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考点)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80660/0-16967359220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考点)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80660/0-16967359221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考点)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80660/0-16967359221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重点考点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考点)
展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为主。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表现形式概念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岩浆活动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是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5.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6.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①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A.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B.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如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②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A.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B.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C.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D.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③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7.几种外力作用规律的判断(1)沉积规律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其中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一般是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使沉积物按照一定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冰川的机械沉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大小颗粒混杂。如下图(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3)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①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②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③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8.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上升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9.变质作用发生的条件是高温、高压作用,任何岩石都能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10.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三个突破口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2)两个技巧①被三个箭头所指的是岩浆。②只被一个箭头所指的是岩浆岩。11.褶曲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形态地形判断依据未受侵蚀久经侵蚀形成地形倒置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形成谷地(图2中字母A处所示)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形成山岭(如图2中字母B处所示)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12.背斜、向斜的判定方法(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四幅图中,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13.断层——地垒和地堑位移类型表现举例水平方向(图1)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方向(图2)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1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15.板块运动与地貌
(1)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②板块运动与地貌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16.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17.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交通运输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地地区修建铁路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为降低道路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保护生态,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减少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18.河谷的演变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19.河流的凹岸易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易受流水的堆积作用。20.河流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延长,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在中下游不断展宽。21.河流两岸常有聚落分布,中下游更为密集。河流两岸的谷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人类聚集和聚落的形成。22.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的原因和过程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北半球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河道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需考虑南北半球)。其成因解释如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23.河流冲积地貌类型位置形成山前冲积平原山前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而成2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解释如下表: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