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单元考点测试卷
【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原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答案】1.C 2.B
【解析】1.图中A处位于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地中海气候的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的典型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BD错误。故选C。
2.图中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为温带草原带,D为温带荒漠带,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B正确,A错。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CD错。故选B。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B.体现了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C.欧洲大陆有类似分布D.地域分异的产生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4.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答案】3.B 4.D
【解析】3.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非洲北部,其自然带为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气候,A错误;由甲至丁,纬度越来越低,体现了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欧洲大陆不具有热带雨林、草原等植被,C错误;由甲到丁,纬度逐渐降低,热量越来越充沛,故地域分异的产生主要以热量为主,D错误。本题应选B。
4.结合图例可读出甲区域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A错误;乙为荒漠,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B错误;丙为热带草原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河流较长,但流量季节变化明显,C错误;丁为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生长旺盛,养分都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贫瘠,同时位于沿海,多平原发育,土层深厚,D正确。本题应选D。
读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草原、荒漠
6.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
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
7.图中Z自然带从内陆一直向西延伸到海岸附近的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的影响B.地形起伏的影响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D.海陆分布的影响
【答案】5.B 6.A 7.C
【解析】5.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X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Y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Z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所以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硬叶林、草原、荒漠,故选B。
6.据上题分析可知,XYZ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水分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因此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从西向东降水减少,A正确,B错。这种植被类型的变化与气温、海拔关系不大,CD错。故选A。
7.Z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之所以一直向西延伸到海岸附近,原因在于西海岸附近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使得荒漠直逼海岸,C正确,A错。与地形起伏和海陆分布关系不大,BD错。故选C。
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带分布,自然带东、西部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差异较大,大西洋是该区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自然带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B.太阳辐射C.地形D.土壤
9.导致图示自然带Ⅱ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B.太阳辐射C.地形D.土壤
【答案】8.B 9.C
【解析】8.图示自然带表现为由低纬向高纬的递变,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由此可判断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所以形成基础是太阳辐射,B正确;水分主要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自然带多南北延伸,东西更替,A错误;地形、土壤引起非地带性差异,C、D错误。故选B。
9.自然带Ⅱ向南凸出的地区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为乌拉尔山脉,由于比周边的平原地区地势高,导致该地温度低,热量少,形成向南凸出的景象,C正确;纬度相同情况下太阳辐射基本一致,B错误;从图中无法显示出水分、土壤对自然带的影响,A、D错误。故选C。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1.造成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
【答案】10.C 11.D
【分析】10.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理想大陆东岸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ABD错误。甲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故选C。
11.图中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它的形成与季风环流有关,是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D正确。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与经度、海拔、洋流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2.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C
【详解】根据图中甲、乙两山地经度、甲山地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乙山地基带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可知,两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为横断山脉;乙山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影响形成干热河谷灌丛,C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据图可知,甲、乙山地相对高度相差不大,不能推测乙山地山谷风更强,且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即使原生植被遭破坏,新生长的植被依然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不会是干热河谷灌丛,D错误。故选C。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问题。
13.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④⑤
14.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
【答案】13.C 14.D
【解析】13.水汽充足形成①潮湿气团,在④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吹送至⑤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⑥重力因素跌落,C正确;②干燥气团和③无风环境不利于云瀑形成,ABD错误。故选C。
14.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形成提供水汽,A不符合题意;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形成提供动力,B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该地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形成提供地形条件,C不符合题意;植被茂盛,种类丰富与云瀑的形成和发展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中,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坐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5.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
A.迎风坡向,降水较多B.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C.距海较近,海浪侵蚀D.暖流经过,降水增加
16.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主要水源B.提供渔业空间C.阻挡海水入侵D.阻挡海风入侵
【答案】15.B 16.C
【解析】15.“醉树”位于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处于背风坡,A错误;洼地不一定都临海,不临海不会受到海浪侵蚀,C错误;“醉树”是近年来才发生的现象,暖流流经引起降水增多不会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改变,何况北部沿岸没有暖流,D错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冻土消融,浅根系树种,扎根不稳,低洼地区被积水淹没,以至于淹死,B正确。故选B。
16.据材料可知,阿拉斯加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阻挡了海水入侵,对沿岸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C正确;陆地上应该获取更方便的液态淡水作为主要水源,A错误;位于海岸40米深,难以提供渔业空间,也不能阻挡海风入侵,BD错误。故选C。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
1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17.B 18.A
【解析】17.修建水库,库区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增多,故Ⅰ对应①;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故Ⅱ对应④,植被覆盖率增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故Ⅳ对应③,最终导致湖泊周围降水增多。修建水库,水库蓄水之后库区部分地区被淹没,使该地区水域面积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湖泊周围降水增多,故Ⅲ对应②。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8.自然地理环境只有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没有区域性特征和不稳定性特征,BD错误;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个要素改变,其它要素也改变,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A正确,C错误。故选A。
2016年3月,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了“巨大帮助”。下图为湄公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为自南向北,下游水能丰富B.降水补给为主,水汽源于太平洋
C.流域气候适宜,水稻种植广D.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
20.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会导致河流入海口出现( )
A.鱼虾密度增大B.赤潮爆发现象C.泥沙淤积增多D.海水倒灌现象
【答案】19.C 20.D
【解析】19.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上游流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能丰富,A错误;流域内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B错误;流域内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C正确;该区域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比较大,D错误。故选C。
20.湄公河水位降低,注入海洋的水量减少,导致来自陆地的营养物质减少,这样鱼虾数量会减少,A错误;随入海的水量减少,汇入海洋的污染物也会减少,赤潮的发生概率会降低,B错误;河流对泥沙的搬运能力减弱,河口泥沙减少,河口的泥沙堆积减少,C错误;注入海洋的水量减少,河口处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D正确;故选D。
【进阶·疑难点综合检测】
1.雅斯河早期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演变(下图)。以下地理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断裂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②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
③挤压拱起,形成大分水岭④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答案】C
【详解】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所以顺序为③②①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类型植被分布图(比例尺为1:1000000)。该区域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C
【详解】由图中不同植被类型植被分布及图例可知,图中植被分布并没有明显的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即未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排除A;图中植被也没有体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分异,且植被类型也没有明显的水分差异的分异特征,即未呈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排除B;图中植被带体现出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造成的植被更替,故C正确;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发生的分异现象,而图中植被差异更多的体现了海拔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差异,故D错误。故选C。
3.某小集水区(海拔介于3565-3716米)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图为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示意图。关于当地三个样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样带位于丙样带的东北方向
B.三个样带中,丙样带的土壤通气性效果最好
C.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
D.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甲样带位于丙样带的东南方向,A错误。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速较慢,因此土壤黏粒比重较大,保水性能强,土质黏重,通气效果相比与其他两个样带差,B错误。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C正确。腐殖质含量多少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生物量和土壤湿度,与成土母质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多少和形成与枯枝落叶归还量和分解量相关。腐殖质分解速度与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温度低、湿度小的地区,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带,垂直带谱,雪线,林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综合检测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综合检测卷原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综合检测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水体运动的影响(单元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单元考点卷原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单元考点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