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是第二章课题3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前面章节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好了准备。学习了制氧方法也可以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选取药品的原则,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氧气的制取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实验的严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www.renjiaoshe.com教学重点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法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点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药匙、酒精灯、木条、火柴、试管、试管夹2、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5%过氧化氢溶液。3、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研究氧气时需要纯净的氧气,提问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我们周围哪里有氧气?讨论后得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讲授新课:1、展示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流程。2、如何用化学的方法制取氧气?思考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可以从物理变化考虑也可以从化学变化考虑。结合实验室条件,最好在无反应条件或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反应。结合水和过氧化氢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选取药品要遵循什么原则。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选取药品遵循装置简便,原料还有氧元素的原则。实验探究问题1:过氧化氢常温下是否很容易放出氧气?问题2:加入二氧化锰为什么很容易能放出氧气?教师演示实验 观察,记录。认识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小结: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问题3:二氧化锰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反应物?问题4:反应后二氧化锰化学性质变了没有?提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吗?演示实验。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锰是否为反应物,反应后是否还能继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二氧化锰在这个变化中起了某种特殊的作用本身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结合定义判断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不是催化剂。介绍催化剂的定义及特点。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锰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小组讨论通过探究,小组讨论得出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外两种方法,氯酸钾分解和高锰酸钾分解,对比水电解制氧气的不足。思考进一步强调制取氧气的时候装置简便,产物单一的重要性。课堂练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讨论后积极发言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板书设计课题三 氧气的制取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三、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两不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