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原卷).docx
    • 解析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解析卷).docx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原卷)第1页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原卷)第2页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原卷)第3页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解析卷)第1页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解析卷)第2页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 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解析卷)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原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考点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考点1 三大岩石(基础讲解)
    1.桥楼殿坐落在太行山东部一处坚硬的石英岩悬崖之间,因其建在一座石拱桥上而得名。古人在修建桥楼殿时,就地取材,在适当季节,将大量枯枝、禾草与水冻结成结实的、顶部为拱形的支柱,在拱形支柱上用条石架设拱桥,然后在拱桥上建设了这座巧夺天工的宏伟楼殿。下图为桥楼殿景观。崖壁对石拱桥长期保存有重要作用,是因为该处( )
    A.坡面水流缓B.岩石抗蚀力强C.昼夜温差小D.植被覆盖高
    2.丹霞同学在学校地理教室发现以下岩石标本,标本中,可能是砾岩的是( )
    A. B. C. D.
    考点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掌握)
    1.下图为贵州三都县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左图),石蛋大小不等。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与石蛋一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我国某登山小组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分别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A.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冷凝
    C.岩浆冷凝、重熔再生、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岩浆冷凝、重熔再生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考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重点掌握)
    1.贝加尔湖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面积为3.15万km²,每年封冻期长达5个月。下图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贝加尔湖深度可能会增加B.贝加尔湖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该处不可能发生过地震D.湖底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湖泊西岸
    2.安纳托利亚高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是由火山熔岩构成的火山岩高原,平均海拔800~1200米。下图示意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处( )
    A.板块内部B.两大板块交界处C.三大板块交界处D.四大板块交界处
    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发电量B.增强通航力C.防洪与抗旱D.促进旅游业
    4.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是( )
    ①向斜 ②背斜 ③地垒 ④地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重点掌握)
    1.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自然景观并由此衍生出灿烂的文化。下左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梯田”景观——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下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读图完成下题。
    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
    A.冰川运动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淀积作用
    2.下图为某地貌景观示意图。该地貌景观属于( )
    A.海蚀地貌B.海积地貌C.风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
    3.读冰劈作用示意图,判断下列地区中,冰劈作用较明显的是( )
    A.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B.中纬度低山丘陵地区
    C.低纬度降水丰富地区D.昼夜温差较小的热带地区
    4.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
    A.河流堆积B.冰川侵蚀C.基岩风化D.风力搬运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考点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掌握)
    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如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 )
    A.便于农耕B.水运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2.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洪水频发B.战争频繁C.盐碱严重D.干旱多发
    图中所示河流阶地,一般是在地壳几次垂直上升运动的过程中,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的。原来的河谷底部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半坡村落即为古代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阶地中第一级阶地( )
    A.形成时间最早,冲积层最老B.形成时间最早,冲积层最新
    C.形成时间最晚,冲积层最老D.形成时间最晚,冲积层最新
    4.半坡村落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场所,主要考虑河流阶地( )
    ①平坦的地形 ②充足的水源 ③肥沃的土壤 ④适宜的气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重点掌握)
    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使大山深处的小镇脱贫奔小康。曾经的这里是“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如今山里的蜜桃飞向了京、沪,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及布局要求是( )
    A.高铁 连接重要乡镇,快捷出行B.公路 沿山谷延展,沿途曲折
    C.运河 尽量连接河流,减少工程量D.铁路 沿山谷延展,隧道相通
    2.小镇脱贫奔小康的主要条件是( )
    A.扶贫政策B.劳动力丰富C.广阔市场D.资源丰富
    【进阶·疑难点综合检测】
    1.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为断层。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2.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
    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3.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甲至戊岩层年龄依次变老,a至j为等高线的数值,若a至j数值依次减小,则MN沿线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相关试卷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时作业,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丙处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国的,新月形沙丘,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讲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大类岩石,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地质构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综合检测卷):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综合检测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综合检测卷原卷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综合检测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