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zip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单元知识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的成就被确认为是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与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关。而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乃诗人之山水诗心的生命力。山水诗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雅意林壑,性爱丘山,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诗意化——对景语诗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时代而承传的诗学传统。因此,“第一个高峰”绝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观,而是层层登攀而渐近壮伟。
而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艺术高峰”同时理解作静态观照意义上的“峰群”和动态分析意义上的“峰势”。唐代山水诗的成就,就体现在它是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集大成和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新开拓。所谓集成与开拓,实质就是整合与创变,而这一切,主要是就山水诗的审美质量而言的。
总体看来,由山水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既是王夫之所谓“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而至于“兴象玲珑,无迹可求”者,又是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之终于无所遗憾者,还是南朝“巧构形似”之终于巧得无一点迹象者。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之造诣,那么在美学风格上只有“浑朴精粹”四字才得以状其体势。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平常”与“非常”实现了有机合一,在充满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着痕迹地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把握和精确描绘,在仿佛是无所拣选的自然叙写中,诗人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
论唐诗者,“四唐”之说历久弥新。初唐是盛唐之准备,但中唐却并非盛唐之余响。无论是从整个诗歌风貌着眼,还是仅就山水诗而言,中唐风貌,皆呈现出强烈的创变色彩,这种创造性变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实际上,从偏向于“青山”“白云”之山水意象类型的大历山水景观开始,就已然开始了对山水“逸品”的定位。虽然后人习惯于以“王、孟、韦、柳”来概括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特征,并以为这一特征即在清淡风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并不准确的。即以清淡风格而言,王、孟之作,并无有意为此的迹象,而韦、柳之作,则是在自觉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鉴于此,那以主体意志的萧散淡远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为主要内涵的“逸品”格调,在盛唐王、孟那里只是溶解在从容安详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韦、柳那里便凝定为明确的范式。
山水创意,主要表现在对曲尽山水物态的不满足上,盛唐山水诗境中那天然物态与诗人意态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冲破,诗人意态的纵恣注入自然物态,从而山水意象亦为之而重新被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画。于是,就真正有了风景依旧而诗意常新的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唐山水诗美具有下开有宋一代风貌的意义。如果说宋代山水诗是山水诗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的话,那么,中唐之际,便已然云气暗通,故而唐宋两个高峰之间,自有一种双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材料二: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编自《顾随诗词讲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山水诗人在诗意化人格风范的影响下,不断追求景语诗美,拾级而上,步步高升,逐渐缔造了所谓的“第一个高峰”。
B.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唐代山水诗,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整合以及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创变主要指向于审美质量。
C.顾随认为,后人把《绝句四首(其三)》归于写实是不恰当的,“黄鹂”“白鹭”使用了象征手法,所以此绝“实为象征”。
D.顾随盛赞杜甫诗作情趣高尚,同时对诗作中伟大的力量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好诗有力”的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了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便可成就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
B.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突变,此间山水诗的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由幻想、夸饰转向写实。
C.“王、孟、韦、柳”指的是盛唐王维和孟浩然、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清淡”是其基本风格。
D.盆景、园林并非不美,但与自然山水相比,它的美是“从外涂上的”,缺乏内在生命力的放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明诗人在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的基础上形成了诗意化的人格风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曲尽物态,妙写心境,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妙。
C.杜甫诗作并非都“力量”十足,如“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便不是“力量”型作品。
D.“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获”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自然的内在生命力。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要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级组织编写一本山水诗选,你负责对中唐山水诗进行挑选,阅读材料一、二后,你将制定怎样的标准来遴选诗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 话
陈 果
夫人出差,儿子趁机赖在姥姥家过夜,家里只剩下老妈和我。晚饭后,陪她在客厅坐下,对着电视上的大明星,我默默道声久违了,多保重啊。搭理我的却是老妈:今天柔力球队一朋友听人说你在文联,问我文联平常干吗,我又没文化,哪里说得清。哈哈笑过,我告诉她,三天两头,我们都在唱唱跳跳,写写画画。
这么说,你们的工作就是玩?
我差点没有笑出来。转念一想,她说的也对,玩音乐,玩摄影,玩文字,玩戏剧……越爱玩越受欢迎,越会玩越受尊重。因此我答,准确讲,我们的任务是陪人玩儿。
老是玩,哪来那么些钱?老妈帮别人操心好像比打柔力球还上瘾。
看来咱家的理论学习是该跟上了。不能高屋建瓴,我只有深入浅出:就拿咱家来说吧,贴春联挂灯笼总还不成问题。
老妈松了一口气:该省还得省着用啊!
总算是调到一个频道了。我告诉她,今天一整个下午,我和同事都在围绕一个项目做减法。
省下的钱,可不能吃吃喝喝——嗬,她拿自己当了领导!
这么多年,你啥时见我用公家的钱款冒充过自己的脸?
意识到话走了岔路,母亲很快回过身来:伞底下站一个人是站,挤一挤,站两个人也是站,是这么回事吧?
老妈原来深藏不露——这话她听了至少会高兴三天,可她没这福气,因为我没说出来。
尽管内心高山流水,我给她的却只是风平浪静一句话: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
她对这话来了兴趣,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
当然有啊,我说,你相信,你相信比谁相信都重要。
电视上的人走马灯换着,可不知啥时候起,我的眼里已只剩下母亲。
她眼里装的却是沙子,冷不丁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家里被你扔得到处是书,家里来个人,还以为在摆地摊。
我承认,这段时间,对于阅读,我前所未有地贪婪。一本本摊开的书,都没有看完,却一本都不舍得合上。走到哪里就看哪本,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母亲此刻缭绕话中的火气。要是她知道,我办公室还有一个午间落脚的大书摊子一样的地方,真不知火星子会蹿起多高。
可她似乎并不真正打算把火烧到我身上。老妈总是容易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错,她说,也怪那时条件不好,农活把啥都挤一边去了,害得你现在看见书喜欢成这个样子。
同样冷不丁的,老妈又翻出来一个话题:有事没事扑到电脑上,你就不觉得累和烦?
我呵呵一笑,天天打柔力球不累,有空写几个字也就不烦。
柔力球天天都可以打上几回,你写两年三年,也不见写出个成品东西。老妈的语气,是心疼。
就像种地,只要种子撒下去,收成再不好,总能收几粒粮食。我安慰她,更像是安慰自己。
写完一本书,能挣不少钱吧?她说这句话,显然是受电视里高亢的歌声启发:黄金闪闪亮,昂,昂,昂!我知道我现在为啥看电视看得少了。
当然!我斩钉截铁告诉她,至少够用一年。
老妈显然很高兴,但她脸上的花瓣还没彻底绽放就因我后面的话凋落一地。我说,光是买米买盐打酱油的话,保证够用一年。
那还是别写了,老妈说,一天到晚喊颈椎疼,原来是折本生意。大不了,以后我炒菜时把盐放得再淡点。
她能说出后一句话来是我没想到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得还有点不好意思。
生活中的动人时刻,往往就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这样一个时刻的美好是无以言说亦无需言说的,也许多少年后它仍会在时间深处向你招手,你也因此感动于人间淡而悠远的味道。你会感恩上苍的馈赠,并对光阴之手发酵亲情的娴熟充满敬意。而在此时,我对老妈说的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埋头拉车,所图不过是心里的踏实和安稳,就像你把我们养大的动力,并不在于有朝一日,把儿子当鸡鸭一样卖掉。
老妈定定看着我,脸上表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错愕、迟疑、释然到熨帖的过渡。我从那个过渡里看到了我在她眼里的陌生,我,或者说,组成这个我的某一个部分,她是头一次看见。一个人活了整整四十年才发现,那个给予他生命并朝夕相处的人,自己对他的认识其实并不精确、并不完整,我们这一生,活得是多么的仓促和潦草啊!
好在她的表情是以一种轻松舒坦的方式靠岸。这个世上,现如今,这是我最要看重的脸色。
(选自《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夜话的话题涉及与“我”相关的方方面面,饱含着母亲的关切之情;母亲主动发问,看似随意而突兀,其实不少可能是她思忖已久的问题。
B.母亲针对“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所说的“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表面上是质疑,其实内心也蕴含着安慰,同时更是一种提醒。
C.在与母亲交流的过程中,“我”至少有两次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是因为“我”觉得跟母亲之间在年龄和文化上存有代沟。
D.这次夜话对母子二人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既让母亲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这淡而悠远的人间亲情更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常见的生活场景写起,无意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夜话情境,使下文母子二人切入交流话题显得非常自然,极易令读者产生代入之感。
B.画线句子用花瓣的绽放与凋落,生动刻画了母亲的笑容由浮现到消失的瞬间切换,细致表现出母亲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微妙心理。
C.文章最后,作者以一种极其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母亲表情和脸色的关注,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深沉厚重,蕴含着感恩尽孝的无限深情。
D.文中的对话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风格特点既与人物的身份极度契合,又与夜话的情景高度贴合。
8.这篇散文的段落相对简短,甚至出现独句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次“夜话”,对你如何与父母相处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 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平生故人A去B我C万里D瞥然E尘念F此际G暂H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谊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4分)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4分)
14.作者在信的第三段向友人报告了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有何作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对酒当歌”四句,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虽变化不大,却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字,带有楚风的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1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8.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 干打雷不下雨 B. 又吃鱼又嫌腥
C. 前怕狼后怕虎 D. 首尾不能兼顾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20. 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1. 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22.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的主题班会,你将在班会上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你为什么赞赏这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