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





    内容
    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读
    1.能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2.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1.能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能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考情分析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见命题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以选择题形式对实验结论或实验目的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实验大题;第三种是与工艺流程相结合的题。
    备考策略
    应重点关注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拓展、探究物质组成及性质实验方案的评价、简单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高频考点一 综合实验题
    一、综合实验题的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任何实验题均是为达到某些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故实验目的是统领全题的主线

    实验原理―→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借助某些化学反应进行制备、除杂或性质检验等,设计实验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在确定实验原理的前提下,根据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根据各实验步骤中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制备产物的量等选择合适的仪器及规格。常考查:①仪器的识别(名称);②仪器的用途;③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④仪器规格的选择;⑤装置连接顺序;⑥试剂的用途

    实验操作―→装置气密性检查、反应条件控制、仪器使用方法、装置拆卸、尾气处理等

    现象分析―→反应现象描述、分析,反应方程式书写等

    实验计算―→计算产品的产率、杂质的含量、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或通过计算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等

    评价与设计―→评价某装置或某步骤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步骤,验证物质的性质等无论是以无机化学反应为载体,还是以有机化学反应为载体,综合实验题大多数按此思路设计,只是考查的重点会有差异,但均以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操作、现象描述或实验分析为重点进行考查。
    二、综合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1.审清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一般在题干信息中,通过阅读比较容易审出。
    2.明确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一般可通过三条途径获知:(1)有的题目中会直接给出实验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有的题目需要根据题意推测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设计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所需的化学方程式。
    3.选择并组装实验装置
    (1)仪器的选择:依据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状态、用量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仪器。例如: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多盛放在大试管中;
    ②液体与液体混合物,多盛放在烧瓶中;
    ③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可盛放在大试管或烧瓶中;
    ④反应若需要加热,应根据反应所需温度选用酒精灯(可满足普通加热条件的反应)、水浴(可满足低于100 ℃加热条件的反应)或酒精喷灯(可满足加热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⑤反应物易挥发或有副产物生成的反应,需要安装除杂装置,如洗气瓶(除气体杂质)、过滤装置、分液装置、分馏装置等;
    ⑥根据制备物质的量选择合适规格的仪器。
    (2)仪器的连接:实验仪器大多按物质制备→纯化→性质探究或验证→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
    ①制备的物质为液体时,一般按制备(蒸馏烧瓶)→蒸馏(温度计测温)→冷凝(冷凝管)→接收(牛角管、锥形瓶)的思路连接仪器;
    ②制备的物质为气体时,可根据气体的流动方向,按制气→除杂→性质探究或验证→尾气处理的思路连接仪器。
    4.准确描述实验操作
    掌握以下常考的实验操作,并能准确描述: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
    (2)仪器的使用:检查分液漏斗、滴定管是否漏液的操作,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等;
    (3)常见气体(如O2、H2、Cl2、NH3等)的检验操作;
    (4)常见离子(如SO、Cl-、Fe3+、Fe2+等)的检验操作;
    (5)气体、液体的分离操作;
    (6)有害气体的尾气处理操作;
    (7)分析某实验操作的作用;
    (8)某些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等。
    5.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
    注意以下常考问题的答题要点:
    (1)描述实验现象时,一定要具体,要指明固体或溶液的颜色变化、沉淀的产生及溶解、气泡的产生等;描述滴定终点的现象时,一定要指出溶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先分析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然后依据相应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一定要从现象入手推断结论,与现象无关的结论不要写。
    6.实验计算
    部分实验题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会涉及计算,设问求物质的质量分数(或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目标产物的产率等,一般难度较小。
    7.规范科学评价、设计
    实验的评价通常会考查对某步骤的合理性、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有时还有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通常会考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物质的性质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某假设等。
    高频考点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

    三、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NH3、HCl)时,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四、实验方案创新设计的几个方面
    1.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
    在设计尾气处理装置时,要充分考虑装置是否符合以下几点: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尾气处理装置与大气相通。
    例如:下列吸收氨的装置(未标出的液体为水)中,A、C、E、F、G装置均能防止倒吸。


    2.防污染安全装置的设计
    例如:下列尾气处理装置中,A装置可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等),B和C装置可吸收易溶或易反应的尾气(如HCl、NH3等),D装置可用于除去CO等可燃性气体,E装置可用于收集所有气体。

    3.量气装置的设计
    例如:下列装置中,A装置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装置是改进后的量气装置。

    4.启普发生器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是气体制备的常用装置。实验室中没有启普发生器时,可以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出简易制气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准确。
    2.从绿色化学角度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化学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原料利用率以及制取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制取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和规范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时应先通H2再点燃酒精灯,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或水解的物质时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高频考点三 以“探究物质的组成”为载体的综合实验题
    一、定性分析型
    1.核心知识必备
    (1)定性检验中常考的气体包括Cl2、NH3、SO2、HCl、CO2、NO等。
    (2)定性检验中常考的阳离子包括NH、Fe3+、Fe2+、Al3+、Cu2+、Ag+等。
    (3)定性检验中常考的阴离子包括Cl-、Br-、I-、SO、CO、SO等。
    2.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
    根据物质性质,使被检验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转变为某种已知物质,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物质性质也是帮助检验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特殊现象:
    (1)生成气体。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很多,生成的气体的性质也常有相似之处,判断时要注意排除干扰离子。
    (2)生成沉淀。许多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都可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特殊性质的沉淀,但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干扰离子。
    (3)显现特殊颜色。加入特殊试剂,特殊颜色出现或消失,这是鉴别物质的常见方法,如用KSCN检验Fe3+、用淀粉检验I2等。
    3.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物理性质初步检验
    化学检验方法或思路
    O2
    无色、无味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
    NO
    无色
    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CO
    无色、无味
    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且气体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无色、无味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变澄清;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变澄清;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
    通入水中生成无色溶液并产生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水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可形成白雾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靠近浓氨水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NH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靠近浓盐酸时冒白烟
    CH2===CH2
    无色、稍有气味
    点燃,有明亮的火焰,并冒黑烟,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特别提醒】
    (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SO2、Cl2和O3等,其中SO2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能使其褪色,Cl2、O3最终可使石蕊溶液褪色。
    (2)在中学化学中,氨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碱性气体)。
    (3)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等。
    (4)NO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空气(或O2),看气体是否变红棕色。
    4.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检验方法或思路
    卤代烃
    首先,加NaOH溶液并加热;其次,加稀硝酸中和碱液至酸性;最后,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氯代烃;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溴代烃;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碘代烃
    乙醇
    可使有黑色氧化膜的灼热铜丝变得光亮(生成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与金属钠能够平缓地反应,产生气泡(氢气)
    醛、葡萄糖
    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银镜;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羧酸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与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
    淀粉
    溶液遇碘变为蓝色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浓硝酸并微热,颜色变黄(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用此法检验)
    【特别提醒】
    (1)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与被检验物质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
    (2)不能“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检验之前,被检验的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其名称。一般简答顺序为取少许未知物→加入检验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
    (4)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 CO 时,HCO、SO、HSO会造成干扰。
    (5)尽可能选择特征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等。
    注:离子的检验与推断详见课题7学习任务2。
    二、定量测定型
    1.定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量气装置的设计:详见本课题学习任务5中“量气装置的设计”。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5)热重法
    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最终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2.定量测定实验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找出关系式的关键:根据方程式,找出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如用Na2S2O3滴定法测水中溶氧量,经过如下三步反应:
    ①O2+2Mn(OH)2===2MnO(OH)2;
    ②MnO(OH)2+2I-+4H+===Mn2++I2+3H2O;
    ③2Na2S2O3+I2===Na2S4O6+2NaI。
    因此水中溶氧量与Na2S2O3之间的关系为
    O2~2MnO(OH)2~ 2I2 ~ 4Na2S2O3。
       (中介物质)(中介物质)
    高频考点四 评价型实验题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如图5,恒压分液漏斗平衡气体压强,能使液体顺利滴下,排出气体体积不包括加入液体所占体积;如图6、图7,能随制随停,便于控制反应。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高频考点五 定量测定型实验题
    常见的定量测定型实验题包括混合物成分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以及化学式的确定等。该类试题常涉及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实验过程或问题解答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气体体积的测量
    (1)量气装置的改进

    (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②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同时要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2.测定实验中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
    如用“惰性”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3.测定实验中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
    如采取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使被测量气体全部被吸收剂吸收的方法。
    4.测定实验中要有“数据”的采集处理意识
    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来讲,固体试剂称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则测量体积。
    (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精确到0.000 1 g。
    (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0.1 mL,准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量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量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量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
    (4)用pH试纸(测得整数值)或pH计(精确到0.01)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实验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离子完全沉淀、气体完全被吸收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如中和滴定实验中测量酸或碱的体积要平行做2~3次滴定,然后取体积的平均值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高频考点六 有机制备实验
    “有机实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的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和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1)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方法
    适用条件
    实例
    说明
    萃取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离CCl4和水等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
    分离酒精和水
    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典型装置
    ①反应装置

    ②蒸馏装置

    ③高考真题中出现的实验装置




    【特别提醒】球形冷凝管由于气体与冷凝水接触时间长,具有较好的冷凝效果,但必须竖直放置,所以蒸馏装置必须用直形冷凝管。
    高频考点七 定量分析实验
    1.定量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
    (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①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②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a.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b.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图中(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2.定量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
    (2)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
    (3)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
    (4)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才能进行比较、运算。
    (5)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3.定量实验答题规范
    (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
    答题要素
    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关键词
    “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液面最低点”“相切”
    (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题型一 定量实验类
    例1. (2022·广东卷)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表示)。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时,的。
    (1)配制的溶液,需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2)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3)某小组研究25℃下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稀释溶液或改变浓度,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用浓度均为的和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记录数据。
    序号






    40.00
    /
    /
    0
    2.86

    4.00
    /
    36.00
    0
    3.36







    4.00
    a
    b
    3:4
    4.53

    4.00
    4.00
    32.00
    1:1
    4.65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溶液,电离平衡_______(填”正”或”逆”)
    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
    ③由实验Ⅱ~VIII可知,增大浓度,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实验结论假设成立。
    (4)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的增加,的值逐渐接近的。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配制的溶液中,的值等于的。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VIII中与资料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①移取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则该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_______。
    ②用上述溶液和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与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5)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的和溶液,如何准确测定的?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移取溶液,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_______,测得溶液的pH为4.76
    实验总结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6)根据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_______。
    【答案】(1)5.0 (2)C
    (3) ①3.00 33.00 ②正 实验II相较于实验I,醋酸溶液稀释了10倍,而实验II的pH增大值小于1
    (4)0.1104
    (5)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mL HAc溶液
    (6)HClO:漂白剂和消毒液(或H2SO3:还原剂、防腐剂或H3PO4:食品添加剂、制药、生产肥料)
    【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mL×0.1mol/L=V×5mol/L,解得V=5.0mL。
    (2)容量瓶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等触碰瓶口,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故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口,故C正确;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将容量瓶来回颠倒,将溶液摇匀,颠倒过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脱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从左手掉落,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项。
    (3)①实验VII的溶液中n(NaAc):n(HAc)=3:4,V(HAc)=4.00mL,因此V(NaAc)=3.00mL,即a=3.00,,由实验I可知,溶液最终的体积为40.00mL,因此V(H2O)=40.00mL-4.00mL-3.00mL=33.00mL,即b=33.00,故答案为:3.00;33.00。②实验I所得溶液的pH=2.86,实验II的溶液中c(HAc)为实验I的,稀释过程中,若不考虑电离平衡移动,则实验II所得溶液的pH=2.86+1=3.86,但实际溶液的pH=3.36KBr>KI Cl、Br、I位于第VII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AgNO3 或Ag2SO4
    (4)比较AgX的溶解度,AgI 溶解度最小,Ag++I-= AgI↓使得Ag还原性增强的最多,使得2Ag+2H+=2Ag++ H2↑反应得以发生
    (5)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的浓度越大,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小;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或生成物浓度越小,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解析】(1)①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 +2Cl- Mn2++Cl2↑ + 2H2O;②氧化反应是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氧化反应为:2Cl--2e- =Cl2↑③反应不能发生也可能是还原剂还原性减弱,或者产生了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剂;
    (2)非金属性越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反应时所需的氢离子浓度越小,故顺序是KCl>KBr>KI;其原因是Cl、Br、I位于第VII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1)中的结论推测随Cl-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减弱,那么如果进一步降低Cl-浓度降低则可以导致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4;
    (4)若要使反应2Ag+2H+=2Ag++ H2↑发生,根据本题的提示可以降低Ag+浓度,对比AgX的溶解度,AgI 溶解度最小,故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比较AgX的溶解度,AgI 溶解度最小,Ag++I-= AgI↓使得Ag还原性增强的最多,使得2Ag+2H+=2Ag++ H2↑反应得以发生;
    (5)通过本题可以发现,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还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者还原性越强,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的浓度越大,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小;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或生成物浓度越小,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题型六 有机物制备实验
    例6.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其反应原理简示如下:
    +KMnO4→+ MnO2+HCl→+KCl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甲苯
    92
    −95
    110.6
    0.867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甲酸
    122
    122.4(100℃左右开始升华)
    248
    ——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热水
    实验步骤:
    (1)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 mL甲苯、100 mL水和4.8 g(约0.03 mol)高锰酸钾,慢慢开启搅拌器,并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2)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冷却片刻后,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析出完全。将析出的苯甲酸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放在沸水浴上干燥。称量,粗产品为1.0 g。
    (3)纯度测定:称取0. 122 g粗产品,配成乙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每次移取25. 00 mL溶液,用0.010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平均消耗21. 50 mL的KOH标准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______(填标号)。
    A.100 mL B.250 mL C.500 mL D.1000 mL
    (2)在反应装置中应选用______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当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即可判断反应已完成,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步骤亦可用草酸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一步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5)干燥苯甲酸晶体时,若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制备的苯甲酸的纯度为_______;据此估算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填标号)。
    A.70% B.60% C.50% D.40%
    (7)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苯甲酸,可通过在水中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答案】 (1)B (2)球形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3)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4)MnO2
    (5)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6)86.0% C (7)重结晶
    【解析】甲苯用高锰酸钾氧化时生成苯甲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增加冷凝效果,在反应装置中选用球形冷凝管,加热回流,当回流液中不再出现油珠时,说明反应已经完成,加入适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用盐酸酸化得苯甲酸,过滤、干燥、洗涤得粗产品;用KOH溶液滴定,测定粗产品的纯度。
    (1)加热液体,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超过三颈烧瓶的一半,三颈烧瓶中已经加入100m的水,1.5mL甲苯,4.8g高锰酸钾,应选用250mL的三颈烧瓶;
    (2)为增加冷凝效果,在反应装置中宜选用球形冷凝管,当回流液中不再出现油珠时,说明反应已经完成,因为:没有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完全被氧化;
    (3)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l-氧化。加入适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是为了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该步骤亦可用草酸处理,生成二氧化碳和锰盐,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4)由信息甲苯用高锰酸钾氧化时生成苯甲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一步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
    (5)苯甲酸100℃时易升华,干燥苯甲酸时,若温度过高,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6)由关系式C6H5COOH~KOH得,苯甲酸的纯度为: ×100%=86.0%;1.5mL甲苯理论上可得到苯甲酸的质量: =1.72g,产品的产率为 ×100%=50%;
    (7)提纯苯甲酸可用重结晶的方法。
    【变式探究】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的反应瓶中,加入40g氯乙酸、50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NaOH溶液,在95℃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中控制pH约为9。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15℃,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至15℃以下,结晶、过滤、干燥,得羟基乙酸钠。
    (1)步骤1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逐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骤2中,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粗产品溶解于过量水会导致产率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去除活性炭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4中,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流)冷凝管 防止升温太快、控制反应体系pH (2) 防止暴沸
    (3)减小 趁热过滤 (4) 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
    【解析】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根据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分离掉活性炭,趁热过滤,根据羟基乙酸钠不溶于醇,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至15℃以下,结晶、过滤、干燥,得羟基乙酸钠。
    (1)根据图中仪器得出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制备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逐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防止升温太快,同时控制反应体系的pH;故答案为:(回流)冷凝管;防止升温太快,控制反应体系的pH。
    (2步骤2中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粗产品溶于过量水,导致在水中溶解过多,得到的产物减少,因此导致产率减小;由于产品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因此去除活性炭的操作名称是趁热过滤;故答案为:减少;趁热过滤。
    (4)根据信息,产品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因此步骤4中,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的目的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量);故答案为: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量)。


    相关试卷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选练习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选练习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共39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14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g和6,6%     偏高,28g,硫元0,75%,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6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6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子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