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 无效。
一. 单项选择题(共 35 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材料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 )
生活中黄河中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A.河姆渡文化B.龙山文化C.仰韶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传说中,炎帝、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联合,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这两大部落长期生息、繁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成都平原D.云贵高原
3、尧舜禹时期的战争,其目的已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部落之间的复仇械斗和对生活居住地的争夺,更多的是对财富与战俘的掠夺,甚至是满足部分首领的私欲。可见当时
分封制已施行B.私有制已经产生
C.禅让制被破坏D.奴隶制得到确立
4、“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里描绘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5、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西周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
井田制B. 均田制C. 庄园制 D. 屯田制
6、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强化专制集权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D. 维护社会和谐
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争连绵。“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相继出现表明()
A.国君中央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8、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9、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下列有关道家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B.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
C. 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开垦荒地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大量荒地的存在B. 新的剥削方式的实行
C. 政府的奖励垦荒政策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12、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大变革时代B. 统一国家建立 C. 社会繁荣与开放D. 民族关系发展
13.秦统一后,“六国边界既废,全国划为三十六郡。六国王室和贵族全部被废, 每一个郡有守、尉和监各一”。这一举措()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导致了秦朝短暂而亡
C.维护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力14.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体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C.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导致了秦朝短命而亡D.保障了封建政治的清明和政府高效运作
15.《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16、中朝又称内朝,是汉武帝在位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的
宫中的决策班子。中朝设立的目的主要是
A.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B.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C.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17、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这主要体现在
A. 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 B. 建立了刺史监察等制度
C. 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制度D.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1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有关两汉文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题材B.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D. 《九章算术》在中外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建立北魏政权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A. 氏族B. 匈奴族C. 羌族D. 鲜卑族
21、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希”,百姓“无积聚而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下列不属于开发原因的是
A. 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B. 南方基本上处于和平环境,战乱少
C.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D. 均定都建业的南朝政权相对较稳定
23、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D.抑制了人口增长
24、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道德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A. 中外朝的设立B. 军机处的设立
C. 政事堂的设立D. 宣政院的设立
27、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28、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主要体现在唐朝两税法的实行上。这一转变主要是指
A.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B. 取消杂税,按照田亩纳地税
C. 改为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 改为以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
29、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B. 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 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D. 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30、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出现因素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统治者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B. 统治者注意节制用兵,民族平等
C. 统治者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D.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作,人心思定
31、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A. 《千金方》B. 《唐本草》C. 《神农本草经》 D. 《黄帝内经》
32、“诗仙”“诗圣”“书圣”“画圣”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排列正确的是
A. 吴道子、王羲之、李白、杜甫B. 王羲之、李白、吴道子、杜甫
C. 李白、杜甫、吴道子、王羲之D. 李白、杜甫、王羲之、吴道子
3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A.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B. 自耕农经济盛行
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34、唐朝开国后改铸开元通宝以替代西汉以来旧币。并成为后代钱币的一种范式。这一变化( )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C.钱币材质与铸造技术更精良D.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3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 ‘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二、非选择题(30 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其货贿,负锄梃谪成之徒,园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那邑之制失也。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
(1)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在地方所推行的制度;(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这句话的理解。(6)
(2)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这一制度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10)
(3)这一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有何作用?(10)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5 CBBCA 6-10 BDBBC
11-15 DAABC 16-20 BDCDD
21-25 CDCCD 26-30 CCDCC
31-35BDBDC
36【答案】(1)郡县制。柳宗元认为秦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的推行,而是“人怨”,也就是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大兴土木,赋役征发繁重;严刑峻法,民怨载道;控制思想,焚书坑儒。
(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运而生,成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整个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所以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得以延续推行。
(3)作用: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都产生了很大作用。
【解析】
【详解】(1)制度:由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理解:由材料“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咎在人怨”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的推行,而是“人怨”,也就是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为大兴土木、赋役征发繁重、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
(2)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等角度进行说明。
(3)作用: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封建地主利益等角度进行说明。
山东省青岛格兰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格兰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2%,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曰,据表可知,东汉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