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10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含解析)
展开专题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因而反应速率加快
C.化学反应条件改变,已处于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一定发生平衡移动
D.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进而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A
【解析】A项,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则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B项, 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错误;C项,若同等程度改变反应速率,满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项,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A。
2.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2M(g) ΔH>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合成M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M的生成
B.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M的日产量
【答案】A
【解析】A项,高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则合成M时选择合适的压强即可,A错误;B项,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促进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由于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的方法以提高A的转化率,B正确;C项,焓变为正反应的反应热,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C正确;D项,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加快反应速率,因而可提高M的日产量,但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D正确。故选A。
3.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Cl2(aq) ①
Cl2(aq)+ H2OHClO + HCl 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B.氯水中加入硫酸调节pH, pH越低消毒能力越强
C.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D.氯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反应②逆向移动,反应①正向移动
【答案】D
【解析】A项,H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无HCl分子,故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l2(aq)+ H2OHClO + H++Cl-,故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A错误;B项,根据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Cl2(aq)+ H2OHClO + H++Cl-,可知氯水中加入硫酸调节pH, pH越低即H+浓度越大,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HClO浓度减小,故消毒能力减弱,B错误;C项,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气温比冬季高,故过程①平衡逆向移动即Cl2的溶解性减小,故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弱,C错误;D项,由于Cl2为非极性分子,四氯化碳也是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Cl2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氯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反应②逆向移动,反应①正向移动,D正确;故选D。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一表示反应:mA(s)+nB(g)pC(g) ΔH>O,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转化率(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快
B.图二是可逆反应:A(g)+B(s)C(s)+D(g) ΔH>O的速率时间图像,在t1时刻改变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图三表示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A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的变化情况,则该反应的ΔH>0
D.图四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v正-v逆)
【答案】B
【解析】A项,由图一可看出,x点的压强比y点小,所以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慢,A不正确;B项,由图二可知,在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的程度相同,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B正确;C项,由图三可知,在M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在M点之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的百分含量不断增大,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ΔH<0,C不正确;D项,图四表示速率-时间关系曲线,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v正-v逆)t,D不正确;故选B。
5.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況下,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答案】C
【解析】A项,通入SO2气体与H2S(g)反应生成S,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A不选;B项,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可看成起始加入生成物,平衡逆向移动,故B不选;C项,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选;D项,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大,相等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D不选;故选C。
6.硫酸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上的各个方面。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接触室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 (g) 2SO3 (g)。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接触室内炉气的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D.增大O2的浓度能使SO2完全转化
【答案】D
【解析】A项,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会加大反应速率,故A正确;B项,增大接触室内炉气的压强,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项,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D项,2SO2 + O22SO3,可逆反应,反应有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D不正确;故选D。
7.一定条件下,0.3molN2(g)与0.3molH2(g)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因为为可逆反应,消耗H2物质的量应小于0.3mol,则消耗N2物质的量小于0.1mol,则平衡时N2物质的量大于0.2mol,图象不符合,A不符合;B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2υ(N2)正=υ(NH3)逆,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υ(N2)正=υ(NH3)逆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C项,设转化N2物质的量为x,随反应进行N2、H2、NH3物质的量依次为(0.3-x)mol、(0.3-3x)mol、2xmol,N2的体积分数为×100%=50%,随反应进行N2的体积分数分数不变化恒为50%,NH3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但小于50%,图象符合,C符合;D项,H2消耗0.1mol,生成NH3物质的量为mol,图象中反应的定量关系不符合反应比,D不符合;故选C。
8.某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1充入X、Y两种气体,发生反应X(g)+Y(g)3Z(g) △H>0,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通入少量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X、Y气体,保持容器容积不变,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大,平衡常数增大
C.其他条件不变,将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大,平衡常数减小
D.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增加Z的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Z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小,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小
【答案】B
【解析】A项,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继续通入少量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X、Y气体,保持容器容积不变,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错误;B项,由题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当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大,平衡常数增大,故B正确;C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当他条件不变,将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大,但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项,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增加Z的量,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Z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体积分数小,故D错误。故选B。
9.在水溶液中,CrO42-呈黄色,Cr2O72-呈橙色,重铬酸钾(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r2O72-+H2O2CrO4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溶液呈橙色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
D.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C
【解析】A项,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消耗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呈黄色,A错误;B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项,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只能是减弱这种改变,所以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C正确;D项,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相当于稀释,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故选C。
10.硫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磺化试剂,其可利用SO2(g)+ Cl2 (g) SOCl2 (g) ∆H<0制备。1000C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硫酰氯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D.上述制备硫酰氯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
【答案】B
【解析】A项,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所以硫原子已达12个电子,A错误;B项,因为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只不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在变化,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也在变化,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C项,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减小,C错误;D项,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0,又因为△H<0,在低温时易自发进行,D错误;故选B。
11.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发生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将析出的固体灼烧获取纯碱,向析出固体后的母液中加入食盐可获得副产品氯化铵,通过以下两步反应可实现NH4Cl分解产物的分离:
NH4Cl(s)+MgO(s)NH3(g)+Mg(OH)Cl(s) ΔH=+61.34kJ·mol-1
Mg(OH)Cl(s)HCl(g)+MgO(s) ΔH=+97.5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NH4Cl(s)=NH3(g)+HCl(g)的ΔH=+158.84kJ·mol-1
B.两步反应的ΔS均大于0
C.MgO是NH4Cl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5.35gNH4Cl理论上可获得标准状况下的HCl约2.24L
【答案】C
【解析】A项,由盖斯定律,两式相加可得:NH4Cl(s)=NH3(g)+HCl(g) ΔH=+158.84kJ·mol-1,A正确;B项,气体混乱度越大,S越大,则两步反应的ΔS均大于0,B正确;C项,MgO参与了NH4Cl分解,不是催化剂,C错误;D项,5.35gNH4Cl的物质的量,由反应NH4Cl(s)=NH3(g)+HCl(g),可生成0.1molHC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Vm=2.24L,D正确;故选C。
12.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为3H2(g)+CO(g) H2O(g)+CH3OH(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
B.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甲醇的生产效率
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答案】D
【解析】A项,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进行,但平衡常数K不变,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A项错误;B项,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项错误;C项,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有理于平衡向正向移动,能提高甲醇的生产效率,温度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C项错误;D项,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D项正确;故选D。
1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2结合形成HbO2,Hb(aq)也可以与CO结合,人体发生CO中毒的原理为:HbO2(aq)+CO(g) HbCO(aq)+O2(g) 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所以血红蛋白较难与O2结合,容易产生缺氧现象
B.已知CO中毒为熵减过程,则理论上冬天比夏天可能更容易发生CO中毒现象
C.把CO中毒的人转到高压氧仓中有助于缓解症状
D.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方程式Hb (aq)+O2(g) HbO2(aq)可知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正确;B项,根据HbO2(aq)+CO(g) HbCO(aq)+O2(g) ΔH<0,ΔS<0可知反应低温自发,B正确;C项,增加氧气的浓度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D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错误;故选D。
14.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2C(g) ΔH>0达平衡。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存在消耗关系: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或添加催化剂,c (A)、c (B)不变
C.反应正向的活化能一定大于逆向的活化能
D.同一温度下,平衡浓度与平衡压强存在关系:Kc =Kp
【答案】B
【解析】A项,因化学反应的速率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相同时间内,存在消耗关系:,故A正确;B项, 反应A(g)+B(g)2C(g)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或添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但改变压强后c (A)、c (B)可能发生改变,故B错误;C项, 反应正向的活化能一定大于逆向的活化能,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项, Kc被称为平衡常数,它是用平衡浓度来量度的,Kc= ,对于气相反应,我们还可以用平衡分压Kp,来表示对于气相反应A(g)+B(g)2C(g) 而言Kp=,通过克拉伯龙方程PV=nRT,我们可以导出Kp与K的关系Kp=Kc(RT)△n (Δn=2-1-1=0),同一温度下,平衡浓度与平衡压强存在关系:Kc =Kp,故D正确;故选B。
15.830℃,在某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CO和水蒸气,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10 min后到达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是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50%
B.温度高于830℃时K<1.0,则该反应的
C.反应至5min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12.5%
D.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2,重新达到平衡后K>1.0
【答案】A
【解析】设CO(g)、H2O(g)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根据反应可列三段式:
则K= =1.0,x=0.5。A项,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50%,故A正确;B项,温度高于830℃时K<1.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错误;C项,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00%=25%,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前5min速率大于5-10min的速率,可知反应至5min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12.5%,故C错误;D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2,如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6.830℃,在某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CO和水蒸气,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10 min后到达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是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50%
B.温度高于830℃时K<1.0,则该反应的
C.反应至5min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12.5%
D.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2,重新达到平衡后K>1.0
【答案】A
【解析】设CO(g)、H2O(g)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根据反应可列三段式:
则K= =1.0,x=0.5。A项,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50%,故A正确;B项,温度高于830℃时K<1.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错误;C项,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00%=25%,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前5min速率大于5-10min的速率,可知反应至5min时,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12.5%,故C错误;D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2,如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7.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n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表。
组别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别①中,0~10min内,CO2的生成速率为0.0075mol·L-1·min-1
B.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①>②
C.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
D.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
【解析】A项,组别①中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为=0.0075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CO2的生成速率为v(CO2)=v(CH4)=0.0075mol⋅L−1⋅min−1,故A正确;B项,有表格数据对比可以看出,0~20min内,CH4的变化量:②>①,相同的时间内NO2降解速率: ②>①,故B不正确;C项,40min时组别①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组别②反应速率比组别①更快,所以40min时组别②也已经达到平衡,所以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故C正确;D项,开始时CH4 的物质的量相同,10min后,T2温度时甲烷物质的量更小,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T1
A.曲线X表示N2O4消耗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B.k1与k2都有单位,且单位不同
C.图中A点处于平衡状态
D.若在T1温度下,k1=k2,则T1<1000C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图象,曲线X随浓度的变化大于曲线X随浓度的变化,因为v(N2O4)= k 1• c(N2O4),v(NO2)= k2• c2(NO2),所以曲线X表示NO2消耗速率与浓度的关系,A错误;B项,根据v(N2O4)= k 1• c(N2O4),v(NO2)= k2• c2(NO2),浓度的单位为mol/L ,而反应速率的单位为mol/(L·s),因此k1与k2都有单位,且单位不同,k1的单位是s-1,k2的单位为L /( mol·s),B正确;C项,交点A表示的消耗速率v( N2O4)=v( NO2),而达到平衡时NO2的消耗速率应该是N2O4消耗速率的2倍,v( NO2)=2v( N2O4),因此此时v逆<v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项,100℃时,N2O4(g)2NO2(g) ,K=0.36=,而平衡时,v( NO2)=2v( N2O4),因此v(NO2)= k2• c2(NO2)=2 v(N2O4)=2 k 1• c(N2O4),则==0.36;若在T1温度下,k1=k2,则=2,平衡常数增大,反应需要正向移动,温度需要升高,即T1>100℃,D错误;故选B。
19.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4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Z)=2.5×10-3 mol·L-1·s-1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前4min,消耗n(Y)=(0.16mol-0.11mol)=0.05mol,结合反应方程式,则生成n(Z)=0.05mol×2=0.10mol,反应速率v(Z)=,A错误;B项,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逆)>v(正),B错误;C项,由题干信息可知,则:
故化学平衡为 ,C正确;D项,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0.2molZ,重新达到平衡,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则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故选C。
20.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半衰期(当剩余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c(A)/( mol·L-1)
c(B)/( mol·L-1)
v/(10-3mol·L-1·min-1)
0.25
0.050
1.4
0.50
0.050
2.8
1.00
0.050
5.6
0.50
0.100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方程中的、
B.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2.8×10-3min-1
C.增大反应物浓度,k增大导致反应的瞬时速率加快
D.在过量的B存在时,反应掉87.5%的A所需的时间是375min
【答案】D
【解析】A项,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代入可得,则m=1,将第二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代入可得,则n=0,A错误;B项,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m=1,n=0,则,代入第一组数据可得,k=5.6×10-3min-1,B错误;C项,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了速率,并没有改变瞬时速率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C错误;D项,存在过量的B时,反应掉87.5%的A可以看作经历3个半衰期,即50%+25%+12.5%,因此所需的时间为,D正确;故选D。
21.在恒压、H2和C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用不同Mg含量的催化剂Ni/xMg(x值越大表示Mg含量越大)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4H2(g)+CO2(g)=CH4(g)+2H2O(g)的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4H2(g)+CO2(g)=CH4(g)+2H2O(g)的ΔH>0
B.延长W点的反应时间可提高CO2的转化率
C.相同条件下催化剂中Mg的含量越高催化效率越高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CO2的转化率
【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知使用不同催化剂时,在360℃左右、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相同,说明该温度下,改时间段内三种催化剂条件下反应都达到了平衡,继续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B项,W点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延长W点的反应时间平衡也不会移动,CO2的转化率不变,B错误;C项,据图可知温度较低反应未达到平衡时,催化剂中Mg的含量越高,相同时间内CO2转化率越低,催化效率越低,C错误;D项,据图可知,在温度较低反应未达到平衡时,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CO2的转化率,D正确;故选D。
22.以丙烯(C3H6)、NH3、O2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反应Ⅰ 2C3H6(g)+2NH3(g)+3O2(g)2C3H3N(g)+6H2O(g)
反应Ⅱ C3H6(g)+O2(g)C3H4O(g)+H2O(g)
反应时间相同、反应物起始投料相同时,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丙烯腈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
C.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图中X点丙烯腈产率与Z点相等(T1<T2),则一定有Z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A项,反应Ⅰ中正反应体积增大,反应Ⅱ中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不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A错误;B项,根据图像可知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又因为存在副反应,因此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B正确;C项,根据图像可知图中X点、Y点所示条件下反应均没有达到平衡状态,Z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因此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不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项,由于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因此Z点的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D错误;故选B。
23.将1molM和2mol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D.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 T2,升高温度P的含量降低,则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A错误;B项,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因T1< T2,则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1>K2,B错误;C项,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时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C错误;D项,温度为T1时,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由图知P的平衡浓度为, 列三段式得:
所以N的平衡转化率=80%,D正确;故选D。
24.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会与CaSO4(s)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 CaO(s)+CO2(g)+SO2(g) ΔH1 (反应Ⅰ)
CaSO4(s)+4CO(g) CaS(s)+4CO2(g) ΔH2 (反应Ⅱ)
在一定温度下,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1>0,△H2<0
B.反应Ⅰ高温能自发进行
C.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
D.在恒温恒容下,二氧化硫浓度一直增大直至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A项,由图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所以△H1>0,△H2<0,故A正确;B项,由图可知,CaSO4(s)+CO(g) CaO(s)+CO2(g)+SO2(g) ΔH1>0,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S>0,由△G=△H-T△S可知,高温能自发进行,故B正确;C项,由图可知,反应Ⅰ的活化能较低,所以反应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故C正确;D项,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进行,而且反应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刚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硫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促使反应Ⅰ逆向移动,导致二氧化硫的量降低,直至达到平衡,所以二氧化硫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故D错误;故选D。
25.25℃时,将20mL3x mol·L-1Na3AsO3、20mL3x mol·L-1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 2OH−(aq)= 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t1min用H2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当2v正(AsO33−)=v逆(I-)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
D.平衡时溶液的pH=13,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A项,一般不用纯固体、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不能用H2O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故A错误;B项,依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2v正(AsO33−)=v逆(I-)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项,由图可知,a到b的过程中,反应一直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一直减小,逆反应速率一直增大,直到增大到与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在反应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均小于正反应速率,a点和b点均未达到平衡状态,且a到b反应逐渐趋于平衡,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故C正确;D项,根据题意,溶液混合后起始时,c(AsO33−)= c(I-)= x mol·L-1,由图可知, 平衡时c(AsO43−)=y mol·L-1,c(I2)= 2y mol·L-1,c(AsO33−)= c(I2)=(x- y) mol·L-1,平衡时溶液的pH=13,则c(OH-)=0.1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故选C。
26.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I发生反应2HI(g)H2(g)+I2(g) ΔH>0,T1和T2温度下,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温度下0-2h内,生成H2的平均速率为0.125mol·L-1·h-1
B.T1温度下2h末和4h末HI的瞬时速率相同
C.T1>T2
D.若改变条件是催化剂,则T1和T2可以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时的反应变化示意图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题中图示,T2时,0 ~2h内,从1升高到2,即c(HI)从1mol/L降低至0.5mol/L,故∆c(HI)=1mol/L-0.5mol/L=0.5mol/L,,速率之比=系数之比,则,A正确;B项,T1温度下,2h,4h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随着反应进行,c(HI)减小,瞬时速率减小,B错误;C项,由曲线斜率判断,斜率大,反应快,温度高,故T1>T2,C正确;D项,T1曲线斜率大,说明反应速率快,表示有催化剂,T2没有催化剂,D正确;故选B。
27.2SO2(g)+O2(g) 2SO3(g)是工业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c(SO3)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min,v(SO3)正=mol·L-1·min-1
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C.工业上采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t3时再充入与起始投料等量的反应物,达到平衡后,SO2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A项,由图中曲线Ⅰ,t1~t2min内,三氧化硫的浓度变化量为(c1—c2),反应速率v(SO3)正=mol·L-1·min-1,故A错误;B项,若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增大了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即曲线Ⅱ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的浓度应大于曲线Ⅰ,与题给图示不符,故B错误;C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项,相同条件下,t3时再充入与起始投料等量的反应物相当于增大混合气体的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
28.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刚性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1︰1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用R表示),分别在T1和T2两个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W:CH3OH(g)+R(g)⇌W(g) ΔH。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ΔH>0
B.vM正=vB正>vA逆
C.维持T2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W,新平衡时W的百分含量减小
D.T1时,容器内起始总压为p0 kPa,则用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1
【答案】D
【解析】A项,“先拐先平数值大”,T1先拐,所以T1>T2,由T2到T1,温度升高,异丁烯的转化率降低,即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反应,则ΔH<0,A项不符合题意;B项,温度相同时,M点和B点异丁烯的转化率相同,即异丁烯的浓度相同,有,但是M点对应的温度T1偏高,所以vM(正)>vB(逆),B项不符合题意;C项,其他条件不变,再冲入1molW,使R的转化率提高,而W自身的转化率降低,此时W的百分含量会相应升高,C项不符合题意;D项,假设甲醇和异丁烯的初始物质的量都是1mol,T1时异丁烯的转化率为80%,则消耗的异丁烯为0.8mol,列出三段式:
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2+0.2+0.8=1.2mol,因为是刚性容器,所以容器体积不变,则压强改变,初始压强为p0,平衡时压强为,则,,kPa-1,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9.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以由过氧化氢异丙苯合成。其反应为:,为了提高过氧化氢异丙苯的转化率,反应进行时需及时从溶液体系中移出部分苯酚。过氧化氢异丙苯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初始浓度为x mol·L-1,反应过程中的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c 两点丙酮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b、c两点的逆反应速率:v(b)>v(c)
C.100 ℃时,0~5 h 之间丙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4x mol·L-1·h-1
D.若b点处于化学平衡,则12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D
【解析】A项,由于起始反应物浓度相同且a、c点转化率相同,故生成的丙酮浓度相等,A正确;B项,由于反应物转化率b点(98%)>c点(70%),故生成物浓度:b点>c点,且b点温度大于c点,故逆反应速率:b点>c点,B正确;C项,由图示知,100℃时,5 h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70%,故生成丙酮的浓度=0.7x mol/L,则0~5 h丙酮的平均反应速率=,C正确;D项,b点对应反应物转化率为98%,故两种生成物浓度均为0.98x mol/L,但在反应过程中有部分苯酚被移出反应体系,故平衡时体系中苯酚的浓度未知,故无法求算平衡常数,D错误; 故选D。
30.在T0C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一定量的H2发生反应:CO2(g)+2H2(g)HCHO(g)+H2O(g) △H<0。若起始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1.2 kPa,达到平衡时,HCHO的分压与起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5min到达c点,则v(H2)= 0.12 mol˙L-1˙min-1
B.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P≈3.5
C.c点时,再加入CO2(g)和H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大0.05 kPa,α(H2)减小
D.容器内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投入;在恒容容器内,反应前混合气的,则反应后;根据化学反应列三段式得:
A项,,A正确;B项,b点和c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B项正确;C项,再加入CO2(g)和H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大0.05 kPa,则,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故H2的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D项,在2L容器内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故选C。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30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30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7练 化学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7练 化学平衡(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可逆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6练 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6练 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