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基础回归 第2讲 回归教材核心实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基础回归 第2讲 回归教材核心实验(含解析),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蒸发皿,蒸馏烧瓶,烧瓶支管口处,常见离子的检验,不变红,白色沉淀,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定容,玻璃棒引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类型1 化学实验基础1.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用到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和药匙(或量筒)、烧杯、__________(搅拌、引流)、__________(要注明体积,如100mL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2) ①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③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______________;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液面接近刻度线以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
类型2 金属及其化合物1. 钠及其化合物(1) 钠的性质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现象:钠先______________,然后燃烧,发出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的固体(Na2O2)。(2)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①溶解度:Na2CO3>NaHCO3。②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如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现象:Na2CO3固体加热不分解;NaHCO3受热分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2. 铝及其化合物(1) 铝箔在空气中加热(2) Al(OH)3沉淀的制备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不溶解。
(3) 铝热反应(工业上常利用该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
3. 铁及其化合物(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2) Fe3+的氧化性(3) 亚铁离子的还原性
类型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1) H2在Cl2中燃烧(图a)
(2) 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图b)其中a是干燥的有色布条,b是湿润的有色布条。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结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分子。(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除去氯气中的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除去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氯气,最后用____________吸收____,以防污染环境。
①洗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②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中的导管也是长进短出。
2. 硫及其化合物(1) SO2的性质
①SO2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SO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②褪色与漂白:并非所有的褪色都是由于SO2的漂白性所致,如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褪色是由于SO2的__________所致,SO2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2) 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原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蔗糖脱水________。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生成的部分炭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炭膨胀。
CO2、SO2(刺激性气味)
(3)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现象:品红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结论: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SO2。
反应后有白色固体无水CuSO4生成,溶液中仍剩余一定量的浓硫酸,要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需将冷却后的混合液加入水中,不能直接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水。
3. 氮及其化合物(1) NH3的性质 现象:圆底烧瓶中产生红色喷泉;玻璃棒四周产生白烟。结论:NH3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氨水与盐酸易挥发,NH3遇HCl气体生成NH4Cl固体。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圆底烧瓶须干燥;②NH3须充满;③装置须干燥。NH3与HCl的反应:①两玻璃棒不能接触;②观察到白烟可以是浓盐酸、浓硝酸,但不能是浓硫酸。(2) NH3的制备
①用固体加热法制备气体,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用固体加热法制取氨气时,一般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加热,不能用单一的NH4Cl固体加热,因为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但这两种气体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固体。③制备氨气也可以使用浓氨水与碱石灰(或氧化钙),装置如图。
(3) HNO3的性质4HNO3(浓)+Cu===Cu(NO3)2+2NO2↑+2H2O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①铜丝弯曲为螺旋状,是增大与硝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铜丝上下移动,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③NaOH溶液吸收NOx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类型4 有机化学实验1.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无光照时无明显变化,光照后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HCl溶于水),试管内壁有油滴出现。
(1) 苯、溴在铁屑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溴苯。加药品时应先苯、再溴、最后铁。(2) 注意控制反应速度,以反应物液面微沸为宜,否则大量苯和溴挥发。(3) 长导管除导气外,还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使挥发出来的苯或溴回流。(4) 用10%的NaOH溶液洗除溴苯中的溴。再用分液漏斗静置分液分离。
3. 硝基苯的制备(1) 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必须是浓酸,否则不反应。(2) 在50~60 ℃下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会生成副产物)。(3) 除去混合酸后,用蒸馏水和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4) 用无水CaCl2干燥、分离后得到纯硝基苯。
4. 乙醇的性质(1) 乙醇与钠: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2) 乙醇与HX(氢卤酸)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O
Ⅰ中加入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加入蒸馏水、浓硫酸、溴化钠的目的是获得氢溴酸。
5. 乙醛的银镜反应制备银氨溶液:向1mL 2% AgNO3溶液中滴入2%的稀氨水,边加边振荡,至最初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滴加顺序:向1mL 2% AgNO3溶液中滴加2% 的稀氨水。
6. 乙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 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Cu(OH)2,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现象:有红色沉淀生成。
本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新制的Cu(OH)2中含有过量的NaOH,保证显碱性。
7.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导管末端接近液面而未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倒吸。②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不能用NaOH溶液是因为会引起酯的大量水解。
①实验中用沸水浴加热。②长直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回流。③实验完毕可用乙醇浸泡清洗。
9. 检验蔗糖(或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①加入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之前,需先加入NaOH中和酸使溶液呈碱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②有红色沉淀或银镜生成只能证明蔗糖(或淀粉)已经发生水解。如果需要确定淀粉水解完全,还需要另取一份水解液,加入碘水,不显蓝色。
10. 蛋白质的盐析和显色反应(1) 分别往鸡蛋清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均有沉淀生成,往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沉淀溶解。解释:蛋白质在轻金属盐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采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2) 显色反应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后沉淀变为黄色。
饱和的(NH4)2SO4或Na2SO4溶液
类型5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现象:接通电路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通过。取出盐桥后,电流计指针回到原点,无电流通过。原理: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①Zn对应Zn2+,Cu对应Cu2+;没有盐桥,外电路不会产生电流。②原电池电子迁移方向: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外电路)。③原电池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向正极迁移,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向正,负向负)。
2. 电解原理现象: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阳极石墨棒上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阳极反应式: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反应式:Cu2++2e-===Cu(还原反应)
3. 电解饱和食盐水将上述实验装置中的CuCl2溶液换成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进行类似的实验。现象: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阴极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
2Cl--2e-===Cl2↑
2H2O+2e-===H2↑+2OH-
5. 电镀金属材料电镀时,常以待镀金属制品为阴极,以镀层金属为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6. 金属防护(1) 牺牲阳极法(原电池)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构成原电池,有电流通过),没有生成蓝色沉淀(无Fe2+生成,说明铁没有被腐蚀,受到保护)。
(2) 外接电源法(电解池) 被保护的金属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相连(石墨辅助电极不损耗)。
7. 反应速率的测定图(示例)
8.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方程式: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结论:加MnSO4反应速率加快,Mn2+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9.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 把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充入两只连通的烧瓶里,然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2) 把一只烧瓶浸泡在热水中,另一只浸泡在冰水中。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现象:浸泡在热水中,混合气体的红棕色加深;浸泡在冰水中,混合气体的红棕色变浅。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10.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 沉淀的转化(1)结论: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大的沉淀转化为溶解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溶解度:AgCl>AgI>Ag2S溶度积常数:Ksp(AgCl)>Ksp(AgI)
①滴加NaCl需过量。如果Ag+过量,残留的Ag+与I-直接结合生成AgI沉淀,不能保证AgCl转化成AgI。②本实验不能证明Ksp(AgI)>Ksp(Ag2S),因为两者沉淀类型不同。③比较Ksp(AgCl)>Ksp(AgI),也可在等浓度的NaCl、K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黄色的AgI沉淀。
(2) 溶解度:Mg(OH)2>Fe(OH)3。
①加NaOH溶液少量,保证OH-全部反应,再滴加FeCl3溶液,这样才能保证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而不是由溶液中残留的OH-与Fe3+直接结合生成Fe(OH)3沉淀。②不能证明Ksp[Mg(OH)2]>Ksp[Fe(OH)3],因为两者表达式不同。③沉淀转化的应用:Ⅰ.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原因是Ksp(CaSO4)>Ksp(CaCO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基础回归 第1讲 回归化学方程式(含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高考充电 第2讲 高考与大学知识的衔接(含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课件高考充电 第1讲 滴定分析法(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