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探测结果显示: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稀薄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和地球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据此完成1~3题。
行星 | 质量(地 球为1) | 体积(地 球为1)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赤道面与 轨道面之 间交角 |
地球 | 1.00 | 1.00 | 1年 | 23时56分 | 23°26′ |
火星 | 0.11 | 0.15 | 1.9年 | 24时37分 | 23°59′ |
1.“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后,它不属于 ( )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 D.太阳系
2.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和地球大气成分比例相似 ②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距离太阳近,平均气温较地球高
B.空气稀薄,昼夜温差较地球大
C.无液态水调节,气温年较差较小
D.区域间无温差,不会出现沙尘暴
解析:第1题,“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后,属于火星的一部分,不属于地月系。第2题,火星的大气成分只有少量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大气成分比例不相似,①错误;火星和地球都存在公转和黄赤交角,但公转周期不一样,故四季长短不一样,②错误。故选C项。第3题,火星距离太阳较地球远,平均气温低,A项错误。火星空气稀薄,大气的热力作用弱,故昼夜温差大,B项正确。火星无液态水调节,气温年较差大,C项错误。火星和地球一样,表面存在温差,因此会形成风,加上沙漠、戈壁广布,多沙尘暴,D项错误。
答案:1.B 2.C 3.B
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低,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气象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解析:第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5题,ab沿线纬度一致,云量基本一致,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异与纬度、气象因素无关;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大气环流没有本质区别;a处比b处海拔更高,为下垫面不同导致太阳辐射差异明显。
答案:4.D 5.C
读我国某地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表,完成6~7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日照时 数/h | 180 | 195 | 230 | 210 | 235 | 190 | 175 | 180 | 200 | 200 | 165 | 160 |
6.该地日照时数在5月份达到最长的影响因素是 ( )
A.海拔
B.下垫面
C.云量和昼长
D.正午太阳高度
7.当该地日照时数达到最短时,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达到一年中最大
B.北欧国家能观赏到极光现象
C.太阳黑子数达到一年中最少
D.太阳耀斑释放的带电粒子造成互联网通信中断
解析:第6题,日照时数与下垫面关系不大,5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但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并未达到最大值,故B、D错误。海拔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不会随月份而改变,故A错误。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长,大部分地区还未进入雨季,云量少,多晴天。第7题,据表格可知,当该地日照时数达到最短时为12月份。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北欧国家纬度高,因此可能观赏到极光现象,故B正确。赤道上地转偏向力大小永远为零,故A错误。太阳黑子数目的多少与太阳耀斑释放的带电粒子多少没有季节变化,故C、D错误。
答案:6.C 7.B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21日1时04分,土耳其(北纬36.10°,东经36.05°)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8~10题。
8.推测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9.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很短,和震源深度呈正相关,原因正确的是 (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人体应激反应能力
10.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接近 ( )
A.莫霍界面附近
B.软流层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地壳表面
解析:第8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位于地壳中,故选A项。第9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大于横波,震源越深,二者时间差越长,逃生窗口期越长,故选C项。第10题,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以前,传播速度一直在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之后,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所以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故选C项。
答案:8.A 9.C 10.C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 )
A.③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
B.④末期几乎95%的物种灭绝
C.⑤末期恐龙灭绝
D.⑥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12.某地发现有大量垫状或垛状的叠层石,其最可能形成于 (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解析:第11题,结合图示可以判断③为元古宙,没有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A项符合题意。④为古生代,其末期发生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B项不符合题意。⑤为中生代,其末期恐龙灭绝,C项不符合题意。⑥为新生代,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D项不符合题意。第12题,垫状或垛状的叠层石多是由蓝细菌形成的,蓝细菌主要存在于元古宙。
答案:11.A 12.A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13~14题。
13.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4.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解析:第13题,地下岩浆主要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第14题,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两种地震波均能在该界面通过。地震波由该界面向下传播时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大陆地壳较厚,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较大。
答案:13.B 14.D
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万多米。超深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5~16题。
15.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 ( )
A.甲层底部 B.乙层底部
C.甲层上部 D.乙层上部
16.超深孔的钻探工具相比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 ( )
A.耐低温 B.耐腐蚀
C.耐高温 D.能适应黑暗环境
解析:第15题,钻孔最深处达1.2万多米,图中甲层为地壳,平均深度约为33千米,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位于甲层的上部。第16题,钻探地层时,越往地球深处,密度越大,压力越大,同时钻探岩石易摩擦生热,需要耐高温。
答案:15.C 16.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行星A、B的名称。(4分)
(2)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什么?(4分)
(3)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自身条件密切相关,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自身条件是什么?(6分)
解析:结合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分布,可判断各行星的名称。图中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1)土星、金星。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格尔木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高原山地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年均日照时数为3 200—3 600小时,年平均降水总量少。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材料二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超级大耀斑爆发。下面两图分别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图1)、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阐释格尔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的原因。(6分)
(2)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国有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8分)
(3)根据材料二,判断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据图判断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6分)
解析:第(1)题,从纬度、海拔和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属于开放性命题,赞同可以从当地适合发展的太阳辐射特点及土地特点进行分析;不赞同可以从当地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第(3)题,太阳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约为11年。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降水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强)。
(2)赞同。 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赞同。 格尔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②层和①层。 周期为11年。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甲 地球表层结构示意
乙 岩石圈结构示意
(1)依据图甲,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或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6分)
(2)依据图乙,指出地球表层在某一方面是不均一的,以说明地域分异的存在。(6分)
(3)依据地球演化过程,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处于不断变化中。(6分)
解析:第(1)题,地球表层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第(2)题,地域分异即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高原、平原的海拔差异、地壳厚度的差异等。第(3)题,地球表层处于不断变化中,可从海陆变迁、动植物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热、火山、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地形海拔(高低起伏)不同(地壳的厚度不均、海洋和陆地的分异)等。
(3)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类化石,说明其曾经是海洋。