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36题54分), 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73,木星为0, 图示星座, 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级高二上期9月月考
地理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54分)
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质量和体积以地球数据为1个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质量
体积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火星
0.11
0.15
1.88年
1.03日
木星
317.83
1321.33
11.68年
0.42日
天王星
14.54
63.08
84.01年
0.72日
1. 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 )
A. 地球 B. 火星 C. 木星 D. 天王星
2. 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 )
A. 质量 B. 体积 C. 自转周期 D. 公转周期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结合图表数据,地球的密度比较数据为1,火星为0.73,木星为0.24,天王星为0.23,故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地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图表数据,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自转周期,只差了0.03,比其余三项都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称为一个恒星日,依据IERS的测量,1恒星日等于平太阳时(UT1)86,164.098903691 秒,即23小时56分4.098903691秒。天文学上常以地球相对于平春分点的自转周期作为一个恒星日,在1982年是平太阳时(UT1)86164.09053083288 秒,即23小时56分4.09053083288。由于春分点会因为岁差等原因而发生移动,这个恒星日比真正的恒星日短约8.4毫秒。
人们把一些看起来位置相近的恒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这些恒星在宇宙中实际可能相距很远。狮子座是夜空中的一个大星座,其最亮星为轩辕十四。狮子座流星雨是彗星所抛散的颗粒滑过地球大气层所形成的,因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狮子座”星座方向而得名。下图为“狮子座”星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星座( )
A. 组成一个天体系统 B. 流星雨物质来自河外星系
C. 各星体均属太阳系 D. 是由不断运动的天体组成
4. 与轩辕十四属于一类天体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宇宙间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组成星座的各恒星只是看起来在天空中的位置相近,实际可能相距很远,不能形成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的天体系统,不属于太阳系,AC错误;狮子座流星雨是彗星所抛散的颗粒滑过地球大气层所形成的,发生在太阳系,B错误;星座都是由天体组成的,而天体都是运动的,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狮子座是夜空中的一个大星座,其最亮星为轩辕十四,轩辕十四属于恒星,太阳也属于恒星,A正确;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天体是所有宇宙星体的统称。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 、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 ①、I B. ②、Ⅱ C. ③、Ⅱ D. ②、Ⅲ
6. 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 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 年龄最老的是I D. 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
《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岩石圈 D. 地幔
8. 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 B. 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 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D. 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地壳和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AC错误;地幔还包括下地幔,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线,界面以上是地壳,AB错误;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C错误;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莫霍面,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约在地下17km深处,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900km深处。地幔又可分为下地幔、上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km。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凌晨1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研制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在发射这一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日期是11月5日,该日介于秋分日(9月23日)与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丁→甲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故选D。
【点睛】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的纬度是( )
A. 90°N B. 66°34′N C. 90°S D. 66°34′S
12. 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 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
C.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 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可知,该地冬至日出现极昼,夏至日出现极夜,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南极圈,即66°34′S,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无论什么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都相等,A错误。冬至日,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B错误。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相反,变化幅度越大,C正确。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形信息进行判断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下图是低纬度某区域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其中a、b为线速度数值,C、D在同一纬线上,C地的海拔比D地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C地的自转线速度与D处相比( )
A. C>D B. C=D C. Cb 北半球 B. a>b 南半球 C. aB;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③最接近,公转速度快。
【小问5详解】
从③冬至日到①夏至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B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
【小问6详解】
地球处于②④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问7详解】
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180°经线)地方时为6:00,B与其经度差为30°,相差2小时。B所在经线较180°经线偏东,故为8:00。B在晨线上,即8:00日出,昼长为(12-8)*2=8小时。
【小问8详解】
从③到②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在向北移动,山西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小问9详解】
公转到①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南半球季节相反,为冬季;此时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38.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下图。
(1)将太阳能支架由固定式改为活动式,请你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2)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范围是多少?
【答案】(1)为了在正午时集热板获得最多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因此要调整支架高度,保证正午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因为6月22日前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
(3)12°34′~59°26′。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为了在正午时集热板获得最多的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只有随时调节支架长度,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每天都能保持垂直关系,即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才能保证每天太阳能集热板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2)太阳能支架最短,即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前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3)该地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日最大。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30°34′,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是59°2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77°26′,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12°34′。
3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8月1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1)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数值范围。____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的原因。____
(3)对比分析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答案】(1)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 ①. 3600小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二氧化碳作用主要是,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对大气有污染企业最应该布局在, 图中字母表达的含义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D辐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