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1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2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3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4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5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6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7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共60页。
    17 古诗三首 第1课时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者简介 望天门山 [唐]李白 /解诗题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好节奏。读节奏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①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两岸青山相对出④,孤帆⑤一片日边来。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①中断:从中间断开。③回:回旋④出:耸出来⑤孤帆:单独一只船。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圈景物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的( )( )的( )( )的( )( )的( )( )的( )汹涌 长江红红 太阳白白 帆船高耸 青山碧绿 江水品关键字 想画面李白的诗像一幅画,请在每行标出关键词品一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品关键字 想画面断高高的天门山似乎被汹涌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抓关键字 想画面回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两岸青山相对出品关键字 想画面出站在行驶的小船上,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孤帆一片日边来品词入境 感悟诗情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飘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李白25岁,他怀着济世安邦的雄心壮志一心想报效朝廷,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船奔赴江东,行至天门山时,由于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在李白眼里,这青山好像出来都在迎接他到来。创作背景悟诗情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总结学法 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123456悟 诗 情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背诵积累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 楚江 ,碧水 。 青山 , 一片 来。背诵积累中断开东流至此回两岸相对出孤帆日边初读古诗注意:“楚”下面部分不是“定”; “孤”右边部分是“瓜”,不是“爪”。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会默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水相映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以动写静孤帆乘风破浪长江灵秀浩荡结构梳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总结学法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12345悟 诗 情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第2课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作者简介学习单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酒西湖上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雨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准字音,划一划,读出节奏。yìyímǒ2、读节奏抹抹药 抹石灰 那名工人用抹(mā)布擦了擦手,然后往伤口上抹(mǒ)了一点儿药,又接着往墙上抹(mò)起石灰来。抹布mǒmòmāmǒ ①涂。②揩,擦。③除去。mò 涂抹,泥(nì)。mā ①擦。②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读节奏写法:左窄右宽。右下部捺画伸展。写法:左右书写要紧凑。“衤”撇、点要小。学习单 水光山色(潋滟)(空蒙)水光潋滟晴方好 波光闪动的样子。银光闪烁波光粼粼山色空蒙雨亦奇 迷茫的样子。学习单 水光山色(潋滟)(空蒙)好水光潋滟晴方好抓关键字 想画面 的阳光洒在湖面上,西湖 。温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恰到好处学习单 水光山色(潋滟)(空蒙)好奇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雨洒在湖面上,西湖 。蒙蒙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抓关键字 想画面抓关键字 想画面雨天的西湖下雨了,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跃着优美的舞蹈,蒙蒙细雨好像一层面纱遮住了她那害羞的脸。下雨了,西湖的 )下雨了,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小雨蒙蒙地下着,飘飞在小桥四周,使小桥好似缠上了一条白色的玉带。下雨了,西湖的山更加朦胧,它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暖暖的雨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扬起一片泥土的芳香。下雨了,西湖的花儿更加美丽,花儿在蒙蒙小雨中跳舞、唱歌,那声音把人都诱住了,那舞姿把人都迷住了。抓关键字 想画面抓关键字 想画面山色空蒙雨亦奇抓关键字 想画面抓关键字 想画面奇幻无比学习单 水光山色(潋滟)(空蒙)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一个是人,一个是景,两者有什么相通之处? “西湖”与“西施”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品词入境 感悟诗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西湖美景西湖美景西湖美景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背诵积累课外延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上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雨亦奇借景抒情比西子总相宜贴切比喻浓淡俱佳晴雨皆美结构梳理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结学法 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123456悟 诗 情望洞庭[唐]刘禹锡第3课时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作者简介学习单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tínɡwèimópán读准字音,划一划,读出节奏。2、读节奏消磨磨坊磨mómò 我陪爷爷在磨( )坊里消磨( )了一下午的时光。mó ①摩擦。 ②阻碍,困难。 ③拖延,耗时间。 ④逐渐消失,消灭。mò ①把粮食弄碎的工具。 ②用磨把粮食弄碎。 ③掉转(多用于狭窄的空间)。mòmó学习单 湖光秋月白银盘青螺山水潭面(和谐)(大)(小)(青翠)(平静)和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比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积2579.2平方公里 :0.96平方公里洞庭湖君山君山好像一青螺 在辽阔湖面的映衬下,湖中的君山显得更加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学习单 和洞庭湖宁静,祥和。真叫人心旷神怡啊!湖光秋月白银盘青螺山水潭面(和谐)(大)(小)(青翠)(平静)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净中心。 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比喻,表达相同的感受。背诵积累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我会写 注意“未”字的两横要写得上短下长,与“末”区分开。 “磨”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书写“遥”字时,注意先内后外。山水君山湖月潭面望洞庭 近望 远望景色迷人相和如镜青翠和平宁静山水相衬青螺结构梳理 有山有水有风有雨写景诗山秋月、潭面、山水水光、山色湖碧水、青山、白帆、红日湖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比喻想象花露珠、蜜蜂、叶子 随堂练习一、词语积累中断 楚江 至此 孤独 帆船 饮水 起初 镜子 未知 打磨 遥望 银行 棋盘二、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1、两岸青山相对耸立,在那水天相接之处,一叶孤帆从旭日东升处驶来。2、风浪静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没有磨过的镜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三、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 2、在诗中,诗人各用一个字来分别赞誉西湖的晴姿雨态,晴天的西湖是“ ”,雨天的西湖是“ ”。3、诗人在诗中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这句诗把 比作 。好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西子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