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解析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 原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原卷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解析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解析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解析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原卷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原卷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原卷版)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单元 课题1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课题1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 课时练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文件包含第七单元课题1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课时练解析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第七单元课题1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课时练原卷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1课时 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核心速填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B)A.大理石           B.小木条C.玻璃              D.泥沙解析:大理石、玻璃、泥沙都不可以燃烧,不是可燃物,小木条可以燃烧,是可燃物。2(2022·山西中考)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B)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着火点。【加固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反应,故燃烧都放出热量,A正确;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B错误;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C正确;木材燃烧必须达到两个条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D正确。3(2022·河北中考节选)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1)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大气压强。 (2)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2)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核心速填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空气);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4[易错题]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C)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解析:盖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供应。5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C.使水分解          D.清除可燃物解析: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是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6(2022·毕节中考)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D)A.丢下油锅往外跑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C.接一盆水浇上去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方法,熟记常见的灭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不能丢下油锅往外跑,以防止发生火灾,错误。B、不能把油锅扔到屋外去,以防止发生火灾、意外事故,错误。C、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错误。D、油锅着火应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正确。7某地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严禁带火种进森林(合理即可)  解析:(1)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树木本身是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3)要严禁带火种进入森林。 8(2023·重庆期末)森林突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C)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解析:本题考查爆炸灭火的原理,明确爆炸的原理才能正确答题。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造成的,爆炸可使燃烧处暂时缺氧,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爆炸气浪带走了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9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D)选项气体X水温/A氧气5B氮气40C二氧化碳80D空气80解析:白磷是一种可燃物,若要发生燃烧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温度达到或超过40 ,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10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解析:隔绝氧气使可燃物不再与氧气接触,切断了一个燃烧条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远离火源,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条件下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1(2022·鸡西中考)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白磷燃烧,白磷不燃烧,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中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B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正确。C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D、烧杯中的热水起到提高温度、隔绝氧气的作用,错误。12(2022·湘潭中考改编)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烧烤时先点燃细木条来引燃木炭,改变了木炭的着火点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解析: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加强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细木条的着火点比木炭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所以烧烤时可点燃细木条来引燃木炭,而不是改变木炭的着火点,A错误;B、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B正确;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正确;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以通过隔绝氧气灭火,D正确。13(2022·湘西州中考)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的省油灯如图所示,省油灯用棉线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哪些条件? 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  (2)如不慎将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你该如何处理? 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加强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2)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14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  (2)1830,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低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 ,比硫更易燃烧;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氧气能助燃,硫比火柴梗的着火点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不合理的是B【加固训练】(2022·石家庄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P2O5能与H2O反应。实验过程:通入N2,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1)对比实验,b处白磷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对比实验a,b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实验中的白磷可以换成红磷解析:本题考查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明确实验原理才能正确答题。(1)实验,通入N2,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b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实验,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对比实验,通入空气,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不燃烧,b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因此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故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其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正确;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正确;C、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不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因为红磷着火点是240 ,热水的温度只有80 ,实验过程中ab处的红磷都不能燃烧,不正确。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