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4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5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5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56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57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59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61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件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0261/0-169729619362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基础向下扎根,产生淡蓝色火焰,氢原子和氧原子,化合反应,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合理即可,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同种,练综合向上攀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氢气的性质【核心速填】☉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____色无臭、____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是(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C.未听到声音D.试管炸裂【解析】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H2+O2 H2O
2[教材再开发·P79图4-24变式]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__________。 (4)通过实验,你获得的结论是(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燃烧,熟记氢气燃烧的现象、结论才能正确答题。(1)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2)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发烫。(4)通过实验可得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2 电解水实验【核心速填】☉现象: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体积比为______。☉结论:水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3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蒸发水B.电解水C.净化水D.冷凝水【解析】能确认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电解水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H2O H2↑+O2↑
【加固训练】 电解水实验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试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A与电源正极相连C.甲、乙试管气体的质量比为2∶1D.通过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解析】A.乙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则A与电源负极相连,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乙试管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4(2022·长沙中考)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2)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的知识,熟记电解水的现象、结论才能正确答题。(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支持燃烧,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3 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核心速填】☉单质: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______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由内红外银“飞舞丝带”重叠而成,象征冰火相约、温暖世界。火炬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氢气(H2)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C.混合物D.化合物
【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氢(H2)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D.氢气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6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氧化汞C.高锰酸钾D.氯化钠溶液【解析】A.氧气是由同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B.氧化汞是由Hg、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铁、二氧化碳B.水银、食盐水C.冰、水蒸气D.液氮、空气【解析】A.铁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B.水银属于单质,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蒸气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液氮属于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8[易错题]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解析】A图中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A选项正确;B图中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相同分子,属于单质,B选项错误;C图中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而且都是同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C选项正确;D图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选项正确。
9(2022·黄冈中考)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燃烧与电解水实验,熟记实验现象、结论及注意事项才能正确答题。A.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范围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正确;B.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可知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正确;C.实验①中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实验①中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实验②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两个实验均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正确。
10(2023·长沙质检)如图是电解水时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A,乙试管中生成气体B,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为乙试管B.乙试管中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生成的A、B气体的体积比为2∶1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的相关知识,利用电解水的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确定气体的成分是答题的突破口。A.水通电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为乙试管,故A正确;B.乙试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不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C.水通电实验,正极产生的A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B气体是氢气,所以生成的A、B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11下列“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纯净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但属于混合物,错误;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但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错误;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错误;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正确。
【加固训练】 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C.高锰酸钾D.冰水混合物
【解析】本题结合关系图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答题的前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等,根据包含关系,推出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液态氧是单质;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高锰酸钾是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1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液态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红磷⑤5%的过氧化氢溶液
【解析】依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可以知道:液态空气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剩余的其他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都属于纯净物;在剩余的物质中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
13[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实验步骤】①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B、C;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1)步骤①在水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小心抽到了液体,最好的做法是_______(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中B.注入A中C.推回B或C中(3)步骤③中的现象有:两极上均有气泡冒出,B、C中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A中液面 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步骤④中检验C中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尽B、C中的空气
点燃用注射器从出气口2中抽出的气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评优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氧化物,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其它化合物,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命之源,水力发电,生物体内含有水,提出问题,水的组成究竟怎样呢,假设与结论,设计并验证实验,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现象,氧元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课文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的组成,物理性质,点燃纯净的H2,点燃不纯的H2,发生爆炸,化学性质,氢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用途,孔明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