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共60页。
21 古诗三首塞出 [sāi] 1.堵,填。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 [sè] 多用于书面语,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等。 [sài]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出塞sài边疆、边塞出塞:出征到边塞。 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塞外、边塞 sài塞车、瓶塞sāi闭塞、阻塞、茅塞顿开sè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是边塞的雄壮;北风吹雪,飞沙走石,是边塞的艰苦。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 作者简介边塞诗人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内容写成的诗。诗中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羌笛、胡雁、夕阳、大漠、长河、胡天、明月等。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出塞[唐] 王昌龄塞 sàizhēnɡ我会认认读生字 扫清障碍征秦qínjié杰前鼻音后鼻音人未还 huán我会认认读生字 扫清障碍不教飞将jiànɡjiào将领回来不准、不允许我会写征塞秦 sàizhēnɡqín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互动课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长征的人一去不回还。秦关诗词解读汉 注意:像这样前文隐含了后文,后文隐含了前文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镇守边关,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入侵中原。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诗词解读卢龙城,李广将军从前驻军的地方。 古人说:“诗以言志”,那么全诗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来到唐代的边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句中描述了哪些景物呢?明月关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晚,遥望着边关和天上的明月,那些长途跋涉、背井离乡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是什么心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发现了吗?诗人咏颂明月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从“人未还”中读出了很多将士都没能回去。可能是战死沙场,也可能是终老边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对月思亲的,仅仅只有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吗?皎洁的月光下,还有谁在盼望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可能有年迈的父母,有勤劳的妻子,还有年幼的孩子在盼着将士们归来。想象: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想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想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 年幼天真的孩子,想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痛苦无奈悲伤 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 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人未还”中,我们读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悲伤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何许人也? 他们在盼望谁呢?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将军,一生都在边关,骁勇善战,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与匈奴交战70多次,每次均能获胜。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对他闻风丧胆。他爱兵如子,每得赏赐均与士兵们共享。士卒不得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吃饱,他绝不先食。资料链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仅如此,李广将军还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此时,假如李广将军出现的话,会怎样?我感受到将士们不希望敌人侵犯祖国,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 我感受到诗人渴望边关有像李广将军一样的好将领,渴望战争早日结束,渴望和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出塞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感受到王昌龄非常关心国家的战乱和边关的战士们,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它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在我们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边塞诗,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搜集,去感受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课堂小结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的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凉州词凉州词[唐] 王翰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开元中任秘书正字、通事舍人等职,后贬道州司马。 主要作品:其诗载于《全唐诗》中,以《凉州词》为人传诵。作者简介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互动课堂请你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琵琶我会认认读生字 扫清障碍葡萄征战翘舌音后鼻音征“葡萄”和“琵琶”在现代汉语中第二个字读轻声。我会写左右结构cuīzuìcí“催”字左窄右宽;“醉”字左右结构相对匀称。醉zuì不要少写横 形声字。酉表意,其形像酒坛;卒表声,有竭尽的意思,因竭尽酒量而醉。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词朗诵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诗词解读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是盛产葡萄美酒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了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可口的食物,将士们举杯欢庆,其乐融融。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碰杯声、欢笑声,还有互相劝酒的声音……想象诗境葡萄美酒夜光杯,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热闹与豪爽吧!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是什么声音?读读诗的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急促的琵琶声。 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你听,琵琶声声在催,此刻,军旗摇曳,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请你试着把这种气氛读出来。诗词解读可能是在催促战士们快喝酒,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诸位弟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吗?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思考: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 在我的想象中,战场是残酷的。有战鼓隆隆声,有呐喊声、有战马的嘶鸣声,抬眼望去,尸横遍野。资料链接残酷惨烈 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 我从“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几人回”能读出等待他们的也许是死亡,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几人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时的将士们仍在畅快地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诗词解读我觉得他们也许是想举杯消愁,忘掉以后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他们可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在喝酒,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请你再读这首诗,思考: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将士们战死沙场,为的是保护国家的安宁,牺牲少数是为了更多数人的安全。这种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壮举正是爱国精神的体现。难点探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请你再读后两句诗,读出将士们的豪迈气度和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主旨概括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词朗诵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士,出征前你会对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子说些什么呢?诗词解读 这首诗也可以唱出来,同学们一起加入吧!唱完以后试着背一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趣味唱诗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拓展延伸 从军行 [唐] 王昌龄月满西楼——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6),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文学家,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主要作品:《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作者简介李清照的诗词多写闺阁相思之情,但后期也有不乏慷慨之气的佳作。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题解:“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简称五绝、七绝。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历史上称为南宋。那是一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写作背景 那时金兵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赵构继位后仓皇南逃,一直逃到了临安。他重用贪生怕死的奸臣,杀害抗金名将岳飞,整日沉迷享乐。李清照在逃难经过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写作背景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xiànɡ我会认认读生字 扫清障碍jiéxiónɡ杰亦雄我会写项雄项杰亦jiéyìxiónɡxiànɡ例句: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玩得__________。不亦乐乎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亦鬼雄诗词解读诗文大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 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诗词解读江东诗文大意: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着项羽,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人物简介项羽乌江自刎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反抗秦军,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城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赶紧逃走,先回到江东再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几处,最后从容自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古讽今写法点拨有气魄有担当现在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忍辱偷生。 不能。“不肯”二字语气更加强烈,充分表现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课堂演练 《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 ”。 这也正是诗人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让我们一起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你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篇吗?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示 儿[宋] 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宋] 林 升拓展延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夏日绝句》借古讽今,赞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贪生怕死的行径),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主旨概括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南宋统治者贪生怕死的行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我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才不会受敌人欺辱。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