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元年③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诏:皇帝的命令。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即公大兄无奕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为魏郡太守 即以其言应诏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后 琼 为 司 徒 琬 以 公 孙 拜 童 子 郎 辞 病 不 就 知 名 京 师5.【甲】文中谢道韫与【乙】文中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义理;就是2.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担任;答应4.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5.谢道韫以柳絮喻白雪,突出雪花的洁白与轻盈姿态,表现出谢道韫的文学才华。黄琬将日食后的太阳比作一轮弯月,巧妙地用“食之余”回应太后问“食多少”这一问题,表现他聪慧的才思。【附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ㅤㅤ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悖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释】①[俟]等待。②[啮nie]咬。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顾野有麦场, ②屠暴起 ③一狼洞其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再就枕将寐 ②犬又如前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富 室 偶 得 二 小 狼 与 家 犬 杂 畜 亦 与 犬 相 安 10.[甲][乙]两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甲]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 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乙]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 (可用原文内容回答)。[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点是 。 【答案】6.回头看;突然;打洞7.①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睡觉;以前9.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10.动作;狼子野心;共同特点:阴险、狡诈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 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这件事是我的从侄(共曾祖父兄弟的儿子)虞敦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三、阅读,回答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①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②其才而善③之,及④为郢州,引⑤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⑥之。”节选自《南史•沈约传》【注释】①释:放下。②闻:听说。③善待。④及:到。⑤引:引荐。⑥师:学习。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笃志好学。 ②母恐其以劳生疾。 14.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15.请从文中找出侧面表现沈约勤读的句子,并抄在下面。16.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答案】11.行为操守;飞驰1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3.坚定;担心14.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15.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16.笃志好学手不释卷【附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沈约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贫穷。但他却立下志向学习,早晚勤奋读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让家人把灯油少放一点,让灯早些熄灭。(沈约)就白天读书,晚上则背诵白天所读的书,于是精通众多典籍,擅长写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等到蔡兴宗做了郢州太守,就推荐沈约担任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常对他的儿子们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四、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载体,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节选)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7.请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①遂成枯落 ②苫蔽成丘 1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象环生B.年与时驰 策马奔驰C.屠自后断其股 股掌之间D.恐前后受其敌 诱敌深入 19.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 ,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20.汲取知识和智慧,采撷哲理和深思。学习了上面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 句启 示《诫子书》① 。② 。《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③ 。【答案】17.suì;shàn18.C19.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志向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志向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半途而废。;面对像狼一样狡猾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博学而笃志 笃: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③若屈伸呼吸 若: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3.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4.【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答案】21.坚定;趁,乘;你22.①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②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23.这句话用来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24.讽刺了生活中那些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增添烦恼的人。六、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乃益盐。食之,甚美,缘有盐故。”薄①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②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③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注释】①薄:靠近。②安:怎么。③成:全,都。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闻之于宋君 ③及其家穿井 ④遂自念曰 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2处) 愚 人 食 盐 不 已 味 败 反 为 其 患2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B.后狼止而前狼 学而不思则罔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久之,目似瞑 天下之事皆然2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29.读完两则短文,你从【甲】【乙】两文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25.从井里取水;听到;待;于是,就26.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7.B28.母亲拿出盐后感到儿子很奇怪,只见儿子只吃盐而不吃菜。 29.示例:(甲)文: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乙)文: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文言文阅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诗文默写)统编版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古诗文默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docx、古诗文默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