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 必修1 第二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
展开第二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归纳+题型突破)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8.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9.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倾斜角的定义
①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以x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②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
2.直线的斜率
(1)直线的斜率
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 α.
(2)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
图示
倾斜角(范围)
α=0°
0°<α<90°
α=90°
90°<α<180°
斜率(范围)
k=0
k>0
不存在
k<0
(3)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注】(1)倾斜角和斜率都可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二者相互联系.
(2)涉及直线与线段有交点问题,常根据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斜率公式求解.
二、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不重合)平行的判定
类型
斜率存在
斜率不存在
前提条件
α1=α2≠90°
α1=α2=90°
对应关系
l1∥l2⇔k1=k2
l1∥l2⇔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
图示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图示
对应关系
l1⊥l2(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k1k2=-1
l1的斜率不存在,l2的斜率为0⇔l1⊥l2
【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时:
在这两条直线都有斜率的前提下,只需看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否等于-1即可,但应注意有一条直线与
x轴垂直,另一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这两条直线也垂直.
三、直线的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l经过一点,斜率为k,则方程叫作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
(2)点斜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的斜率并且经过一个点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当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时,若直线的倾斜角,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l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直线方程为x= x1;若直线的倾斜角,则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l的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为y=kx+b,这个方程叫作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
(2)斜截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已知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l经过两点 (),则方程叫作直线l的两点式方程.
(2)两点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且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当时,直线方程为 (或).
③当时,直线方程为 (或).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1)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且a≠0,b≠0,则方程叫作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选用截距式方程的条件是a≠0,b≠0,即直线l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非零,所以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
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3)截距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不为0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为0时,可设直线方程为y=kx,利用直线经过的点的
坐标求解k,得到直线方程.
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叫作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对于方程Ax+By+C=0(A,B不全为0):
当B≠0时,方程Ax+By+C=0可以写成y=x,它表示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特别地,当A=0时,它表示垂直于y轴的直线.
当B=0时,A≠0,方程Ax+By+C=0可以写成x=,它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
(2)一般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为一般的表达式,它适用于任何一条直线.
6.辨析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方程形式
直线方程
局限性
选择条件
点斜式
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
①已知斜率;②已知
一点
斜截式
y=kx+b
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
①已知在y轴上的截距;②已知斜率
两点式
不能表示与x轴、
y轴垂直的直线
①已知两个定点;②已知两个截距
截距式
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与y轴垂直、过原点的直线
①已知两个截距;②已知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一般式
Ax+By+C=0
(A,B不全为0)
表示所有的直线
求直线方程的最后结果均可以化为一般式方程
7.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参数方程
除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方程外,还有一种形式的直线方程与向量有紧密的联系,它由一个定点和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唯一确定,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本质上是一致的.
如图1,设直线l经过点,=(m,n)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P(x,y)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则向量与共线.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存在唯一的实数t,使=t,即()=t(m,n),所以
①.
在①中,实数t是对应点P的参变数,简称参数.
由上可知,对于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x,y),存在唯一实数t使①成立;反之,对于参数t的每一个确
定的值,由①可以确定直线l上的一个点P(x,y).我们把①称为直线的参数方程.
四、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1.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
直线方程形式的选择方法:
①已知一点常选择点斜式;
②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
③已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用截距式;
④已知两点用两点式,应注意两点横、纵坐标相等的情况.
(2)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直线的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系数,最后代入直线方程.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①设方程;②求系数;③代入方程得直线方程.
若已知直线过定点,则可以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求方程,也可以利用斜截式、
截距式等求解(利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斜截式
一般式
方程
l1:y=k1x+b1
l2 :y=k2x+b2
相交
k1≠k2
(当时,记为)
垂直
k1·k2=-1
(当时,记为)
平行
k1=k2且b1≠b2
或
(当时,记为)
重合
k1=k2且b1=b2
A1=λA2,B1=λB2,C1=λC2 (λ≠0)
(当时,记为)
五、直线的交点与距离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
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两条直线重合.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的关系
设两直线,直线.
方程组的解
一组
无数组
无解
直线l1和l2的公共点个数
一个
无数个
零个
直线l1和l2的位置关系
相交
重合
平行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
特别地,原点O到任意一点P(x,y)的距离为|OP|=.
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定义:
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垂足.实质上,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上的点与直线外该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
(2)公式:
已知一个定点,一条直线为l:Ax+By+C=0,则定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
3.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1)定义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2)公式
设有两条平行直线,,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4.中点坐标公式
公式:
设平面上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则.
六、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方程 (r>0)叫作以点(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很容易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
(3)圆的标准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此
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标准方程.
3.圆的一般方程
(1)方程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一般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
此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一般方程.
下列情况比较适用圆的一般方程:
①已知圆上三点,将三点坐标代入圆的一般方程,求待定系数D,E,F;
②已知圆上两点,圆心所在的直线,将两个点代入圆的方程,将圆心代入圆心所在的直线
方程,求待定系数D,E,F.
4.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
(1)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关系:
二元二次方程,对比圆的一般方程
,我们可以看出圆的一般方程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但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是圆的方程.
(2)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是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图所示,点M与圆A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2)圆A的标准方程为,圆心为,半径为;圆A的一般方程为
.平面内一点.
位置关系
判断方法
几何法
代数法(标准方程)
代数法(一般方程)
点在圆上
|MA|=r
(x0-a)2 +(y0-b) 2=r2
点在圆内
|MA|
点在圆外
|MA|>r
(x0-a)2 +(y0-b) 2>r2
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方程组的情况如下:
位置
相交
相切
相离
交点个数
两个
一个
零个
图形
d与r的关系
d
d>r
方程组
解的情况
有两组不
同的解
仅有一组解
无解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①代数法: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来研究,若有两组不同的
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交;若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切;若无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离.
②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来判断,当d
2.圆的切线及切线方程
(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
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
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
③若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
(2)求过圆上的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①求法: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则由垂直关系可知切线斜率为,由点斜式方程可求
得切线方程.如果k=0或k不存在,则由图形可直接得切线方程.
②重要结论:
a.经过圆上一点P的切线方程为.
b.经过圆上一点P的切线方程为.
c.经过圆+Dx+Ey+F=0上一点P的切线方程为
.
3.圆的弦长问题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圆C的方程为,求弦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几何法
如图所示,半径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弦长l三者具有关系式:.
(2)代数法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设交点坐标分别为A,B.
①若交点坐标简单易求,则直接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
②若交点坐标无法简单求出,则将方程组消元后得一元二次方程,由一元
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或的关系式,通常把或叫作弦长公式.
九、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其中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统称为相切.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①利用圆心距和两圆半径比较大小(几何法):
设两圆与的圆心距为d,则
d=,两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如下:
位置关系
关系式
图示
公切线条数
外离
d>r1+r2
四条
外切
d=r1+r2
三条
相交
|r1-r2|
两条
内切
d=|r1-r2|
一条
内含
0≤d<|r1-r2|
无
②代数法:联立两圆方程,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即可作出判断.
当>0时,两圆有两个公共点,相交;当=0时,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内切与外切;当<0时,
两圆无公共点,包括内含与外离.
2.两圆的公切线
(1)两圆公切线的定义
两圆的公切线是指与两圆相切的直线,可分为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
(2)两圆的公切线位置的5种情况
①外离时,有4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2条内公切线;
②外切时,有3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1条内公切线;
③相交时,有2条公切线,都是外公切线;
④内切时,有1条公切线;
⑤内含时,无公切线.
判断两圆公切线的条数,实质就是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求两圆公切线方程的方法
求两圆的公切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公切线的条数,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
设公切线的方程为y=kx+b,最后根据相切的条件,得到关于k,b的方程组,求出k,b的值即可.要注意公切线的斜率可能不存在.
3.两圆的公共弦问题
(1)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
两圆相交时,有一条公共弦,如图所示.
设圆:,①
圆:,②
①-②,得,③
若圆与圆相交,则③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若为圆与圆的交点,则点
满足且,所以.即点适合直线方程,故在③所对应的直线上,③表示过两圆与交点的直线,即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求两圆公共弦长的方法
①代数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
②几何法: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利用圆的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
定理求出公共弦长.
题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若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反思总结
(1)对于一条与α轴相交的直线,以α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即为直线l的倾斜角,也就是说把α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 ,那么α就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2)规定:当直线l与α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
(3)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
(4)斜率公式:经过P(x1,y1 ),P (x2,y2 )(x1≠x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k=.
(5)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非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巩固训练:
1.已知直线,若,则a=( )
A.0 B.
C.1 D.±1
2.已知直线,,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直线,则( )
A.若,则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B.若,则或
C.若,则 D.若不经过第二象限,则
4.已知直线l1经过,直线l2经过点.
(1)若l1∥l2,求的值;
(2)若l1⊥l2,求的值.
题型二 直线的方程
【例2】过点作一条直线,它夹在两条直线:和:之间的线段恰被点平分,则直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反思总结
求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求直线的方程,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将直线方程设成点斜式或斜截式。或者根据题目条件的特点,使用其他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直线方程综合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
(1)与函数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直线方程中x,y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或y)的函数,借助函数的性质解决.
(2)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巩固训练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且斜率等于直线斜率的3倍;
(2)过点,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
2.已知直线,直线过点,__________.在①直线的斜率是直线的斜率的2倍,②直线不过原点且在轴上的截距等于在轴上的截距的2倍,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中,并解答下列问题.
(1)求的一般式方程;
(2)若与在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的值.
3.已知直线.求证: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恒过一定点M.
4.设直线l的方程为
(1)若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l交x轴正半轴于点A,交y轴负半轴于点B,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的方程.
题型三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例3]已知动直线:和:,是两直线的交点,、是两直线和分别过的定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的坐标为 B.
C.的最大值为10 D.的轨迹方程为
反思总结
(1)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解由两直线方程联立组成的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即交点的坐标.
(2)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先解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写出直线方程.也可借助直线系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方程.
利用距离公式应注意的点
(1)点P(x0,y0)到直线x=a的距离d=|x0-a|,到直线y=b的距离d=|y0-b|.
(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要把两条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化为相等.
巩固训练
1.若动点分别在直线和上移动,则AB的中点M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
A.3 B.2 C. D.4
2.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不可能为( )
A.0 B.1 C.2 D.3
3.已知直线:,.
(1)证明直线过定点,并求出点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若直线过点,且在轴上的截距是在轴上的截距的,求直线的方程;
(3)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的取值范围.
4.已知三条直线;,,:,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1)求a的值;
(2)若,能否找到一点,使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点在第一象限;②点到的距离是点到的距离的2倍;③点到的距离与点到的距离之比是,若能,求点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5.若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
题型四 直线综合
[例4]如图,射线,所在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点在内,于, 于.
(1)若,,求 的值;
(2)若,的面积是 ,求的值;
(3)已知为常数,,的中点为,且,当 变化时,求的取值范围.
反思总结
定点问题:
(一)将直线方程化为点斜式y-y0=k(x—x0 ),则直线过定点(x0,y0)
(二)含参直线方程转化为等式恒成立问题
直线l恒过定点说明与参数的取值无关,求定点只需把方程整理成关于参数的式子,令参数的系数为零。
(三)从特殊到一般
从直线系的角度看方程,交点即为定点.所以要求定点、定值,可以先根据特殊位置找到这个定点(定值),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进行一般情况下的推理证明.
巩固训练
1.已知的顶点,,,设的外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垂心(三边高的交点)到顶点的距离为,则 .
2.已知不同的两点关于点对称,则ab= .
题型五 圆的方程
[例5]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则的值分别为( )
A. B.
C. D.
反思总结
求解圆的方程常用思路:
一是结合平面图形的有关特点,先求圆心坐标和半径,再利用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方程﹔
二是充分利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圆的方程为一般式(或标准式),再结合题设求得参数D,E,F(或a ,b ,r)的值,这样就可以写出圆的方程.
巩固训练
1.圆关于点对称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2.若圆与圆关于直线对称,过点的圆P与y轴相切,则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3.已知圆的一条直径的端点分别是,,则该圆的方程为 .
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设点的轨迹为.
①轨迹的方程为.
②在轴上存在异于的两点,使得.
③当三点不共线时,射线是的角平分线.
④在上存在点,使得.
以上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
5.点在动直线上的投影为点M,若点,那么的最小值为 .
题型六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反思总结
弦长问题:
但凡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都会遇到弦长问题,但高考中单纯的以求弦长为目标的问题较少。小题中大多是已知弦长求参数的值(范围)这一类的逆向思维问题,大题中往往是将弦长作为条件的综合问题,因此,弦长问题举足轻重。
解决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问题的核心:在由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最值与范围问题:
最值问题是范围问题的特例,因此,研究的方法、手段基本相同。在处理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时,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圆的几何性质直接判断,如过圆内一个定点的弦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就可以结合图形利用弦长与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二是构建目标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或基本不等式研究最值与范围。另外,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研究最值与范围问题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巩固训练
1.已知圆,过直线上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 )
A.若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B.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C.线段的最小值为 D.点始终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上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方程表示圆,则的取值范围是或
B.若圆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和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C.已知点在圆上,的最大值为1
D.已知圆和,圆和圆的公共弦长为
3.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且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设点的轨迹为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曲线的方程为
B.曲线与圆外切
C.曲线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
D.曲线上恰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
4.圆C:内有一点,过点P作直线l交圆C于A,B两点.
(1)当弦AB最长时,求直线l的方程;
(2)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时,求l的方程.
5.已知圆,直线.
(1)求证:直线l恒过定点;
(2)当时,求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
题型七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7]已知圆与圆.
(1)求证:圆与圆相交;
(2)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反思总结
圆与圆位置关系相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2,y2项得到.
巩固训练
1.已知直线l:和圆C:.
(1)求证:直线l恒过一定点M;
(2)试求当m为何值时,直线l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最短;
(3)在(2)的前提下,直线l'是过点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求圆心在直线上,且与圆C相外切的动圆中半径最小的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圆,圆,则下列不是,两圆公切线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3.过点作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求:
(1)经过圆心C,切点A,B这三点的圆的方程;
(2)直线的方程;
(3)线段的长.
4.已知圆的圆心在第一象限内,圆关于直线对称,与轴相切,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若点在直线上运动,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点.
(1)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
(2)直线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此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四章+指数与对数(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四章+指数与对数(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四章指数与对数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讲义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四章指数与对数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三章+不等式(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三章+不等式(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不等式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讲义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不等式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二章+常用逻辑用语(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 必修1 第二章+常用逻辑用语(知识归纳+题型突破)试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常用逻辑用语讲义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常用逻辑用语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