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79906/0-16967270418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79906/0-16967270418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79906/0-1696727041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含解析),共18页。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卫星的变轨问题目标2天体追及相遇问题目标3双星和多星问题【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卫星的变轨问题1.两类变轨简介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大小关系G<mG>m 2.变轨前后各运行物理参量的比较 (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①在A点,由圆周Ⅰ变至椭圆Ⅱ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②在B点,由椭圆Ⅱ变至圆周Ⅲ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反之也有相应的规律。【例1】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运动到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做近月制动后被月球俘获,成功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上运行,如图所示。在“嫦娥三号”沿轨道Ⅰ经过P点时,通过调整速度使其进入椭圆轨道Ⅱ,在沿轨道Ⅱ经过Q点时,再次调整速度后又经过一系列辅助动作,成功实现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对于“嫦娥三号”沿轨道Ⅰ和轨道Ⅱ运动的过程,若以月球为参考系,且只考虑月球对它的引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轨道Ⅱ与轨道Ⅰ都是绕月球运行,因此“嫦娥三号”在两轨道上运行具有相同的周期B.“嫦娥三号”沿轨道Ⅱ从P到Q的过程中,月球的万有引力做正功,速率不断增大C.由于“嫦娥三号” 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因此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也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D.由于轨道Ⅱ与轨道Ⅰ都是绕月球运行,因此“嫦娥三号”在这两个轨道上运行时具有相同的机械能【答案】B【详解】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的半长轴越大,则周期越大,故A错误;B.“嫦娥三号”从P到Q的过程中,月球的万有引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率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嫦娥三号”经过P点时都是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只要经过P点万有引力大小就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也相同,故C错误;D.绕月球运行,“嫦娥三号”从轨道Ⅰ和轨道Ⅱ需要减速,所以一定具有不同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二、天体追及相遇问题绕同一中心天体,在同一轨道平面内不同高度上同向运行的卫星,因运行周期的不同,两颗卫星有时相距最近,有时又相距最远,这就是天体中的“追及相遇”问题。相距最远当两卫星位于和中心天体连线的半径上两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远,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1)π(n=1,2,3,…)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天体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例2】2019年10月28日发生了天王星冲日现象,即太阳、地球、天王星处于同一直线,此时是观察天王星的最佳时间。已知日地距离为R0,天王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和T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B.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C.至少再经过t=时间,天王星再次冲日D.至少再经过t=时间,天王星再次冲日【答案】AC【详解】AB.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同理,对天王星有解得选项A正确,B错误;CD.设经时间t,再次出现天王星冲日,则有其中;解得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AC。三、双星和多星问题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情景导图 运动特点转动方向、周期、角速度相同,运动半径一般不等转动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均相同,圆周运动半径相等转动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均相同,圆周运动半径相等受力特点两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两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各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各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解题规律=m1ω2r1=m2ω2r2+=ma向×cos 30°×2=ma向×2cos 45°+=ma向×2×cos 30°+=ma向解题关键m1r1=m2r2 r1+r2=Lr=r=L或r=【例3】夜空中我们观测到的亮点,其实大部分并不是单一的恒星,而是多星系统。在多星系统中,双星系统又是最常见的,图甲为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两颗中子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其抽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若双中子星的质量之比,则( )A.根据乙图可以判断出k>1B.若双中子星的角速度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则P和Q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和一定C.P星的线速度与双星间距离成正比D.根据乙图可以判断出【答案】BD【详解】AD.设;;两星角速度为ω,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得已知故则故A错误,D正确;B.若和一定,故P和Q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和一定,故B正确;C.由;和可得对P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知故vP与r不是正比关系,选项C错误。故选BD。【例4】宇宙空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C.若距离和每颗星的质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D.若距离和每颗星的质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答案】C【详解】A.任意两颗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每一颗星受到的合力为由几何关系可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为r=L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m联立解得,A错误;B.根据解得故加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有关,B错误;C.根据解得若距离和每颗星的质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C正确;D.根据可知,若距离和每颗星的质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不变,D错误。故选C。【多维度分层专练】1.2021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如图,为“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的简易图,其中1为椭圆轨道,2为圆轨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问一号”在轨道2运行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运行的周期B.“天问一号”沿轨道1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C.“天问一号”由轨道1进入轨道2,在Q点的喷气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D.“天问一号”在轨道1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答案】B【详解】A.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由于轨道1的半长轴大于轨道2的半径,所以“天问一号”在轨道2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1运行的周期,A错误;B.由G=ma得a=G“天问一号”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B正确;C.“天问一号”由轨道1进入轨道2,“天问一号”做向心运动,因此在Q点制动减速,则在Q点的喷气方向应与速度方向相同,C错误;D.“天问一号”在轨道1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天问一号”的机械能守恒,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过程的简化示意图,AC是椭圆轨道II的长轴,“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I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再变轨到圆轨道III,与在圆轨道III运行的“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一号”两次变轨过程中均需要点火减速B.“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天宫二号”运行的周期C.“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经过C点的速率大于“天宫二号”经过C点的速率D.“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C点的加速度大于“天宫二号”在C点的加速度【答案】B【详解】A.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在变轨处点火加速,故“神舟十一号”两次变轨过程中均需要点火加速,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由于“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半长轴小于“天宫二号”圆轨道半径,可知“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天宫二号”运行的周期,B正确;C.“神舟十一号”从椭圆轨道II变轨到圆轨道III需要在C处点火加速,故“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经过C点的速率小于“天宫二号”经过C点的速率,C错误;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由于、都相同,可知“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C点的加速度等于“天宫二号”在C点的加速度,D错误;故选B。3.2021年1月,“天通一号”03星发射成功。发射过程简化为如图所示:火箭先把卫星送上轨道1(椭圆轨道,P、Q 是远地点和近地点)后火箭脱离;卫星再变轨,到轨道2(圆轨道);卫星最后变轨到轨道3(同步圆轨道)。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交于M、N两点,忽略卫星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三个轨道上的周期T3=T2>T1 B.由轨道1变至轨道2,卫星在P点向前喷气C.卫星在三个轨道上机械能E3>E2>E1 D.轨道1在Q 点的线速度小于轨道3的线速度【答案】A【详解】A.因为轨道2、3都是圆心相同的圆轨道,且能够相交于M、N点,所以圆轨道2、3半径相同,且半径都大于轨道1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T3=T2>T1故A正确;B.卫星由轨道1变至轨道2,需要在P点向后喷气做加速运动,从而使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故B错误;C.卫星轨道越高,卫星从地球表面到达该轨道过程中推进器对卫星做的功越多,卫星的机械能越大,所以卫星在三个轨道上机械能E3=E2>E1故C错误;D.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绕球做半径r、线速度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假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1,卫星在轨道2、3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2、v3,根据上式可知设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时的线速度大小为vQ,则卫星从近地圆轨道变至轨道1的过程需要在Q点加速,所以故D错误。故选A。4.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搭载着王亚平等3名航天员与天宫号空间站顺利对接。3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太阳光可看做平行光。如图所示,王亚平在A点测出她对地球的张角为,OA与太阳光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为RB.空间站的运行周期为C.航天员每次经历“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D.航天员每天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答案】C【详解】A.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轨道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知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为故A错误;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联立解得故B错误;CD.地球自转一圈时间为,飞船绕地球一圈时间为T,飞船绕一圈会有一次日全食,所以每过时间T就有一次日全食,因此,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由图可知,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内飞船转过角,所需的时间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2021年7月9日,我国成功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用卫星表示)送入预定轨道。地球半径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运行周期为,如图某时刻两颗卫星相距最近,经时间两颗卫星再次相距最近。则“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A. B. C. D.【答案】B【详解】设“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的运行周期为,由题意可得解得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故选B。6.“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正在火星地面上进行各项研究探测活动。如图所示是天问一号发射轨迹示意图,已知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8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至下一次相距最近所需时间约为2.25年B.“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C.“天问一号”在绕地球的轨道上需要减速才能进入霍曼转移轨道D.“天问一号”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是为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答案】AD【详解】A.根据题意;根据得从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至下一次相距最近所需时间年故A正确;B.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因此是以大于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发射的,故B错误;C.“天问一号”在绕地球的轨道上进入霍曼转移轨道时做离心运动,需要加速,故C错误;D.海南文昌距离赤道较近,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是为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AD。7.三颗人造卫星A、B、C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为地球静止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1,B的运行周期为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AB.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C.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D.在相同时间内,A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答案】BC【详解】A.卫星C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不可能追上卫星A,故A错误;B.A、B卫星由相距最近至相距最远时,两卫星转的圈数差半圈,设经历时间为t,有解得经历的时间故B正确;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加速度,由可得由于,可知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C正确;D.轨道半径为r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卫星的周期则该卫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由于,所以在相同时间内,A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大于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故D错误。故选BC。8.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上称为“行星冲日”。火星与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火星与地球的自转,且假设火星和地球的轨道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相关数据见下表。则根据提供的数据可知( ) 质量半径与太阳间距离地球mRr火星约0.1m约0.5R约1.5r A.在火星表面附近发射飞行器的速度至少为B.理论上计算可知,相邻两次“火星冲日”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年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2:5D.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小【答案】CD【详解】A.设行星的质量为,卫星在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解得则则即在火星表面附近发射飞行器的最小速度小于,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相邻两次“火星冲日”的时间间隔,地球多公转一周,则解得,B错误;C.行星对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在行星表面时受到的重力,则有解得则有,C正确;D.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充当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解得则可知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小,D正确。故选CD。9.如图甲所示,河外星系中两黑洞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研究方便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黑洞A和黑洞B均可看成球体,OA>OB,且黑洞A的半径大于黑洞B的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黑洞质量之间的关系一定是M1>M2B.黑洞A的运行角速度小于黑洞B的运行角速度C.人类要把宇航器发射到距黑洞A较近的区域进行探索,发射速度一定大于第三宇宙速度D.若两黑洞间的距离一定,把黑洞A上的物质移到黑洞B上,它们运行的周期变大【答案】C【详解】AB.黑洞A与黑洞B绕O点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所以,二者的角速度相等,设它们相距为L,角速度为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得根据题意,所以故AB错误;C.人类要把宇航器发射到距黑洞A较近的区域进行探索,必须冲出太阳系,所以发射速度一定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故C正确;D.根据;可得又由于整理得所以,周期为若两黑洞间的距离一定,把黑洞A上的物质移到黑洞B上,两黑洞质量之和不变,周期不变。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密度相同的A、两星球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组成一双星系统,其中体积较大的A星球能不断的“吸食”体积较小的星球的表面物质,从而达到质量转移。假设“吸食”过程A、两星球球心间距离不变,则“吸食”的最初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保持不变C.体积较大的A星球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大D.体积较小的星球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小,线速度变小【答案】B【详解】A.由万有引力定律若M增大,则m减小,则Mm乘积要变化,可知万有引力变化,则A错误;B.稳定的双星系统两星球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星球有同理对星球有;联立可得则由于质量在两星球间转移,故总质量不变,则角速度大小不变,则B正确;CD.由于两星球间向心力大小始终保持相等,则有则由于两星球密度相同,故体积大的A星球质量大,吸食后质量更大,则半径变小,而质量更小的星球则半径变大,由于角速度大小不变,故A星球线速度变小,星球线速度变大,则CD均错误。故选B。11.某同学学习了天体运动的知识后,假想宇宙中存在着由四颗星组成的孤立星系。如图所示,一颗母星处在正三角形的中心,三角形的顶点各有一颗质量相等的小星围绕母星做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F,母星与任意一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9F。则( )A.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9)FB.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FC.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2倍D.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3倍【答案】A【详解】CD.假设每颗小星的质量为m,母星的质量为M,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小星绕母星运动轨道半径为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母星与任意一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联立解得故CD错误;AB.根据受力分析可知,每颗小星受到其余两颗小星和一颗母星的引力,其合力指向母星以提供向心力,即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故A正确,B错误。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29双星问题卫星的变轨 (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文件包含专题30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0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29双星问题卫星的变轨,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