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中的标志,怀人伤己人,怀古伤今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怀人伤己)
下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廉颇——同病相怜,不忘为国效力(怀人伤己)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昔盛今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
著名学家余世存: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当历史遇见诗歌,便名为“怀古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明朝.李贽《焚书·杂说》
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用了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观察题目、辨别手法、分析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化用前人诗句。。
元 杨维桢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作者观赏苏武牧羊图,回忆苏武牧羊的故事,表达了对苏武威武不屈的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
唐 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这首诗通过将燕昭王筑黄金台广纳贤士与如今“糟糠养贤才”的现状对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 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对比)
石头城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和物是人非、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伤,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担忧。
蜀先主庙唐 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赞颂了刘备的丰功伟业,叹息其子刘禅断送基业,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他文人提到昭君和亲一事,或批判画师毛延寿,或批评宋王朝的屈辱政策,而王安石,却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咏史、怀古,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或登某古迹怀古或直接写事件、人名等。
对比、类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
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或对比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敬仰、感怀、对比)
昔盛今衰型:现实的不尽人意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梦幻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借写古迹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型: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独抒己见型:理性分析,冷静剖析,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1.历史人物:贾谊、诸葛亮、廉颇、岳飞、班超等;2.历史朝代(事件):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柳营、华清宫、汴河、淮水、台城、石头城等;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
《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视其为亡国之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用来形容建功立业。
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常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廉颇老矣: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
燕然勒石:燕然,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
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而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
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新丰客:唐代马周早年不得志,寓居新丰客栈,受到店主冷遇。后马周得唐太宗赏识,得以重用。后来常指抒发怀才不遇,希冀能被明主所用之人。
楚狂、接舆:指代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
式微:表示国势或门庭衰落,或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
天狼:表示敌人、战事。
南冠、楚囚:指被羁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自己深陷囹圄。
烂柯:表示离家日久,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
WEI ZHI XIANG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悲恨相续”,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奢靡生活,导致国家灭亡。
读 史 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读 史 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②伯夷:商末士君子。③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④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⑤曹公: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A.由题目“怀古”可知该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相同,都属咏史怀古诗歌。B.前两句中“暮春”“晚景”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具体时间,而津楼也因在暮霭中显得低矮。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D.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潼关楼阁所见的自然景色,极力描绘了眼前黄河水流的汹涌与可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朱雀桥,乌衣巷,旧燕子,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马喧闹热闹繁华,飞入寻常百姓家,喧闹繁华,寂寥苍凉,弄清史实,体悟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咏怀古迹》杜甫,《蜀相》杜甫,分组合作梳理特点,诗歌情感,表现手法,链接考点掌握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咏史诗》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古咏史诗,掌握其形式标志,掌握其一般结构,学习目标,常见标志,一般结构,情感及手法,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