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97062/0-16971710881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97062/0-16971710882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97062/0-16971710882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展开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月3日,可观测到火星、昴星团伴月天象。在太阳落山之后,火星、月亮、昴星团(金牛座明亮疏散星团,总共含有超过3000颗恒星,距离太阳约400光年,一般肉眼可看见6到7颗)就挂在东方的高空。月亮在中间略低,红色的火星和蓝色的昴星团如同双翼展开,几乎整夜可见。下图为火星、昴星团伴月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火星、昴星团伴月天象发生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火星、昴星团伴月天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
A.农历初三 B.农历十二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3.下面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为地内行星 B.火星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C.火星本身不发光 D.火星的行星邻居是土星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回答4~5题。
4.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5.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以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年份)为横坐标绘制出的太阳黑子分布图就像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如下图)。据此回答6~7题。
6.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现太阳黑子( )
A.温度比周围太阳大气高 B.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
C.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上 D.在太阳表面的分布有规律性
7.太阳黑子较多的年份( )
A.地球出现激烈天气的概率降低 B.极光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到中低纬度地区
C.全球农业欠收的概率更高 D.干扰电离层,不会引发磁暴现象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凌晨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的手机上收到了地震横波到达时间、震中距离的预警提醒。下图示意北京两市民手机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该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9.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①地震波比电波慢的特点 ②地震的破坏主要是由纵波造成的
③横波的速度慢于纵波 ④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23年8月24日13点(北京时间24日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据此回答第10题
10.此次日本核污水排海,氚等放射性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是( )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层和化石就像“书页”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下图为甲、乙两地地层及其化石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层与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②⑦——中生代 B.③⑤——新生代 C.①⑤——新生代 D.④⑧——古生代
12.③地层形成时期(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欧亚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C.裸子植物繁盛 D.被子植物大发展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南阳市防汛指挥部发布通知:2023年8月26日至27日我市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请公众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遇强降雨天气减少外出,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
①山区地形陡峻 ②强降雨天气 ③滑动面的存在 ④地表多固体碎屑物质 ⑤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6.下面关于泥石流的预防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范意识 B.遭遇泥石流时,尽快爬上大树躲避
C.在多雨季节避开山谷地区 D.植树造林,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课本第一章第一节16页活动题】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14分)
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
名称 | 与太阳的距离/(×106千米) | 赤道半径/千米 | 质量1 | 体积1 | 平均密度/(克/厘米3) | 自转周期/天 | 公转周期/年 | 表面温度/K | 已知卫星数2/个 |
水星 | 57.90 | 2439.70 | 0.06 | 0.06 | 5.43 | 58.79 | 0.24 | 440 | 0 |
金星 | 108.20 | 6051.80 | 0.82 | 0.86 | 5.24 | 243.69 | 0.62 | 737 | 0 |
地球 | 149.60 | 6378.14 | 1.00 | 1.00 | 5.51 | 1.00 | 1.00 | 288 | 1 |
火星 | 227.90 | 3396.20 | 0.11 | 0.15 | 3.93 | 1.03 | 1.88 | 210 | 2 |
木星 | 778.57 | 71492.00 | 317.83 | 1321.33 | 1.33 | 0.42 | 11.86 | 112~165 | 79 |
土星 | 1433.53 | 60268.00 | 95.16 | 763.59 | 0.69 | 0.45 | 29.46 | 84~134 | 62 |
天王星 | 2872.46 | 25559.00 | 14.54 | 63.08 | 1.27 | 0.72 | 84.01 | 53-76 | 27 |
海王星 | 4495.06 | 24764.00 | 17.15 | 57.74 | 1.64 | 0.67 | 164.79 | 55~72 | 14 |
(1)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为“金锁链条件”。试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7分)
(3)除地球外,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________,与此行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2分)
(4)地质历史上的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时期。(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和海拔等。下左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试归纳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2分)
(2)据图写出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是________,并简析其成因。(6分)
(3)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6分)
(4)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地质历史上重要的造煤时期有________和________。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含煤炭的地层反映________环境,含珊瑚化石的地层反映________环境。(4分)
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火星、昴星团伴月天象中火星、月亮位于太阳系:昴星团属于金牛座明亮疏散星团,总共含有超过3000颗恒星,距离太阳约400光年;太阳系半径约2光年,太阳距银心约2.6万光年,距银河系边缘约2.3万光年,因此昴星团应该在太阳系外,属于银河系。因此该天象发生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故选C。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太阳落山之后,月亮就挂在东方的高空,几乎整夜可见,可推断为上半月:根据示意图月相形态为凸月,据此判断为农历十二(也可根据上半月月相圆弧月面在西侧(右边)“面朝月亮,面南背北,左东右西”。根据示意图上的月相判断是上半月的凸月,应为农历十二)。故选B。
3.【答案】C
【解析】火星为地外行星,火星自西向东绕日公转,行星自身不发光,火星的行星邻居是地球和木星。故选C。
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5.【答案】D
【解析】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将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太阳黑子呈现暗色是因为它们的温度比太阳可见表面或光球周围的区域要低,排除A;黑子数量增加会影响地球气候,但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排除B;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为太阳大气最里层,排除C;依据图示可知,太阳黑子出现的纬度和年份具有规律性,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较多的年份,太阳黑子增加会导致地球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干旱或洪涝灾害频率加剧,A不正确;在太阳活动的峰年或者巨大的太阳耀斑暴发会扰乱地球磁场,发生极光的范围扩大,这时,在中低纬度地区也可能看到极光现象,B正确;在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趋向于增产,故C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排除D。故选B。
8.【答案】B
【解析】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正确;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还与地质构造等有关,C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电磁波的波速快于横波,因此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故①③正确;地震的破坏主要是由横波造成的,提前预警,可及时采取避灾措施,②说法错误: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与发布预警信息的原因无关,④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日本核污水排海,氚(重水)等放射性物质从水圈开始,影响海洋生物,及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降水或大气沉降进入岩石圈。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含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和两栖类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分别在古生代的早、中、晚时期;含恐龙化石地层为中生代;含猛犸象化石地层和含象化石地层均为新生代。根据不同地层所含化石,找到同一时期的化石,判断含两栖类化石地层和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均属于古生代,故选D。
12.【答案】C
【解析】③地层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发生在古生代,欧亚大陆的雏形形成于古生代中后期,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道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形成牛轭湖的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自然状态下,由于地势平坦,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形成泥石流的原因有: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突然的大量来水,可以是强降雨天气(也可能是大量冰雪融水流出等);地形陡峻,坡面汇流速度快,泥石流流动速度快。存在滑动面是发生滑坡的条件。因此①②④⑤对,选D。
16.【答案】B
【解析】关于泥石流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防范意识;遭遇泥石流时,不能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上躲避,B错误;在多雨季节避开山谷地区:植树造林,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说法错误的应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共14分)
(1)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2)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获得的热量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使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产生的引力适当,使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厚度。
(3)火星 地球
(4)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18.(共18分)
(1)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大而递减。
(2)四川盆地 原因: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气候湿润、降水多、雨季长;盆地内多河流,蒸发大,空气湿润;因此多阴雨雾日,光照不足
(3)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4)古生代后期 中生代 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清澈温暖的浅海
19.(共20分)
(1)特征: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薄。
理由: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2)①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②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③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3)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耕作,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邻近河流,便于取水和航运。
(4)T3、T2、T1
(5)D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国加强地缘能权的主要措施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第二次联考(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第二次联考(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