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展开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星火燎原 B. 云蒸霞蔚 C. 风吹草动 D. 水滴石穿
2.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臭氧空洞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沙尘暴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火星四射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氧气 B. 汞、水 C. 氨气、干冰 D. 氯化钠、硫酸铜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K2SO4 B. Ca3(PO4)2 C. KNO3 D. CO(NH2)2
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黄河水 B. 稀释浓硫酸
C. 验满二氧化碳 D. 称量固体药品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肥皂水可降低水的硬度
B.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8.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但可与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NO2 B. NO C. N2 D. N2O
9.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镓是金属元素 B. 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
C.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10.河南南阳是世界艾草之乡、全球艾草加工的中心区域。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具有很高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C. 黄酮素中含有27个原子 D. 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11.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在上述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 该反应将两种有害气体转化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下列相关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鉴别羊毛和腈纶一一灼烧,闻气味
B. 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一一加水溶解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稀硫酸一一加适量硝酸钡溶液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图①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 图②表示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 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图④表示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14.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共5.0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可能是( )
A. CaO和ZnO B. CaO和CuO C. ZnO和CuO D. MgO和Zn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0.0分)
15.空气中可以用作保护气且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 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______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______ 。
16.河南名吃“胡辣汤”制作过程中会用到牛肉,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______ ;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量筒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推动注射器后,发现①处的红磷不燃烧,②处的红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在放有二氧化锰的位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8.如图所示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______ 。
(2)将t3℃时等质量KNO3、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 (填“KNO3”或“NaCl”)。
(3)将t3℃时75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______ 。
19.酒精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一定质量的酒精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恢复到室温,测得容器内CO2和CO的质量比为22:7,则反应前容器内酒精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 。
20.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风吹茶树香千里,风过茶城带茶香: ______ 。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______ 。
21.如图是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图像。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若向a点对应溶液中加入铁粉,写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
22.实验室为了除去粗食盐中所含有的CaCl2、MgSO4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粗食盐溶于水;②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⑥蒸发、结晶。
(1)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写出操作④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 ______ 。
(3)请设计实验验证④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的杂质: ______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3.构建物质转化关系图是重要的知识梳理方法,右图中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的化学式为 ______ ;E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归来,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强大实力。制作飞船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
(1)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用到了铝合金材料。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 ______ (填“大”或“小”),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______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铁生锈是铁与 ______ 共同作用的过程。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在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随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 。
②e点滤渣中所含的物质是 ______ 。
(3)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①写出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本实验中,能够说明玻璃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4)钛和钛合金以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上可利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钛。用9.6kg的镁理论上可以制取钛的质量是多少?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用A装置制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若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请在C处虚线框内画出装置图。(只画出集气瓶和导气管即可)
(3)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过一会反应就停止了。请简述反应停止的原因: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星火燎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云蒸霞蔚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风吹草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水滴石穿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则达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故选:C。
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误。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误。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
故选:C。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
B、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但不是禁止,说法错误;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本考察了水的知识,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保护水资源的做法、净化水的方法以及电解水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镓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氮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黄酮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B正确;
C、一个黄酮素分子含有15+10+2=27个原子,故C不正确;
D、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0×1)=18:1,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黄酮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故A说法不正确;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共涉及CO、NO、CO2三种氧化物,故B说法不正确;
C、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将两种有害气体转化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和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答案】D
【解析】解:A、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中含有刺激性气味,则可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则能鉴别,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能除去氧气,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硝酸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会引入新杂质硝酸,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中含有刺激性气味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3.【答案】C
【解析】解: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减弱,但不能变为酸性,选项错误;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和水,等稀硫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开始不产生沉淀,选项正确;
D、设锌粉和铁粉的质量都为56g,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
Zn+2HCl=ZnCl2+H2↑
65 2
56g x
652=56gx
x=5665×2g
Fe+2HCl=FeCl2+H2↑
56 2
56g y
562=56gy,y=2g
5665×2g<2g,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减弱,但不能变为酸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进行分析;
C、根据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和水,等稀硫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等质量的锌、铁与稀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较多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4.【答案】D
【解析】解:设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RO+2HCl=RCl2+H2O
x+16 73
5.0g 100g×7.3%
73x+16=100g×7.3%5.0g
解得x=34
则两种氧化物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一个大于34,一个小于34。
A、钙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40、65,不符合题意;
B、钙、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40、64,不符合题意;
C、锌、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64,不符合题意;
D、镁、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4、65,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计算出跟7.3%的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的氧化物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正确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5.【答案】氮气 氧 门捷列夫
【解析】解:空气中可以用作保护气且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人体中含量大于0.01%的元素为常量元素,如O、C、H、N、Ca、P、K、S、Na、Cl、Mg,其中氧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
氮气;氧;门捷列夫。
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人体中元素组成、科学家们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蛋白质 隔离可燃物 偏大
【解析】解: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森林发生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隔离可燃物灭火;仰视量筒读数,读数偏低,实际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偏多,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蛋白质;隔离可燃物;偏大。
根据牛肉中富含蛋白质,灭火原理,仰视量筒读数,读数偏低,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解:点燃酒精灯,推动注射器后,发现①处的红磷不燃烧,②处的红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放有二氧化锰的位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8.【答案】t2℃ NaCl 175g
【解析】解:(1)由图可知,在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2℃;
(2)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t3℃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大,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t3℃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NaCl>KNO3,即此时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的是NaCl;
(3)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75g×50g100g+50g×100%=(75g+x)×10%,解得x=175g,故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75g。
故答案为:(1)t2℃;
(2)NaCl;
(3)175g。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 3:8
【解析】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2:7,则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244:728=2:1,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再配平方程式,可得,所以容器内酒精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8。
故答案为:;3:8。
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书写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计算出化学计量数之比。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利用原子守恒的计算能力。
20.【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解析】解:(1)风吹茶树香千里,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随着气流进入人的鼻子使人闻到香味。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固体变成气体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答案】H2SO4+2NaOH=Na2SO4+2H2O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解析】解:(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a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说明硫酸有剩余,加入铁粉,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1)H2SO4+2NaOH=Na2SO4+2H2O。
(2)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Ba(OH)2+MgSO4=Mg(OH)2↓+BaSO4↓ 引流 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的杂质为Na2CO3和NaOH
【解析】解:(1)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2)操作④是过滤操作,实验时用玻璃棒引流。
(3)过滤后溶液中的溶液除NaCl外还有Na2CO3和NaOH,检验步骤④所得滤液中的杂质的操作为: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的杂质为Na2CO3和NaOH。
故答案为:
(1)Ba(OH)2+MgSO4=Mg(OH)2↓+BaSO4↓;
(2)引流;
(3)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的杂质为Na2CO3和NaOH。
根据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食盐中所含有的CaCl2、MgSO4杂质,将粗食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能除去MgSO4;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能除去CaCl2、过量的Ba(OH)2,然后过滤除去Mg(OH)2、BaSO4、BaCO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和NaOH,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23.【答案】H2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H2。E为氢氧化钙,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C和D的反应为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H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
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则为HCl;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能生成D(碳酸钙),且E能与C(HCl)反应,而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则E为氢氧化钙;又由于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酸能与碱反应生成水,而氢气和水能相互转换,氢氧化钙也能转化为水,则A为氢气、B为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大 铝在空气易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水和氧气 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铁、银和铜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易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过程;
(2)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b点时硝酸银完全反应,d点时硝酸铜完全反应。
①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②e点时,铁过量,滤渣中所含的物质是铁、银和铜;
(3)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红色的氧化铁逐渐变为黑色,说明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转变为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4)工业上可利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置换反应的概念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钛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设用9.6kg的镁理论上可以制取钛的质量为x,则:
48 48
9.6kg x
4848=9.6kgx
x=9.6kg
答:用9.6kg的镁理论上可以制取钛的质量为9.6kg。
故答案为:(1)大;铝在空气易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水和氧气;
(2)①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②铁、银和铜;
;
②红色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设用9.6kg的镁理论上可以制取钛的质量为x,则:
48 48
9.6kg x
4848=9.6kgx
x=9.6kg
答:用9.6kg的镁理论上可以制取钛的质量为9.6kg。
(1)根据合金的性质、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以及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3)根据炼铁的原理、实验现象来分析;
(4)根据镁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即可。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5.【答案】 夹紧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解析】解:(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为:;
(3)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
(2);
(3)夹紧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与收集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试卷】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