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刷题练习第93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含解析)
展开第93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
1.(2022•上海)在“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摆线质量和摆球质量分别为m线和m球,摆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d,则 (D) ;
(A)m线≫m球,l≪d
(B)m线≫m球,l≫d
(C)m线≪m球,l≪d
(D)m线≪m球,l≫d
(2)小明在测量后作出的T2﹣l图线如图所示,则他测得的结果是g= 9.75 m/s2。(保留2位小数)
(3)为了减小误差,应从最高点还是最低点开始计时,请简述理由。
【解答】解:(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摆线质量要远小于摆球质量,而摆线长度要远大于摆球直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
即图像中的斜率为
解得:g=9.75m/s2。
(3)为了减小误差,应从最低点开始计时,因为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经过最低点速度最大,最高点速度最小,在最低点计时误差比较小。
故答案为:(1)(D);(2)9.75;(3)见解析
2.(2020•浙江)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C (多选);
A.摆的振幅越大越好
B.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
C.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
D.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
②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 C 。
A.测周期时多数了一个周期
B.测周期时少数了一个周期
C.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
D.测摆长时将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
【解答】解:①A、单摆在摆角小于5度时的振动为简谐运动,在摆长一定时摆角越大单摆的振幅越大,为保证单摆做简谐运动,摆的振幅不能太大,并不是越大越好,故A错误;
B、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故B正确;
C、为保证摆长不变且减小周期测量的误差,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故C正确;
D、为减小测周期时造成的偶然误差,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平衡位置处,故D错误。
故选:BC。
②摆长长度L与摆球半径r之和是单摆摆长,即为:l=L+r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
T2lLr
T2﹣l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如果漏了摆球半径r而把摆长长度L作为摆长,
T2﹣l图象在纵轴上有截距,图象不过原点,由图示图象可知,
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造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①BC;②C。
一.知识回顾
1.实验原理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可得出g=l,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实验器材
带中心孔的小钢球、约1 m长的细线、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长的细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2)测摆长
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过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4.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公式法。
根据公式T=2π,g=。将测得的几组周期T和摆长l分别代入公式g=中算出多组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像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可得l=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描点作图,作出的lT2图像理论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像的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π2k,k==。
5.误差分析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固定,小球质量大、体积小,细线轻质非弹性,振动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这些要求是否符合。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和摆线长度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摆球全振动次数。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也能减小实验误差。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图像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
6.注意事项
(1)小球选用密度大的钢球。
(2)选用1 m左右难以伸缩,且尽量轻的细线。
(3)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4)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
(5)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
二.例题精析
题型一:实验原理与等效重力加速度
例1.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0.97 cm.摆动时偏角满足的条件是偏角小于5°,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 低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停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乙中停表示数为一单摆全振动50次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 2.05s 。
(2)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 0.9980 m。
(3)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
(4)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 A 。
A.学生甲的说法正确
B.学生乙的说法正确
C.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5)某同学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测出了摆线长度L和摆动周期T,如图丁(a)所示。通过改变悬线长度L,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获得多组T与L,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象如图丁(b)所示。由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r= 0.01 m,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6 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由此种方法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会 一样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解答】解:(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其示数为:9mm+7×0.1mm=9.7mm=0.97cm;
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应从摆球应是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
由图示秒表可知,其示数:t=90s+12.5s=102.5s,
单摆周期:Ts=2.05s;
(2)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是单摆摆长,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单摆摆长为L=99.80cm=0.9980m;
(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4)考虑到空气浮力,浮力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相反,相当于等效的重力场的等效重力加速度变小,振动周期变大,甲的说法正确,故A正确,BC错误;
故选:A;
(5)T2与L的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但图象中没有过原点;且实验中该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
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据此可知横轴截距应为球的半径,由图示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r=1.0cm=0.010m;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T2,
所以T2﹣L图象的斜率k4,
重力加速度:g9.86m/s2;
用T2﹣L的关系图线求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进行测量和绘制图线,T2﹣L图象的斜率不变,所测重力加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1)0.97 低 2.05s;(2)0.9980 (3) (4)A;(5)0.01,9.86,一样。
题型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2.在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d= 2.26 cm。
L/m
0.400
0.500
0.600
0.800
1.200
T2/s2
1.60
2.10
2.40
3.20
4.80
(2)某同学测量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L﹣T2图像,由图像可得重力加速度g= 9.86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像可能是图丙图像中的 B 。
【解答】解:(1)①主尺读数为:2.2cm;副尺读数为:6×0.1mm=0.6mm=0.06cm;故球直径为2.2cm+0.06cm=2.26cm;
(2)如图所示:
由单摆周期公式解得:
因此L﹣T2图象的斜率为:
解得:g=4kπ2
由图象可得:
从而得到:g=4×0.25×3.142m/s2=9.86m/s2
(3)在实验过程中,若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它操作无误,设小球半径为r,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
解得:
从而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1)2.26;(2);9.86;(3)B
题型三:实验原理变式与创新(摆球半径未知的情况如何完成实验)
例3.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到达最大振幅位置开始计时,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时,及时截止,然后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C.要保证单摆自始至终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单摆振动时,应注意使它的偏角开始时不能小于10°
(2)某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97.43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为 2.125 cm,则单摆的摆长为 98.49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为 100.0 s。(结果均保留4位有效数字)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实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据,作出l﹣T2图像,如图丙所示。实验得到的L﹣T2图像是 c (选填“a”“b”或“c”);
(4)关于实验操作或结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如果有两个大小相等且都带孔的铁球和木球,应选用铁球
B.摆线要选细些的、伸缩性好的
C.为了使单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测量的重力加速度g值偏小
【解答】解:(1)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然后测量小球的直径,单摆的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与小球半径的和;故A错误;
B、测量周期时,开始计时的位置应该是从最低点开始,因为此时摆球的速度最快,相对来说引起的时间误差较小,测量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故B错误;
C、要保证单摆自始至终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故C正确;
D、单摆振动时,应注意使它的偏角开始时不能大于5°,故D错误。
故选:C。
(2)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游标尺是20分度的,游标尺的精度是0.05mm,摆球直径d=21mm+5×0.05mm=21.25mm=2.125cm。
单摆的摆长:L=l97.43cmcm=98.49cm
时间:t=1.5×60s+10.0s=100.0s
(3)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是单摆实际上的摆长L,若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则L=l﹣r,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lr,由图示图象可知,实验得到的l﹣T2图象应该是c;
(4)A、为减小空气阻力在实验中带来的影响,应选用铁球,故A正确;
B、摆线要选细些的、但是不能由伸缩性,故B错误;
C、为了能够近似将小球看成简谐运动,要求单摆的摆角不能太大,故C错误;
D、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g,当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会使得单摆实际的周期T变大,因此g变小,故D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1)C;(2)2.125,98.49,100.0;(3)c,(4)AD
三.举一反三,巩固练习
1. 某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供选择的摆线有:
A.0.3m长的细线
B.1m长的细线
C.1.2m长的粗线
D.1.5m长的橡皮绳
(1)应选用的摆线是 B (填写所选摆线前的字母)。
(2)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是由摆球 重力垂直摆线方向 的分力提供。实验时,测出摆长为l,某次摆动的周期为T,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3)该同学改变摆长,测出几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的数据,作出l﹣T2图像,如图(a)所示。他在实验时不小心在小球下方粘了一个小物体,如图(b)所示,如果利用图(a)中A、B两点的坐标值计算重力加速度,是否能够消除因小球下方粘了小物体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能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将A、B两点的纵坐标值相减,根据,因小球重心下移造成的摆长测量误差被抵消了 。
【解答】解:(1)该实验应选用质量较轻、不可伸长、长度较长的细线,应选用的摆线是B,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是由摆球重力垂直摆线方向的分力提供。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3)能够消除因小球下方粘了小物体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将A、B两点的纵坐标值相减,根据
因小球重心下移造成的摆长测量误差被抵消了。
故答案为:(1)B;(2)重力垂直摆线方向;;(3)能;将A、B两点的纵坐标值相减,根据,因小球重心下移造成的摆长测量误差被抵消了
2. 居家防疫期间,小明在家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使用一块外形不规则的小石块代替摆球,如图甲所示。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小石块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好,结点为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石块摆至某一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算出周期;
E.改变ON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根据公式g,分别计算出每组l和T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然后取平均值即可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从石块摆到 最低点 (选填“最低点”或“最高点”)位置开始计时。
(2)小明用ON的长l为摆长,利用公式g求出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利用测出的多组摆长l和周期T的数值,作出T2﹣l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图像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 。
【解答】解:(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从石块摆到最低点位置开始计时;
(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用ON的长l作为摆长,则摆长片段,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3)设石块质心到N点的距离为R,则实际摆长为L=l+R,则可得:
可知T2﹣l图像的斜率为:
k
可得重力加速度为:g
故答案为:(1)最低点;(2)偏小;(3)
3.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的理是 单摆的周期公式T 。
(2)若测量结果得到的g值偏大,可能是因为 D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组装单摆时,悬点没有固定牢固
B.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C.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
D.测量摆长时,用力向下拉着摆球测量摆长
(3)多次改变摆长测出对应的周期,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可得到图2所示的l﹣T2图像,图线经过坐标原点,斜率k=0.25m/s2。由此求得重力加速度g= 9.86 m/s2。(π2=9.86,此空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测出单摆的摆长L与周期T,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测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是单摆的周期公式;
(2)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A、悬线没固定牢固,则导致摆长的测量值比实验小,由g可知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所测摆长L偏小,所测g偏小,故B错误;
C、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所测周期T偏大,由上述公式可得,测得的g偏小,故C错误;
D、测量摆长时,用力向下拉着摆球测量摆长,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大,由上述公式可知,所测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l,l﹣T2图象的斜率:k,解得:g=4×9.86×0.25m/s2=9.86m/s2;
故答案为:(1)单摆的周期公式T;(2)D;(3)9.86
4. 某同学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轻质细线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一小钢球。钢球静止时球心刚好位于光电门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游标卡尺测出钢球直径d;
b、钢球悬挂静止不动时,记下力传感器的示数F1,量出线长L(线长L远大于钢球直径d);
c、将钢球拉到适当的高度后由静止释放,细线始终于拉直状态,计时器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t,记下力传感器示数的最大值F2。
(1)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钢球直径d= 7.25 mm;
(2)钢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表达式v= ;
(3)通过以上信息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 (用题干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mm,其读数为主尺的示数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故钢球的直径d=7mm+5×0.05mm=7.25mm;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可知,钢球遮光长度为d,钢球的遮光时间为t,故钢球经过光电门的线速度大小为;
(3)钢球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可得:F1=mg
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
解得:g
故答案为:(1)7.25;(2);(3)
5. 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则单摆摆长为 (用字母l、d表示);
(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选填字母代号);
A.将钢球换成塑料球
B.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后释放
D.记录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
(3)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C (选填字母代号);
A.把悬点到摆球下端的长度记为摆长
B.把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在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
D.实验中误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49次记为50次
(4)某同学利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球体作摆球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摆球的重心不在球心,但是在球心与悬点的连线上。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T2﹣L图线,然后在图2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分别为(LA,)(LB,)如图所示。由图2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
【解答】解:(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则单摆摆长为
(2)A.将钢球换成塑料球,会增加阻力的影响从而增加误差,故A错误;
B.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可减小测定周期产生的误差,故B正确;
C.单摆的摆角要小于5°,否则就不是简谐振动了,则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后释放,会增加实验误差,故C错误;
D.应该至少测量30次全振动的时间测量周期,用记录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会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3)根据,可知
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值偏小,则
A.把悬点到摆球下端的长度记为摆长,则L测量值偏大,则测得的g偏大,故A错误;
B.把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则L测量值偏小,则测得的g偏小,故B正确;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在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则实际摆长变大,计算所用的摆长偏小,则测得的g偏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误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49次记为50次,则周期测量值偏小,则测得的g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4)若摆球重心在球心以上x处,则,解得
则图像的斜率为
解得,
故答案为:(1)(2)B(3)BC(4)
6. 某同学为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计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拉力传感器竖直固定,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上端固定在传感器的固定挂钩上,下端系一小钢球,钢球底部固定有遮光片,在拉力传感器的正下方安装有光电门,钢球通过最低点时遮光片恰能通过光电门。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12.35 mm;
(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为D,用刻度尺测量小钢球到悬点的摆线长为I;
(3)拉起小钢球,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不同角度,小钢球由静止释放后均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记录遮光片每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和对应的拉力传感器示数F;
(4)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已知图像与纵轴交点为a,图像斜率为k,则通过以上信息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所系的细线出现松动,则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的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比实际值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mm,其读数为主尺的示数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故挡光片的宽度d=12mm+7×0.05mm=12.35mm;
(4)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而v,联立可得:F=mg。结合图象的斜率k,截距a=mg,解得:g;
(5)在摆动过程中若出现松动,则实际摆长I比开始测量的摆长偏大,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则真实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测量的值减小,即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12.35;(4)(5)偏大
7. 居家防疫期间,小明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1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小石块代替摆球,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小石块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好,结点为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石块摆至某一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细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根据公式g,分别计算出每组l和T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然后取平均值即可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1)小石块摆动的过程中,充当回复力的是 D 。
A.重力
B.拉力
C.拉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D.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2)为使测量更加准确,步骤D中,小明应从 平衡位置 (选填“最大位移”或“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
(3)小明用ON的长l为摆长,利用公式求出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者“偏小”)。
(4)小红利用小明测出的多组摆长l和周期T的值,作出T2﹣l图线如图2所示,通过测量计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由斜率k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 。
(5)在步骤F中,有同学认为可以先将多次测量的摆长l取平均值得到,周期T取平均值得到,再代入公式g,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1)石块做简谐运动时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回复力,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石块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在石块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可以减小周期测量的实验误差。
(3)摆线悬点到石块重心的距离是单摆摆长,摆线长度l小于单摆摆长L,由可知,用ON的长l为摆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4)设N到石块重心的距离为r,单摆摆长L=l+r,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T2l,
由图示T2﹣l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k,重力加速度g;
(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摆长l与周期T间不是一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l的平均值和T的平均值,再代入公式g求出重力加速度。
故答案为:(1)D;(2)平衡位置;(3)偏小;(4);(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摆长l与周期T间不是一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l的平均值和T的平均值然后求出重力加速度。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重难点专题实验15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重难点专题实验15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刷题练习第66讲 电表的改装(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刷题练习第66讲 电表的改装(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刷题练习第54讲 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刷题练习第54讲 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实验(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容器的组成,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实验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