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三)化学反应原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三)化学反应原理(含解析),共10页。
(三)化学反应原理
1.环己烷和苯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环己烷—苯系统的研究既有生产实际价值,也具有理论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环己烷脱氢生苯的热效应研究
①已知下列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
物质
C(s,
石墨)
H2(g)
(g)
(g)
ΔH/(kJ·
mol-1)
-393.5
-285.6
-3 264
-3 920
则计算脱氢反应:(g,环己烷)(g)+3H2(g)的ΔH=________ kJ·mol-1。
②利用下列表格中的键能数据计算上述脱氢反应的ΔH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试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2)脱氢生苯的平衡研究
将适量环己烷蒸气置于恒压密闭容器中,掺混水蒸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测得环己烷的平衡转化率如图实线所示:
①掺入水蒸气能提高环己烷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的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提高气态原料的平衡转化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3)脱氢生苯的动力学研究
①一定条件下测得在2 L恒容容器中单纯进行脱氢反应的n(H2)如下:
t/min
0
2.0
4.0
6.0
8.0
n(H2)/×10-3 mol
0
1.6
3.5
5.2
7.0
计算2.0~8.0 min内,v(苯)=________ mol·min-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物苯的选择性(指各种可能的有机产物中苯的体积分数)如图中虚线所示。据此判断此时选择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填字母)左右。
A.450 ℃ B.550 ℃
C.650 ℃ D.800 ℃
③在温度较高时,随温度升高环己烷的转化率升高,但苯的选择性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阴极气体产物除环己烷和H2外,无其他有机产物。阴极上苯生成环己烷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答案 (1)①+200.8 ②苯环上的碳碳键并不是单键和双键交替出现,而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键 (2)①在恒压密闭容器中,掺入水蒸气,容器的体积增大,对于反应(g,环己烷)(g)+3H2(g),体系中的分压减小,压强减小上述平衡正向移动 ②适当升高温度 (3)①3.0×10-4 ②C ③温度越高,副反应越多,导致转化为其他有机产物的量增大,即生成的苯变少 (4)(g)+6H++6e-===(g) 2
解析 (1)①由题表数据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Ⅰ:(g,环己烷)+9O2(g)===6CO2(g)+6H2O(l)
ΔH1=-3 920 kJ·mol-1,Ⅱ:(g)+O2(g)===6CO2(g)+3H2O(l) ΔH2=-3 264 kJ·mol-1,Ⅲ:H2(g)+O2(g)===H2O(l) ΔH3=-285.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Ⅰ-Ⅱ-3×Ⅲ得目标反应:(g,环己烷)(g)+3H2(g),ΔH=ΔH1-ΔH2-3ΔH3=-3 920 kJ·mol-1-(-3 264 kJ·mol-1)-3×(-285.6 kJ·mol-1)=+200.8 kJ·mol-1。②由于苯环上的碳碳键并不是单键和双键交替出现,而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其键能也与之有较大差异,故利用表格中的键能数据计算脱氢反应的ΔH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3)①由题表数据可知,2.0~8.0 min内H2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为(7.0-1.6)×10-3 mol=5.4×10-3 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内苯的物质的量增加×5.4×10-3 mol=1.8×10-3 mol,则v(苯)===3.0×10-4 mol·min-1。②由题图可知,温度越低,苯的选择性越高,但环己烷的转化率越低,温度在650 ℃时,苯的选择性和环己烷的转化率均较高,则据此判断此时选择最佳温度为650 ℃左右。③在温度较高时,随温度升高环己烷的转化率升高,但温度越高,副反应越多,导致转化为其他有机产物的量增大,即生成的苯变少,导致苯的选择性降低。(4)阴极气体产物除环己烷和H2外,无其他有机产物,阴极上苯和H+得到电子生成环己烷,该电极反应式为(g)+6H++6e-===(g),由图可知阳极反应为2H2O-4e-===O2↑+4H+,则阳极生成2.8 mol O2,电路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8×4=11.2 mol,根据阴极反应式:(g)+6H++6e-===(g)、2H++2e-===H2↑,设生成H2为x mol,参与反应的苯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有:①2x+6y=11.2,剩余苯的物质的量为10 mol×24%-y=(2.4-y) mol,②=10%,联合①②解得x=2,即阴极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
2.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据《科学》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催化剂Li4RuH6或Ba2RuH6在温和(低温低压)条件下合成NH3,反应进程如图1、图2所示。
工业合成氨原理:N2(g)+3H2(g)2NH3(g) ΔH。
(1)已知:N≡N、H—H、N—H的键能分别为945 kJ·mol-1、436 kJ·mol-1、391 kJ·mol-1。工业合成NH3的ΔH=________ kJ·mol-1。
(2)图2中与图1能量变化相符的是________(填“曲线a”或“曲线b”)。在某条件下,测得上述反应的E1=1 250 kJ·mol-1,则E2=________ kJ·mol-1。
(3)合成氨的速率方程为v(NH3)=kcα(N2)·cβ(H2)·cγ(NH3)(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α、β、γ为反应级数,可取整数、分数或小数)。测得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c(N2)/
(mol·L-1)
c(H2)/
(mol·L-1)
c(NH3)/
(mol·L-1)
速率
Ⅰ
0.1
0.1
0.1
v
Ⅱ
0.2
0.1
0.1
2v
Ⅲ
0.2
0.4
0.1
16v
Ⅳ
0.4
0.9
0.2
54v
Ⅴ
0.4
m
0.4
64v
则α=________;β=__________;γ=__________;m=________。
(4)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2.6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相同时间内测得体系中N2的物质的量(mol)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p________(填“>”“ ②温度升高,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大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③12.5
解析 (1)由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可得:ΔH=(945 kJ·mol-1+436 kJ·mol-1×3)-(391 kJ·mol-1×2×3)=-93 kJ·mol-1。(2)图1为有催化剂参与合成氨反应的反应进程,图2中曲线b表示有催化剂参与合成氨反应的反应进程与能量变化,则曲线b与图1能量变化相符;由ΔH=-(E2-E1)可得:-93 kJ·mol-1=-(E2-1 250 kJ·mol-1),解得E2=1 343 kJ·mol-1。(3)依据题给数据,由Ⅰ和Ⅱ的速率相比可得:=,解得α=1;由Ⅱ和Ⅲ的速率相比可得:=,解得β=1.5;由Ⅰ和Ⅳ的速率相比可得:=,解得γ=-1;由Ⅰ和Ⅴ的速率相比可得:=,解得m=1.6。(4)①合成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物质的量减小,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压强为p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压强为1.8 MPa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则p大于1.8 MPa。②投料比一定时,随着温度升高,不同压强下氮气的物质的量趋向相等说明温度升高,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大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③由图可知,在1.8 MPa、373 K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时氢气、氨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6 mol-(1 mol-0.4 mol)×3=0.8 mol、(1 mol-0.4 mol)×2=1.2 mol,则氮气、氢气、氨气的平衡分压分别为×1.8 MPa=0.3 MPa、×1.8 MPa=0.6 MPa、×1.8 MPa=0.9 MPa,平衡常数Kp==12.5 MPa-2。
3.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催化加氢制甲醇。
(1)已知:①CO2(g)+H2(g)H2O(g)+CO(g)
ΔH1=+41.4 kJ·mol-1
②CO(g)+2H2(g)CH3OH(g)
ΔH2=-90.5 kJ·mol-1
则反应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3=________ kJ·mol-1。
(2)若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g)和H2(g)充入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不同压强下C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条曲线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____(填“>”“<”或“=”)pB;
②在曲线A的条件下,起始充入CO2(g)和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且c点时K=300,则c点对应CO2转化率为__________。
(3)在p=4.00 MPa、原料气n(H2)∶n(CO2)=3∶4、合适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2转化率、CH3OH产率、CH3OH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CH3OH选择性=。
①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H3OH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240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调控合适的温度外,使CH3OH选择性增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9.1 (2)①> ②90% (3)①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不但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 ②反应②(或反应③)为放热反应,而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不利于CH3OH的合成,但有利于CO的生成,所以CH3OH产率降低 ③K= (4)增大压强或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解析 (1)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则ΔH3=ΔH1+ΔH2=+41.4 kJ·mol-1+(-90.5 kJ·mol-1)=-49.1 kJ·mol-1。(2)①反应③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升高,则pA>pB。②在曲线A的条件下,起始充入CO2(g)和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则CO2(g)和H2(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L-1、3 mol·L-1,设c点时,CO2的转化浓度为x mol·L-1,则H2、CH3OH、H2O的转化浓度分别为3x mol·L-1、x mol·
L-1、x mol·L-1,则c点时CO2、H2、CH3OH、H2O的浓度分别为(1-x) mol·L-1、(3-3x) mol·
L-1、x mol·L-1、x mol·L-1,K==300,则=300,解得x=0.9,则c点对应CO2转化率为×100%=90%。(3)①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不但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故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反应②(或反应③)为放热反应,而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不利于CH3OH的合成,但有利于CO的生成,所以CH3OH产率降低,CH3OH选择性减小。③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4)反应②(或反应③)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①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①的平衡不移动,反应②(或反应③)的平衡正向移动,CH3OH产率增大,CH3OH选择性增大;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加快反应②(或反应③)的速率,使CH3OH产率增大,从而使CH3OH选择性增大。
4.氮氧化物治理是环境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NH3还原法
研究发现NH3还原NO的反应历程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Fe3+能降低总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B.总反应为6NO+4NH3===5N2+6H2O
C.该反应历程中形成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2)已知有关反应如下: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O2(g)+C(s)===2CO(g)
ΔH2=+172.5 kJ·mol-1
③NO和CO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2NO(g)===N2(g)+O2(g) ΔH=______ kJ·mol-1。
(3)H2还原法
已知催化剂Rh表面H2催化还原NO的反应机理如表所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决定H2催化还原NO的反应速率的基元反应为________(填序号)。
序号
基元反应
活化能Ea/
(kJ·mol-1)
①
H2(g)+Rh(s)+Rh(s)===H(s)+H(s)
12.6
②
2NO(g)+Rh(s)===2NO(s)
0.0
③
NO(s)+Rh(s)===N(s)+O(s)
97.5
④
H(s)+O(s)===OH(s)+Rh(s)
83.7
⑤
HO(s)+H(s)===H2O(s)+Rh(s)
33.5
⑥
H2O(s)===H2O(g)+Rh(s)
45.0
⑦
N(s)+N(s)===N2(s)+Rh(s)+Rh(s)
120.9
注明:N2(s)表示N2被吸附在Rh表面上。
(4)CO还原法
一定温度下,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g)和1 mol CO(g)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a mol NO(g)和a mol CO(g),N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总压强________。
(5)甲烷还原法
一定温度下,在2.0 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4和2 mol NO2,发生反应:CH4(g)+2NO2(g)CO2(g)+N2(g)+2H2O(g)。测得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变化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
(t)/min
0
2
4
6
8
10
p/(100 kPa)
4.80
5.44
5.76
5.92
6.00
6.00
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若起始时加入3 mol CH4和2 mol NO2,则在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 kPa(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为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电解氧化吸收法
电解0.1 mol·L-1 NaCl溶液时,溶液中相关成分的质量浓度与电流强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当电流强度为4 A时,吸收NO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NO最终转化为NO)。
答案 (1)AC (2)-180.5 (3)⑦ (4)增大 增大 (5)75% 3 240 (6)2NO+3ClO-+2OH-===2NO+3Cl-+H2O
解析 (1)根据示意图可知,Fe3+为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总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A项正确;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NO和氧气,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则脱硝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B项错误;该反应历程中形成了N≡N非极性键和H—O极性键,C项正确。(2)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 kJ·
mol-1,②CO2(g)+C(s)===2CO(g) ΔH2=+172.5 kJ·mol-1,③2NO(g)+2CO(g)===N2(g)+2CO2(g) ΔH3=-746.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②-①可得2NO(g)===N2(g)+O2(g),故ΔH=ΔH3+ΔH2-ΔH1=-180.5 kJ·mol-1。(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⑦的活化能最大,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对整个反应有决定作用,所以决定H2催化还原NO的反应速率的基元反应为⑦。(4)达到平衡后,再充入a mol NO(g)和a mol CO(g),相当于等比例改变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该反应是气体计量系数减小的反应,故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N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再充入a mol NO(g)和a mol CO(g),反应容器为恒容容器,气体物质的量增多,则压强增大。(5)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即=,设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y mol,则=,解得y=3.75,设平衡时CH4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三段式:
CH4(g)+2NO2(g)CO2(g)+N2(g)+2H2O(g)
1 2 0 0 0
x 2x x x 2x
1-x 2-2x x x 2x
可得1-x+2-2x+x+x+2x=3.75,解得x=0.75,NO2的转化率为×100%=75%;Kp== kPa=3 240 kPa;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若起始时加入3 mol CH4和2 mol NO2,则在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还是3 240 kPa。(6)由图3可知当电流强度为4 A时,氯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lO-,故此时是ClO-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3ClO-+2OH-===2NO+3Cl-+H2O。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4 化学基础实验(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3 化学用语(含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