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五中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4分)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毒性 D. 腐蚀性
2.(4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稀释浓硫酸
D.盖上盖玻片
3.(4分)如图分别X是金刚石、Y是石墨、Z是C60、W是碳纳米管的结构模型,图中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单质
B.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C.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新型的化合物
D.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都相同
4.(4分)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
A.浓盐酸 B.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硫酸
5.(4分)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6.(4分)下列家用电器在工作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视机 D.电热水壶
7.(4分)有一种新型“即热饭盒”,其饭 盒底部分为两层,一层盛有水,另一层盛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2O Mg (OH)2+X↑.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X是一种单质 B.Mg (OH)2是一种有机物
C.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D.混合物中的铁是催化剂
8.(4分)如图为立定跳远的动作分解图,a为起跳瞬间,b为最高点,由于存在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动能逐渐减小
C.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D.运动到b点,动能大于0
9.(4分)小科观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科学视频《神奇的酸》后对几种常见的酸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4分)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11.(4分)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a、b物质分别为( )
A.NaOH、K2CO3 B.NaOH、Na2CO3
C.KOH、K2CO3 D.KOH、Na2CO3
12.(4分)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B.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13.(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 )
A.丙→甲→乙→丁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乙→丁 D.乙→甲→丙→乙→丁
14.(4分)小科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反应前后总质量减少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Al+6HCl═2AlCl3+3H2↑
D.100~140s,温度降低说明反应停止并逐渐冷却,导致压强减小
15.(4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
B.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C.等质量的Mg、Fe、Zn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后生成氢气的可能质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步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铜;②氯化钠;④熟石灰。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17.(6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18.(4分)“84”消毒液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
1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
(2)乙同学将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碱的第4条性质与盐的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0.(6分)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
21.(6分)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如图乙为其截面图。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然后返回,自行滚上斜面的B点停止后又滚下斜面……如此往返 点(选填字母)的弹性势能最大;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 (选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滚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
22.(8分)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5空,每空3分,共45分)
23.(6分)某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锈蚀内容之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李发现自己的铜制的眼镜框的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提出问题】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3CO3(俗称铜绿)
【实验探究】将四块铜片分别按如图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得出结论】
(1)由实验可以知道,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 。
A.只需要氧气
B.氧气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二氧化碳、水
【反思与应用】
(2)如果将装置中的铜片换成铁片,会出现锈蚀现象的实验装置有 (填序号)。
24.(9分)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将褪色后的溶液 ,如果溶液 ,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 .
25.(12分)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
(3)比较 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
26.(9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
27.(9分)氧化铁又称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还可作催化剂及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等。以下是以赤铁矿(含少量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已知:(NH4)2CO3在40℃以上易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3)设备3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28、29题各6分,30题7分,31、32、33题10分,34题6分,共55分)
28.(6分)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
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从微观角度解答)
(2)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
①柠檬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9.(6分)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化肥属于 肥,具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会导致叶色发 。
(2)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3)两种化肥中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因为会发生 而减低肥效。
30.(7分)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 (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钾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8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1.(10分)小明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并绘制了图象。
(1)碳酸钠属于 (选填“盐”或“碱”)。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2.(10分)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而黄铜片上没有明显的划痕。说明 。
(2)从表中数据可知,m= 。
(3)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3.(10分)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生成蓝色沉淀E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 .
34.(6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盐酸溶液。请说明气球的变化情况和变化的具体原因。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五中九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4分)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毒性 D. 腐蚀性
【答案】D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性标志。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性标志。
C、图中所示标志是毒性标志。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
故选:D。
2.(4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稀释浓硫酸
D.盖上盖玻片
【答案】B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盖上盖玻片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氢气还原氧化铜,以利于充分与氧化铜反应。
C、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然后缓缓放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4分)如图分别X是金刚石、Y是石墨、Z是C60、W是碳纳米管的结构模型,图中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单质
B.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C.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新型的化合物
D.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都相同
【答案】A
【分析】根据图示可看出,不同的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相似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解答】解:
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的,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比如它们的硬度不同,石墨最软;但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4分)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
A.浓盐酸 B.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硫酸
【答案】B
【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小,说明这种溶液能够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且生成了沉淀。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故错误;
B、石灰水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但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D、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错误;
故选:B。
5.(4分)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B
【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故选:B。
6.(4分)下列家用电器在工作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视机 D.电热水壶
【答案】B
【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
【解答】解:
A.电饭煲工作时只要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B.电风扇工作时只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视机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故C错误;
D.电热水壶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B。
7.(4分)有一种新型“即热饭盒”,其饭 盒底部分为两层,一层盛有水,另一层盛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2O Mg (OH)2+X↑.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X是一种单质 B.Mg (OH)2是一种有机物
C.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D.混合物中的铁是催化剂
【答案】B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其组成元素和物质的性质来判断物质的类别.
【解答】解:由反应Mg+2H2OMg 5+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个数等相同、O原子的个数前后相等,而反应后氢氧化镁中有2个H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H2,
A、生成物是氢气,属于单质;
B、Mg 8不含有碳元素,不是一种有机物;
C、由题目信息“有一种新型“即热饭盒”,一层盛有水,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混合物中的铁是催化剂。
故选:B。
8.(4分)如图为立定跳远的动作分解图,a为起跳瞬间,b为最高点,由于存在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动能逐渐减小
C.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D.运动到b点,动能大于0
【答案】D
【分析】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由于存在空气的阻力,机械能不守恒。
【解答】解:
A、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高度变大,故A错误;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高度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
D、运动到b点,所以动能大于0。
故选:D。
9.(4分)小科观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科学视频《神奇的酸》后对几种常见的酸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这两种溶液中溶剂一开始不能是零;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减少;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不变,故D错;
故选:C。
10.(4分)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分析】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导致溶液的密度增大,据此结合物理只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于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溶液,导致溶液的密度变大。
故选:B。
11.(4分)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a、b物质分别为( )
A.NaOH、K2CO3 B.NaOH、Na2CO3
C.KOH、K2CO3 D.KOH、Na2CO3
【答案】B
【分析】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粗盐中的杂质可知: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钙离子、镁离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后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先加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生成沉淀,将钙离子沉淀的同时会生成氯化钾,加稀盐酸无法除去;
B、先加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B正确;
C、先加氢氧化钾,同时生成氯化钾引入钾离子杂质,利用碳酸根与钙离子沉淀,两次生成的氯化钾引入新的杂质钾离子,故C选项错误;
D、先加氢氧化钾,同时生成氯化钾引入钾离子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12.(4分)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B.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C
【分析】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滤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不能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B、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能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C、滤渣是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不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故选:C。
13.(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 )
A.丙→甲→乙→丁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乙→丁 D.乙→甲→丙→乙→丁
【答案】C
【分析】根据制备纯净干燥的CO去还原氧化铁,并除去尾气中的CO,所以应该先除去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检验是否除尽,然后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再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最后进行尾气处理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最后再通过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防止污染空气,故选:C。
14.(4分)小科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反应前后总质量减少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Al+6HCl═2AlCl3+3H2↑
D.100~140s,温度降低说明反应停止并逐渐冷却,导致压强减小
【答案】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50s时的反应分析进行分析;
C、根据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压强不变,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故A分析错误;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HCl.故B分析错误;
C、0~50s3O3+6HCl═2AlCl3+3H5O,故C分析错误;
D、100~140s,导致压强减小。
故选:D。
15.(4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
B.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C.等质量的Mg、Fe、Zn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后生成氢气的可能质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步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答案】C
【分析】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碱性变弱,进行分析判断。
B、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等质量的Mg、Fe、Zn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盐酸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消耗完,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C、等质量的Mg、Zn分别加入等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H2SO4═MgSO4+H5↑、Fe+H2SO4═FeSO3+H2↑、Zn+H2SO8═ZnSO4+H2↑,镁、铁、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24、65,由于稀硫酸的质量相等;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镁,故选项图象正确。
D、向等质量,由于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碳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铜;②氯化钠;④熟石灰。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④ 。
(2)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② 。
【答案】(1)④;
(2)②。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答案为:④;
(2)氯化钠是一种盐,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故答案为:②。
17.(6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脱水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浓硫酸 。(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挥发 性。
【答案】(1)脱水;
(2)浓硫酸;
(3)挥发。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来分析;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解答】解:(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以使热量及时地散失,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能使水沸腾;故答案为:浓硫酸;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盐酸小液滴。
18.(4分)“84”消毒液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2)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
【答案】(1)+1;
(2)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3价。
(2)由题意,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4O。
故答案为:
(1)+1;
(2)Cl2+2NaOH═NaCl+NaClO+H2O。
1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氢氧根离子 ;
(2)乙同学将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 ;
(3)碱的第4条性质与盐的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碱、盐都溶于水,会生成沉淀 。
【答案】(1)氢氧根离子;
(2)氯化钙;
(3)碱、盐都溶于水,会生成沉淀。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
(2)将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
(3)碱的第4条性质与盐的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碱,会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1)氢氧根离子;
(2)氯化钙;
(3)碱、盐都溶于水。
20.(6分)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 锡、锌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氢气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u2+、Fe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
(2)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
(3)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分析。
【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锡、锌位于氢的前面,所以则会“消失”的金属有锡、锌。
(2)由于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所以“可燃空气”就是氢气。
(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B点时铁与硝酸银恰好反应2+、Fe2+。
故答案为:(1)锡、锌;
(2)氢气;
(3)Cu6+、Fe2+。
21.(6分)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如图乙为其截面图。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然后返回,自行滚上斜面的B点停止后又滚下斜面……如此往返 D 点(选填字母)的弹性势能最大;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 不能 (选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滚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
【答案】D;不能;大于。
【分析】(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2)罐子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罐子的机械能变小了,这说明罐子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了其他形式的能。
【解答】解:(1)罐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质量不变,在A点时的高度最高;罐子从A点运动到D点,在D点时的形变程度最大;
(2)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罐子的动能,所以不会返回斜面;
(3)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所以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D;不能。
22.(8分)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 Mg(OH)2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Cl2=BaSO4↓+2NaCl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aCO3、Na2SO4、MgCl2 (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CuSO4 (填化学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
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一定含有碳酸钙,生成的白色沉淀B不溶于硝酸,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所以C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1)白色沉淀C是Mg(OH)2;
(2)反应①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2+BaCl2=BaSO4↓+6NaCl;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Na2SO6、MgCl2,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
故答案为:(1)Mg(OH)5;
(2)Na2SO4+BaCl3=BaSO4↓+2NaCl;
(3)CaCO7、Na2SO4、MgCl5,CuSO4。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5空,每空3分,共45分)
23.(6分)某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锈蚀内容之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李发现自己的铜制的眼镜框的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提出问题】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3CO3(俗称铜绿)
【实验探究】将四块铜片分别按如图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得出结论】
(1)由实验可以知道,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 D 。
A.只需要氧气
B.氧气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二氧化碳、水
【反思与应用】
(2)如果将装置中的铜片换成铁片,会出现锈蚀现象的实验装置有 ②④ (填序号)。
【答案】(1)D;
(2)②④。
【分析】(1)根据比较实验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分析。
【解答】解:(1)比较实验①④可知,铜生锈需要水,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铜生锈需要氧气,铜生锈的条件为
氧气、二氧化碳、水;
(2)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满足两个条件的是②④,会出现锈蚀现象的实验装置有②④。
24.(9分)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发生反应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将褪色后的溶液 加热 ,如果溶液 变红色 ,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 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尤其是在冷水中溶解度更小.
【解答】解:(1)A中酚酞试液不变色,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说明镁能与热水发生反应生成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
故填: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发生反应.
(2)验证方案如下表所示: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如果溶液变红色.
(3)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
故填: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
25.(12分)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球陷入沙面的深度 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
(3)比较 A、C 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1)球陷入沙面的深度;(2)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A、C;(4)无关。
【分析】(1)实验中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铅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用到转换法;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物体质量;
(3)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下落高度;
(4)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运动路径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运动路径。
【解答】解:(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重力势能越大;
(3)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通过比较图象可知、B两球都大,需要保持球的质量一定,所以选择的是A;
(4)比较C、D两球,下落高度也相同,但陷入沙面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故答案为:(1)球陷入沙面的深度;(2)当下落高度一定时,重力势能越大、C;(4)无关。
26.(9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 Na2CO3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C中 。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 b%(选填“>”“=”“<”)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2最终转化为Na2CO6和水。
故填:Na2CO3。
(2)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空气进入C中。
故填: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空气进入C中。
(3)由5NaOH+CO2═Na2CO6+H2O,2NaOH+H4SO4═Na2SO8+2H2O可知,7NaOH~H2SO4,
质量关系为:
4NaOH~H2SO4,
80 98
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因此a%>b%。
故填:>。
27.(9分)氧化铁又称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还可作催化剂及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等。以下是以赤铁矿(含少量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已知:(NH4)2CO3在40℃以上易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2)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硫酸亚铁、硫酸 。
(3)设备3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温度在40℃以下 。
【答案】(1)Fe2O3+3CO2Fe+3CO2。
(2)硫酸亚铁、硫酸。
(3)温度在40℃以下。
【分析】(1)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
(3)设备3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温度在40℃以下,以防止碳酸铵分解。
【解答】解:(1)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时,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O3+6CO2Fe+3CO8。
故答案为:Fe2O3+2CO2Fe+3CO2。
(2)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
故答案为:硫酸亚铁、硫酸。
(3)设备3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温度在40℃以下,以防止碳酸铵分解。
故答案为:温度在40℃以下。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28、29题各6分,30题7分,31、32、33题10分,34题6分,共55分)
28.(6分)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
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微观角度解答)
(2)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
①柠檬烯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 。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有机物;
②15:2。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①柠檬烯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5:2。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有机物;
②15:2。
29.(6分)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化肥属于 氮 肥,具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会导致叶色发 黄 。
(2)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3)两种化肥中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NH4HCO3 ,因为会发生 反应产生氨气 而减低肥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和氮肥的作用考虑;(2)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性质;(3)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考虑。
【解答】解:(1)两种化肥都只含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2)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碳酸氢铵要避免高温施用;
(3)碳酸氢铵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故答案为:(1)氮;黄;(2)B4HCO3;反应产生氨气。
30.(7分)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 氢氧化钾溶液 (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钾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8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确定操作的过程。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列式表示出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8g时溶质的质量,进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6,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说明是把氢氧化钾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KOH+HCl=NaCl+H2O
56 58.5
28g×10% x
x=2.925g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钾溶液;(2)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925g。
31.(10分)小明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并绘制了图象。
(1)碳酸钠属于 盐 (选填“盐”或“碱”)。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Cl、CaCl2 (写化学式)。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0.88 。
(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由图象可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滴加的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属于盐;20克碳酸钠溶液与质量分数的乘积是溶质的质量;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出。
【解答】解:(1)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由图象可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注意写化学式、CaCl2;
(3)a点时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0g×10.6%=5.12g,
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
Na2CO3+7HCl=2NaCl+H2O+CO4↑
106 44
2.12g x
x=4.88g
故答案为:0.88;
(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CaCl2+Na5CO3=2NaCl+CaCO3↓
106
y
y=5.6g
溶液质量是=50g
b点质量应标20g+50g=70g
故答案为:70g。
32.(10分)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而黄铜片上没有明显的划痕。说明 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
(2)从表中数据可知,m= 8.7 。
(3)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44% 。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2)8.7;
(3)44%;
(4)19.6%。
【分析】(1)依据合金的性质和题中信息分析;
(2)依据铜的化学性质和题中数据分析;
(3)依据题中数据分析;
(4)依据锌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解答】解:(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故答案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2)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每10g稀硫酸与1.3g锌恰好完全反应,只反应了2.5g锌;表中m=10﹣1.8=8.7;
(3)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44%;
(4)设参加反应的H2SO3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2+H2↑
65
1.4g x
=
x=6.96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8%。
33.(10分)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生成蓝色沉淀E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H2SO4 ;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 35.5g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
(2)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则是氢氧化铜,D是硫酸钠,酸为稀硫酸;
(2)设由CuO生成的CuSO6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2+H2O
80 160
8g x
=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2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4↓+Na2SO4
160 80
16g y
==
y=6g
a=14.2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3)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b
H8SO4+2NaOH=Na2SO4+2H2O
80
60g×20%
=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6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故答案为:(1)H4SO4;
(2)20%;
(3)35.5g.
34.(6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盐酸溶液。请说明气球的变化情况和变化的具体原因。
【答案】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后滴加盐酸溶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会观察到气球缩小。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滴加盐酸溶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观察到气球膨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瓶内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瓶内压强减小;后滴加盐酸溶液、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气球缩小。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共8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0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