大家长时间没在香气里,这里的全年指的是时间长。
B.因为桂花的香气让人沉醉,让人难忘,全年都在回味着。
C.因为乡亲们全年都在品味着桂花,桂花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81.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找寻桑梓的味道
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水一般……
野菜,永远的佳肴
烂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挖一些新鲜的野菜。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其色、香、味俱佳,自然,饭便多吃了许多。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炒鸡蛋,色泽碧绿,清香宜人。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美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心,色如翡翠。
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的槐树,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的槐花捋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将其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糯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的沧桑的摆渡人,白花挂满枝头的老槐树,青青的新鲜野菜……
故乡之味令我永远回味。
82.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83.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用“ ”在文中画出来。
84.“桑梓”一词是什么意思?请写写你对文章题目“找寻桑梓的味道”的理解。
。
85.读完短文,针对文章内容或写法,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
。
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86.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句,各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87.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文中形象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心情的句子是: 。
8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阅读丰子恺的《白象(节选)》,完成练习。
白象真是可爱的猫!
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作“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89.白象是一只 ,作者取这个名字,是因为“ ”。
90.选文中作者着重刻画了白象的 这一部位,将这一部分比喻成 。
91.选文抒发了作者对白象的 之情,我是通过“ 、 、 、
”这些词句体会到的。
92.用“ ”画出能体现“见者无不惊奇赞叹”的句子。
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93.从文段中的“小家伙”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 之情。
94.用“——”画出表现小珍珠鸟信赖“我”的语句。
9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所说的“美好的境界”指( )
A.鸟儿不再怕人,和人在屋子里共同生活。 B.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相亲相爱。
96.信赖可以是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信赖 。
信赖 。
阅读
垂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岩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人手中,它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是塘边河岸,(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几十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97.请把下列关联词语分别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98.有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把这个过渡段用“ ”画出来。
99.本文主要是从 、 以及 这几个方面介绍垂柳的。
10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数学说明 B.打比方 C.举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