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生物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内的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考试四
生物学
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这一成分
B.组成磷脂、ATP、核酸、核糖体、染色体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
C.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都是由单体组成的多聚体,但脂肪分子不是
D.核酸和蛋白质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单体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关系中
2.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下列对一些实验的相关表述,合理的是( )
A.“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用到的双缩脲试剂需要将NaOH和Cu(OH)2混合后使用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以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需要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以得到带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3.某条多肽由9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4个甲硫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且分别位于1、25、26、89号。现用酶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酶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后,可得到3条短肽
B.与原多肽相比,生成的产物中氧原子数目减少2个
C.与原多肽相比,生成的产物中肽键总数减少6个
D.如果生成的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多肽,可能的氨基酸序列只有1种
4.如图为某细胞内的生物膜,①~⑤表示组成该生物膜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物膜为细胞膜且细胞质位于A侧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需要①的参与
C.该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使得该生物膜具有了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D.决定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的是④而不是②
5.细胞内的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具有生物膜,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生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作用
C.线粒体内膜、子宫内膜、视网膜都属于生物膜
D.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的膜也属于生物膜
6.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加工过程如图所示:游离核糖体先合成一段具有5~3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SP,又称信号肽),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后,蛋白质合成暂时中止,SRP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后,继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腔内,随即被切除,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中,最终被分泌到细胞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链进入内质网前后DP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B.该分泌蛋白将沿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
C.信号肽被切除的过程需要信号肽酶和水的参与
D.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会聚集在内质网腔
7.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下列科学实验中,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途径的实验
C.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8.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会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形成一些糖—蛋白质复合物、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中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中不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B.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C.物质跨膜运输时可能会形成糖—蛋白质复合物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质复合物减少
9.病毒感染过程中往往形成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堆积又会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减少蛋白质合成,使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减少。细胞自噬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是与细胞自噬有关的一种蛋白质,LC3-II是自噬体形成的标志蛋白。在无内质网应激反应时,PERK与GRP78结合,处于无活性状态。对细胞接种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构建内质网应激反应模型,检测细胞中游离GRP78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实验同时检测了β-actin的含量,β-actin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中表达量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检测β-actin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实验操作、取样量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时PERK与GRP78分离,PERK被抑制而失去活性
C.若检测到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细胞中LC3-Ⅱ的表达量明显增多,模型组细胞可能发生了细胞自噬
D.对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可进一步验证C项结论
10.将同种初始体积、生理状态相同且等量的两组成熟的植物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平均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被活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B.如果选用紫色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C.AC段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D.甲溶液中的细胞在A、D两点细胞液的浓度相同
11.某兴趣小组将大豆幼苗放在透明的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得到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该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丙是测定该幼苗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光合速率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与图乙中M点的大豆幼苗生理状态相对应的是图甲中的E点
B.图乙中M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有自身呼吸产生和从叶肉细胞外吸收两个来源
C.为防止环境温度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图丙还应设置对照组,将CO2缓冲液换做蒸馏水,其他条件不变
D.若去除图丙装置的光灯,置于图甲对应条件下,则液滴移动到最右侧时对应图甲中的D点
12.有些植物在早春开花,为防止冻伤,花部位的温度明显升高,其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以下三种途径:①有机物中的电子经I、UQ、II、III、IV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换成H+电化学势能,H+经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这一途径生热缓慢;②在AOX催化下,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③UCP可降低膜两侧的H+电化学势梯度,使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膜结构是线粒体内膜且B侧为线粒体基质
B.消耗等量有机物的前提下,环境温度降低时,ATP的生成量增多
C.此膜上的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和运输双重功能
D.通过蛋白复合体I传递用于还原氧气的电子的途径有两条
13.图甲表示某生物(2N=6)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某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B.处于图甲分裂期时段的细胞中会转录出较多mRNA,但消耗降解的mRNA更多,导致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
C.图乙中,向上移动装片可使细胞A处于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换用较大的通光孔,以便看到清晰的物像
D.图甲中a时期细胞内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也维持此数量
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摩尔根都曾用此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并有了重大发现。下列属于摩尔根科学研究中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2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红眼和白眼1:1
B.为什么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C.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如果假说成立,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雌性将全为红眼,雄性将全为白眼
1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并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中,基因也并不都存在于DNA中
B.所有的基因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
C.细胞分裂时,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行为和去向取决于它所在染色体的行为和去向
D.对含有DNA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6.现有3个纯合小麦品种:1个易倒伏品种、2个抗倒伏品种(抗倒伏甲和抗倒伏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合
F1
F2
第1组:抗倒伏甲×易倒伏
易倒伏
3易倒伏:1抗倒伏
第2组:抗倒伏乙×易倒伏
易倒伏
3易倒伏:1抗倒伏
第3组:抗倒伏甲×抗倒伏乙
易倒伏
9易倒伏:7抗倒伏
A.第1组F2易倒伏植株中约有1/3是杂合子
B.如果用第3组杂交得到的F1与抗倒伏乙杂交,则后代易倒伏:抗倒伏=3:1
C.第3组F2抗倒伏小麦共有5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7
D.对第3组F2中易倒伏小麦全部进行测交,后代易倒伏;抗倒伏=5:4
17.某自花传粉植物花的位置(腋生和顶生)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颜色(红花和白花)由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纯合的红花顶生与白花腋生个体杂交,得到的Fi植株全表现为红花腋生,让其在自然条件下繁殖,由于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腋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4:1: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存活,致使F2出现了4:1:1的分离比
C.F2红花顶生个体自交,后代中白花:红花=1:7
D.对F1植株进行测交即可确定是该种基因型的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
18.水稻为两性花、花小,杂交育种时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是杂交育种的关键。如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F1杂交种的过程。但是即使是在高温或长日照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导致制备的杂交种中混有纯合子。为解决这一问题,杂交制种时,常借助其他性状如紫叶和绿叶(绿叶对紫叶为显性)进行筛选,以淘汰纯合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不育这一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B.相较于普通的雄性不育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留种更方便
C.杂交时只收获雄性不育系植株上的种子
D.杂交制种时,选用雄性可育系纯合绿叶稻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纯合紫叶稻杂交,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绿叶秧苗即可淘汰纯合子
19.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均须附着有纺锤丝,称为双定向作用。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检测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AC检测机制只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作用
B.SAC检测机制失常可使细胞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C.染色体附着异常时MCC对APC起抑制作用
D.SAC检测机制发生时细胞中没有完整的核膜和核仁
20.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该个体为雄性,②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B.图1中处于图2中CD段的细胞是①⑤
C.经过DE阶段,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D.图1中每个细胞都可以在图2中找到对应的时期
21.已知某植物体内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②中两个箭头之间染色体的变化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期
B.①②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发生变异
C.若有两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一个按①分裂,一个按②分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为AB:Ab:aB:ab=3:1:1:3
D.若该个体体内未发生图②所示过程,则其自交产生的后代只有三种基因型
22.图1、2分别是基因型为AaXBY的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基因A和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可能相同
B.图2中的Ⅰ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CD段,图2中的Ⅱ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AB段
C.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FG段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若该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P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XB、aY、aY,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HI段
23.某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智力低下综合征)家系中,II-1为患者,II-2未知,其他个体表型正常,如图1所示。这一性状和X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有关:F基因的某区域存在(CGG)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正常基因(F)、前突变基因(F+)和全突变基因(f)的相关差异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而精子形成过程中则不会增加。下列关于该病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具有F蛋白的个体,表型不一定正常
B.体细胞中只含一个f基因的女性不可能患病
C.II-1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f基因
D.若I-2的基因型是XFXF+,II-2为男孩,则II-2患病的概率为20%
24.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在培养基中培养,两种细菌数量不会出现甲图中的曲线变化
B.图甲中,R型活菌数量BC段下降是因为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了作用,CD段上升是因为小鼠的免疫力太低
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若图乙中沉淀物的放射性比正常情况下偏高,则可能是搅拌不彻底导致的
25.G-四链体通常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嘌呤(G)的DNA单链折叠形成的高级结构。G-四分体是四链体的结构单元,由氢键连接4个G形成环状平面,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四分体堆积形成四链体;另一条DNA单链C与C配对,则形成i-motif,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与CO2浓度为5%的培养液相比,CO2浓度分别为2%和8%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i-motif的DNA位点分别少了20%左右和多了30%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四链体和i-motif形成后,两条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均发生了变化
B.一定范围内,细胞培养液的pH越高;越容易形成G-四链体和i-motif
C.G-四链体和i-motif形成后,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D.不同条件下DNA分子中的G-四链体数量可能不同,但每个G-四链体中所含碱基G的数量相同
26.如图是某链状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已知该DNA中含有腺嘌呤8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DNA如果连续复制3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60个
B.此DNA分子的5`端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C.该DNA复制1次,便会生成398分子水
D.由图可知,DNA进行多起点、双向复制,有利于提高DNA的复制效率
27.如图表示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一条mRNA(mRNA1)的碱基序列为3'—GGUGAGCCGGUAACGAAA—5',相关氨基酸的密码子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氨基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起始(甲硫氨酸)
密码子
GCG、GCC、GCU
GAG
AAA
UGG
AUG
A.图中mRNA在核糖体中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左向右
B.以mRNA1为模板翻译出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为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
C.若一条mRNA中A和U共占30%,在不考虑非编码序列的情况下,则该mRNA对应的基因中G占30%
D.mRNA,tRNA,rRNA都是通过转录过程生成的,且都参与图中翻译过程
28.在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待大肠杆菌裂解后,分离出含有3H的RNA。实验人员把RNA分别与大肠杆菌DNA和噬菌体DNA杂交,发现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稳定的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但不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形成杂交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大肠杆菌的核酸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8种
C.据结果推测,3H标记的尿嘧啶在大肠杆菌核糖体中用于噬菌体RNA的合成
D.据结果推测,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自身的基因可能已无法表达
29.某植物野生型个体全为抗虫个体,现发现一不抗虫的突变体甲。F基因是不抗虫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甲的F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发现突变体甲染色体中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的表达。已知F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某种酶的合成有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中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表达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不抗虫表型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F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解除对不抗虫的抑制→个体表现出不抗虫特性
C.以上事实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突变体甲的F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改变,但这一突变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30.为探讨干扰NBSI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研究人员将NBSI特异性小干扰RNA(siNBSI)转染至HepG2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48h为siNBSI转染的较适宜时间
B.siNBSI能抑制NBSI基因的表达且siNBSI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C.一定范围内,随NBSI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D.干扰NBSI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
31.(9分)科学家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与多种酶一起由磷脂分子包裹,组成了含有水溶液的小液滴,称为“人造叶绿体”,成功实现光照条件下将CO2固定转化为工业原料乙醇酸的目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造叶绿体内部是水溶液,但需要保存于油中,推测其外膜由_________层磷脂分子组成,且磷脂分子的尾部朝向_________(填“内”或“外”)侧。图中CETCH循环的作用类似于自然状态下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循环。
(2)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菠菜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该人造叶绿体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研究CO2参与CETCH循环时生成的中间产物,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3分)果蝇对某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和抗药型,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抗药型雌蝇与敏感型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抗药型;
实验二:将敏感型果蝇的体细胞核移入抗药型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成的个体全为抗药型。
(1)科研人员设计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实验比体细胞核移植实验操作简单,让__________________杂交,也可以代替实验二,达到实验目的。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已经确定,且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使受精卵致死(注:DD、XDY、dd、XdY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的F1果蝇共151只,其中雌蝇101只。请在此实验基础上,确定致死基因类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________,则致死基因是D,F1果蝇随机交配,F2果蝇中具有隐性性状的雌蝇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②若_________,则致死基因是d,F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3.(12分)如图1表示某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部分分裂过程示意图(细胞中染色体已全部画出),图2为该动物细胞①~⑦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细胞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或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和图2中的细胞_________,细胞分裂过程中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的最可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若将足量该动物染色体DNA两条链均带有32P标记的肝脏细胞放到不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不考虑实验误差和细胞质DNA),按照放射性的强弱,产生的子细胞可以分为_________类,其中放射性最强的约占_________。
②若将该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则最终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_。
34.(11分)miRNA是一类由基因编码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在线虫细胞中,Lin-4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后形成miRNA-miRNA双链。其中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这是RNA干扰的一种机制),进而调控幼虫的发育模式。Lin-4miRNA的形成过程及其对Lin-14基因的表达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iRNA前体1合成时新链延伸的方向是_________,miRNA前体2进入细胞质需要跨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Lin-14基因转录的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请判断图中RNA干扰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表观遗传。
(3)另外一种RNA干扰的机制是:干扰RNA(sRNA)通常与核酸酶等蛋白结合成诱导沉默复合体,复合体活化后与靶RNA结合,进而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对基因表达的干扰是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水平的干扰。
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考试四.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这一成分,A正确;磷脂、ATP、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但核糖体、染色体中除了含有核酸,还有蛋白质,蛋白质中除了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外,还可能含有S等化学元素,B错误;脂肪分子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缩合而成,没有单体,也不是多聚体,C正确;核酸和蛋白质都是多聚体,它们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单体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关系,D正确。
2.C双缩脲试剂使用时需要先加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Cu(OH)2溶液,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因为没有酶催化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B错误:“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噬菌体营寄生生活,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不能繁殖,“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需要先用含32P或35S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才能得到32P或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D错误。
3.C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后,可得到2条短肽,分别是2~24、27~88两段,A错误;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需要消耗6个水分子,断裂6个肽键,与原多肽相比,生成的产物中增加的氧原子数目即为参与反应的水中的氧原子数目,故增加了6个,B错误;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需要破坏6个肽键,即产物与原多肽比少6个肽键,由于产物甲硫氨酸中不含有肽键,故与原多肽相比,生成的短肽中肽键数目减少6个,C正确;生成的氨基酸包含4个甲硫氨酸和第90号氨基酸,它们脱水缩合成一条五肽,90号氨基酸有可能在这五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可能的氨基酸序列有5种,D错误。
4.D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④是蛋白质,⑤是多糖,由于A侧有多糖,可判断该膜为细胞膜且有糖蛋白的A侧是膜外侧,故细胞质位于B侧,A错误;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的是①,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①的参与,如两个细胞间通过形成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胞间连丝),B错误;该膜上的磷脂和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这使得该生物膜具有了流动性的特点,C错误;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
5.C细胞膜和核膜、细胞器膜都属于生物膜,原核细胞具有的细胞膜也属于生物膜,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生物膜是指细胞膜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子宫内膜、视网膜都由多层细胞组成,不属于生物膜,C错误;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的膜也是细胞内的膜结构,属于生物膜,D正确。
6.D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的内腔,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孔道是由DP形成的,而且肽链进入内质网前后D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该分泌蛋白将沿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囊泡的运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B正确;信号肽被切除时有肽键的断裂,需要信号肽酶和水的参与,C正确;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合成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内质网中,D错误。
7.B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验用到的是荧光标记法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的实验中用到了3H标记亮氨酸,B正确;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
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但18O是稳定同位素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C错误;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用到了14N和15N,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但是15N是稳定同位素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D错误。
8.A DNA—蛋白质复合物不一定就是染色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DNA复制或转录时,DNA会与相应的酶(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A错误;转录时RNA聚合酶会与DNA结合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结合,也会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而且核糖体就是rR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B正确;当跨膜运输的物质是葡萄糖时,葡萄糖会与载体蛋白形成糖—蛋白质复合物,C正确;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转移,D正确。
9.B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点样量等无关变量的差别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β-actin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中表达量稳定,用β-actin作为标准物质可校准和清除无关变量产生的影响,图中β-actin含量一直稳定,说明操作、取样量、点样量都合理,对实验结果未造成影响,A正确;对细胞接种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接种后游离的GRP78蛋白含量增加,说明PERK与GRP78分离,将导致PERK被激活而具有活性,B错误;PRRSV感染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了PERK通路,接种病毒后LC3-II含量增加,说明PERK通路激活后促进LC3-II的表达,进而引起细胞自噬,C正确;要从细胞水平验证C项结论,即观察细胞自噬的现象,应该观察两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即观察是否有内质网肿胀及自噬体的形成,D正确。
10.C甲溶液中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变小再变大并超过初始大小,说明甲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可被活细胞吸收,但不一定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A错误;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现象不会更明显,B错误;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逐渐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甲溶液中的细胞在A、D两点细胞液的体积相同,但D点细胞液中比A点多了从外界溶液中吸收的溶质,所以D点时细胞液浓度大于A点时,D错误。
11.B图乙中M点时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对应图甲中的D点和H点,A错误;图乙中M点时整个植株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有自身呼吸产生和从叶肉细胞外吸收两个来源,B正确;为防止环境温度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图丙还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的大豆幼苗应该是死亡植株,其他条件不变,C错误;若去除图丙装置的光灯,置于图甲对应条件下,则液滴移动到最右侧时装置中氧气释放总量最多,对应图甲中的H点,D错误。
12.B根据题干描述“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判断图中膜为线粒体内膜,根据B侧含有ADP、Pi等,以及H+移动方向判断B侧为线粒体基质,A正确;环境温度降低时,需要更多的热能,而生成ATP的途径产热较少,所以在消耗等量有机物的前提下,ATP的生成量减少,B错误;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既能利用H+电化学势能合成ATP,又能运输H+,C正确;经过蛋白复合体I用于还原氧气的电子有两个传递途径;I、UQ、AOX的途径和I、UQ、Ⅲ、Ⅳ的途径,D正确。
13.D分裂间期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不是细胞质中,A错误;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核DNA不能解旋转录出较多的mRNA,B错误;显微镜上的通光孔大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换用高倍物镜后可换用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明亮,C错误;该种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14.D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是杂交实验,属于观察现象阶段,A错误;B属于提出问题阶段,B错误;C属于提出假说阶段,C错误;D属于演绎推理阶段,D正确。
15.B细胞质中也有DNA,所以DNA并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中,对RNA病毒来说,基因在RNA上,所以基因也并不都存在于DNA中,A正确;有些基因可能只转录不翻译,比如编码RNA的基因,B错误;真核生物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行为和去向取决于它所在染色体的行为和去向,C正确;对含有DNA的生物来说,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16.C第3组F2的表型为9易(A_B_):7抗,为9:3:3:1的变式,说明F1为双杂合子AaBb,并且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组F2易倒伏个体中约有2/3是杂合子,A错误;第3组中F1为双杂合子AaBb,若抗倒伏甲为AAbb,则抗倒伏乙为aaBB,F1(AaBb)与抗倒伏乙aaBB杂交,后代的表型和比例是易倒伏(A_Bb):抗倒伏(A_bb)=1:1,B错误;第3组F2易倒伏小麦共有4种基因型,抗倒伏小麦共有5种基因型,后者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7,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7,C正确;第3组中F1为双杂合子AaBb,则F2中易倒伏水稻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1:2:2:4,让其全部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易倒伏个体的比例=1/9+2/9×1/2+2/9×1/2-+4/9×1/4=4/9,所以测交后代易倒伏:抗倒伏=4:5,D错误。
17.A控制花位置的基因与控制花颜色的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1:2:1.与题干信息不符,所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当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含有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时,F2植株的表型才会出现4:1:1(即8:2:2)的比例,B错误:F2中红花顶生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1:1。由于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白花个体,C错误;由于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群体中没有aabb的个体,无法对F1植株进行测交,D错误。
18.D雄性不育这一性状既与基因型有关,又受到光、温度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A正确;相较于普通的雄性不育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可以自交,留种更方便,B正确;杂交时雄性不育系植株作母本,其所结种子即为杂交种,雄性可育系植株也可能自交,其所结种子不是杂交种,不能留种,C正确;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纯合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纯合绿叶稻杂交,由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子代会出现少量紫叶秧苗,由于紫叶对绿叶为隐性性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紫叶秧苗即可淘汰纯合子,D错误。
19.A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检测机制的作用是保证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也要附着在纺锤丝上,而且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所以减数分裂时也会出现SAC检测机制,A错误;SAC的检测机制出现异常,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染色体无法向两极移动,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由题图可知,APC促进有丝分裂完成,由此可推知,当染色体附着异常时MCC对APC起抑制作用,进一步阻止有丝分裂继续进行,C正确;SAC检测机制发生时细胞已经进入了前期,核膜和核仁开始解体,D正确。
20.D判断该个体的性别应该看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质是否均分,但从图⑤看不出来,所以不能判断该个体的性别,②形成的子细胞也不一定为精细胞,A错误;处于图2中CD段的细胞都具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图1中处于图2中CD段的细胞是①④⑤,B错误;DE阶段对应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经过DE阶段,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尚未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末期才会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图2曲线既适用于有丝分裂,又适用于减数分裂,所以图1中每个细胞都可以在图2中找到对应的时期,D正确。
21.B图②中两个箭头之间染色体的变化发生于减数分裂I前期,A正确;图2情况下产生了新的配子类型,为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若有两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一个按①分裂,一个按②分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为AB:Ab:aB:ab=3:1:1:3,C正确;若该个体体内未发生图②所示过程,则其只产生A B.ab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所以自交产生的后代只有三种基因型,D正确。
22.D不同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基因A和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可能相同,A错误;图2中的I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CD段,图2中的1时期对应图1中的AB段和FG段,B错误;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FG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C错误;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I是AA与aa分开,XBXB与Y分开,减数分裂II是两个相同的基因分开,即A与A、a与a、XB与XB、Y与Y分开、若该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是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XB、aY,aY,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对应图1I 中的III段,D正确。
23.B F+基因也可以控制合成F蛋白,只是合成的F蛋白含量减少,且具有该基因的个体有可能患病,所以具有F蛋白的个体,表型不一定正常,A正确;基因型为XF+Xf的女性有可能患病,所以体细胞中只含一个f基因的女性有可能患病,B错误;基因型为XF+Y的个体有可能患病,所以Ⅱ-1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f基因,C正确;若I-2的基因型是XFXF+,II-2为男孩,则II-2的基因型为XFY或XF+Y且概率相等,若Ⅱ-2的基因型为XFY,则其不患病,若Ⅱ-2的共因型为XF+Y,患病的概率为40%,所以Ⅱ-2患病的概率为1/2×40%=20%,D正确。
24.C甲图中两种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小鼠免疫力的影响,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在培养基中培养,两种细菌数量不会出现甲图中的曲线变化,A正确;图甲中,R型活菌数量BC段下降是因为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了作用,此时小鼠免疫力正常,但随后由于转化生成的S型细菌发挥作用,使小鼠的免疫力下降,所以CD段上升是因为小鼠的免疫力太低,B正确;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颗粒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C错误;图乙中若沉淀物的放射性比正常情况下偏高,则可能是搅拌不彻底导致的,含有S的噬菌体随着寄主细胞进入沉淀物中,D正确。
25.C G-四链体和i-motif的空间结构不同,但并未改变原有单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错误;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越高,pH越低,i-motif的DNA位点越多,越容易形成G-四链体和i-motif,B错误;G-四链体和i-motif形成后改变了DNA的结构,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C正确;G-四分体由4个G形成环状平面,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四分体堆积形成G-四链体,所以不同的G-四链体所含碱基G的数量未必相同,D错误。
26.A该DNA中腺嘌呤有8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所以胞嘧啶占50%-20%=30%,即120个,如果连续复制3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0×(23-1)=840个,A错误;链状DNA分子的5`端都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该DNA中共含有400个脱氧核苷酸,每条链中含有200个脱氧核苷酸,复制时脱氧核苷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所以每复制1次,便会生成(200-1)×2=398分子水,C正确;由图可看出,此DNA分子有三个复制泡,每个复制泡中新链往两个方向延伸,所以DNA进行多起点、双向复制,这有利于提高DNA复制的效率,D正确。
27.D图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左向右,A错误;以mRNA1为模板翻译出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色氨酸,B错误;若一条mRNA中A和U共占30%,在不考虑非编码序列的情况下,则该mRNA对应的基因中A和U共占30%,G和C共占70%,又因为G和C数量相等,所以G占35%,C错误;mRNA、tRNA、rRNA都是通过转录过程生成的,且都参与图中翻详过程,D正确。
28.C DNA转录时解旋和复旋,分别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也离不开氢键的断裂和形成,所以嘴菌体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大肠杆菌的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A、G、C、T四种碱基;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A、G、C、U四种碱基,所以DNA和RNA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8种,B正确;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其中没有RNA的合成,C错误;新合成的RNA不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形成杂交分子,说明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自身的基因可能已无法表达,D正确。
29.B染色体中组蛋白甲基化是导致表观遗传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突变体甲表现出不抗虫的相关机理应该是: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不抗虫的抑制→个体表现出不抗虫特性,B错误;F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某种酶有关,如甲基转移酶,故以上事实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正确。
30.A分析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增殖率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在48h均出现低谷,故48h为siNBSI转染的较适宜时间,A正确;据图1可知,siNBSI能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且实验浓度下,siNBSI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无法确定所有浓度下都是这样,B错误;结合两图分析,随siNBS1浓度的升高,NBSI基因的表达量减少,HepG2细胞的增殖率下降,说明随NBSI基因表达量的下降,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C错误;据图2可知,干扰NBSI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但无法判断是否会诱导细胞凋亡,D错误。
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9分)
(1)1(或单,1分) 外(1分) 卡尔文(1分)
(2)低于(1分) 菠菜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
(3)对装置中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检测不同时间含有放射性的物质(3分)
解析:(1)人造叶绿体膜外侧是油,内侧是水,因此其外膜是由一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由于人造叶绿体内部是水,所以磷脂分子的尾部在人造叶绿体的外侧。(2)在光合作用固定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人工叶绿体合成的有机物不会通过细胞呼吸消耗,因而有机物的积累量高于菠菜。(3)若要研究CO2参与CETCH循环时碳的去向,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检测出具有放射性的新物质,这些具有放射性的新物质便是生成的中间产物。
3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3分)
(1)果蝇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 抗药型雄蝇与敏感型雌蝇(1分)
(2)统计F1(或雌性或雄性)个体的表型(种类)
①F1(雌性)个体有两种表型(或F1雄性表现为隐性性状) 3/7
②F1(雌性)个体只有一种表型(或F1雄性表现为显性)XDXD和XDXd
解析:(1)实验一的结果有两种解释:一是果蝇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由核基因控制,且抗药型为显性;二是果蝇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表现为母系遗传。①实验二核移植后代的细胞核来自于敏感型,细胞质主要来自抗药型,个体全为抗药型,表现为母系遗传,故实验二是为了验证果蝇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②验证某一性状遗传是否为细胞质遗传,常用正反交实验,故设计另一个杂交实验的组合为抗药型雄蝇与敏感型雌蝇。(2)①由题意可知,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雌性:雄性=2:1.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死一半,说明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雌性亲本是杂合子。若致死基因为D,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F1果蝇共有两种表型,且F1雌蝇基因型为XDXd和XdXd,雄蝇基因型为XdY,F1果蝇随机交配,F2果蝇(XDY个体致死)中具有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7。②若致死
基因为d,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则F1果蝇只有一种表型,F1雌蝇基因型为XDXD和XDXd。
3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丙(1分) (减数分裂I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乙、丙(1分) ③④⑤⑥⑦(1分) 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是否发生联会
(3)①5(1分) 1/16 ②0或1或2
解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细胞丙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I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不分裂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细胞和减数分裂I各阶段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注意③可能是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也可能是不分裂的细胞或间期DNA尚未复制的细胞。(3)①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染色体DNA每条链都具有放射性标记的体细胞,在不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经过第1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中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进行第2次有丝分裂前,染色体再进行复制,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具有放射性,第2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得到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中的一条,子细胞中这一条具有放射性和不具有放射性的概率都是1/2。第2次有丝分裂这4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配情况都是以上分析,所以子细胞中具有的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0或1或2或3或4,即子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其中放射性最强的使是四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其所占的比例约为1/2×1/2×1/2×1/2=1/16。②该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含"P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DNA也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再经复制后,每对姐妹染色单体中也只有一条具有放射性,随后进行减数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每个子细胞中得到一个四分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这条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具放射性和不具有放射性的概率都是1/2,最终每个子细胞总共得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这两条染色体可能都具有放射性,也可能都不具有放射性,也可能只有一条具有放射性。
3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1分)
(1)(从)5`到3`(1分) 0(1分) 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后,致使Lin-14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无法翻译
(2)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属于(1分)
(3)诱导沉默复合体中的核酸酶活化后催化mRNA(靶RNA)降解,使相应基因的翻译受阻(合理即可)翻译
解析:(1)图中miRNA前体1合成时新链延伸的方向是从5'到3',miRNA前体2进入细胞质不需要跨过磷脂双分子层,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的原因是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后,致使Lin-14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无法翻译。(2)图中Lin-14基因转录的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RNA干扰过程中基因序列并未发生改变,但最终的表型发生改变,故属于表观遗传。(3)RNA干扰是一种在转录后通过小分子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另一种干扰RNA(sRNA)通常与核酸酶等蛋白结合成诱导沉默复合体,复合体活化后与靶RNA结合,沉默复合体活化后与靶RNA结合,由于其中含有核酸酶,因而可能导致靶RNA的降解;根据RNA的功能推测,该结合可能会导致翻译受阻,导致性状的改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 生物,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八(12月)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八生物试卷docx、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八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