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化学试题卷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C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D.物质分类均符合其含义,D正确;
故选D。
2.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因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 ~ 55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磁流体是一种纯净物
B. 所得的磁流体为悬浊液
C. 该磁流体很不稳定
D. 所得的磁流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 ~ 55 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
【详解】A.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 ~ 55 nm,属于胶体分散系,为混合物,A错误;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 ~ 55 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所以不悬浊液,B错误;
C.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 ~ 55 nm,属于胶体,是一种介稳分散系,C错误;
D.该分散性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当一束强光通过此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 对溶液、浊液、胶体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呈电中性 B.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C. 都是混合物 D. 溶液、胶体均能透过半透膜,只有溶液能透过滤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溶液、浊液、胶体都呈电中性,溶液中的离子带电荷,有的胶体离子带电荷,故A正确;
B.溶液、浊液、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小于1nm为溶液,1nm~100nm是胶体,大于100nm是浊液,故B正确;
C.溶液、浊液、胶体都是混合物,都属于分散系,故C正确;
D.溶液、胶体均能透过滤纸,只有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 CuO、Ba(OH)2、CuSO4
B. NaOH、HNO3、K2CO3
C. KOH、FeCl3、Na2CO3
D. NaOH、Ba(NO3)2、H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盐酸不与硫酸铜反应,盐酸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不与氧化铜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铁和碳酸钠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
B.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Ba2++SO=BaSO4↓
C. 向稀盐酸中加铁:3Fe+6H+=3Fe3++3H2↑
D.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aCO3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写法是: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除了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生成水,正确的写法是:Ba2++2OH-+2H++SO=BaSO4↓+2H2O,故B错误;
C.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写法是Fe+2H+=Fe2++H2↑,故C错误;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和Cl-生成AgCl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aSO4 B. Zn C. 稀HNO3 D. 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BaSO4属于盐、属于电解质,A符合;
B. Zn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
C. 稀HNO3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不符合;
D.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故其水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但二氧化碳自身不发生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
答案选A。.
7. 能用 H+ +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氢氧化镁固体和稀盐酸反应 B. 稀硫酸滴入氨水中
C.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D.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氢氧化镁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A不合题意;
B.稀硫酸滴入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H2O,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H2O,C不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H2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 下列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K+、CO、OH- B. Ba2+、Na+、SO、NO
C. Na+、Fe2+、H+、NO D. K+、NH、Br-、I-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NH+ OH- = NH3·H2O,A不合题意;
B.Ba2+ + SO= BaSO4↓,B不合题意;
C.Fe2+、H+、NO三者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K+、NH、Br-、I-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故能够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 某化工厂经初步处理后的废水是无色澄清透明的,经检测废水中有Na+、H+、Cl-、SO、X等五种离子,则X是
A. CO B. Fe3+ C. Mg2+ D. Ba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与CO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X不可能是CO,A项错误;
B.含有Fe3+的溶液是黄色的,不合题意,B项错误;
C.Na+、H+、Cl﹣、SO、Mg2+五种粒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所以X可能是Mg2+,符合题意,C项正确;
D.Ba2+与SO能结合成BaSO4沉淀,所以X不可能是Ba2+,D项错误;
答案选C。
1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 反应方程式为NH3+O2H2O+N2
C. 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为9:14
D. 反应前后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该反应是置换反应,A项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氨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和氮气,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4NH3+3O26H2O+2N2,B项错误;
C.根据B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丙为水,丁为氮气,两种的物质质量比=(6×18):(2×14)=27:7,C项错误;
D.根据B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氮元素由-3价变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因此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项正确;
答案选D。
11. 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NaOH+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NaH是氧化剂 D. H2O中氢元素被还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NaH中H元素显-1价,H2O中H元素显+1价,H2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规律分析。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根据该反应的特点,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aH中H元素显-1价,在反应中转化成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H为还原剂,故C错误;
D.H2O中部分H元素由+1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中部分H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碳失去电子,Si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4e-,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e-,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10e-,故C正确;
D.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e-,故D错误;
故选C。
13.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2NaBr+Cl2= 2NaCl+Br2
B.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 2H2S+SO2= 2H2O+3S↓
D. C+H2O=C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反应中,反应物中Br-被氧化,中Br被还原,最后都生成Br2,属于归中反应。
【详解】A.氯气是氧化剂,溴化钠是还原剂,不属于归中反应,A项错误;
B.所给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C.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为不同价态同一元素(硫),最后都生成单质硫,属于归中反应,C项正确;
D.氧气氧化剂,碳是还原剂,不属于归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14. 下列物质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SO3→H2SO4 B. Cu→Cu(NO3)2 C. FeCl3→FeCl2 D. CO→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SO3→H2SO4,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需要还原剂,故A不符合题意;
B.Cu→Cu(NO3)2,铜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FeCl3→FeCl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还原剂,故C符合题意;
D.CO→CO2,碳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已知: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②6FeCl2+3Br2=4FeCl3+2FeBr3
③Cl2+2KBr=Br2+2KCl。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
B. 少量KMnO4溶液加入HBr和HCl的混合溶液中:HBr先被氧化
C.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Br2
D. 反应①中,MnCl2是KMnO4的还原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所以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则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A项正确;
B.根据反应③氯气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溴离子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溴水为氧化产物,所以还原性溴离子大于氯离子,溴离子优先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项正确;
C.根据反应②中,溴水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亚铁离子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铁离子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2>FeCl3,C项错误;
D.反应①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锰离子是高锰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D项正确;
答案选C。
16. 金属钠能浮在水面上,在煤油中沉在油层下,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推测钠的密度(单位是g/cm3)是
A. 大于1.0 B. 小于0.8 C. 介于0.8~1.0之间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金属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水的密度是1.0 g/ cm3,则金属钠ρ煤油<1.0 g/cm3;在煤油中沉在油层下,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则钠的密度比煤油大,ρ煤油>0.8 g/cm3,推测钠的密度(单位是g/cm3)是介于0.8 g/cm3~1.0 g/cm3之间,故合理选项是C。
17. 下列叙述中正确说法有几个
①钠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②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③可用水来确定某粉末中是否含有
④将足量的、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⑤分别与水及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时,需要水和的质量相等
⑥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钠可以把锆、铌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正确;
②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错误;
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氧气,有气泡产生,故可用水来确定某 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 Na2O2,正确;
④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酚酞溶液最终无色,错误;
⑤ Na2O2与水及CO2反应时,,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但质量不相等,错误;
⑥钠与水反应,不能把锆、铌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8. 有下列物质:①Fe ②Na2O ③CO2 ④Cu(OH)2 ⑤MgCl2 ⑥NH4Cl ⑦H2SO4 ⑧C2H5OH(酒精) ⑨ CO ⑩ 蔗糖(用序号作答)。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
(2)上述十种物质中,常温下,能导电的有_____,属于电解质的有___。
【答案】 ①. ① ②. ③ ③. ② ④. ④ ⑤. ⑤ ⑥ ⑥. ⑦ ⑦. ① ⑧. ②④⑤⑥⑦
【解析】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①Fe是金属单质,能导电;
②Na2O是由氧元素和钠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是电解质,不导电;
③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④Cu(OH)2能够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是电解质,不导电;
⑤MgCl2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是电解质,不导电;
⑥NH4Cl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是电解质,不导电;
⑦H2SO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是电解质,不导电;
⑧C2H5OH(酒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⑨CO是不成盐氧化物,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⑩蔗糖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①;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③;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②;属于碱的是④;属于盐的是⑤⑥;属于酸的是⑦。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十种物质中,常温下,能导电的有①,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④⑤⑥⑦。
19.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有___(填序号)。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电解质;④盐;⑤化合物
Ⅱ.有一瓶溶液只含Cl-、CO、SO、Na+、Mg2+、Cu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实验:①原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
(2)实验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理由是___。
【答案】 ①. ③⑤ ②. Mg2+、Cl- ③. Cu2+、CO、SO ④. Na+ ⑤. Cl- ⑥. 是 ⑦. 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阴、阳离子
【解析】
【详解】Ⅰ.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必须电离出能反应的离子,则必须是电解质发生电离,所以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电解质,电解质属于化合物,答案选③⑤;
Ⅱ.①原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一定存在Mg2+,所以一定不存在CO、Cu2+;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不存在SO;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存在Cl-,Na+不能确定。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Mg2+、Cl-,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CO、SO,可能含有的离子是Na+。
(2)实验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阴、阳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因此实验③可以省略。
20. 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都填化学式)。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
(3)当有4个NH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_______。
(4)用双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
【答案】(1) ①. Cl2 ②. NH3 ③. N2 ④. NH4Cl
(2)3∶2 (3)3
(4)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还原产物为NH4Cl,Cl2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氧化产物为N2,NH3为还原剂;故答案为:Cl2;NH3;N2;NH4Cl。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3个氧化剂与2个还原剂转移电子相等,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
【小问3详解】
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Cl2为氧化剂,6个氯原子的化合价都降低;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NH3为还原剂,8个氮原子中2个氮原子化合价升高,6个氮原子化合价没变,8个NH3反应时转移电子6个,当有4个NH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3个;故答案为:3。
【小问4详解】
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Cl2为氧化剂,6个氯原子的化合价都降低;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NH3为还原剂,8个氮原子中2个氮原子化合价升高,6个氮原子化合价没变,Cl2得电子,NH3失电子,反应中转移6e-,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表示为。
21. 有下列三个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
请根据上述反应分析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___________。
(2)Cr2O、I-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则Cr2O、Fe3+、Fe2+、Cl-中能与I-大量共存的离子是___________。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K2Cr2O7>Cl2>FeCl3>I2
(2) ①. 不能 ②. Cr2O会氧化I-
(3)Fe2+、Cl-
(4)Cr2O+3HSO+5H+=2Cr3++3SO+4H2O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离子共存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①2FeCl3+2KI=2FeCl2+2KCl+I2,氧化性:FeCl3>I2;②2FeCl2+Cl2=2FeCl3,氧化性:Cl2>FeCl3;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氧化性:K2Cr2O7>Cl2;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故答案为:K2Cr2O7>Cl2>FeCl3>I2;
【小问2详解】
氧化性:K2Cr2O7>I2,Cr2O、I-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不能;Cr2O会氧化I-;
【小问3详解】
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则Cr2O、Fe3+在酸性溶液中均能将I-氧化,不能大量共存,Fe2+、Cl-能够与I-大量共存,故答案为:Fe2+、Cl-;
【小问4详解】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适应性调研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适应性调研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株洲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株洲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