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1.下列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27.3℃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 课桌的高度约为75dm D. 正常人脉搏1min大约跳动10次左右
2.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⑥
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 烛焰随着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摇摆,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 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
B. 水面倒影
C. 激光准直
D. 手影
5.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飞向了太空。如图所示、三名航天员静坐在正在升空的飞船中,如果说中间的聂海胜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可能的是( )
A. 身边的刘伯明 B. 神舟十二号飞船
C. 飞船中的摄像头 D. 正在下落的火箭残骸
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 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 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7.下列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 放有酒精的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来
D. 干冰的升华
8.以下是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 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C. 用同样的力吹哨子时向下拉活塞,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D.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 丙丁 B. 乙丁 C. 甲丙 D. 甲乙
10.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汽车司机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而其它部分很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因为尾灯是光源
B. 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主要是发生了漫反射
C. 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都要发生两次反射
D. 自行车其它部分很暗是因为其它部分不反射光
11.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打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装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倒立的虚像
B.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C. 若只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变小
D.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三角形的光斑
12.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看到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被测者的距离是4.6m
C.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D. 在平面镜后方放置一块不透光的挡板,被测者不能看到视力表在镜中的像
13.如图所示为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场景。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保存疫苗的冰箱门打开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C. 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D. 在核酸采样现场,志愿者放置冰块给医护人员降温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1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现象与“简易冰箱”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秋天游泳队员上岸后感觉特别冷 B. 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冻坏
C. 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D. 用冰块冷藏食物
1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很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6.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B.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C. 前600m,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 后600m,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17.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通过平面镜不能观察到老师像的是( )
A. 甲同学 B. 甲、乙同学 C. 丙、丁同学 D. 丁同学
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若t=2s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已知甲物体向东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以甲为参照物则丙向西运动
B. 以丙为参照物则乙向东运动
C. t=4s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D. t=4s时,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如图三个图片均为公路上的标志或设施,其中甲图标志牌上的“80”表示______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武汉至少需要______ 分钟。控制噪声有多种措施,乙图中标志牌是为了防止______ ,丙图公路上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0分)
2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一个带有刻度尺的长水板,搭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尽量较小,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 (选填“时间”、“路程”)造成的误差。
(2)如图在B点处放置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______ cm,若AB段小车运动的时间为0.9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3)若将此金属挡板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的时间为1.6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它在AB段的平均速度。
21.小哭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完成“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的实验图象。
(1)实验中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小吴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固体______ 。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 min,第20min该物质处于______ 状态。
(3)如果实验中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 。
22.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
(2)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象,这是水______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水沸腾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白气”是由______ (选填“烧杯内”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图丙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图象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 (选填“b”、“c”或“d”)。
(4)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中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______ 。
2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中的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是两块纸板粘接起来的,可绕ON转动,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 地立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 (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选填字母符号)。
A.显示光路
B.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C.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在图甲中,若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 的。
(4)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 。
(5)如图丙,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口,请画出它在镜面M上的反射光线。
2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______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为了观察蜡烛A的像,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______ (选填序号“①”、“②”、“③”)。
①直接在玻璃板后观察蜡烛B
②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B
③从侧面直接同时观察蜡烛A和蜡烛B
(4)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两块玻璃板仍然在原平面内)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符号)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5)在丙图中,画出人眼看到S点的像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5.中国高铁技术飞速发展。为了解决高铁进站停车耽误时间的难题,有一位中国设计师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构思。此技术是由高速行驶的主体列车和两个小单元列车A、B组成,A车是主体列车的最后一节,要下车的乘客在A车上,B车停在站台旁边的辅轨道上,要上车的乘客在B车上。当列车快要进站时,A车与主体列车分离(如图甲)。整个过程中主体列车保持原来速度前进,当主体列车车尾经过站台时,B车迅速进入主轨道开始追赶主体列车(如图乙),直至与主体列车完成对接。与此同时A车减速进入辅轨道停车,乘客下车。实现全程高铁主体列车进站不停车的效果,为乘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1)如图丙是B车与主体列车在高速行驶中进行对接的情景,在对接瞬间,要求B车的速度______ 主体列车速度(填“大于”、“等于”、“小于”),此时以B车为参照物,主体列车是______ 的。(选填“静止”或者“运动”)
(2)如表给出了进站停车的部分列车运行时刻表(途中经停8个站),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车次
运行区间
区间运行时刻
里程
发站
到站
发时
到时
历时
G1
北京南
上海
07:00
11:30
4小时30分
1314千米
G3
北京南
上海
08:00
12:32
4小时32分
1314千米
①计算G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②如果G3次列车采用进站不停车的方式,且主体列车以328.5km/h的速度匀速运行,则G3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全程可以为旅客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3)在某次追赶过程中,B车先加速运行,后减速运行,直至对接成功。某时刻B车在主轨道上距离主体列车500m时,再经过10min刚好对接成功。在这10min内,B车加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v1=240km/h,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v2=330km/h,主体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是v=300km/h。求B车加速多少分钟后开始减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变化不大,故A错误。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故B正确。
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cm,中学生用的课桌高大约是他身高的一半,约80cm左右,故C错误。
D、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1min大约跳动60-70次,故D错误。
故选:B。
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进行估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进行估算的能力,是我们应当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2.【答案】C
【解析】解:观察①②图可知,图中有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烧杯底;
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③⑤正确;
故选:C。
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使用规则,是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3)烛焰随着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摇摆,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噪声的产生等,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4.【答案】B
【解析】解:A、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形成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全部的太阳,只看到部分太阳的光环;故A与题意不符;
B、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激光准直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与题意不符;
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5.【答案】D
【解析】解:三名航天员静坐在正在升空的飞船中,以身边的刘伯明、神舟十二号飞船和飞船中的摄像头为参照物,聂海胜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正在下落的火箭残骸为参照物,聂海胜与正在下落的火箭残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6.【答案】A
【解析】解:A、敲击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它们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响度大致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4)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物理的考点。
7.【答案】B
【解析】解:A、冰雪熔化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故B正确;
C、放有酒精的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来,此现象要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的升华是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2)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熔化、汽化和升华现象,属于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A、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用同样的力吹哨子时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故C正确;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3)(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声音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的应用、音调和响度,属于声学基础题。
9.【答案】A
【解析】解: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
甲和乙的振动频率相同,丙和丁的频率相同,则甲和乙的音调相同,丙和丁的音调相同,
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丙、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0.【答案】C
【解析】解:A、自行车的尾灯是反射了汽车灯的光,自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当入射光线在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主要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C正确;
D、自行车其它部分很暗不是因为其它部分不反射光,而是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很少,故D错误。
故选:C。
(1)凡是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有的物体本身不能发光,能够反射别的物体的光看起来也很亮,但不是光源;
(2)尾灯利用了直角平面镜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的原理;
(3)自行车尾灯做成两平面镜之间互成90°锯齿形形状,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
由于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交通工具的后尾灯反射的光线一定沿原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起到警示的作用。
11.【答案】C
【解析】解:A、小孔成像现象中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若只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变小,故C正确;
D、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蜡烛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4)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12.【答案】B
【解析】解: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人和视力表的距离是0.4m,则人和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5m-0.4m=4.6m,故B正确;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来的,所以当在平面镜后竖立一块不透光的挡板后,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一定有像,故D错误。
故选:B。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答案】C
【解析】解:A、保存疫苗的冰箱门打开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C正确;
D、在核酸采样现场,志愿者放置冰块给医护人员降温利用了冰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汽化吸热,属于基础题。
14.【答案】A
【解析】解:“简易冰箱”的原理是利用盆里的水汽化吸热,使盆里的温度不会太高从而保持饭菜新鲜:
A、秋天游泳队员上岸后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汽化吸热,故和“简易冰箱”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冻坏,利用水凝固放热使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利用的干冰升华吸热,故C错误;
D、用冰块冷藏食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汽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5.【答案】C
【解析】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C。
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16.【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知在0~40s的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由速度公式v=st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在30-40s,甲通过的路程是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200m-750m=450m,由速度公式v=st知,该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知,前600m,甲车用时间为20s,乙车用时间超过20s,由速度公式v=st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平均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知,后600m,甲车用时间为20s,乙车用时间小于20s,由速度公式v=st知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相同;
(2)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总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通过图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17.【答案】B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像点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
故选:B。
人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缘故。该题可以分别做出四个学生的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像和老师的位置,连线不通过屏风者,都能看到老师。
本题考查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确定像的位置,容易出错的是:许多不是画物体的像,而是画出人眼的像,注意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反射光线进入人眼而不是人眼发出光线。
18.【答案】B
【解析】解:
A、由图象读出t=2秒时,三者通过的路程为s甲=4m,s乙=2m,s丙=1m,
由v=st可知,v甲>v乙>v丙,
又知道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如图:
可以判断出甲和丙方向相同,和乙方向相反,
已知甲物体向东运动,则可知丙也向东运动,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则丙向西运动,故A正确;
B、由于甲甲物体向东运动,则乙物体向西运动,则以丙为参照物则乙向西运动,故B错误;
CD、甲的速度:v甲=st=4m2s=2m/s,
由v=st可知,t=4秒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4s=8m,
由图象读出t=4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4m,丙通过的路程为s丙'=2m,
乙和丙方向相反,所以乙、丙间的距离为Δs'=s乙'+s丙'=4m+2m=6m,
甲和丙方向相同,所以甲、丙间的距离为Δs=s甲'-s丙'=8m-2m=6m,故CD正确。
故选:B。
(1)由图象读出t=2秒时三者通过的路程,根据题意判断出三者的运动方向;
(2)由图象读出t=4s时乙、丙者通过的路程,再根据v=st求出甲4s内通过的路程,判断出距离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象的理解能力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易错题!
19.【答案】从标志牌起汽车允许速度最大为80km/h 45 声音的产生 噪声的传播
【解析】解:(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80表示从标志牌起到武汉汽车的允许速度最大为80km/h;
由v=st可得,汽车从标志牌到达武汉所用的最少时间:
t=sv=60km80km/h=0.75h=45min;
(2)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声音的产生;
丙图公路上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故答案为:从标志牌起汽车的允许速度最大为80km/h;45;声音的产生;噪声的传播。
(1)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右边的80表示从标志牌起汽车的允许的速度最大为80km/h;
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t=sv得到需要的时间;
(2)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标志牌的认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20.【答案】v=st 时间 45.0 0.5 大于
【解析】解:(1)实验中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小车通过的时间之比来测量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v=st;实验时保持斜面倾角较小,延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可以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
(2)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AB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0.0cm、45.0cm,AB段的路程:sAB=45.0cm-0.0cm=45.0cm;
测得AB前半段用时0.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0.45m0.9s=0.5m/s;
(3)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tAC=1.6s,sAC=100.0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1m1.6s=0.625m/s;
所以,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故答案为:(1)v=st;时间;(2)45.0;0.5;(3)大于。
(1)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再用秒表测量时间,可得出速度大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t,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
(2)根据刻度尺分度值确定A、B点的刻度,注意要有估计值,求出sAB,根据v=st求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3)用AC段时间减去AB段时间即为BC段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而得出速度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21.【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均匀受热 80 15 固液共存 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晶体的这种特性
【解析】解:(1)实验中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小吴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固体均匀受热;
(2)该晶体的熔点是80C,此时温度不再变化,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25min一10min=15mn,第20min 该物质处于熔化中,为固液共存状态;(3)如果实验中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晶体的这种特性。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均匀受热;(2)80;15;固液共存;(3)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晶体的这种特性。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受热均匀;
(2)该晶体的熔点是80C,此时温度不再变化,该物质处于熔化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3)根据温度不变时经历的时间得知晶体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晶体熔化时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质量的多少、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试管内如果物体的质量比较小,则熔化时间比较短,记录时间间隔比较长时,不能准确反映晶体熔化特点。
本题考查晶体在熔点阶段,温度是一个固定数值,表现在图象上就是一段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考查的是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22.【答案】自下而上 沸腾时 烧杯内 液化 c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够继续吸收热量维持沸腾
【解析】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安装时需要点燃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则组装仪器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时,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白气”是由烧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4)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仍然能够继续吸收热量,维持沸腾状态。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沸腾时;烧杯内;液化;(3)c;(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够继续吸收热量维持沸腾。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据此判断组装仪器的顺序;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由气态变液态属于液化;
(3)只减少水的质量,只是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变短,不会改变水的沸点;
(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据此分析即可。
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器材安装、液化现象以及图像的分析,是一道综合题。
23.【答案】垂直 顺 不能 B 可逆 量角器
【解析】解:(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因纸板ONBC和ONAD不在同一平面内,故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故选:B;
(3)在图甲中,若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因要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关系,故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量角器;
(5)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垂直;顺;(2)不能;B;(3)可逆;(4)量角器;(5)
(1)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分析回答;
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增大,据此回答;
(2)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时,可看到反射光线,当纸板ONBC和ONAD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据此分析回答;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因要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关系,据此分析;
(5)根据反射定律作图。
本题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考查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及反射定律的运用。
24.【答案】不点燃 像和物大小相等 不能 ② D
【解析】解:(1)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因此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A的一侧观察玻璃板所成的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有一个像的位置。每个平面镜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这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应选D;
(5)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找到S点的像点S';连接眼睛A和像点S',与平面镜交于O点(入射点),连接S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故答案为:(1)不点燃;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不能;(3)②;(4)D;(5)。
(1)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
(2)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5)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S的像,S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25.【答案】等于 静止
【解析】解:(1)如图丙是B车与主体列车在高速行驶中进行对接的情景,为了防止相撞,在对接瞬间,要求B车的速度等于主体列车速度,此时以B车为参照物,主体列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静止的;
(2)①G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全程1314km,时间是4h30min=4.5h;平均速度v=st=1314km4.5h=292km/h;
②G3次列车采用进站不停车的方式,且主体列车以328.5km/h的速度匀速运行,
时间t=sv=1314km328.5km/h=4h;
因而节约的时间t'=4h32min-4h=32min;
(3)10min主体列出运行路程s3=vt=300km/h×1060h=50km;
B车追赶行驶的路程为50km+500m=50.5km;
假设加速时间为t'',减速时间为1060h-t'',
根据速度公式有50.5km=240km/h×t''+330km/h×(1060h-t'');
解得t''=120h=3min;
答:(1)等于;静止;
(2)①G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92km/h;
②G3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全程可以为旅客节约时间32分钟;
(3)B车加速3分钟后开始减速。
(1)根据对接时不能相撞判断速度与相对静止;
(2)①从表格知G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②根据G3次列车路程和速度计算时间;
(3)根据主体列出运动的路程加上500m等于B列出运动路程列出方程解答。
本题考查相对运动和速度的计算,属于较难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