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汇编(原卷版+教师版)
-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08(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09(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2(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3(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4(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0(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0(原卷版+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金属铬常用于提升特种合金的性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V 51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是洗衣粉中的新产品,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使用温度越高的水洗涤衣服,其去污效果会越好
B.“红烧鱼”是一道常见的四川家常菜,做“红烧鱼”时通常要加入料酒和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调味,让鱼的味道更加酸辣可口
C.阿司匹林是生活中常见的消炎药,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可用NaHCO3溶液解毒
D.近期的空气质量报告中常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结论,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B.二氟化氧分子的电子式:
C.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硫原子:
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B.图乙可以作为CCl4萃取溴水后的分液装置
C.实验室用图丙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图丁洗气瓶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3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品
B.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甘油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化妆品的保湿剂
D.Na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备Ti
5.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Fe+Cu2+=Cu+Fe2+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
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
2Cl−+2H2O2OH−+H2↑+Cl2↑
用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
2Br−+2H2O2OH−+H2↑+Br2
D
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至中性
H++OH−=H2O
稀HNO3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OH−=H2O
6.阿魏酸乙酯(Y)是用于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基本原料,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Y与足量Br2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C.可用FeCl3溶液检验产品Y中是否混有X
D.1mol X、Y分别与足量H2反应时消耗H2物质的量之比为5∶4
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Y、Z组成的化合物M遇稀硫酸得到Z的单质及其氧化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Z
B.M中W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X的单质可与Y2Z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单质Z
D.Y分别与W、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可能均含有非极性键
8.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BMO表现了还原性
B.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等
D.该过程的总反应:+7O26CO2+3H2O
9.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T℃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表示为2A(g)+B(g)C(g) ΔHSe>As
C.电负性:Br>C>H
D.[Sb2(CH3)5]2[Sb2(CH3)2Br6]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13.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14.近日,南开大学科研团队以KSn合金为负极,以含羧基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为正极催化剂构建了可充电K-CO2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4KSn+3CO22K2CO3+C+4Sn,其中生成的K2CO3附着在正极上。该成果对改善环境和缓解能源问题具有巨大潜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K2CO3+C-4e−=4K++3CO2↑
B.电池每吸收22.4L CO2,电路中转移4mol e−
C.放电时,外电路中电流由MWCNTs-COOH经酯基电解质流向KSn合金
D.为了更好的吸收温室气体CO2,可用适当浓度的KOH溶液代替酯基电解质
15.25℃时,在10mL 0.1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HCl溶液20mL,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l溶液滴加一半时,溶液pH”“”“”“As>Se,B错误;C.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规律为: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小,故电负性:Br>C>H,C正确;D.由题干可知[Sb2(CH3)5]2[Sb2(CH3)2Br6]为离子化合物,故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D正确;故答案为B。
13.【答案】A
【解析】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装置特点进行判断;装置①浓硝酸和铜反应,装置②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将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A.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不出现红棕色气体,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B.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N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故B正确;C.②中的试剂为水,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故C正确;D.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故D正确;故选A。
14.【答案】C
【解析】A.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K++e−+Sn=KSn,A错误;B.气体未指明状况,无法根据体积确定其物质的量,B错误;C.放电时,KSn合金作负极,MWCNTs-COOH作正极,在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C正确;D.若用KOH溶液代替酯基电解质,则KOH会与正极上的MWCNTs-COOH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KOH溶液代替酯基电解质,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不加酸时,Na2CO3溶液显碱性,随着HCl溶液的加入,溶液由碳酸钠转变为碳酸氢钠,当HCl溶液滴加一半时,两者恰好生成碳酸氢钠,再继续加HCl溶液,溶液逐步由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A.当HCl溶液滴加一半时,两者恰好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以NaHCO3为主,故该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A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当c(H+)=10−5.8mol/L时,c(H2CO3)=c(HCO),H2CO3的Ka1=,所以H2CO3的Ka1的数量级为10−6,故B正确;C.从图中可知当pH值为8时,溶液中的主要溶质为NaHCO3。当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恰好生成NaHCO3,此时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故C错误;D.由图可知M点的CO和HCO物质的量相等,两者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pH值为11呈碱性,故离子浓度为:c(Na+)>c(CO)=c(HCO)>c(OH−)>c(H+),故D正确;答案选AC。
16.【答案】(1)a'→ih→de→bc 吸收Cl2尾气并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 饱和食盐水
(2) 反应生成的NaCl沉淀覆盖在NaH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3) NaAlH4+2H2O=NaAlO2+4H2↑ 乙 ×100%
【解析】(1)①根据图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需要加热,A装置不能选用,选用B装置是制取氯气,F装置应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D中装置中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C装置中发生氯气与铝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铝,实验尾气中的氯气会污染空气,所以E装置中用碱石灰吸收氯气尾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则仪器接口为a'→ih→de→bc→fg,故答案为:a'→ih→de→bc;②装置E中用碱石灰吸收氯气尾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装置F中应盛装饱和NaCl溶液,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 吸收Cl2尾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饱和食盐水;(2)AlCl3与NaH反应时,将AlCl3溶于有机溶剂,再将得到的溶液滴加到NaH粉末上,反应生成的NaCl沉淀在NaH表面,阻止了AlCl3和NaH进一步反应,使得反应中NaH的转化率较低,故答案为:反应生成的NaCl沉淀在NaH表面,阻止了AlCl3和NaH进一步反应;(3)①铝氢化钠遇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依据原子守恒和反应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H4+2H2O=NaAlO2+4H2↑,故答案为:NaAlH4+2H2O=NaAlO2+4H2↑;②测定铝氢化钠样品的纯度,就是通过铝氢化钠遇水反应生成氢气,准确测定氢气的体积,甲中锥形瓶中压强会变大,可能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导致铝氢化钠或许不能完全反应,丙装置中导管中可能有水,测定的气体体积不准确,丁装置中烧瓶中压强可能会变大,且氢气体积读数不方便,所给的装置中乙的装置压强可以保持不变,可以较准确的测定氢气体积,所以适宜的方案是乙,故答案为:乙;③实验测得氢气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态),其物质的量为=mol,根据NaAlH4+2H2O=NaAlO2+4H2↑知,铝氢化钠为×mol,则铝氢化钠样品纯度为×100%=×100%,故答案为:×100%。
17.【答案】(1)>
(2)4.3×1013
(3)S(l)+O2(g)=SO2(g) ΔH=-529kJ·mol−1
(4)>
(5)> <
(6)2700 增大
【解析】(1)由于Kb(NH3·H2O)=1.8×10−5>Ka2(H2SO3)=1.0×10−7,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知,(NH4)2SO3溶液呈碱性,pH>7;故答案为:>;(2)第2步:加入石灰水,发生反应Ca2++2OH−+2NH+SOCaSO4↓+2NH3·H2O 化学平衡常数
K====4.3×1013,故答案为:4.3×1013;(3)①2CO(g)+SO2(g)S(l)+2CO2(g) ΔH1=-37.0kJ/mol,②2H2(g)+SO2(g)=S(l)+2H2O(g) ΔH2=+45.4kJ/mol,CO的燃烧热ΔH3=-283kJ/mol,即③CO(g)+O2(g)=CO2(g) ΔH3=-283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计算S(l)+O2(g)=SO2(g)的ΔH=(-283kJ/mol)×2-(-37.0kJ/mol)=-529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S(l)+O2(g)=SO2(g) ΔH=-529kJ/mol,故答案为:S(l)+O2(g)=SO2(g) ΔH=-529kJ/mol;(4)反应②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ΔH2=E1-E2(逆反应活化能)>0,E1=E2+ΔH2,由于E2>0,所以E1>ΔH2,故答案为:>;(5)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温度相同、投料比的比值[=y]越大,SO2的转化率α越大、CO的转化率越小,即y1>y2,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α越低,所以N点的投料比小、温度低,则CO的转化率大于M点CO的转化率;N、P投料比相同,但P点温度高,所以P点反应速率大于N点,逆反应速率:N<P,故答案为:>;<;
(6)①对于 2CO(g) + SO2(g) S(l) + 2CO2(g)
开始(mol/L) 0.2 0.2 0
变化(mol/L) 0.16 0.08 0.16
平衡(mol/L) 0.04 0.12 0.16
对于 2H2(g) + SO2(g)S(l)+2H2O(g)
开始(mol/L) 0.2 0.12 0
变化(mol/L) 0.18 0.09 0.18
平衡(mol/L) 0.02 0.03 0.18
所以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K===2700,故答案为:2700;②其他条件不变,在第7min时缩小容器体积,即使容器的压强增大,由于两个反应的正反应都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缩小体积,容器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容器体积减小,所以二氧化硫的浓度仍然会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18.【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
(2) 平面三角形
(3) 2 CO中断裂第一个π键的键能比N2的第一个π键的键能小很多,CO的第一个π键容易断
(4) 电负性:C<O,C对孤电子对的吸引力较弱,更容易给出孤电子对
(5)
【解析】(1)Cu为29号元素,失去三个电子变为Cu3+,基态Cu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2)NO离子的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3,为sp2杂化,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3)①CO与N2互称等电子体,它们的分子中都存在三个共价键,两个原子间均为三键,一个三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2个π键;②根据表中数据,CO中断裂第一个π键的键能比N2的第一个π键的键能小很多,CO的第一个π键容易断,则CO比N2活泼;(4)该配合物中,电负性:C<O,C对孤电子对的吸引力较弱,更容易给出孤电子对,因此CO作配体时配位原子是C而不是O;(5)若晶体中Cl−呈立方面心最密堆积方式排列,面对角线上的三个Cl−半径相切,已知Cl−的半径为a pm,则面对角线=4r(Cl−)=4apm,晶胞的面对角线为棱长的倍,即棱长为pm=4a××10−10cm,则晶胞的体积V=(4a××10−10)3cm3,该晶胞中Cl−位于面心和顶点,则Cl−的个数为8×+6×=4,CuCl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则晶胞中Cu+个数为4,则晶胞的质量为g,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可得(4a××10−10)3cm3×ρ g/cm3=g,整理可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9.【答案】(1)SiO2 V2O5+SO+4H+=2VO2++SO+2H2O
(2) 加入碱,中和H2SO4,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分液漏斗、烧杯
(3) 91.0%
(4) 1.7 2.6×10−3mol/L
【解析】V2O5和SiO2难溶于水,由实验流程可知,废钒催化剂溶于水,再硫酸酸浸,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4H+=2VO2++
SO+2H2O,过滤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强酸性浸出液含有VO2+、K+、SO,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得到有机溶液中VO2+,再加入X试剂进行反萃取分液,分离出有机层得到水层是含VO2+、Fe3+、SO的酸性水溶液,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分析平衡体系,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氯酸钾具有氧化性,能将VO2+氧化为VO,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到最佳值,得到NH4VO3,最后焙烧得到五氧化二钒。(1)上述分析可知滤渣A为SiO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在酸性条件下,V2O5转化为VO2+,SO能被V2O5氧化生成S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4H+=2VO2++
SO+2H2O;(2)反萃取时,分析平衡R2(SO4)(水层)+2nHA(有机层)2RAn(有机层)+nH2SO4(水层),为提高②中萃取百分率,则加入碱中和硫酸,可以使平衡正移,多次连续萃取。萃取分液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3)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可知,当加入100mL 0.1mol/L的KClO3溶液时,溶液中的钒恰好被完全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为:ClO+6VO2++3H2O=6VO+6H++Cl-,再结合V2O5+SO+4H+=2VO2++SO+2H2O,从而得出关系式:3V2O5~6VO2+~ClO,因n(ClO)=0.1mol/L
×0.1L=0.01mol,所以n(V2O5)=3×0.01mol=0.03mol因此该实验中钒的回收率是
×100%=91.0%;(4)由表中数据可知,pH=1.7时钒的沉淀率最大为98.8%,故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1.7。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此时溶液pH=2,c(OH−)=10−12mol/L,Ksp[Fe(OH)3]=2.6×10−39=c(Fe3+)·c3(OH−),c(Fe3+)==2.6×10−3mol/L。
20.【答案】(1) (酚)羟基、醛基和硝基 消耗生成的HCl,提高有机物N的产率
(2) 还原反应
(3)
(4) 17
(5) 、
(6)
【解析】根据N结构简式及R分子式知,R为,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M为,根据H结构简式知,P发生还原反应生成Q为,Q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6)以1,4-丁二醇(HOCH2CH2CH2CH2OH) 和苯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自选)合成,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被还原生成苯胺,1,4-丁二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4-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和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由分析可知,R的结构简式为,M的结构简式为:,故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酚)羟基、醛基和硝基,故答案为:;(酚)羟基、醛基和硝基;(2)M→N反应过程中K2CO3的作用是消耗生成的HCl,提高有机物N的产率,故答案为:消耗生成的HCl,提高有机物N的产率;(3)P→Q即由转化为,故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故答案为:还原反应;(4)由分析结合合成路线图可知,Q→H的化学方程式为:;(5)R为,T与R组成元素种类相同,说明T中含有C、H、O元素,T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与R具有相同官能团,说明含有羟基、醛基;②分子中含有苯环;③T的相对分子质量比R多14,说明T比R多一个-CH2,如果取代基为-OH、-CH3、-CHO,有10种;如果取代基为-OH、-CH2CHO,有邻、间、对3种;如果取代基为-CH(OH)CHO,有1种;如果取代基为-CH2OH、-CHO,有邻、间、对3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有17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5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1∶1∶2∶2∶2的结构简式有、,故答案为:17;、;(6)以1,4-戊二醇(HOCH2CH2CH2CH2OH)和苯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自选)合成,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被还原生成苯胺,1,4-丁二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4-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和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其合成路线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23(原卷版+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20(原卷版+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5(原卷版+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酸在生产、实验中有广泛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