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区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三区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三区联考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
B.空气成分
C.细胞结构
D.注意行人
2.(2分)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
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
C.5毫升氧气和5毫升一氧化碳反应,生成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D.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
3.(2分)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甲乙装置均需要同样光照
D.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甲中叶片不变蓝
4.(2分)在科学晚会上,小科所在的科技小组展示了一个“隔板推物”的节目,其原理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甲线圈会随之摆动。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圈相当于电源,乙线圈相当于用电器
B.推动乙线圈摆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甲线圈随之摆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甲线圈摆动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5.(2分)如图是小听同学绘制的黄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都是纯净物
B.Ⅰ类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Ⅱ中呼吸作用是在血液中进行的,生物呼吸作用强弱与氧气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D.Ⅰ、Ⅱ两类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6.(2分)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的化学式为Fe2O3
B.物质D的化学式为Fe(OH)3
C.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物质B比物质C的铁元素含量低
7.(2分)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8.(2分)图为一种自动开合式笔记本电脑。按关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来扣合笔记本;按开机键时,方向基本不变,则下列分析不符合逻辑的是( )
A.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磁场的方向
B.按开机和关机按钮时,电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
C.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D.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9.(2分)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N5•3H2O是一种氧化物
B.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带五个单位的负电荷
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10.(2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2分)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课本中的实验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12.(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9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13.(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的阻值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该在A和B之间
B.当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一氧化碳最低浓度比设定值低
D.为使检测电路在一氧化碳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上移
14.(2分)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N、C、(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4分)2021年4月,“中国好声音”云和赛区的海选现场,吉他手用电话他弹奏乐曲。电吉他发音是通过拾音器(如图所示),相当于线圈相对金属弦做运动,使线圈产生电流
(1)电吉他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是 ;
(2)若选用 材质的金属弦(填“铜质弦”或“铁质弦”),无论如何拨动金属弦,扬声器都不能发音。
16.(4分)下列物质: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纯净的海水,③冰水混合物,⑤水银,⑥二氧化碳,⑧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两空均填序号)
17.(4分)科学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气,其原理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是由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氧化碳所组成的混合物,这种常见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2)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18.(4分)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 ;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19.(6分)小明将缝衣针磁化后,结合其他材料做成了小指南针。将小指南针放在电磁铁甲旁,导线AB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其电流方向如图1。当AB快速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
(1)小指南针静止时如图1,则针尖为 极(选填“N”或“S”)。
(2)如图2,电磁铁重新接通电源后,当AB快速向下运动时 (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3)小明将甲、乙电磁铁稍作改进,并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则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 。
20.(2分)无人机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判断离地高度。如图甲是某测距传感器的阻值R与离地高度的关系图象,图乙是测量无人机离地高度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阻值不变),要使高度表(实质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则此高度表应安装在 (填“①”、“②”或“③”)的位置。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1.(8分)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其结构如图所示。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带动活塞往复运动,阀门S1只能向上开启,S2只能向上开启)
(1)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活塞向 (填“左”或“右”)运动,使血液通过阀门S2进入活塞筒中,此时处于抽血状态。线圈AB所固定的活塞柄适宜用 (填“铜”、“铁”或“铝合金”)材料制作。
(2)在检查“人工心脏泵”时发现,永磁体对线圈的作用力较小,因此活塞难以运动,只需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手术时,还需要利用电磁血流计来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如图丙所示。使用时,两金属电极a、b与血管壁接触,当血液流动时,仪表指针偏转,显示出血流速度 现象。
22.(6分)太空空间站中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收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等,经过净化处理转化成蒸馏水井回收,电解蒸馏水产生氧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太空空间站中重力消失,水电解系统中,正极产生的氧气气泡会上浮吗? (填“会”或“不会”)。
(2)我国科学家对Sabatier系统中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在15MPa、催化剂质量相同、气体流速为20时,研究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CO2的转化率(%),如下表:
实验分组
第1组
第2组
催化剂
Co4/Al2O3
Co/Al2O3
温度/℃
300
320
340
360
300
320
340
360
CO2转化率(%)
84.4
85.3
86.8
90.1
37.6
48.8
54.9
59.8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催化剂 (填“Co4/Al2O3”或“Co/Al2O3”)的催化性能更好。
(3)另一种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相比Sabatier反应 。
23.(8分)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
(2)请写出图二中AF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 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
四、解答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8分,27题4分,共26分)
24.(8分)2022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益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排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资料一:浙江大学研发“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用微型浸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资料二:2020年1月
(1)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该技术,本质是利用微藻 作用实现固碳。
(2)“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简单流程如图,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据图分析,甲醇合成时,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是,则3.2吨甲醇(CH3OH)与 吨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
(3)2023年杭州亚运会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下生产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与上述不相同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后制作酸奶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后酸葡萄酒
25.(6分)在“制作自动保温器”的项目活动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自动保温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当工作电路接通电源,处于保温器内的电热丝工作;当保温器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双金属片(阻值忽略不计),控制电路中衔铁被吸下,使得工作电路自动断开,双金属片与C脱离,电热丝重新加热。
(1)当双金属片与导体C接触时,控制电路中的灯L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不同长度的黄铜片和康铜片升高相同温度后的长度变化情况。小明欲用这两种金属来制作双金属片AB,则金属片A应选择两种材料中的 。
(3)小明想提高自动保温器的设定温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滑动变阻器滑片左移
B.减少电磁铁线圈匝数
C.减小控制电路的电压
D.将导体C适当远离双金属片
26.(8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不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混合物质量/克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克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克
0
0
>0
>0
已知氧化钙溶液为中性,请回答:
(1)向第一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3克氧化钙粉末,溶液的质量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判断第三组别中稀盐酸是否有剩余,请说明理由。
(3)求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表中a的值为 。
27.(4分)在以“探究藻类植物如何进行生命活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土壤浸出液与适量的黑藻2缓冲液(CO2缓冲液能使装置内CO2浓度不变),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下降,水槽的水面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三区联考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
B.空气成分
C.细胞结构
D.注意行人
【答案】D
【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解:A.这是原子结构模型;
B.这是空气成分组成模型;
C.这是细胞结构模型;
D.这是一个标志,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模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
2.(2分)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
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形成105克食盐溶液
C.5毫升氧气和5毫升一氧化碳反应,生成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D.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18克水
【答案】D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分析问题即可。
【解答】解:A、100克水蒸发形成100克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错误。
B、5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质量守恒定律体现的是质量守恒,故选项C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7+O22H7O,在此反应中氢气,则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
3.(2分)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甲乙装置均需要同样光照
D.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甲中叶片不变蓝
【答案】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两株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A正确。
B、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其它量皆相同,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甲装置与乙装置的区别是甲装置里面是清水,甲、乙两装置唯一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所以甲乙装置均需要同样光照。
D、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4.(2分)在科学晚会上,小科所在的科技小组展示了一个“隔板推物”的节目,其原理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甲线圈会随之摆动。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圈相当于电源,乙线圈相当于用电器
B.推动乙线圈摆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甲线圈随之摆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甲线圈摆动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答案】D
【分析】(1)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作电磁感应现象;
(2)当处于磁场中的线圈中通有电流时,线圈将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
推动乙线圈摆动的过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的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乙线圈相当于电源;
甲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所以甲线圈相当于用电器,甲线圈摆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与磁之间的两个联系及其应用,同时要了解其结构、原理及能量转化等。
5.(2分)如图是小听同学绘制的黄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都是纯净物
B.Ⅰ类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Ⅱ中呼吸作用是在血液中进行的,生物呼吸作用强弱与氧气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D.Ⅰ、Ⅱ两类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答案】D
【分析】A、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C、Ⅱ中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
D、氧化反应放热。
【解答】解:A、利用过氧化氢,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该选项不正确。
B、Ⅰ类反应的基本类型不都是化合反应、蜡烛燃烧都不是化合反应。
C、Ⅱ中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D、Ⅰ、Ⅱ两类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2分)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的化学式为Fe2O3
B.物质D的化学式为Fe(OH)3
C.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物质B比物质C的铁元素含量低
【答案】D
【分析】A、根据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氢氧化物,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B、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氢氧化物,氢氧根显﹣1价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但A表示的物质是铁,铁元素显+2价,为氧化铁,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物质B。
D、物质B是Fe6O3,C是FeO,将化学式变形得FeO1.6、FeO,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越小的,变形后FeO中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灵活运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答案】B
【分析】根据模型或符号的区别、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方向、呼吸运动原理、高压带电体的特点、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
A.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回到S极,右端代表N极;
B.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左右径均增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C.有高压带电体存在,不仅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否则会引起触电事故;
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的答题关键时掌握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方向、呼吸运动原理、高压带电体的特点、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这些基础知识。
8.(2分)图为一种自动开合式笔记本电脑。按关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来扣合笔记本;按开机键时,方向基本不变,则下列分析不符合逻辑的是( )
A.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磁场的方向
B.按开机和关机按钮时,电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
C.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D.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答案】B
【分析】电磁体磁性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电磁体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解答】解:
A、电磁体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故A符合逻辑;
B、按关机键时;按开机键时,所以按开机和关机按钮时,故B不符合逻辑;
C、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D、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磁体磁性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体磁场方向的因素,难度不大。
9.(2分)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N5•3H2O是一种氧化物
B.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带五个单位的负电荷
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答案】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据此计算1个含有的质子数;
C.根据结构分析其所带的负电荷数;
D.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据此计算1个N5﹣中含有的电子数。
【解答】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必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5•3H4O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个,故B正确;
C.1个带6个单位的负电荷;
D.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1个N4﹣中共含有5×7+2=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氧化物的识别,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0.(2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A、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60℃过程中;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正确;
B、继续升高至 ,又仅③燃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①与②无可比性,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11.(2分)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课本中的实验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答案】D
【分析】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中,很多物理量由于其属性关系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或不易测量,或难以准确测量,因此常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反过来求出待测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解答】A、通过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和玻璃管内液滴的移动来证明动物需要呼吸作用;
B、通过观察矿泉水瓶变瘪的方式来表现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性质;
C、通过观察玻璃片是否脱落测定反应后温度的变化,采用的转换法;
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故选:D。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是一道好题。
12.(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9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答案】D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
(2)将反应前后氧气和水的质量相减,然后求出它们的比值;
(3)二氧化碳的质量x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水的质量x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将二者相加与W的质量相比,从而确定W的元素组成。
(4)计算出碳和氢的质量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解: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得到:x=(1g+20g+8g)﹣(8g+11g)=10g,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氧气的质量减少:20g﹣8g=12g,则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9g=3:3;
C、11gCO2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1g× 100%=2g,
9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9g××100%=1g
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3g+5g=4g<8g,
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7g﹣4g=4g,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W中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的阻值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该在A和B之间
B.当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一氧化碳最低浓度比设定值低
D.为使检测电路在一氧化碳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上移
【答案】D
【分析】(1)(2)由题知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得出CO浓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知电磁铁磁性的变化,结合电路分析电铃应接在什么位置;
(3)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只有当R1阻值变小时,控制电路才能达到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据此分析;
(4)在CO浓度更低时,气敏电阻R1阻值更大,因衔铁被吸下时的最小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分析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AB、当CO浓度升高时1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故AB错误;
C、用久后1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2阻值变小时,控制电路才能达到衔铁被吸下的最小电流,故C错误;
D、在CO浓度更低时1阻值更大,因衔铁被吸下时的最小电流不变,在电源电压不变时2的阻值,所以应将R2的滑片向上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运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可解答此题。
14.(2分)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N、C、(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数不同,A说法错误;
B、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数不同,B说法错误;
C、一个一氧化氮分子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个氮原子的中子数为14﹣7=7,故相同数目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分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D、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不同,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此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4分)2021年4月,“中国好声音”云和赛区的海选现场,吉他手用电话他弹奏乐曲。电吉他发音是通过拾音器(如图所示),相当于线圈相对金属弦做运动,使线圈产生电流
(1)电吉他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是 电磁感应现象 ;
(2)若选用 铜质弦 材质的金属弦(填“铜质弦”或“铁质弦”),无论如何拨动金属弦,扬声器都不能发音。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2)铜质弦
【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2)铜不容易被磁化,而铁容易被磁化。
【解答】解:(1)当金属弦被拨动,相当于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经放大后通过音箱,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2)铜不可以被磁化,则选用铜质弦。
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现象;(2)铜质弦。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磁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6.(4分)下列物质: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纯净的海水,③冰水混合物,⑤水银,⑥二氧化碳,⑧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④⑤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②⑧ 。(以上两空均填序号)
【答案】④⑤;①②⑧。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①洁净干燥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②纯净的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③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④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⑤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纯净物,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属于氧化物,属于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⑧。
故答案为:④⑤;①②⑧。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4分)科学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气,其原理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是由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氧化碳所组成的混合物,这种常见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H2 。
(2)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1:2 。
【答案】(1)H2;
(2)1:2。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
【解答】解:(1)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合成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化学式为:H2;
(2)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1:6。
故答案为:(1)H2;
(2)1:4。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4分)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答案】(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能。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也不支持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由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故答案为: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6分)小明将缝衣针磁化后,结合其他材料做成了小指南针。将小指南针放在电磁铁甲旁,导线AB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其电流方向如图1。当AB快速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
(1)小指南针静止时如图1,则针尖为 N 极(选填“N”或“S”)。
(2)如图2,电磁铁重新接通电源后,当AB快速向下运动时 向左偏 (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3)小明将甲、乙电磁铁稍作改进,并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则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
【答案】(1)N;(2)向左偏;(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分析】(1)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同,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N极;同名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两因素都有关系,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电流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电流方向不变。
(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电流大小、匝数、有无铁芯有关,电流越大,匝数越多,有铁芯时,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答】解:(1)由图知,电流是从螺线管中的右上方流入,四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同,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N极,甲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按题中所说,导体AB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则产生的电流方向不变,电流表指针要向左偏转;
(3)小明将甲、乙电磁铁稍作改进,由于两个电磁铁是串联的,此时发现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个数多,且在电流一定时,其磁性就越强。
故答案为:(1)N;(2)向左偏。
【点评】此题考查右手螺旋定则、磁感线的特点、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的影响因素等,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题。
20.(2分)无人机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判断离地高度。如图甲是某测距传感器的阻值R与离地高度的关系图象,图乙是测量无人机离地高度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阻值不变),要使高度表(实质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则此高度表应安装在 ③ (填“①”、“②”或“③”)的位置。
【答案】③。
【分析】根据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元件并联、电流表与被测电路元件串联判断电表的类型,然后判断出两电阻串联,根据图甲读出飞行的高度增大时R1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高度表的类型和位置。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①③表分别与电阻R0、R1并联为电压表,②表与电阻串联为电流表,
此时R5与R1串联,电压表①测R0两端的电压,电压表③测R7两端的电压,电流表②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甲可知,当飞行的高度增大时,R1的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
电源电压不变,由I=,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①的示数减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6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③的示数增大,
综上可知,要使高度表示数能随飞行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明确电路中电流不变、电阻R1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欧姆定律即可解决本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1.(8分)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其结构如图所示。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带动活塞往复运动,阀门S1只能向上开启,S2只能向上开启)
(1)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活塞向 左 (填“左”或“右”)运动,使血液通过阀门S2进入活塞筒中,此时处于抽血状态。线圈AB所固定的活塞柄适宜用 铁 (填“铜”、“铁”或“铝合金”)材料制作。
(2)在检查“人工心脏泵”时发现,永磁体对线圈的作用力较小,因此活塞难以运动,只需 滑片向左移动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手术时,还需要利用电磁血流计来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如图丙所示。使用时,两金属电极a、b与血管壁接触,当血液流动时,仪表指针偏转,显示出血流速度 电磁感应 现象。
【答案】(1)左;铁;(2)滑片向左移动;(3)电磁感应
【分析】(1)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活塞的移动方向,则可知血液的流动方向;
(2)减小电路中电阻,可以增大电路中电流;
(3)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切割磁感线的快慢有关。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螺线管左端为S极,故活塞左移,S2断开,S1关闭,血液从S3流入;电磁铁的铁芯需要使用磁性材料;
(2)向左移动滑动变阻的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3)两金属电极a、b与血管壁接触,就会有微弱电流产生,显示出血流速度,产生了感应电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变快,所以电流表示数越大。
故答案为:(1)左;铁;(2)滑片向左移动。
【点评】本题为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题目中给出了必要的信息,应注意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物理知识求解,关键是从大量文字材料中抓住核心信息,考查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
22.(6分)太空空间站中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收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等,经过净化处理转化成蒸馏水井回收,电解蒸馏水产生氧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太空空间站中重力消失,水电解系统中,正极产生的氧气气泡会上浮吗? 异化作用 (填“会”或“不会”)。
(2)我国科学家对Sabatier系统中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在15MPa、催化剂质量相同、气体流速为20时,研究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CO2的转化率(%),如下表:
实验分组
第1组
第2组
催化剂
Co4/Al2O3
Co/Al2O3
温度/℃
300
320
340
360
300
320
340
360
CO2转化率(%)
84.4
85.3
86.8
90.1
37.6
48.8
54.9
59.8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催化剂 Co4/Al2O3 (填“Co4/Al2O3”或“Co/Al2O3”)的催化性能更好。
(3)另一种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相比Sabatier反应 氢原子的利用率高达100% 。
【答案】(1)不会上浮;
(2)Co4/Al2O3;
(3)氢原子的利用率高达100%。
【分析】(1)根据在太空空间站中重力消失来分析;
(2)根据在15MPa、催化剂质量相同、气体流速为20 mL•min﹣1时,用Co4/Al2O3作催化剂得到CO2的转化率更高来分析;
(3)根据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来分析。
【解答】解:(1)在太空空间站中重力消失,则水电解系统中。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5MPa、气体流速为20mL•min﹣1时,用Co4/Al4O3作催化剂得到CO2的转化率更高,则催化剂Co8/Al2O3的催化性能更好。
(3)另一种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6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Bosch反应的优点是氢原子的利用率高达100%。
故答案为:(1)不会上浮;
(2)Co3/Al2O3;
(3)氢原子的利用率高达1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3.(8分)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18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F 点(填图中字母);
(2)请写出图二中AF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 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将一个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叶片前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因此,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
【答案】(1)18;F
(2)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将一个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叶片前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因此,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图一装置表示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中气体的变化;图二表示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解答】解:(1)根据图一和图二,6﹣﹣18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18时对应E点装置内氧气浓度最高。图二中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相同,依据是曲线中F点高于A点。
(2)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AF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唯一变量是水分,导管被切断,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18;F
(2)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将一个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知识。
四、解答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8分,27题4分,共26分)
24.(8分)2022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益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排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资料一:浙江大学研发“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用微型浸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资料二:2020年1月
(1)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该技术,本质是利用微藻 光合 作用实现固碳。
(2)“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简单流程如图,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据图分析,甲醇合成时,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是,则3.2吨甲醇(CH3OH)与 4.4 吨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
(3)2023年杭州亚运会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下生产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与上述不相同的是 ①② 。(填序号,可多选)
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后制作酸奶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后酸葡萄酒
【答案】(1)光合;
(2)4.4;
(3)①②。
【分析】(1)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的流程图结合化学式的进行计算;
(3)根据微生物的呼吸方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1)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实现碳固定的;
(2)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
设3.2吨甲醇(CH4OH) 与质量为x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
3.2t××100%=x×,x=3.4t;
答:3.6吨甲醇(CH3OH) 与质量为4.8t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
(3)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生产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与上述不相同的是①②;
故答案为:(1)光合;
(2)4.4;
(3)①②。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及理解题文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25.(6分)在“制作自动保温器”的项目活动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自动保温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当工作电路接通电源,处于保温器内的电热丝工作;当保温器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双金属片(阻值忽略不计),控制电路中衔铁被吸下,使得工作电路自动断开,双金属片与C脱离,电热丝重新加热。
(1)当双金属片与导体C接触时,控制电路中的灯L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变暗 。
(2)如图乙所示为不同长度的黄铜片和康铜片升高相同温度后的长度变化情况。小明欲用这两种金属来制作双金属片AB,则金属片A应选择两种材料中的 黄铜 。
(3)小明想提高自动保温器的设定温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D 。
A.滑动变阻器滑片左移
B.减少电磁铁线圈匝数
C.减小控制电路的电压
D.将导体C适当远离双金属片
【答案】(1)变暗;(2)黄铜;(3)D
【分析】(1)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分析灯泡亮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的膨胀性能的大小分析;
(3)要想提高自动保温器的设定温度,即达到原来的设定温度时,双金属片不能与导体C接触,且双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采取的方法。
【解答】解:(1)当双金属片与导体C不接触时,灯泡、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灯泡会发光,灯泡的两端被导线相连,不发光;
(2)由图可知,1m长的康铜膨胀后变为1.19m;4m长的黄铜膨胀后变为2.3m,同样长度的黄铜和康铜升高相同温度时,双金属片相同受热情况下往黄铜方向弯曲,所以黄铜在左边;
(3)要想提高自动保温器的设定温度,即达到原来的设定温度时;而双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只与温度有关,只有当双金属片的温度更高时才能与导体C接通,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变暗;(2)黄铜。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方式的判定、金属的膨胀程度的大小、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考查的较全面。
26.(8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不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混合物质量/克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克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克
0
0
>0
>0
已知氧化钙溶液为中性,请回答:
(1)向第一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3克氧化钙粉末,溶液的质量会 变大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判断第三组别中稀盐酸是否有剩余,请说明理由。
(3)求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表中a的值为 105.5 。
【答案】(1)变大;
(2)不剩余,因为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0;
(3)83.3%;
(4)105.5。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二组加入6.0g混合物没有固体剩余,说明第一组中盐酸过量;
(2)根据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进行分析;
(3)根据每加入3g混合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4)根据第三组的反应状态进行分析。
【解答】解:(1)第二组加入6.0g混合物没有固体剩余,说明第一组中盐酸过量,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答案为:变大;
(2)反应后固体剩余质量大于5,则碳酸钙剩余,故答案为:不剩余;
(3)第一组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3.8g﹣101.9g=1.7g,
设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5+H2O+CO2↑
100 44
8.0g×x 1.4g
x≈83.3%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7%。
(4)3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g×83.6%≈2.5g,氯化钙的质量为4.5g,氯化钙的质量为2g,第三次碳酸钙剩余,则第四次溶液质量只比第三次多了8g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故答案为:105.5。
【点评】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7.(4分)在以“探究藻类植物如何进行生命活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土壤浸出液与适量的黑藻2缓冲液(CO2缓冲液能使装置内CO2浓度不变),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下降,水槽的水面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光照强度大于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烧杯内氧气的含量会增加,而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所以装置内的气压会增大,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时,会将烧杯内水面压下,水槽内液面上升。
【分析】(1)根据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容器内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来分析烧杯内和水槽内水面的变化,解答即可。
【解答】解: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而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时,水槽内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而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时,水槽内液面上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多以选择、实验题形式出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五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调研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