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衡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91945/0-16970212583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衡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91945/0-16970212584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衡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衡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80 分钟; 审题人: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 共 16 分,每空 1 分)
物理学是研究声、 、 、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0μm= m,(2)15m/s= km/h
固态、液态和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甲表示物质的 态(选填“固”、“液”或“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 ;
b 图表明 。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 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第 5 题第 6 题第 8 题
某次航展会上展示了飞机的特技飞行表演,9 架表演机以相同的速度保持如图所示队形飞行。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有五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8.82cm、18.83cm、
18.81cm、18.72cm、18.80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本作业本的实际长度是 。
在 2023 年杭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左运动。
二、选择题(共 14 分,第 9~12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第 13,14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3
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1 分,不选,多选,错选得 0 分)
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步行速度为 5m/s B.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 1.6cm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 0.9s D.教室的空间高度约为 4m
青春期的女生声音变得尖细,而男生变得低沉,就其原因,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对于“ 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是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测量时间仪器的是()
A.B.C. D.
三、计算题(共 22 分,第 15、16 小题各 7 分,第 17 小题 8 分)
查看 6 月 2 日排行榜
6000
步数
8
名次
微信运动
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 50min,步长是 0.5m,求:
这段时间他步行的路程多少?
步行时间是多少秒?
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m/s?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200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800m。求: (1)这个物体在最后 100m 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
(2 最后 100m 内所用时间是多少?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 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1)“四面山 15km”表示: ;
(2)“40”表示: .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四面山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m=1.8×100=180cm
B.1.8m=1.8m×100=180cm
C.1.8m=1.8×100cm=180cm
D.1.8m=1.8m×100cm=180cm
1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14.以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是(
)
A.提出问题
B.科学幻想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 28 分,第18 题7 分,第19 题7 分,第 20 题7 分,第21 题7 分)
完成下面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法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不能消除误差,
只能减小误差,请写出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 。
如图丙所示,该机械停表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 , 此时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 0 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 0
点为起点每隔 10cm 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 0 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
图),如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 s﹣t 图像;
为了更准确测量气泡运动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慢”或“快”)些;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气泡速度的大小为 m/s,上升过程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 或“变速直线”)运动。
如表所示的是吴刚同学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1)比较 1、2 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变降落伞的面积,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由此可判断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从 0 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10
20
30
40
从 0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降落伞的绳长/m
1
1
1
1
1.5
1.5
降落伞的形状
圆形
圆形
圆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降落伞的面积/㎡
0.5
1
1
1
1
1
降落伞的总质量/g
20
20
30
20
20
20
降落伞释放的高度/m
3
3
3
3
3
6
降落伞的
滞留时间/ s
3.67
5.82
4.91
5.81
5.83
9.24
比较 4、5 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伞的绳长 (选填“有关”或“无关”)。比较 和 两组数据可知,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释放的高度有关。
要想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的关系”,需要分析 2 和 两组数据。
根据 2、3 两组数据可知: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伞的总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 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有关; 猜想 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 L 有关;
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 ;
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 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①对比 1、2 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t 与 有关;
②对比 2、3 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t 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 法;
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 t 只跟绳子的长度 L 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t 越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
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序号
细线长度 L/cm
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s
1
100
20
2.0
2
140
20
2.4
3
140
30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卷,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期末检测物理试卷pdf、九年级物理答案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