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12、第六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12、第六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训练
(原 卷)
课内阅读: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母亲旁边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 )
A.赞扬 B.批评 C.鼓励 D.讥讽
2.选文对母亲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读画“ ”的句子,选一选。句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 )的母亲;句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 )的母亲。
A.勤劳能干 B.通情达理 C.生活拮据 D.和蔼可亲
【答案】1.B 2.BD 3. C 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可知,母亲旁边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劝阻和批评。故选B。
2.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阅读句子“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阅读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这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通过母亲的话,可以看出母亲虽然穷苦,可是十分支持孩子读书。故选B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知,这个描写了母亲掏钱时的细节,说明了挣钱的不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生活拮据的母亲。故选C;
阅读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母亲对“我”读书这件事无条件支持。由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通情达理。故选B。
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4.母亲四个“立刻”的动作,说明了 体现了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表现了母亲 。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明了什么?
6.母亲节到了,小强打算给母亲送张贺卡,可是平时母亲爱责骂小强。如果你是小强,你打算在贺卡上面写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4. 母亲争分夺秒地挣钱 母亲的艰辛与钱的来之不易 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5.说明“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与操劳,还有钱的来之不易。 6.您的责骂总包含着大爱;您的唠叨总透露着关怀……这就是神圣伟大的母爱!母亲节到了,祝母亲健康吉祥!
【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文的主旨以及上下文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四个“立刻”可以看出母亲迅速的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可以得出母亲在争分夺秒的赚钱,体现了妈妈的艰辛与钱来之不易。“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突出了妈妈的通情达理,慈祥与善良。
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文的主旨以及上下文的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结合上文内容“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可以看出“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与操劳,以及“我”看书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6.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
结合文章的主旨以及题干的相应要求,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以及语境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小强打算在贺卡上写给母亲的话。注意语言的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例如:妈妈,虽然你经常的责骂我,但是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妈妈你辛苦了,我能够体谅你的心情,我爱你。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毛票:
(2)龟裂:
8.选文第②和第③自然段是对母亲和工友的 描写,我们从三个“!”和两个“?”中,可以读出
。
9.选文第④自然段是对母亲的 描写,从四个加点词语中我知道这是一种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10.结合第⑤~⑥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11.结合选文和自己的体验,请用一句话写写你对母爱的理解。
【答案】7. 一元以下的纸币。 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8. 语言 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9. 动作 反复 母亲争分夺秒的赚钱,工作非常辛苦。 10.因为当时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使我感动,想到自己的不懂事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11.母爱就像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毛票是指一元以下的纸币,在文中指母亲兜里的钱币很少。
(2)龟裂是指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在文中指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内容理解。
第②段写旁边对母亲说话和对我说的话,第③段是母亲回应女人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三个“!”可以看出女人对“我”的斥责与愤怒,斥责“我”的不懂事。两个“?”可以看出女人在教训“我”的同时,又心疼母亲。因此可以读出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或修辞手法。
第④段中“坐、弯、俯”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四个“立刻”组成的句子可以看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个“立刻”说了母亲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工作辛苦忙碌。
10.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
看到了母亲辛苦的样子,对我却如此慷慨,因此被她辛苦的场面所感动,再回头想想自己的自私不懂事,不但没有为母亲分担什么反而加重母亲的负担所内疚,因此“鼻子一酸”。
11.本题考查对母爱的理解。
解题时想想母爱的伟大,这种伟大的母爱像浩瀚的大海,像温暖的阳光。将对母爱的这些理解融成一句话即可,要注意句子通顺。
课内阅读。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2.上面的这部分内容节选自 写的《 》。
13.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一下这个场景: 。
14.仔细读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想一想,如果按照我们平时正常的表达方式(意思不变),可以这样简单写: 。文中却那样表达,这是一种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更能表达出“我” 。文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内容还有不少,如写母亲给了“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作者连用了几个“ ”,写出了母亲 。
【答案】12. 梁晓声 慈母情深 13.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妈妈 14. 直起腰、转过身的母亲望着“我” 排比 对母亲深深地爱 立刻 为了供“我”读书和贴补家计争分夺秒辛苦劳作的情景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的识记。
语段选自课文梁晓声《慈母情深》,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13.考查用小标题概括本语段场景。
通读语段可知,本段围绕“我”找妈时,写了妈工作的环境恶劣,以及付出艰辛劳动的妈。根据这个意思,语段可拟定标题为: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妈妈。
1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
文中的画横线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可以这样简单写:直起腰、转过身的母亲望着“我”。
相同的句式“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望着我”,连续出现的句式,运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我”对母亲深深地爱。
从原文“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种“坐弯曲、俯”是对母亲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联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面对“我”要买书的要求,母亲毫不犹豫地将钱给“我”并反驳了女人一句后,又毫不迟疑地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突出了母亲工作的不易和辛苦。
阅读做题。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5.在文段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 特别( )
16.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 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 描写。反复强调“我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
17.选择破折号的作用,填序号。
A.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①“妈——”( )
②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18.文段第1自然段是一个特写镜头,镜头中的“ ”突出了母亲身体的单薄,“脊背弯曲着”和“ ”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灯泡烤着我的脸”突出了工作环境的 。
【答案】15. 疲惫 极其 16. 动作 神态 感激与敬爱之情 17. C A 18. 极其瘦弱 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恶劣
【解析】15.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疲劳: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而感到难以支持,需要休息。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为:疲惫,意思是疲乏到极点。
特别:不一般、与众不同、格外、特地、特意、尤其。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为:极其,意思是非常;极端。
16.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我”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疲惫的母亲形象。这句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
短文两次重复了“我的母亲”,这样写是强调“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而震撼,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17.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话题转换;表示意思的递进;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表示分项列举或列举后的省略 ;用于副标题前。
①“妈——”这是“我”对母亲的呼唤,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②本题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我”一直想买的书是《青年近卫军》。
1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段中“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突出了母亲身体的单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写了母亲工作时要一直保持弯曲的状态,头也要近靠缝纫机,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灯泡烤着我的脸”中一个烤字“烤”字说明灯泡距离人较近,那里的温度很高,突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9.选文是对母亲的 和 的描写。
20.文中的四个“立刻”,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的形象。
21.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写出了“我”内心生酸涩的感觉,“我”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答案】19. 语言 动作 20.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辛苦勤劳的 21.您这么艰苦地工作,却总是告诉我们工作不累,您为我们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而我还想要钱买书,真不应该!
【解析】19.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辨析。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是母亲回答那个女人的话语,属于语言描写,说明母亲对“我”爱看书的状态表示很高兴,母亲非常通情达理。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2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的四个“立刻”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写出母亲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为了儿女的生活、读书,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亲塞给我的是钱,更是浓浓的希望和浓浓的情。表现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辛苦勤劳的形象。
2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文段写了“我”去问母亲要钱,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的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我”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于是“鼻子一酸”。此时“我”心里应该对母亲充满感谢与愧疚之情,将“我”感激与愧疚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即可。
阅读理解: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妈妈曾经告诉我:花生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而且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2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貌不惊人:
(2)沁人心脾:
23.结合上下文,我们可知“蕴藏着另一种美”是指
24.在短文中作者将花生花与 、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花 的特点。
25.短文采用了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赞美了 。
26.下面的人物中不具有花生花精神的是( )。
A.清洁工 B.教师 C.明星 D.边防战士
【答案】22. 相貌平平 指呼吸到新鲜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23.一种朴实无华,不慕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4. 桃花 梨花 不开空花,谦虚 25. A 像花生花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26.C
【解析】略
课外阅读。
母亲的目光
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读书是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路的两旁杂草丛生,虫蛇经常出没。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坳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心里感觉非常踏实。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光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做,但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氵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车子的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是母亲那忧虑的目光上下把我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期盼。
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吹一次,线就狠狠地被扯一下,无法安宁。
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27.联系下解释词语
打 量:
若无其事:
28.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29.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在期盼什么。
30.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的主要内容。
31.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了( )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虽然儿子长大成人了,但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到城里。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答案】27. 仔细地察看。 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28.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反复出现表达了对母爱的歌颂。 29.期盼“我”好好读书,将来能走出大山,做一个有用之人。 30.讲“我”在城里,母亲经常送东西给“我”,爱没有改变。 31.B
【解析】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走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的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发髻上的珍珠饰品折射出柔和的光。
兄弟俩羡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 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在桌子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阳光一样耀眼的钻。
这对兄弟呆呆的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该多好啊”
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有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尼黎亚,你真的这么穷吗?什么珠宝都没有吗?”
康尼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眼睛 是吗 快拿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拉过两个男孩儿,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3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光芒 ( )的饰品 ( )的翡翠 ( )的钻石
33.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4.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写在括号中并把正确的写在旁边。
拆射( ) 辨子( ) 羡暮( )
35.用“ ”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6.短文第2、3自然段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7.母亲的珠宝是什么?
38.假如你是那位客人,听到康尼黎亚的话,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下来。
【答案】32. 耀眼 珍贵 碧绿 耀眼 33.(1)“ ? ” 。 (2) “ ? ! ” 34. 拆 折 辨 辫 暮 慕 35.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一顶皇冠。 36.行外貌描写,采用对比的修辞方法。 37.她的两个孩子 38.你确实很富有,是我太肤浅了。
【解析】略
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3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轮换( ) 明显( ) 亲切( ) 破旧( )
40.《父爱之舟》的开头这样写道“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而结尾是“……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的写法叫作 。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1.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
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42.用一句话概括原文所描绘的场景。
【答案】39. 轮流 显然 亲密 陈旧 40. 首尾照应 内容的省略 41.A 42.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制棉被的情景。
【解析】39.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轮换”意思是轮流替换,其近义词是“轮流”。
“明显”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其近义词是“显然”。
“亲切”就是亲近,亲密,其近义词是“亲密”。
“破旧”意思是又破又旧,其近义词是“陈旧”。
4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怀念。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对往事内容的省略。
4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以此点明题目,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可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故选A。
4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可知本选段主要写了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棉被的情景。
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间。
43.这段话的作者是 。
44.“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这句话说明( )
A.“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只小渔舟。
B.“我”对这只小渔舟有特殊的感情。
C.这只小渔舟是姑爹送给“我”家的交通工具。
45.我们仅仅是因为生活困难才在船上吃住吗?
46.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答案】43.吴冠中 44.B 45.不是的,吃住在船上一方面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以前住店被臭虫咬醒,教训太深刻了。 46.半夜我被臭虫咬醒,父亲要加钱换一间较好的房间。而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由此可以看出父爱情深。
【解析】43.考查了文学常识。
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可知,这段话选自吴冠中的《父爱之舟》。
4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这句话说明“我”对这只小渔舟有特殊的感情。
45.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我们之所以要在船上吃住:一方面是可以省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住店感受不是很好,训太深刻了。
46.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可知,半夜“我”被臭虫咬醒,父亲要加钱换一间较好的房间。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47.文中画“ ”的句子描绘了 ,从文中两处省略号你体会出 。
48.从哪里能看出“我”懂得父亲的不易?用“ ”画出来。
49.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什么玩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0.这段“逛庙会”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处场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A.通过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B.通过场景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形象。
C.通过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恩与怀念。
【答案】47. 庙会的盛大场面 庙会的热闹和精彩
48.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49.万花筒,体会到父亲对“我”心思的理解和浓浓的爱。 50.C
【解析】4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描写的是庙会的盛大场面,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侧面表现了庙会的热闹和精彩。
4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从中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父亲,而且非常理解父亲的无奈,默默的承受饥饿就是为了省下一些钱,不让父亲为难。
4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可知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50.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这些场景描写,从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恩与怀念。故选C。
阅读《父爱之舟》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51.用简练的语言总结选文描写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场景?
(1)
(2)
(3)
52.你从①段画“ ”的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53.你觉得结尾处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4.读了选段,你想对文中的 说
【答案】51. 雨雪天气,父亲背“我”上学。 家里想尽办法给“我”凑学费。 父亲送“我”去学校,给“我”铺床。 52.从细节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父亲的节俭和家里的贫穷。 53.“新滋味”指“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呵护,感受到了为我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54. 父亲 你真是一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的好父亲。
【解析】5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写了三个令人难忘的场景。
通过第①段“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可总结为:①雨雪天气,父亲背“我”上学。
通过第②段“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可总结为:②家里想尽办法给“我”凑学费。
通过第②段“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可总结为:③父亲送“我”去学校,给“我”铺床。
5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说出从中体会到什么。
文中①段画横线句子“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从句子的细节描写中,尤其是“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可以体会到父亲的节俭和家里的贫穷。
5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文中最后一句话“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中的“新滋味”,从文中父亲对“我”的呵护可看出,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呵护,感受到了为“我”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5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开放题。
读了语段,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你真是一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的好父亲。”
阅读练习。
父爱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得到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到了爸爸。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可是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地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 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55.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半信半疑:
不约而同:
56.弟弟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如何夸大自己的伤势?
57.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58.父亲的回头为何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答案】55.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56.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 57.加粗的部分用词非常准确,写出父亲假装不在意,其实内心极为在乎,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58.我们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被父亲浓浓的父爱感动了。
【解析】55.解释词语的方法:1、积累课文中的词语,掌握其词义辨析2、近义词互换3、反义词否定法4、拆字、分解意思5、联系生活。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56.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与“弟弟夸大自己的伤势”有关的信息,在短文第2自然段。
5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即答出本意和语境义,一般侧重语境义。然后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最后落脚在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上。
答题思路:词语+抓感情色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描写+ 析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58.分析原因的方法:A.从因果中寻求答案。B.从人物的品格中寻求答案。C.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来分析。D.从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寻求答案。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59.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60.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61.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
62.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9.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60.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61.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62.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解析】59.本题考查对文章色调的分析,文章的色调分为冷、暖两种,由内容的情感决定,结合本文故事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文中有暖色调的,比如两国的守卫兵成了好朋友,这友谊是暖人的。但也有冷色调,战争破坏了二人的美好生活,甚至连一直陪伴他们的野蔷薇也死去了,这一切都令人伤感。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内容来阐述,合理即可。
60.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看实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下棋的情节从表面来看,是为了表现二者的关系好,结合小说的主旨和下文的内容来看,是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战争的考验。
6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针对划线句提出有价值的合理的疑问即可。
62.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有: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②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③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④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⑤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⑥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结合文章内容来看,野蔷薇是贯穿故事始末的线索,并为二人的故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从文章主旨表达来看,战争让二人的友谊不复存在,甚至连野蔷薇都死去了,可以看出作者是借野蔷薇来象征美好人性,围绕这些回答即可。
阅读
爸爸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她)。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爸爸身上那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父子俩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爸爸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也闻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我讨厌爸爸的味道。”
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他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是否尊重和珍惜过他身上的味道?
63.写出近义词。
愧疚——( ) 浓烈——( ) 狭小——( )
64.F考上大学就搬出去住的原因是 。
65.在爸爸临终时,F为什么会觉得“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66.令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 )
A.没有常回家看爸爸。 B.和爸爸的关系很差。 C.他过去居然讨厌爸爸的味道。
67.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6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63. 内疚 浓郁 狭窄 64.他讨厌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 65.这时他懂得了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是“养活一家人”的味道,他理解了爸爸曾多么辛劳,多么不易。 66.C 67.F在爸爸去世后十分愧疚当初曾讨厌爸爸的味道。 68.示例:爸爸辛苦支撑着一个家庭,他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当他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应该尊重、爱戴自己的爸爸,以免留下永远的遗憾。
【解析】63.“愧疚”指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歉疚;很惭愧。因此“内疚、歉疚、惭愧”都是它的近义词。“浓烈”是指浓厚强烈。所以近义词是“浓郁、强烈”都可以。“狭小”是狭隘窄小的意思。所以“狭窄、窄小”都是不错的近义词。
64.通过联系下文我们知道,F讨厌爸爸身上的味道,这股刺鼻的腥味让他受不了。所以这就是他搬出去住的原因。
65.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联系上文,开始他讨厌爸爸的味道,但现在爸爸病危,使他想到了爸爸的味道是因为要养活一家人而来的,他体会到了爸爸的艰辛,所以此时觉得爸爸原来的味道其实是“爱与责任”的味道。
66.结合“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这句话,我们不难理解让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他原来讨厌爸爸的味道。
67.概括段意,需要通读全段,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概括总结。本段的关键词是“愧疚”因此,通读全段我们可以概括为“F因为曾经讨厌他爸爸身上的味道而感到愧疚”。
68.自由发挥的题目,做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来答题,尽量答完整。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父亲的味道就是“爱与责任”的味道,每个孩子都应该珍惜,尊重这种味道。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ㄚ,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也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目光半天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远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69.第②段:“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对“海底捞月”一词理解最准确的是( )
①“我”喜欢倒挂着 ②“我”很顽皮淘气 ③“我”的动作敏捷 ④“我”很粗鲁野蛮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0.第⑦段“‘奶奶’。‘奶奶!’‘奶奶——’”,从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和语气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
A.无奈,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不安,哀求奶奶
B.不安,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无奈,哀求奶奶
C.无奈,哀求奶奶→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不安,伤了奶奶的心
D.不安,哀求奶奶→无奈,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
71.作者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绘了老海棠树的不同样子和奶奶忙碌的样子,在表情达意上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侧面体现奶奶的勤劳能干、自给自足 B.直接体现老海棠树不同季节的特色
C.直接强调奶奶永远离不开老海棠树 D.间接强调老海棠树对“我们”家很重要
7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3.文中的场景也让你有所触动吧?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写一写“我”和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的情景。
【答案】69.A 70.B 71.A 72.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反映了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 73.暑热的午后,我躲在树上昏昏欲睡。奶奶怕我掉下来,就坐在老海棠树下。有时我从树荫里偷看奶奶,只见她认真地看着老海棠树的树冠,眼睛都不眨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叹一口气。
【解析】6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海底捞月的本意是从海中捞月亮。在文中指“我”倒挂在树上接奶奶递的饭,表现了“我”顽皮可爱、动作敏捷。
7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文中“我”说了让奶奶伤心的话,但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喊的三声“奶奶”语气应该是越来越急切、不安。
7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文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奶奶忙碌的场景,表达了奶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7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在内容上的作用有:总领全文、开篇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等。在结构上的作用有: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等。本文写“我”在海棠树上的活动既表现了奶奶对我的关心,也为下文“我”和奶奶的深厚感情作铺垫。
7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我”和奶奶相处的场景即可。答案不唯一。
课外阅读
《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4.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探 缩 爬 穿 攀
75.文中划线句子中“努力”的意思是 ,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 。
76.“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是 描写和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体现出 。
77.对文中划“ ”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出路了,感到很轻松。
B.因为要与儿子分别了,给儿子买了橘子,感到很轻松。
C.因为尽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心意,感到很轻松,表现出父亲深沉而含蓄的爱子之心。
D.因为买橘子回来,拍掉了身上的灰尘,感到很轻松。
78.文中两次写道“我”流泪了,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
A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经过,让儿子感动的热泪盈眶。
B 儿子望着父亲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了。
C 与父亲离别,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D 看到父亲年龄大了,很难过。
【答案】74.探 穿 爬 攀 缩 75.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父亲买橘子时的不容易,更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76. 心理 动作 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77.C 78. A C
【解析】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①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②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79.“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 。
80.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81.“……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
8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 和 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
。
83.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也笑了”是因为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她似乎在对“我”说:“ ”
84.“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 )
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
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
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
85.“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 )
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
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
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
【答案】79. 比喻 家里清贫的程度 80.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81.省略了“我”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 走着走着,我看见荷叶里的最后一个馒头还冒着热气,闻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出的香味,口水又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然后又把馒头放回荷叶里,心想:“如果妹妹问起这个馒头怎么缺一口,我怎么说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都吃了。”于是我又把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个馒头也吃了。 82. 动作 语言 娘对“我”深深的爱 83. 娘听了“我”的话,感到欣慰。 娘知道你把馒头吃了,娘不责怪你。 84.A 85.C
【解析】略
课外阅读。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②“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我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有改动)
86.“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一句中,加点字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87.文中画“____”的句子主要通过对母亲的 、 、 描写,体现了 。
88.画“ ”的句子是 描写,点明了时间 ,表明了小男孩 ,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 。
89.文中画线句子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案】86.母亲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生怕所说的话伤害到孩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 87. 动作 语言 神态 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88. 环境 已经很晚 在母亲的陪伴下坚持练习 成功即将来临 89.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可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8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文内容,“我”看到那孩子一直打不到玻璃瓶想要教教他时,孩子母亲“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从“顿”、“望”、“轻轻地说”可以体会出孩子母亲小心翼翼的情绪,害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表现出对孩子的怜爱和深深的爱意。据此整理作答。
8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第①句画横线句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从句中的“坐”、“捡起”、“递”、“微笑”可知运用了动作的描写方法;第②句画横线句子“‘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可知,这是那母亲说的话,运用了语言的描写方法;第③句画横线句子“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从“安详”、“微笑着”可知是运用了神态的描写方法。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88.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可知,句中描写了“夜风”、“蛐蛐的叫声”、“星星”,是运用了环境的描写方法,突出时间已经很晚了,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依然坚持练习,而这些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小男孩即将成功打中玻璃瓶。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8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画线句子②“‘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可知,表面上母亲在鼓励孩子要坚持打玻璃瓶,不要放弃。实际上在告诉孩子,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训练
(原 卷)
课内阅读: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母亲旁边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 )
A.赞扬 B.批评 C.鼓励 D.讥讽
2.选文对母亲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读画“ ”的句子,选一选。句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 )的母亲;句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 )的母亲。
A.勤劳能干 B.通情达理 C.生活拮据 D.和蔼可亲
【答案】1.B 2.BD 3. C 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可知,母亲旁边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劝阻和批评。故选B。
2.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阅读句子“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阅读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这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通过母亲的话,可以看出母亲虽然穷苦,可是十分支持孩子读书。故选B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知,这个描写了母亲掏钱时的细节,说明了挣钱的不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生活拮据的母亲。故选C;
阅读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母亲对“我”读书这件事无条件支持。由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通情达理。故选B。
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4.母亲四个“立刻”的动作,说明了 体现了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表现了母亲 。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明了什么?
6.母亲节到了,小强打算给母亲送张贺卡,可是平时母亲爱责骂小强。如果你是小强,你打算在贺卡上面写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4. 母亲争分夺秒地挣钱 母亲的艰辛与钱的来之不易 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5.说明“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与操劳,还有钱的来之不易。 6.您的责骂总包含着大爱;您的唠叨总透露着关怀……这就是神圣伟大的母爱!母亲节到了,祝母亲健康吉祥!
【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文的主旨以及上下文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四个“立刻”可以看出母亲迅速的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可以得出母亲在争分夺秒的赚钱,体现了妈妈的艰辛与钱来之不易。“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突出了妈妈的通情达理,慈祥与善良。
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文的主旨以及上下文的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结合上文内容“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可以看出“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与操劳,以及“我”看书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6.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
结合文章的主旨以及题干的相应要求,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以及语境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小强打算在贺卡上写给母亲的话。注意语言的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例如:妈妈,虽然你经常的责骂我,但是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妈妈你辛苦了,我能够体谅你的心情,我爱你。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毛票:
(2)龟裂:
8.选文第②和第③自然段是对母亲和工友的 描写,我们从三个“!”和两个“?”中,可以读出
。
9.选文第④自然段是对母亲的 描写,从四个加点词语中我知道这是一种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10.结合第⑤~⑥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11.结合选文和自己的体验,请用一句话写写你对母爱的理解。
【答案】7. 一元以下的纸币。 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8. 语言 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9. 动作 反复 母亲争分夺秒的赚钱,工作非常辛苦。 10.因为当时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使我感动,想到自己的不懂事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11.母爱就像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毛票是指一元以下的纸币,在文中指母亲兜里的钱币很少。
(2)龟裂是指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在文中指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内容理解。
第②段写旁边对母亲说话和对我说的话,第③段是母亲回应女人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三个“!”可以看出女人对“我”的斥责与愤怒,斥责“我”的不懂事。两个“?”可以看出女人在教训“我”的同时,又心疼母亲。因此可以读出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或修辞手法。
第④段中“坐、弯、俯”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四个“立刻”组成的句子可以看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个“立刻”说了母亲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工作辛苦忙碌。
10.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
看到了母亲辛苦的样子,对我却如此慷慨,因此被她辛苦的场面所感动,再回头想想自己的自私不懂事,不但没有为母亲分担什么反而加重母亲的负担所内疚,因此“鼻子一酸”。
11.本题考查对母爱的理解。
解题时想想母爱的伟大,这种伟大的母爱像浩瀚的大海,像温暖的阳光。将对母爱的这些理解融成一句话即可,要注意句子通顺。
课内阅读。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2.上面的这部分内容节选自 写的《 》。
13.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一下这个场景: 。
14.仔细读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想一想,如果按照我们平时正常的表达方式(意思不变),可以这样简单写: 。文中却那样表达,这是一种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更能表达出“我” 。文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内容还有不少,如写母亲给了“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作者连用了几个“ ”,写出了母亲 。
【答案】12. 梁晓声 慈母情深 13.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妈妈 14. 直起腰、转过身的母亲望着“我” 排比 对母亲深深地爱 立刻 为了供“我”读书和贴补家计争分夺秒辛苦劳作的情景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的识记。
语段选自课文梁晓声《慈母情深》,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13.考查用小标题概括本语段场景。
通读语段可知,本段围绕“我”找妈时,写了妈工作的环境恶劣,以及付出艰辛劳动的妈。根据这个意思,语段可拟定标题为: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妈妈。
1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
文中的画横线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可以这样简单写:直起腰、转过身的母亲望着“我”。
相同的句式“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望着我”,连续出现的句式,运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我”对母亲深深地爱。
从原文“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种“坐弯曲、俯”是对母亲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联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面对“我”要买书的要求,母亲毫不犹豫地将钱给“我”并反驳了女人一句后,又毫不迟疑地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突出了母亲工作的不易和辛苦。
阅读做题。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5.在文段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 特别( )
16.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 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 描写。反复强调“我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
17.选择破折号的作用,填序号。
A.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①“妈——”( )
②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18.文段第1自然段是一个特写镜头,镜头中的“ ”突出了母亲身体的单薄,“脊背弯曲着”和“ ”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灯泡烤着我的脸”突出了工作环境的 。
【答案】15. 疲惫 极其 16. 动作 神态 感激与敬爱之情 17. C A 18. 极其瘦弱 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恶劣
【解析】15.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疲劳: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而感到难以支持,需要休息。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为:疲惫,意思是疲乏到极点。
特别:不一般、与众不同、格外、特地、特意、尤其。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为:极其,意思是非常;极端。
16.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我”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疲惫的母亲形象。这句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
短文两次重复了“我的母亲”,这样写是强调“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而震撼,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17.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话题转换;表示意思的递进;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表示分项列举或列举后的省略 ;用于副标题前。
①“妈——”这是“我”对母亲的呼唤,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②本题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我”一直想买的书是《青年近卫军》。
1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段中“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突出了母亲身体的单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写了母亲工作时要一直保持弯曲的状态,头也要近靠缝纫机,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灯泡烤着我的脸”中一个烤字“烤”字说明灯泡距离人较近,那里的温度很高,突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9.选文是对母亲的 和 的描写。
20.文中的四个“立刻”,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的形象。
21.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写出了“我”内心生酸涩的感觉,“我”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答案】19. 语言 动作 20.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辛苦勤劳的 21.您这么艰苦地工作,却总是告诉我们工作不累,您为我们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而我还想要钱买书,真不应该!
【解析】19.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辨析。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是母亲回答那个女人的话语,属于语言描写,说明母亲对“我”爱看书的状态表示很高兴,母亲非常通情达理。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2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的四个“立刻”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写出母亲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为了儿女的生活、读书,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亲塞给我的是钱,更是浓浓的希望和浓浓的情。表现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辛苦勤劳的形象。
2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文段写了“我”去问母亲要钱,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的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我”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于是“鼻子一酸”。此时“我”心里应该对母亲充满感谢与愧疚之情,将“我”感激与愧疚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即可。
阅读理解: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妈妈曾经告诉我:花生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而且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2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貌不惊人:
(2)沁人心脾:
23.结合上下文,我们可知“蕴藏着另一种美”是指
24.在短文中作者将花生花与 、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花 的特点。
25.短文采用了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赞美了 。
26.下面的人物中不具有花生花精神的是( )。
A.清洁工 B.教师 C.明星 D.边防战士
【答案】22. 相貌平平 指呼吸到新鲜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23.一种朴实无华,不慕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4. 桃花 梨花 不开空花,谦虚 25. A 像花生花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26.C
【解析】略
课外阅读。
母亲的目光
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读书是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路的两旁杂草丛生,虫蛇经常出没。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坳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心里感觉非常踏实。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光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做,但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氵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车子的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是母亲那忧虑的目光上下把我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期盼。
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吹一次,线就狠狠地被扯一下,无法安宁。
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27.联系下解释词语
打 量:
若无其事:
28.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29.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在期盼什么。
30.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的主要内容。
31.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了( )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虽然儿子长大成人了,但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到城里。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答案】27. 仔细地察看。 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28.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反复出现表达了对母爱的歌颂。 29.期盼“我”好好读书,将来能走出大山,做一个有用之人。 30.讲“我”在城里,母亲经常送东西给“我”,爱没有改变。 31.B
【解析】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走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的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发髻上的珍珠饰品折射出柔和的光。
兄弟俩羡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 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在桌子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阳光一样耀眼的钻。
这对兄弟呆呆的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该多好啊”
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有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尼黎亚,你真的这么穷吗?什么珠宝都没有吗?”
康尼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眼睛 是吗 快拿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拉过两个男孩儿,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3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光芒 ( )的饰品 ( )的翡翠 ( )的钻石
33.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4.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写在括号中并把正确的写在旁边。
拆射( ) 辨子( ) 羡暮( )
35.用“ ”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6.短文第2、3自然段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7.母亲的珠宝是什么?
38.假如你是那位客人,听到康尼黎亚的话,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下来。
【答案】32. 耀眼 珍贵 碧绿 耀眼 33.(1)“ ? ” 。 (2) “ ? ! ” 34. 拆 折 辨 辫 暮 慕 35.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一顶皇冠。 36.行外貌描写,采用对比的修辞方法。 37.她的两个孩子 38.你确实很富有,是我太肤浅了。
【解析】略
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3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轮换( ) 明显( ) 亲切( ) 破旧( )
40.《父爱之舟》的开头这样写道“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而结尾是“……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的写法叫作 。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1.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
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42.用一句话概括原文所描绘的场景。
【答案】39. 轮流 显然 亲密 陈旧 40. 首尾照应 内容的省略 41.A 42.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制棉被的情景。
【解析】39.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轮换”意思是轮流替换,其近义词是“轮流”。
“明显”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其近义词是“显然”。
“亲切”就是亲近,亲密,其近义词是“亲密”。
“破旧”意思是又破又旧,其近义词是“陈旧”。
4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怀念。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对往事内容的省略。
4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以此点明题目,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可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故选A。
4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可知本选段主要写了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棉被的情景。
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间。
43.这段话的作者是 。
44.“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这句话说明( )
A.“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只小渔舟。
B.“我”对这只小渔舟有特殊的感情。
C.这只小渔舟是姑爹送给“我”家的交通工具。
45.我们仅仅是因为生活困难才在船上吃住吗?
46.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答案】43.吴冠中 44.B 45.不是的,吃住在船上一方面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以前住店被臭虫咬醒,教训太深刻了。 46.半夜我被臭虫咬醒,父亲要加钱换一间较好的房间。而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由此可以看出父爱情深。
【解析】43.考查了文学常识。
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可知,这段话选自吴冠中的《父爱之舟》。
4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这句话说明“我”对这只小渔舟有特殊的感情。
45.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我们之所以要在船上吃住:一方面是可以省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住店感受不是很好,训太深刻了。
46.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可知,半夜“我”被臭虫咬醒,父亲要加钱换一间较好的房间。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47.文中画“ ”的句子描绘了 ,从文中两处省略号你体会出 。
48.从哪里能看出“我”懂得父亲的不易?用“ ”画出来。
49.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什么玩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0.这段“逛庙会”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处场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A.通过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B.通过场景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形象。
C.通过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恩与怀念。
【答案】47. 庙会的盛大场面 庙会的热闹和精彩
48.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49.万花筒,体会到父亲对“我”心思的理解和浓浓的爱。 50.C
【解析】4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描写的是庙会的盛大场面,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侧面表现了庙会的热闹和精彩。
4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从中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父亲,而且非常理解父亲的无奈,默默的承受饥饿就是为了省下一些钱,不让父亲为难。
4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可知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50.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这些场景描写,从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恩与怀念。故选C。
阅读《父爱之舟》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51.用简练的语言总结选文描写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场景?
(1)
(2)
(3)
52.你从①段画“ ”的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53.你觉得结尾处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4.读了选段,你想对文中的 说
【答案】51. 雨雪天气,父亲背“我”上学。 家里想尽办法给“我”凑学费。 父亲送“我”去学校,给“我”铺床。 52.从细节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父亲的节俭和家里的贫穷。 53.“新滋味”指“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呵护,感受到了为我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54. 父亲 你真是一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的好父亲。
【解析】5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写了三个令人难忘的场景。
通过第①段“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可总结为:①雨雪天气,父亲背“我”上学。
通过第②段“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可总结为:②家里想尽办法给“我”凑学费。
通过第②段“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可总结为:③父亲送“我”去学校,给“我”铺床。
5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说出从中体会到什么。
文中①段画横线句子“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从句子的细节描写中,尤其是“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可以体会到父亲的节俭和家里的贫穷。
5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文中最后一句话“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中的“新滋味”,从文中父亲对“我”的呵护可看出,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呵护,感受到了为“我”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5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开放题。
读了语段,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你真是一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对子女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的好父亲。”
阅读练习。
父爱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得到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到了爸爸。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可是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地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 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55.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半信半疑:
不约而同:
56.弟弟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如何夸大自己的伤势?
57.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58.父亲的回头为何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答案】55.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56.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 57.加粗的部分用词非常准确,写出父亲假装不在意,其实内心极为在乎,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58.我们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被父亲浓浓的父爱感动了。
【解析】55.解释词语的方法:1、积累课文中的词语,掌握其词义辨析2、近义词互换3、反义词否定法4、拆字、分解意思5、联系生活。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56.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与“弟弟夸大自己的伤势”有关的信息,在短文第2自然段。
5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即答出本意和语境义,一般侧重语境义。然后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最后落脚在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上。
答题思路:词语+抓感情色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描写+ 析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58.分析原因的方法:A.从因果中寻求答案。B.从人物的品格中寻求答案。C.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来分析。D.从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寻求答案。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59.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60.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61.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
62.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9.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60.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61.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62.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解析】59.本题考查对文章色调的分析,文章的色调分为冷、暖两种,由内容的情感决定,结合本文故事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文中有暖色调的,比如两国的守卫兵成了好朋友,这友谊是暖人的。但也有冷色调,战争破坏了二人的美好生活,甚至连一直陪伴他们的野蔷薇也死去了,这一切都令人伤感。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内容来阐述,合理即可。
60.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看实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下棋的情节从表面来看,是为了表现二者的关系好,结合小说的主旨和下文的内容来看,是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战争的考验。
6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针对划线句提出有价值的合理的疑问即可。
62.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有: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②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③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④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⑤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⑥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结合文章内容来看,野蔷薇是贯穿故事始末的线索,并为二人的故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从文章主旨表达来看,战争让二人的友谊不复存在,甚至连野蔷薇都死去了,可以看出作者是借野蔷薇来象征美好人性,围绕这些回答即可。
阅读
爸爸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她)。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爸爸身上那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父子俩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爸爸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也闻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我讨厌爸爸的味道。”
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他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是否尊重和珍惜过他身上的味道?
63.写出近义词。
愧疚——( ) 浓烈——( ) 狭小——( )
64.F考上大学就搬出去住的原因是 。
65.在爸爸临终时,F为什么会觉得“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66.令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 )
A.没有常回家看爸爸。 B.和爸爸的关系很差。 C.他过去居然讨厌爸爸的味道。
67.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6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63. 内疚 浓郁 狭窄 64.他讨厌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 65.这时他懂得了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是“养活一家人”的味道,他理解了爸爸曾多么辛劳,多么不易。 66.C 67.F在爸爸去世后十分愧疚当初曾讨厌爸爸的味道。 68.示例:爸爸辛苦支撑着一个家庭,他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当他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应该尊重、爱戴自己的爸爸,以免留下永远的遗憾。
【解析】63.“愧疚”指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歉疚;很惭愧。因此“内疚、歉疚、惭愧”都是它的近义词。“浓烈”是指浓厚强烈。所以近义词是“浓郁、强烈”都可以。“狭小”是狭隘窄小的意思。所以“狭窄、窄小”都是不错的近义词。
64.通过联系下文我们知道,F讨厌爸爸身上的味道,这股刺鼻的腥味让他受不了。所以这就是他搬出去住的原因。
65.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联系上文,开始他讨厌爸爸的味道,但现在爸爸病危,使他想到了爸爸的味道是因为要养活一家人而来的,他体会到了爸爸的艰辛,所以此时觉得爸爸原来的味道其实是“爱与责任”的味道。
66.结合“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这句话,我们不难理解让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他原来讨厌爸爸的味道。
67.概括段意,需要通读全段,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概括总结。本段的关键词是“愧疚”因此,通读全段我们可以概括为“F因为曾经讨厌他爸爸身上的味道而感到愧疚”。
68.自由发挥的题目,做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来答题,尽量答完整。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父亲的味道就是“爱与责任”的味道,每个孩子都应该珍惜,尊重这种味道。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ㄚ,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也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目光半天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远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69.第②段:“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对“海底捞月”一词理解最准确的是( )
①“我”喜欢倒挂着 ②“我”很顽皮淘气 ③“我”的动作敏捷 ④“我”很粗鲁野蛮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0.第⑦段“‘奶奶’。‘奶奶!’‘奶奶——’”,从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和语气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
A.无奈,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不安,哀求奶奶
B.不安,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无奈,哀求奶奶
C.无奈,哀求奶奶→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不安,伤了奶奶的心
D.不安,哀求奶奶→无奈,伤了奶奶的心→着急,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谅
71.作者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绘了老海棠树的不同样子和奶奶忙碌的样子,在表情达意上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侧面体现奶奶的勤劳能干、自给自足 B.直接体现老海棠树不同季节的特色
C.直接强调奶奶永远离不开老海棠树 D.间接强调老海棠树对“我们”家很重要
7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3.文中的场景也让你有所触动吧?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写一写“我”和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的情景。
【答案】69.A 70.B 71.A 72.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反映了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 73.暑热的午后,我躲在树上昏昏欲睡。奶奶怕我掉下来,就坐在老海棠树下。有时我从树荫里偷看奶奶,只见她认真地看着老海棠树的树冠,眼睛都不眨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叹一口气。
【解析】6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海底捞月的本意是从海中捞月亮。在文中指“我”倒挂在树上接奶奶递的饭,表现了“我”顽皮可爱、动作敏捷。
7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文中“我”说了让奶奶伤心的话,但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喊的三声“奶奶”语气应该是越来越急切、不安。
7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文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奶奶忙碌的场景,表达了奶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7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在内容上的作用有:总领全文、开篇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等。在结构上的作用有: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等。本文写“我”在海棠树上的活动既表现了奶奶对我的关心,也为下文“我”和奶奶的深厚感情作铺垫。
7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我”和奶奶相处的场景即可。答案不唯一。
课外阅读
《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4.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探 缩 爬 穿 攀
75.文中划线句子中“努力”的意思是 ,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 。
76.“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是 描写和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体现出 。
77.对文中划“ ”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出路了,感到很轻松。
B.因为要与儿子分别了,给儿子买了橘子,感到很轻松。
C.因为尽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心意,感到很轻松,表现出父亲深沉而含蓄的爱子之心。
D.因为买橘子回来,拍掉了身上的灰尘,感到很轻松。
78.文中两次写道“我”流泪了,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
A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经过,让儿子感动的热泪盈眶。
B 儿子望着父亲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了。
C 与父亲离别,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D 看到父亲年龄大了,很难过。
【答案】74.探 穿 爬 攀 缩 75.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父亲买橘子时的不容易,更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76. 心理 动作 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77.C 78. A C
【解析】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①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②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79.“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 。
80.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81.“……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
8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 和 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
。
83.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也笑了”是因为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她似乎在对“我”说:“ ”
84.“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 )
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
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
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
85.“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 )
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
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
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
【答案】79. 比喻 家里清贫的程度 80.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81.省略了“我”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 走着走着,我看见荷叶里的最后一个馒头还冒着热气,闻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出的香味,口水又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然后又把馒头放回荷叶里,心想:“如果妹妹问起这个馒头怎么缺一口,我怎么说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都吃了。”于是我又把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个馒头也吃了。 82. 动作 语言 娘对“我”深深的爱 83. 娘听了“我”的话,感到欣慰。 娘知道你把馒头吃了,娘不责怪你。 84.A 85.C
【解析】略
课外阅读。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②“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我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有改动)
86.“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一句中,加点字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87.文中画“____”的句子主要通过对母亲的 、 、 描写,体现了 。
88.画“ ”的句子是 描写,点明了时间 ,表明了小男孩 ,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 。
89.文中画线句子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案】86.母亲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生怕所说的话伤害到孩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 87. 动作 语言 神态 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88. 环境 已经很晚 在母亲的陪伴下坚持练习 成功即将来临 89.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可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8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文内容,“我”看到那孩子一直打不到玻璃瓶想要教教他时,孩子母亲“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从“顿”、“望”、“轻轻地说”可以体会出孩子母亲小心翼翼的情绪,害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表现出对孩子的怜爱和深深的爱意。据此整理作答。
8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第①句画横线句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从句中的“坐”、“捡起”、“递”、“微笑”可知运用了动作的描写方法;第②句画横线句子“‘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可知,这是那母亲说的话,运用了语言的描写方法;第③句画横线句子“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从“安详”、“微笑着”可知是运用了神态的描写方法。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88.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可知,句中描写了“夜风”、“蛐蛐的叫声”、“星星”,是运用了环境的描写方法,突出时间已经很晚了,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依然坚持练习,而这些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小男孩即将成功打中玻璃瓶。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8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画线句子②“‘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可知,表面上母亲在鼓励孩子要坚持打玻璃瓶,不要放弃。实际上在告诉孩子,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