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3 氧气的制法 共2课时 (第1课时)》导学案1-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883468/0-16968132976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课题:第二单元 《课题3 氧气的制法》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提高归纳总结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归纳总结,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氧气制取的探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合作探究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制取氧气、催化剂的内容。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自学】
1.药品:常用加热 、或加热 和 、或分解 的方法制得。
2.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 而本身的 和 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在理解催化剂概念时注意:
①“一个改变”: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可能是 也可能是 。
②“两个不变”:催化剂反应前后 ;反应前后催化剂 (不包括物理性质)
3.由 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 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4.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室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人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含量 B.盛H2集气瓶放置 C.读取液体体积 D.引燃酒精灯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三、【我的疑问和收获】
1.在预习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2.预习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探究 二氧化锰的作用
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问题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1g),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问题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问题4:反应后将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取出,重新称量,发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得出催化剂的定义:
。(简写为“ ”)
问题5: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一般质量比3:1),均匀后装入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堂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3 溶液的浓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3 溶液的浓度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堂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