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威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B-14 AI-27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1. 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常见的肺炎有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和肺真菌病(如曲霉菌病)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支原体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曲霉菌和新冠病毒的核酸中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C. 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形成,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
D. 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上可培养病毒、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增殖时,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错误;
B、曲霉菌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A、T、U、G、C5种碱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只有A、U、G、C4种碱基,B正确;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抗生素不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不能用培养基来培养,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
A. 血红蛋白和糖蛋白 B.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C. 性激素和tRNA D. 磷脂和呼吸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解析:血红蛋白元素是C、H、O、N、S,糖蛋白、呼吸酶的元素组成是C、H、O、N,纤维素、脱氧核糖、性激素的元素组成:C、H、O,tRNA、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3. 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 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
C. 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能够抑制转运蛋白A的活性
D. 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的协助,该过程需要H﹢提供的势能,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说明H﹢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H﹢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而Na﹢的排出需要H﹢提供势能,故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
C、题图显示,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C正确;
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D。
4. 研究发现,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被单羧酸转运蛋白(M)运出细胞,以防止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细胞中CcO单个蛋白质亚基被破坏,可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细胞器产生应激信号,并运到细胞核,使核中促进癌变发展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够在肝脏细胞中被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B. 线粒体中CcO结构异常导致有氧呼吸产生的ATP量明显减少
C. CcO被破坏后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增加
D. 运用抗M抗体抑制M蛋白的功能,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3)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运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够在肝脏细胞中被再次转化为葡萄糖,实现再次供能,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氧气生成水的过程,该过程会释放大量能量,合成ATP,若线粒体中CcO结构异常,则氧气生成水的过程受到抑制,产生的ATP量明显减少,B正确;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易扩散,C错误;
D、用抗M抗体抑制M蛋白的功能,癌细胞产生的乳酸无法运出细胞,导致癌细胞受到毒害,可抑制肿瘤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5.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均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但两种试剂的浓度与使用方法完全不同
B.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及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都可以选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均为对比实验
D.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作用仅为制备解离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均含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两者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此外斐林试剂为两者等体积混合以后再使用,并且水浴加热,而双缩脲试剂为先加1mLNaOH溶液后加4滴CuSO4溶液,A错误;
B、黑藻具有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黑藻细胞具有大液泡,也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为实验组,两者为对比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为自身对照,两个实验的对照实验类型不同,C错误;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都使用了95%的酒精和15%的盐酸制备解离液,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95%的酒精还用于洗去卡诺氏液,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依据系谱图可以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但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
B. 如果Ⅱ9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1的乙病基因来自Ⅰ2号个体
C. 如果Ⅲ14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2 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6
D. 如果Ⅲ14 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Ⅲ13 与Ⅲ14 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11/36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不患甲病3和4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孩,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不患乙病的7号和8号生了一个患乙病的11号,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依据系谱图可以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但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A正确;
B、如果Ⅱ9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1的乙病基因首先来自Ⅱ7,而Ⅱ7的乙病基因又来自Ⅰ2号个体,B正确;
C、如果Ⅲ14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但是表现正常,则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7号和8号均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或妹妹,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则不患甲病的Ⅲ12的基因型为1/2AA、1/2Aa;又由于Ⅲ11的基因型可以用bb表示,则Ⅲ12的基因型为1/3BB、2/3Bb,因此Ⅲ12是纯合子的概率=1/2×1/3=1/6,C正确;
D、由C项可知,Ⅲ13的基因型同样为(1/2AA、1/2Aa)(1/3BB、2/3Bb),Ⅲ14的基因型为AaBb,Ⅲ13与Ⅲ14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1-不患病=1-(1-1/2)(1-2/3)=13/48,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7. 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l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2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1所示生理状态____________(能/不能)在图2曲线中找到对应点,若玉米长期处于图1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l中用箭头标出此状态时氧气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
(3)图2中M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b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两个环境因素影响的光合作用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图2信息,提出一项增加大田玉米产量的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能 ②.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能积累
(2) (3) ①. 光照强度 ②. CO2浓度
(4) ①. 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CO2浓度影响暗反应 ②. 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正行通风等)
【解析】
【分析】图1中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一部分供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另一部分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此时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图2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实际光合速率。
【小问1详解】
图1中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即存在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相对较弱,图2表示实际光合速率,故在图2可以找到图1对应的状态。若玉米长期处于图1的状态,由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不能积累,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小问2详解】
图1中,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线粒体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一部分来自环境中,如图所示: 。
【小问3详解】
图2中M点未达到光饱和点,此时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达到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不再是其限制因素,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小问4详解】
图2中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对于大田玉米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增加产量。
8.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_____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2)小麦中的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_______(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3)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0.5mL蒸馏水 ②. 控制pH ③. 红粒小麦 ④. 低 ⑤. 缩短
(2) ①. β-淀粉酶失活 ②. 深于
(3)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的种类,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去淀粉),即提取液中酶的活性,步骤①对照管中可加入等量(0.5mL)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②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以保证酶的活性。分析结果红粒管内淀粉剩余量多于白粒管的,说明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较低,据此推测,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较低,可能是因为淀粉酶活性较低所致。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缩短。
【小问2详解】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在穗发芽率中的作用,所以Ⅰ、Ⅱ两管中应分别只有一种酶有活性,Ⅰ管使α-淀粉酶失活,Ⅱ管需使β-淀粉酶失活;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对两种小麦穗发芽率无明显影响,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可推测红粒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白粒小麦的,是导致红粒小麦穗发芽率较低的原因。
【小问3详解】
酶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9. 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甲图中的_______细胞中发生。
(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答案】 ①. ABD ②. 8 ③. 2 ④. ② ⑤. ③⑥ ⑥. A ⑦. ② ⑧. aB
【解析】
【详解】⑴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含有等位基因,所以ABD符合。
⑵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8、2条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的数目为准;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处于乙图中的③⑥阶段。
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最可能在甲图中的A细胞中发生。
⑸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两端一样大,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分裂;由于细胞V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10. 荠菜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形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答案】(1) ①. AABB和aabb ②.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 ①. 7/15 ②. AaBb、Aabb和aaBb
(3) ①.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③.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④.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⑤.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 ⑥. 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F2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角形和卵圆形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此还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三角形果实个体和卵圆形果实个体(aabb)杂交,后代所结果实皆为三角形,则图中亲本基因型AABB和aabb。根据F2表现型比例卵圆形=301∶20≈15∶1,是“9∶3∶3∶1”的变式,可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基因型特点是不同时具有a和b,由于自交后代不能出现aabb,故这种个体自交的子代都是三角形,F2中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有:AABB1/16、1/8AABb、1/8AaBB、1/16aaBB、1/16AAbb,它们总共占总数的7/16,占15份三角形中的7份,即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7/15,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
【小问3详解】
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三角形个体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需要考虑杂交,为了获得不同的性状表现,需要将它们分别与基因型为aabb的卵圆形个体杂交,而后通过F1自交获得F2,通过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做出判断(也可通过F1与卵圆形个体进行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做出判断),其实验步骤可描述如下: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或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种子为AaBb,F1种子长成的植株再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2种子为AaBb∶Aabb∶aaBb∶aabb=1∶1∶1∶1,即F2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若自交则性状分离比为15∶1。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种子为AaBb∶aaBb=1∶1,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2种子为AaBb∶aaBb∶Aabb:aabb=1∶3∶1∶3,即F2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若自交则比例为27∶5)。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则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种子为aaBb,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2种子为aaBb∶aabb=1∶1,即F2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若自交则比例为3∶5。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小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黑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
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青蒿素 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处理,以提高萃取效率。
(2)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__;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进行②-④步骤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 ②.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粉碎和干燥
(2) ①. 水浴加热 ②.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③.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 ①. 探究青蒿素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②. 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解析】
【分析】1、水蒸气蒸馏法:原理:水蒸气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有些原料不适宜于水中蒸馏,如柑橘、柠檬。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因此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用压榨法。
2、压榨法:通过机械压缩力将液相物从液固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简单操作。
3、萃取法:原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
【小问1详解】
青蒿素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不能随着水蒸气蒸馏出来,所以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因为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为了提高萃取的效率,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充分破碎细胞,烘干水分,以便细胞内的青蒿素能尽可能多的溶于有机溶剂当中。
【小问2详解】
因为萃取剂遇明火易燃易爆,所以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是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使得有机溶剂冷凝回流到瓶内,避免跟着提取物一起萃取出去。萃取液在浓缩前要进行过滤,去掉萃取液中的不溶物,即去掉杂质,保证萃取的效率。
【小问3详解】
②~④步骤我们可以看出自变量为青蒿素的浓度,实验结果为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所以②~④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对照组一般就是不经过处理的组,所以③中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在适宜并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