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B卷).zip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八单(B卷·知识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素养能力考查提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3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6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外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高耸在大都市中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只见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人行道”,字母词可以自由通行。二是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慢车道”,少量字母词可以通行。三是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快车道”,字母词应该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汉语文出版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共服务行业等,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它们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用“消指”代替,“PM2.5”用“微尘2.5”代替,等等。
在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中,语言文字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
(摘编自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
材料二:
从秦代“书同文”算起,汉语已然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当今,出现了新的景象:使用字母词形成热浪,令人注目。
汉语中出现外来词,自古有之。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汉语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块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帮助我们把同音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辨清楚。比如:飞屑吸入人体致癌。(魏润身《挠攘》)这种石头也能治癌。(柳建伟《突出重围》)这里出现了“致癌”和“治癌”,二者的前一个字都读zhì。正是因为字的形体有所不同,才保证了不会引起误解。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书面语做不到的。
面对风起云涌的字母词,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对于使用者而言,字母词具有美感引力。其一,视觉引力,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使之显得醒目突出,如“巴萨vs皇马”。其二,新知引力,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其三,心态引力,由于字母词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如某营养品的盒子上面,印着小一号字体的“TRT”。“TRT”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显得“有档次”。诚然,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字母词的普遍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其在汉语中的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比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米”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百”减去“一”是“白”。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
另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局限性。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能看懂的少之又少。
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字母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个人以为,可以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同时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字母词汉化的工作。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汉语通用领域,字母词的不断扩张,将错误地引导人们将汉语英语混用。
B.英语改变着中国年轻人对汉字汉语的感情,这会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
C.汉语与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后,不免出现外来词,这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D.由于汉语使用方块汉字,所以我们能根据字形将同音的词语分辨清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提出了要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B.材料一认为无相应汉语简称代替的字母词可由权威部门定期翻译公布,比如“很SA”用“很飒”代替。
C.材料二介绍了字母词对使用者的三种美感引力,视觉引力、新知引力、心态引力,并分别举例分析。
D.材料二认为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并且对字母词进行汉化处理,是可以弥补字母词弱点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应该批评某些企业,他们将国货品牌的名字冠以各种外文字母符号,以此提升企业品牌的“高级感”。
B.有些字母词使用很方便,应该向大众推广。比如DNA,要是翻译出来既难记又难写,还不如DNA来得简明清楚。
C.某科研数据显示,从2010—2014年的《人民日报》中,每年选取一周合计35天的样本语料中出现字母词490个,共1597次。
D.在汉语部分词语中,阿拉伯数字是替代不了汉字的,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字母词的特点。(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使用字母词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所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守翻口①
孙犁
那天我们正吃早饭,听见外面一声乱,中队长就跑进来说,敌人到了村外。三槐把饭碗一抛,就抓起我的小包裹,他说:“还能跑出去吗?”这时村长跑进来说:“来不及了,快下洞!”
我先下,三槐殿后,当我爬进横洞,已经听见抛土填洞的声音,知道情形是很紧的了。爬到洞的腹地的时候,已经有三个妇女和两个孩子坐在那里,她们是从别的路来的。过了一会,三槐进来了,三个妇女同时欢喜地说:“可好了,三槐来了。”
三槐告诉女人们不要怕,不要叫孩子们哭,叫我和他把枪和手榴弹带到第一个翻口去把守。
爬到那里,三槐叫我闪进一个偏洞,把手榴弹和子弹放在手边,他就按着一把雪亮的板斧和手枪伏在地下,他说:
“这时候,短枪和斧子最顶事。”
不久,不知道从什么方向传过来一种细细的嘤嘤的声音,说道:
“敌人已经过村东去了,游击组在后面开了枪,看样子不来了,可是你们不要出来。这声音不知道是从地下发出来,还是从地上面发出来,像小说里描写的神仙的指引一样,好像是从云端上来的,又像是一种无线电广播,但我又看不见收音机。”
三槐告诉我:“抽支烟吧,不要紧了,上回你没来,那可危险哩。”
那是半月前,敌人来“清剿”,这村住了一个营的治安军,这些家伙,成分很坏,全是汉奸汪精卫的人,可凶狠哩。一清早就来了,里面还有内线哩,是我们村的一个坏家伙。敌人来了,他装着被敌人追赶的样子,在这个洞口去钻钻,在那个洞口去钻钻,结果叫敌人发现了三个洞口。
最后也发现了我们这个洞口,还是那个家伙带路,他又装着蒜,一边嚷道:“哎呀,敌人追我!就往里面钻,我一枪就把他打回去了。他妈的,这是什么时候,就是我亲爹亲娘来破坏,我也得把他打回去。”
他跑出去,就报告敌人说,里面有八路军,开枪了。不久,院子里就开来很多治安军,一个自称是连长的在洞口大声叫八路军同志答话。
我就答话了:“有话你说吧,听着哩。”治安军连长说:“同志,请你们出来吧。”我说:“你进来吧,炮楼是你们的,洞是我们的。”治安军连长说:“我们已经发现洞口,等到像倒老鼠一样,把你们掘出来,那可不好看。”我说:“谁要不怕死,谁就掘吧。我们的手榴弹全拉出弦来等着哩。”治安军连长说:“喂,同志,你们是哪部分?”我骗他说:“十七团。”这时候三槐就要和我说关于十七团的威望的事,我说我全知道,那是我们冀中的子弟兵,使敌人闻名丧胆的好兵团,是我们家乡的光荣子弟。三槐就又接着说:
“当时治安军连长说:‘同志,我们是奉命令来的,没有结果也不好回去交代。这样好不好,你们交出几支枪来吧。我说:八路军不交枪,你们交给我们几支吧,回去就说叫我们打回去了,你们的长官就不怪罪你们。’治安军连长说:‘交几支破枪也行。两个手榴弹也行。’我说:‘你胡说八道,死也不交枪,这是八路军的传统,我们不能破坏传统。’治安军连长说:‘你不要出口伤人,你是什么干部?’我说:‘我是指导员。’治安军连长说:‘看你的政治,不信。’我说:‘你爱他妈的信不信。’这一骂,那小子恼了,他命令人掘洞口,有十几把铁铲掘起来。我退了一个翻口,在第一个翻口上留了一个小西瓜大小的地雷,炸了兔崽子们一下,他们才不敢往里掘了。那个连长又回来说:‘我看你们能跑到哪里去,我们不走。’我说:‘咱们往南在行唐境里见,往北在定县境里见吧。大概他们听了没有希望,天也黑了,就撤走了。”
“那天,就像今天一样,有我一个堂哥给我帮手,整整支持了一天工夫哩。敌人还这样引诱我,你们八路军是爱护老百姓的,你们不出来,我们就要杀老百姓,烧老百姓的房子,你们忍心吗?”
“我能上这一个洋当?”我说:“你们不是治安军吗,治安军就这样对待老百姓吗?你们忍心吗?”最后三槐说:“我们什么当也不能上,一上当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那天钻在洞里的女人孩子有一百多个,听见敌人掘洞口,就全聚到这个地方来了,里面有我的母亲,婶子大娘们,有嫂子侄儿们,她们抖颤着对我讲:三槐,好好把着洞口,不要叫鬼子进来,你嫂子大娘和你的小侄儿们的命全交给你了。”
我听到这话,眼里出了汗,我说:“你们回去坐着吧,他们进不来。那时候在我心里说,只要有我在,他们就进不来,就是我死了,他们还是进不来。”
(节选自孙犁《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注】①翻口:地道中可供人上下的横洞。
文本二:
在我入行之初,曾一度喜欢以第一人称写稿,却常常受到批评。当时的编辑一见到稿子中有“我”,皆悉数删去。我不服气,曾拿由孙犁先生的这篇文章《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举证反驳”。而编辑却说,孙犁写的是散文,不是新闻通讯,两者不可比!
而今,当我重读孙犁的早期作品,并将孙犁还原为一个“战地记者”时,视角为之一变,再辅之以“时髦观念”,重新审视这篇名作,不禁豁然悟到:当年孙犁先生所写的,不是一篇典型的“沉浸式报道”吗?
(节选自侯军(“沉浸式”战地体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有名的“地道战”场景,反映了人民军队保卫家园、保护人民的斗争精神。
B.“可好了,三槐来了”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三槐的信任,也从侧面表现出三槐是一个经过战争锤炼的英雄人物。
C.作者通过语言和肖像描写来刻画敌人“内线”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却神形兼备对三槐形象起到衬托作用。
D.从文中来看,冀中的地道设计精巧,规模宏大,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7.关于三槐跟治安军连长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安军连长称三槐为“同志”,是一种故意套近乎的虚伪行为。
B.三槐跟治安军连长说自己是十七团的,是为了麻痹、迷惑敌人。
C.面对三槐,治安军连长的花言巧语没有产生任何他想要的效果
D.治安军连长的问话包含了搜集我方情报、摸清我方实力的意图。
8.请简要分析三槐的形象。
9.文本二中所说的“沉浸式报道”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②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天子A荣之B则群趋C以为是D天子E辱之F则群擿G以为H非。
11.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羞耻)
B.是故圣益圣(圣明)
C.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最初)
D.一切委之俗吏(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节选部分运用对比针砭时弊,批判了当时人们“耻学于师”的风气。
B.韩愈认为当时的士大夫这类人观念陈腐,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错误心理。
C.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还应该提供治理天下的手段。
D.黄宗羲认为朝廷上的官员相比民间百姓而言更应经受学校的教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14.黄宗羲为什么认为当时的学校连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失去了?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月十七日昼寝
黄庭坚
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洲白鸟双。
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15.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结构谨严,承转有序,在字里行间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感情。
B.“僵卧孤村”写诗人无所作为的处境;“不自哀”更进一层,写无人同情自己,更显凄凉。
C.“席帽乌靴”,在诗中代指不自由的官宦生活,与下句“沧州白鸟”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D.两首诗都写到了梦,这两个梦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突出反映,又与客观的环境有关。
16.两首诗最后两句都写到了“风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火爆全网。它的成功并非______①______,而是源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积累。ChatGPT不仅能够写诗、写代码、写文案,甚至能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其出色的表现,既让人赞叹,也不禁让人担心机器将会取代人工。
其实,( )。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机械重复的话语、“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给人的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相较而言,ChatGPT能更聪明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要求,ChatGPT并未表现出_____②_____的窘态,反而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hatGPT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但它的横空出世还是让人有点_____③______。有人忧心忡忡,认为人工智能迟早会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但这恰恰说明,( ),而是材料的堆砌。随着机器自身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因此,( ),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如果缺乏创新,一味跟风模仿,文化产品就会同质化、低端化、很可能败下阵来。文化从业者应该意识到,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8.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请以“文化产品”为开头将上面画线句重组,句中使用设问并体现因果关系。可适当增删词语,但句子要保持连贯。(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了更好的家;就像这湖乡的人,打破守着湖乡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总有一些恋根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来的,总有不回理由,回来的,也终有回来的道理。湖乡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湖乡人认为这些人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湖乡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有情有义,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
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见到那么多的绿,绿都是堆在水上的;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各式各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湖乡湿地了。
21.第二段用“你”而不用“人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国家科技进步让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变清新了,我们穿得越来越靓,吃得越来越好,出行更加便捷,学习、沟通更加方便,我们也更有尊严感,更有安全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条件追求精神生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对未来生活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园科技文化节上发言,分享你的未来生活拼图与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B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B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