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人论世,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百合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采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法。3.深刻体会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如是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简介】 茹志鹃(阿如、初旭,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离不开你》、《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三、教学过程【任务一:整体感知】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开端:带路。第二部分(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发展:借被。第三部分(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高潮:牺牲/献被。第四部分(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结局:盖被。【任务二:文本分析】1.《百合花》中分别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明确: ①小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他人的危难。②新媳妇是一个美丽纯洁、淳朴善良、精神高尚的农村妇女。对于让小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小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小通讯员受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时,新媳妇当时全然没有了开始时的忸怩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小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小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并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这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泪水,透露出一份真诚的情感,体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和一颗对革命队伍的诚挚之心。2.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非常精彩。结合示例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具体作用。明确:(1)第一次(第42段)是通讯员要离开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表现通讯员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第57段)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引发读者对前文情节的回想,也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2)第一次(第34段)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才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通讯员缝军衣的感人场面;第二次(第43段)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第三次(第53段),“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最后一次(第56段),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3.小说在构思布局时通过“我”来展开情节,请结合作品对“我”的作用加以分析。明确:①独特的女性视角是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崇高情感,但是“我”是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者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②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我”主动找通讯员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问他有没有娶媳妇的言行,表现出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一种“泼辣”,是一个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③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色彩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时的情景,充满诗情画意。【任务三:讨论探究】1.《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2.这虽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却洋溢着一种美感,请结合作品说说它“美”在哪里。明确:①人物美。小说中新媳妇在借被子和献被子的过程中表现出纯洁善良、果断坚毅的形象特点;通讯员在小巷中扑向那冒烟乱转的手榴弹,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②情感美(人性美或人情美)。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着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战士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③语言美。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3.1 百合花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活动准备,学习情境与任务,学习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素养,预习任务,作者背景常识,鉴赏活动,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