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飞地经济形成的背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河南省和浙江省谷物种植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河南省与浙江省谷物种植结构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差异 B. 土壤类型差异 C. 降水总量差异 D. 地形类型不同
    2. 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
    A. 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 B. 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
    C. 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 D. 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中可以看出浙江省水稻比重较大,而河南省小麦比重较大,水稻比小麦的需水量大,因此导致河南省与浙江省两省谷物种植结构差异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水分差异,C正确;人口密度、土壤类型、地形不是导致两省谷物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A正确;农业单位产值较低,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B错误;河南省水资源较短缺,不适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错误;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会大面积占据耕地,不利于农业发展,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由变质岩地层组成的梵净山就如同漂浮在喀斯特地质海洋中的孤岛。图为梵净山蘑菇石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组成梵净山的地层最可能是( )
    A. 板岩 B. 玄武岩 C. 页岩 D. 花岗岩
    4. 梵净山蘑菇石景观未来可能会因坍塌而消失。造成其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地震 ②沉积 ③风化 ④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由变质岩地层组成的梵净山就如同漂浮在喀斯特地质海洋中的孤岛”可知,梵净山为变质岩构成,板岩为变质岩,符合题意,A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BC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及“梵净山蘑菇石地貌景观图”分析可知,梵净山蘑菇石景观应由沉积岩在地壳内部变质形成,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经风化侵蚀形成该蘑菇石景观,未来还会遭受风化、侵蚀导致下部岩石变细,不足以支撑上部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坍塌,③④正确;地震不是导致其坍塌的主要作用,①错误;该地地势较高,不会发生沉积作用,②错误。③④组合正确,所以选C。
    【点睛】岩石的分类(按成因):①岩浆岩(不含化石):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等。②沉积岩(可能含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③变质岩(不含化石):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铝金属含量较高。近年来准格尔煤田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准格尔煤炭资源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产业链中建设电解铝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原料能源丰富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素质高 D. 交通便利
    6. 制约准格尔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恶性竞争 B. 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 技术人才短缺 D. 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产业链中高铝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铝金属含量较高,拓展出来了四种产业,建设电解铝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原料能源丰富,A对;图示信息为涉及科技、劳动力素质以及交通,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铝金属含量较高,有充足的能源优势环节市场恶性竞争,A错;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并不是制约产业升级的最主要因素,B、D项错误;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等级较低,经济较落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影响产业升级,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一般分为三种: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次要受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所影响。
    下图为贵州省遵义市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比例尺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遵义市早期城市形态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 B. 地形 C. 土壤 D. 气候
    8. 1986年后该城市建成区增加较快,主要动力是( )
    A. 人口密度增加 B. 交通网络形成 C. 矿产资源开发 D. 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早期城市形态受到凤凰山的影响,难以向西北拓展,后期由凤凰山四周向中心拓展,故影响遵义市早期城市形态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是后期城市拓展的主要动力。读图可知,随着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克服地形因素的限制,由四周向中间拓展,排除ABC,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传统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经济落后城市设置园区,从而实现“强扶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又出现了“反向飞地经济”。下图为反向飞地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飞地经济形成的背景是( )
    A. 资源环境相似 B. 区域文化相异 C. 空间距离临近 D. 经济优势互补
    10. 新出现的反向飞地经济园区,与传统飞地园区的最大差异是( )
    A. 交通条件 B. 产业类型 C. 矿产资源 D. 园区面积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经济落后城市设置园区,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形成的背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优势互补,D正确;无法判断两地资源环境、区域文化以及空间距离的相关信息,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向飞地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设置飞地,以创新飞地为主;传统飞地是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设置飞地,主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两者的产业类型差异较大,B正确;两者的交通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没有反应矿产资源和园区面积的相关信息,CD错误。故选B。
    【点睛】飞地经济一直都是区域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是指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两个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经济开发,园区共建,来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新招商模式。通常,飞地经济主要由经济发达地区“飞入”欠发达地区,而近年以来,由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飞入”发达地区的“反向飞地”模式格外引人关注,其招商模式大有在全国遍地开花之势,成为解决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某研学小组计划暑假期间在新疆开展自然植被野外考察。设计的线路分别是:①乌鲁木齐—乌苏;②乌鲁木齐—吐鲁番;③吐鲁番—库尔勒;④库尔勒—库车。图2为新疆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自然植被野外考察应准备的物品有( )
    ①遮阳伞 ②氧气罐 ③GPS导航仪 ④地质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若想在沿途观察到三种自然植被的典型景观分布,最佳线路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暑假期间太阳光照较强,需要携带遮阳伞,①正确;该地海拔不是特别高,氧气不稀薄,不需要准备氧气罐,②错误;野外穿越需要GPS进行导航和定位,③正确;开展自然植被野外考察,不需要地质锤,④错误。所以选C。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线路①乌鲁木齐—乌苏降水量主要为50—400mm,且沿线经过天山,森林、山地、荒漠三种自然景观都有分布,A正确;②乌鲁木齐—吐鲁番、③吐鲁番—库尔勒、④库尔勒—库车沿线降水量较少,没有森林植被分布,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可分为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它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从全球范围可区分为海洋植被和陆地植被两大类。但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大,因而形成了多种植被类型,可将其划分为植被型、植物群系和群丛等多级分类系列。
    农牧交错带指农耕区与草原牧区之间的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GNSS C. RS D. GIS
    14. 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过渡性表现的相似点是( )
    ①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 ②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与草原景观之间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需要用RS获取农牧交错带的信息,然后用GIS分析具体分布范围,D正确;GPS、GNSS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AB错误;RS技术不能分析地物的信息,C错误。所以选D。
    【14题详解】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南方农牧交错带不是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①错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都是位于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降水的变率较大,②正确;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原景观和森林景观之间过渡,③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与胡焕庸线重合,位于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农牧交错地带,亦称“半农半牧区”。指介于农业区和牧业区之间的交错或过渡地带,兼有农区和牧区生产特点。中国农牧交错地带大致处于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祁连山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两侧,其间有局部农区,如河套平原、南疆垦区、河西走廊等。这条线西北部从农牧交错地带逐渐向纯牧区、东南部向农业区过渡。因受历史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协调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尖锐的矛盾。
    滩涂指沿海、海湾大潮高、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下图为钱塘江近几十年来滩涂面积的变化。为满足城市发展用地需求,近年来甲滩涂被开发利用。完成下面小题。

    15. 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滩涂面积变化较快,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 围海垦殖,泥沙淤积
    C. 落差变大,侵蚀加强 D. 潮汐增强,海水顶托
    16. 作为土地后备资源,甲滩涂开发利用现状最可能是( )
    A. 地形平坦,作为工业用地 B. 光热充足,种植经济作物
    C. 风景优美,进行旅游开发 D. 水源充足,发展水产养殖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气候变暖和地壳抬升对于滩涂面积的影响较缓慢,几十年的时间尺度较短,不会有明显变化,A错误;人类在沿海地区围垦,会促进泥沙淤积,导致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变化较快,B正确;该地位于入海口,落差没有明显增大,C错误;海水的顶托作用不是滩涂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选B。
    【16题详解】
    甲地靠近杭州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滩涂地形平坦,可以作为工业用地,A正确;滩涂地区土壤盐度较高,不适宜种植农作物,B错误;滩涂旅游景观单一,旅游开发价值不高,C错误;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值较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发展工业,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震荡水柱式发电主要利用波浪的水平和垂直运动驱动涡轮机转动发出电力,是目前利用最为广泛的波浪能发电技术,国内建有多个试验电站。下图为我国近海波浪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根据震荡水柱式海浪发电原理推测,我国南方海域同样装机容量下,震荡水柱式发电量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8. 造成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域面积 B. 洋流强度 C. 海水深度 D. 海水温度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更大,波浪能更大,震荡水柱式海浪发电更多,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我国南方地区波浪能较小,震荡水柱式海浪发电较少,ACD错误。所以选B。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南方海域等深线更靠近陆地,海水更深,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更紧密,北方海域等深线距离陆地较远,海水较浅,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更稀疏,波浪能较少,所以海水深度是影响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C正确;海域面积南北差异较小,A错误;没有反应洋流强度的相关信息,B错误;海水的温度对波浪能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水相互作用的距离有关。波浪可以用波高、波长和波周期等特征来描述。
    某两个学校学生在校园进行太阳观测活动。甲校学生于6月22日6时10分(地方时)在校园楼顶拍摄到红日东升,而此刻乙校学生在学校楼顶拍摄到夕阳西下,时间显示是6月22日18时20分(地方时)。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日甲学校与杭州(120°E,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最接近的( )
    A. 16° B. 18° C. 30° D. 31°
    20. 乙学校位于甲学校的( )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高度角=90°-|α±β|,其中阿尔法为当地纬度,β为直射点纬度,采取同“-”异“+”原则。杭州纬度为30°N,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杭州的太阳高度角约等于83.5°;甲校学生于6月22日6时10分(地方时)在校园楼顶拍摄到红日东升,日出时间晚于6时,说明甲学校位于南半球且靠近赤道。则甲学校太阳高度角>66.5°,靠近赤道,可估算正午太阳高度之差最接近18°,故选B。
    【20题详解】
    结合上述可知,甲学校位于南半球,乙学校日落时间在18时后,位于北半球。根据甲校学生于6月22日6时10分(地方时)在校园楼顶拍摄到红日东升,而此刻乙校学生在学校楼顶拍摄到夕阳西下,时间显示是6月22日18时20分(地方时)可知,乙地时间比甲地早12时10分,可判定乙位于甲以东182.5°,即乙位于甲的西侧,故乙学校位于甲学校的西北方,故乡选D。
    【点睛】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低,日影越长。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内容反映了( )
    ①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是可以跨越圈层界限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在保持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正确;地理环境中碳循环跨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②正确;没有反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③错误;没有反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在保持平衡,④错误。所以选A。
    下图为某区2019年各种耕地占比情况。该区早期大量实施“退耕还林”。2022年起,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又集中开展“退林还耕”治理。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区早期大量“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 延长产业链,提供木材
    B. 减少耕地资源,降低粮食产量
    C. 减轻沙尘暴,美化环境
    D. 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3. 为提高本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退林还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业劳动力
    B. 提倡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C.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D.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大监管力度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是为了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D正确;“退耕还林”不能随意砍伐,不能提供木材,A错误;“退耕还林”会减少耕地,但不是为了降低粮食产量,B错误;该地有水田分布,沙尘暴较少,C错误。所以选D。
    【23题详解】
    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业劳动力,不利于当地农民提高收入,A错误;提倡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不能提高种粮的积极性,B错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能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C正确;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梯度风是指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下图为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相同高度上,城区梯度风占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城区( )
    A. 人口工业集中,气温较高 B. 楼房高大密集,摩擦力大
    C. 水域面积较小,比热容大 D. 空气尘埃较多,污染严重
    25. 同样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将会导致( )
    A.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 郊区大气污染加重
    C. 城市逆温天气增加 D. 农村雨雾天气多发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同等高度上,城区的摩擦力更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所以相同高度上,城区梯度风占比较小,B正确;人口工业集中,气温高对于摩擦力影响较小,A错误;城区的水域面积不一定小于郊区和农村,C错误;污染不是影响梯度风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B。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梯度风占比减少,说明受摩擦力影响的风增多,城区风力会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区的大区污染加重,A正确,B错误;城市逆温天气会减少,C错误;对于农村雨雾天气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梯度风是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相平衡时所作的水平曲线运动。在北半球,梯度风去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南半球反之。梯度风的强度,气压梯度力、流场的曲率半径和旋转方向的影响。气压梯度力越大,曲率半径越小,梯度风越强。反气旋性环流内的梯度风强于同条件下的气旋性环流。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变化最快的三角洲之一。三角洲海拔高度大多在2米以下。图1为黄河三角洲上历年入海河道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为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了“上农下渔”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模式示意图。图3示意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表层土和底层土盐分含量状况。

    (1)分析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快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与其他植被覆盖区相比,说出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裸地土壤含盐量的差异。
    (3)简析采用“上农下渔”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答案】(1)黄河含沙量高,径流量较大,输沙量较多;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加上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快;河流改道频繁,三角洲面积变化快。
    (2)滩涂裸地表土层和底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均高于其他植被覆盖区;滩涂裸地表层土含盐量高于底层土壤。
    (3)增加地下水埋藏深度,降低土壤含盐量,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水塘面积扩大,有利于发展养殖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为材料,涉及河流沉积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较高,且河流径流量较大,为河口地区带来大量泥沙;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低,以及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黄河入海口地区,河道变动频繁,三角洲面积变化较快。
    【小问2详解】
    有植被覆盖地区,受植被的遮蔽作用,土壤蒸发较弱,且植被可以吸收盐分,所以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土壤表层盐分和底层盐分都低于滩涂裸地盐分;滩涂裸地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集聚,导致表层土壤含盐量高于底层土壤。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上农下渔”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提高农田高度,降低耕地地区地下水埋深,降低耕地的土壤盐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作物产量;能够扩大水域面积,为养殖业发展提供空间,提高养殖业产值。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是当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格但斯克港是波兰最大的海港之一。2020年,在现有港口基础上,当地港务局计划再扩建一个新的外港。图1为格但斯克港区域图。图2为格但斯克港气候图,图3为格但斯克港多年平均风频示意图。
    材料二:潟湖原来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逐渐与海洋隔开,形成了湖泊。

    (1)简述图中潟湖形成的地质过程。
    (2)简析气候对格但斯克港交通运输条件的主要影响。
    (3)分析扩建新外港后对港口区域经济促进作用。
    【答案】(1)河流搬运作用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运动搬运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沙坝分割海水,在坝体内侧形成狭长湖泊。
    (2)降水季节变化较小,河流流量稳定,有利于河海联运;全年月均气温高于0℃,港口为不冻港,可全年通航;以西南风为主,为离岸风,港口风浪较小,利于船舶停泊。
    (3)港口辐射作用增强,腹地范围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增强,货物运输量增加;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联系,优化产业布局;使腹地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
    【解析】
    【分析】本题以潟湖为背景,涉及潟湖形成的地质过程、气候对交通的影响、港口的经济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为缓慢,河流搬运作用带来丰富的泥沙,区域呈现半圆状,海水运动搬运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沙坝分割海水,在坝体内侧形成狭长湖泊。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降水量稳定,河流流量稳定,有利于河海联运;全年月均气温高于0℃,不存在结冰期,港口为不冻港,可全年通航;以西南风为主,为离岸风,港口风浪较小,利于船舶停泊。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建新外港后有利于增强港口辐射作用,同时腹地范围扩大,也扩大了港口吞吐能力,货物运输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加了流通;加强区域联系,优化产业布局;使腹地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锂是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地质时期,“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导致气候变化,“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下图为南美洲锂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位于福建宁德的宁德时代是我国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2023年2月,宁德时代在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投资建设汽车电池工厂。2023年6月,宁德时代计划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与玻利维亚政府合作开发该国盐湖锂矿资源。
    (1)简述气候变化对“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盐沼形成的影响。
    (2)指出宁德时代公司规模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对宁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简析宁德时代在美国底特律投资建厂的出发点。
    (4)从我国资源安全角度,分析宁德时代与玻利维亚政府合作开发锂矿的意义。
    【答案】(1)地壳抬升,阻挡东南信风水汽进入;气候干旱加剧,蒸发旺盛,锂盐不断富集。
    (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相关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3)消费市场大,经济效益好;距离市场近,运输成本低;避开贸易壁垒,降低关税支出。
    (4)开辟国际锂矿,促进进口渠道多元化;增加锂矿资源供给,保障国家锂矿安全;减少国内资源开发,保护国内锂矿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锂三角和宁德时代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对区域发展影响以及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地质时期,‘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可知,该地在地质史上为海洋,后来地壳隆升,形成高大山系,阻挡了东南信风的深入,水汽减少,降水减少;该地纬度位置较低,蒸发量较大,湖泊盐分不断富集,形成富锂盐湖、盐沼。
    【小问2详解】
    宁德时代公司规模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能够促进宁德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与电池相关产业的的聚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底特律为美国“汽车之都”,汽车电池的消费市场广阔,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底特律投资设厂,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近,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在美国投资设厂,能够避开美国对我国的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的成本。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联盟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联盟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共7页。

    浙江省Z2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影响M处游览频率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